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的现状及思考

大农 民投诉举报热点问题 。基层财政部门是“ 一折通” 涉农补贴
况频繁 , 年度间作物 种植 种类也有 不同 , 加之农村 干部有 克扣
面积抵扣 上缴 的动机 ,因此受补对象和补 贴面 积很难核准 , 而 且核实的工作量也很大 。以粮 食直补为例 , 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
农户实际种植面积均 由村统计上报农 经站 , 由农经 站审 核汇 再
发放的具体 执行者 , 在具体实践 中 , 涉农补贴 “ 一折通 ” 工作还 需要进一步完善 。
1 惠 农政 策 , 最后 由财政所汇同农经站到村 对农 户种粮情况到 村上墙公示 , 公示一周后 , 如无农 户反 映 , 即上报市财政 局打入
【 关键词】“ 一折通” 问题
“
一
一
对策
、
折通” 工作 程 序 与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财政涉农补贴实行 “ 一折通 ” 发放 , 国农村税 费改 革深 是我
化过程 中出现 的新生事物 , 是财政涉农直补 资金 兑付 方式 的重 大改革 。 0 6 20 年起 , 江苏省开始实施 “ 一折通” 工作 , 几年来的实 践证 明 , 政涉农补 贴实行 “ 财 一折通 ” 发放 , 有利于党 和政府 惠 农政 策的落实 , 有利于扼制截留 、 挪用 、 抵扣涉农 补贴 资金的现 象发生 , 深受广大农 民的拥护 ; 同时 ,一折通 ” “ 采取 了“ 金整 资
影响了基层的稳定。乡 村组织的抵扣上缴问题已成为当前“ 一
折通 ” 工作的最大障碍 。
2 涉农 补 贴 面积 难 以核 准 、
3 6
《 丝 当
!± 墨 !
完善我国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若干思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对农业直接补
贴政策 目标 的短 期化 。我 国财政对 农业 的补 贴 长期
存在着补贴政策 目标短期化 、 补贴方式模糊等现象 ,
影响 了补贴 的效 果 。财政 直接 用 于农业 的补 贴 政策
一
般与 当 时 中央 和 地 方 制 定 的农 村 经 济 政 策 相 挂
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 WT 《 O 农业 协定》 黄箱补 中“ 贴” 允许 的 85 的水 平 , 然 近 几 年 财 政 用 于 “ .% 虽 三
农” 的财政 补贴 数量 不 断增 加 , 是 年度 间不 均 衡 , 但
特别 是一 些地 方财 政 补 贴 支农 投人 不 足 、 乡财 政 城 资源 配置 不 对 称 的 状 况 没 有 彻 底 改 观 。按 照 WT O
12 财 政补贴 结构 不合 理 。 . 补贴 效率 低 下
是社会 主 义新农 村建设 的有 效保 证 。财 政对 农业 给 予有效 补贴 是 当今 世 界许 多 国家 , 尤其 是 发达 国家 和地 区普遍 采取 的 旨在保 护 和发展农 业 的一项 重 要
政 策 。在我 国发 展 “ 三农 ”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设 和 中更应 该 发 挥 财 政 支 农 补 贴 的 作 用 , 强 财 政 对 增 “ 三农 ” 领域 的 支持 力度 。
间 , 一些项 目上 还是 空 白, 在结 构调 整投 资补 贴 在 如
济形 势及方 针政 策 , 为达 到特 定 的 目的 , 对指 定 的事 项 由财 政安 排专项 资金 的补助 支 出。财 政支农 补 贴
是农业 和农村 发展 过 程 中必 不 可 少 的 支持 手 段 , 也
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

2006年第33期(总第1993期)18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王凤翔天津社会科学院 陈柳钦在我国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的部分权利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权利得以扩大。
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成为辖区内经济的真正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地方经济利益逐渐显露。
地方政府实质上成为区域经济调控主体,充当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或间接介入地方的经济活动。
地方政府往往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
一方面设立开发区,使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外部资金,同时抑制资本外流,实施市场保护;另一方面对本地企业给予更多关注,扶植本地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参与外部市场争夺的优势。
地方政府的这种支持往往以财政补贴的形态实现,甚至超越权限,强制迫使税收、银行等部门减税免息,组织地方性资产重组,以达到扶植发展企业的目的。
地方财政支出涉及区域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地方经济的运行有重大影响。
地方政府向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的财政补贴,是其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按照特定目的、经济方针和政策,对制定事项由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直接或间接向包括私有企业在内的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的一种无偿的财富转移,属于转移支付范畴。
这种补贴能够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调节经济是它的职能,对于地方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补贴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的公共财富转移到本地竞争性企业手中,导致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学术界对这种补贴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即使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对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补贴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美国一家名为 Good Jobs F irst的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仅公开资料就显示,1990~2002年美国沃尔玛公司从州和地方政府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补贴,统计出来的补贴项目分散在上千个地点,真实补贴数额要远超过10亿美元。
我国财政支农的现实思考与对策

我国财政支农的现实思考与对策曾碧钗【摘要】近年来,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农规模都在持续增大,但由于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支农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财政支农效率欠佳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财政制度建设,加快农村财政监督体制建设。
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Inrecentyears ,China’sannualfinancialexpenditurescalecontinuestoin crease ,manyreasonsbutbecauseofinsuf-ficient funds ,the total investment expenditure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resulting in poor ef-ficiency of the fiscal situation ,which great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era background , want to develop agriculture must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strengthen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is is not only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is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well-offsociety ,fully completed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07-108,119)【关键词】农业;财政支农机制;资金整合【作者】曾碧钗【作者单位】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36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一、财政支农的必要性1、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关于健全财政支农补贴制度的思考

据除粮食三项补贴按计税面积发放比较客观公允之外 , 其余 的补贴依据都容易人为造假 。因此 , 在健全财政支 农补贴制 度 时一定要注意补贴依据的客观化 、 准确化 , 防止不良用心
者 弄虚作假 ,套取补贴 资金 。
存在的一些 不容 忽视 的问题 ,具有理论研 究意义和 实践价值 。
关键词 :“ 三衣 问题 ” ;财政支农;补贴制度;思考
中 图分 类 号 :F 1. 828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2 9 (0 0 8 0 5 - 3 6 3 2 1 2 1 )0 - 1 50
2 财 政 支 农 补 贴 资 金 稳 定 增 长 机 制 未形 成 .
近年来 ,我国的财政支农补贴资金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
并且增长速度较快。 但这种增长更多的是来源于中央对 解决 “ 三农”问题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安排,而不是来 源于对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 我国财政支农补贴资 金的来源和增长缺乏稳定性和 长期性 , 财政支农补贴资金稳 定增长机制未形成。例如 ,关于村道建设 ( 畅通工程 )配套
国 20 0 9年中央财政农业补贴支 出只有 13 2 0亿元 , 两者 的差
距是 显 而 易见 的 。
重 要政策 。我国存在农 业不发达、农村 欠发展、农民不富裕
的 “ 三农”问题 ,通过财政对 “ 三农”给予有效补贴 ,更是 十分重要、刻不容缓的。我国财政对 “ 三农”的支持 与发达 国家的农业补贴有一定 的区别 , 兼负着更多更重的任务 ,具 有 明显的中国特色。如果 用 “ 农业补贴”的名称 , 不能概括
关于健全财政支农补贴 制度 的思考
刘化勇
( 南省东安县委党校,湖南 东安 4 5 0 ) 湖 2 9 0
完善惠农补贴政策的若干思考

农民对于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申请流程、发放方式等信息了解不足,导致政策 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04
完善惠农补贴政策的建议
提高补贴标准,优化补贴结构
总结词
提高补贴标准,优化补贴结构是完善惠农补贴政策的重要措 施。
详细描述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各项惠农补贴的标准,使农 民获得更多的实惠。同时,应优化补贴结构,根据农业发展 和农民实际需求调整补贴项目和额度,提高补贴的针对性和政策的协调配合 问题,以实现政策效益的 最大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0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农业补贴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
和促进农业发展。
逐步完善阶段
02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逐步完善了农业补贴政策,包
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全面实施阶段
03
2004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了惠农补贴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
惠农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 粮积极性,为我国粮食安全提
供了有力保障。
03
惠农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补贴标准不合理
补贴标准过低
当前惠农补贴标准可能不足以满足农 民的生产需求,无法有效激励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补贴标准过高
另一方面,如果补贴标准过高,也可 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扭曲,影响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惠农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 题,需要不断完善。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政策的 建议,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问题
构建我国现代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思考

动 , 包 括 购 买 进 行 日常 政 务 活 动 所
出又称 财 政 支 出 或公 共 支 出。 它 是
公 共 权 力 机 构 根 据 一 定 时 期 内 实 现 自身职 能 的 需 要 , 通 过 各种 渠 道 、 对 各 种 形 式 集 中 起 来 的 财 政 资 金 在 不
同 用 途 上 进 行 的 分 配 和 使 用 。 财 政
一
出 和 转 移 支 付 两 种 , 其 中 转 移 支 付 还 可 从 接 受 对 象 角 度 进 一 步 分 为 政
府 间 转 移 支 付 和 对 公 民 、 企 业 及 其
支 出 和 各 项 农 业 事 业 费 、 文 教 科 学 卫 生事 业 费 、 恤和 社 会 救济 费 、 抚 国
长 。效率 、 公平和 稳 定三 个 方面成 为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支 出体 系 的 功 能 , 从 根 本 上 看 是 由市 场 经 济 决 定 的 , 因
需 的 或 用 于 国 家 投 资 所 需 的 商 品 和
服 务 的 支 出 。 转 移 性 支 出 直 接 表 现 为 资 金 无 偿 的 、 方 面 的 转 移 , 类 单 这 支 出 主 要 有 补 助 支 出 、 捐 赠 支 出 和 债 务 利息 支 出。 3 .按 费 用 类 别 分 类 。 费 用 类 别 的 “ ”指 政 府 职 能 的 分 别 , 此 , 类 , 因 按 费 用 类 别 所 做 的 分 类 ,又 可 称 为 按 政 府 职 能 所 做 的 分 类 。 具 体 可 分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困境与思考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困境与思考刘美芝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财政局摘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帮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的公信力,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均有着显著作用,在现行财政体制下,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精准分析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判断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仅从财政的角度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很难全方位反映出实际效益,也会影响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对此,如何真实反映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鉴于此,本文将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解决绩效评价中的问题献力。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困境思考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215-022015年1月,我国全面施行新预算法,并要求财政预算安排与资金绩效评价有机统一,表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发展。
在我国财政支出各项分类体系中,专项资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与属性尤为特殊,备受社会瞩目。
为此,如何合理支配专项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落入实处则是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价值分析财政部门统一拨付财政性资金,旨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与民生事业,从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也需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更要对其展开科学的绩效评价。
其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结果应用制度体系建设,例如,对于农村专项资金和小微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存在补贴类资金项目标准不一的现象,财政局可以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型的专项资金管理方式,弥补资金项目标准不一的问题,保证补贴类资金的标准严谨且有据可循,从而真正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1]。
其二,有助于提升资金绩效理念,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对最近阶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衡量,其评价结果也将成为后续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借鉴和依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使相关管理者更加清晰地掌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有助于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并无形中提升资金绩效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思考
本文概述了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补贴的依据,分析了财政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和负作用,提出改进的对策:财政补贴应控制一定的限度;要适时归并和取消;将财政补贴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加强监管。
标签:财政;财政补贴;补贴范围;补贴效果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或事项给予的特殊补助,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其实质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受领者,它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
本文拟对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有关问题做以分析。
一、财政补贴得到广泛认同和大范围运用的依据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二是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三是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整体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财政补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欧盟出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各成员国选择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而共同农业政策包括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统一的价格支持政策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摊款用于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二是通过实行差价关税和出口补贴政策保护内部市场。
2010年德国财政补贴合计1640亿欧元。
美国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涉及多方面,其核心是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从而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其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絮棉一项,到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发展到11种。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价格改革的有力推进,财政补贴速度加快,已日益成为政府所倚重的调控手段。
目前的财政补贴,种类很多,数量金额也相当可观,仅2010年我国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就达1300多亿。
[1]
财政补贴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大范围运用,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了扶持农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对相关产业安排补贴。
如粮食直补,节能产品补贴等。
为加快推进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19日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将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电
机。
2、为了激活市场,拉动消费
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需要政府安排补贴。
如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
3、为了鼓励出口企业创汇
为了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政府只能大量采用补贴的形式来弥补不足。
如出口退税等。
4、为了协调地区、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
为了对低收入阶层及困难户和一些利益受损的一方给与帮助,需要政府安排补贴。
如贴息贷款支持创业者、支持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企业,对38岁、48岁再就业人员,三年养老统筹金全额返还等。
5、企业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完善
由于发展不平衡,企业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财政需安排补贴。
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斩断企业对政府的资金依赖关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如果资不抵债,就要破产清理。
但是,企业承担着社会保障的职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破产,职工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对企业给予补贴,不让它破产,实际上是通过养企业来养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在稳定物价,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增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在调节需求和供给结构,保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目前财政补贴的一些不足和原因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好会有损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适度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但超过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就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财政补贴过多,首先削弱了国家财力,降低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其次,挤占经济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再者,财政补贴刚性强,难以压缩,会导致赤字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补贴是谁都想吃的一块肥肉,目前主要有以下不足:
1、财政补贴以中央财政为主,缺乏地方财政及社会参与
我国财政补贴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地方财政投入相
当少,社会参与更是微乎其微。
地方财政投入少主要是财政体制的原因,社会参与少主要是补贴无回报,缺乏动力。
2、财政补贴规模大、范围广、渠道多、管理乱,有以各种形式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现象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使用范围及规模应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有利作用就可能趋减,甚至出现消极作用。
如果国民经济的运行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过大,现行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财政补贴规模急剧增大和补贴范围急剧扩展,反映出的本质是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完善、不合理。
这些导致了一些企业和部门趁机钻空子、骗补贴。
格力、美的、海尔、志高等空调企业在“节能惠民”、“家电下乡”的销售过程中,都涉嫌存在骗补行为。
河南省长垣县财政局骗取国家财政种粮补贴款数千万。
河南省罗山县全县被征占各种用地数量超过万亩,已有3至5年之久,可是罗山县财政局仍在发放种粮补贴。
从农民手中的存款存折上看,截止到2009年3月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还是按原土地亩数发放,这样算来,罗山县财政局骗取国家财政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款近数百万元被滥发、空发,给国家财政造成具大的亏空和流失。
[2]
3、财政补贴缺乏公开透明的补贴标准,补贴不规范,无法可依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财政补贴,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制定任何全面调整财政补贴的法律,财政补贴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政策在实施,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在立法层面和实施层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财政补贴虽然财政部门有相关文件规定,但具体的补贴原则往往是模糊的,公众也无法了解。
例如,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395.58亿元、506.64亿元,但中央财政这两年却分别给予中石化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
目前中石油日赚4亿仍要补贴,天然气业务赚了钱仍要涨价。
虽然其部分业务承担了政策性亏损,但在有整体巨额利润的情况下,这种补贴实在有些牵强。
[3]
4、财政补贴效果不很理想
就农业而言,农业补贴政策,一般只与当时的农村经济政策挂钩,而忽略从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考虑,补贴目标对象则集中在粮、棉、油、蔬菜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农产品上。
形成了补贴效益低、安排无计划、补贴利益分配不公以及补贴资金忽多忽少的现象。
同时存在着重农产品购销环节补贴、轻农业生产科研方面补贴的问题。
还忽视对农业保险补贴,农业保险业务出现萎缩,农业缺乏防灾补损的支持。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完善,法律意识不够强,监督管理不严格,评价体系不健全,社会稳定不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