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本文概述了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补贴的依据,分析了财政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和负作用,提出改进的对策:财政补贴应控制一定的限度;要适时归并和取消;将财政补贴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加强监管。

标签:财政;财政补贴;补贴范围;补贴效果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或事项给予的特殊补助,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其实质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受领者,它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本文拟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有关问题做以分析。

一、财政补贴得到广泛认同和大范围运用的依据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二是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三是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整体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财政补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欧盟出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各成员国选择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而共同农业政策包括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统一的价格支持政策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摊款用于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二是通过实行差价关税和出口补贴政策保护内部市场。2010年德国财政补贴合计1640亿欧元。美国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涉及多方面,其核心是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从而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其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絮棉一项,到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发展到11种。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价格改革的有力推进,财政补贴速度加快,已日益成为政府所倚重的调控手段。目前的财政补贴,种类很多,数量金额也相当可观,仅2010年我国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就达1300多亿。[1]

财政补贴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大范围运用,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了扶持农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对相关产业安排补贴。如粮食直补,节能产品补贴等。为加快推进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19日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将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电

机。

2、为了激活市场,拉动消费

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需要政府安排补贴。如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

3、为了鼓励出口企业创汇

为了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政府只能大量采用补贴的形式来弥补不足。如出口退税等。

4、为了协调地区、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

为了对低收入阶层及困难户和一些利益受损的一方给与帮助,需要政府安排补贴。如贴息贷款支持创业者、支持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企业,对38岁、48岁再就业人员,三年养老统筹金全额返还等。

5、企业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完善

由于发展不平衡,企业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财政需安排补贴。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斩断企业对政府的资金依赖关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如果资不抵债,就要破产清理。但是,企业承担着社会保障的职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破产,职工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对企业给予补贴,不让它破产,实际上是通过养企业来养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在稳定物价,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增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在调节需求和供给结构,保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一些不足和原因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好会有损社会的公平和效率。适度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但超过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就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财政补贴过多,首先削弱了国家财力,降低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其次,挤占经济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再者,财政补贴刚性强,难以压缩,会导致赤字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补贴是谁都想吃的一块肥肉,目前主要有以下不足:

1、财政补贴以中央财政为主,缺乏地方财政及社会参与

我国财政补贴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地方财政投入相

当少,社会参与更是微乎其微。地方财政投入少主要是财政体制的原因,社会参与少主要是补贴无回报,缺乏动力。

2、财政补贴规模大、范围广、渠道多、管理乱,有以各种形式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现象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使用范围及规模应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有利作用就可能趋减,甚至出现消极作用。如果国民经济的运行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过大,现行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财政补贴规模急剧增大和补贴范围急剧扩展,反映出的本质是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完善、不合理。这些导致了一些企业和部门趁机钻空子、骗补贴。格力、美的、海尔、志高等空调企业在“节能惠民”、“家电下乡”的销售过程中,都涉嫌存在骗补行为。河南省长垣县财政局骗取国家财政种粮补贴款数千万。河南省罗山县全县被征占各种用地数量超过万亩,已有3至5年之久,可是罗山县财政局仍在发放种粮补贴。从农民手中的存款存折上看,截止到2009年3月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还是按原土地亩数发放,这样算来,罗山县财政局骗取国家财政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款近数百万元被滥发、空发,给国家财政造成具大的亏空和流失。[2]

3、财政补贴缺乏公开透明的补贴标准,补贴不规范,无法可依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财政补贴,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制定任何全面调整财政补贴的法律,财政补贴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政策在实施,缺乏法律依据。目前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在立法层面和实施层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财政补贴虽然财政部门有相关文件规定,但具体的补贴原则往往是模糊的,公众也无法了解。例如,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395.58亿元、506.64亿元,但中央财政这两年却分别给予中石化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目前中石油日赚4亿仍要补贴,天然气业务赚了钱仍要涨价。虽然其部分业务承担了政策性亏损,但在有整体巨额利润的情况下,这种补贴实在有些牵强。[3]

4、财政补贴效果不很理想

就农业而言,农业补贴政策,一般只与当时的农村经济政策挂钩,而忽略从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考虑,补贴目标对象则集中在粮、棉、油、蔬菜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农产品上。形成了补贴效益低、安排无计划、补贴利益分配不公以及补贴资金忽多忽少的现象。同时存在着重农产品购销环节补贴、轻农业生产科研方面补贴的问题。还忽视对农业保险补贴,农业保险业务出现萎缩,农业缺乏防灾补损的支持。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完善,法律意识不够强,监督管理不严格,评价体系不健全,社会稳定不马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