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金榜课件: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课件13张PPT

新知学习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C.固体传声快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煤油(25℃) 1324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在测距离时需注意的是:回声通过的路程为所测距离的2倍。
水(常温) 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速度。
s=vt=340 m/s×0.
1500
铝(棒) 铁(棒)
5000 5200
不一定比在液体中大。
C.固体传声快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时,会被吸收一部分,还会被反射一部分。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耳朵所用的时间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新知巩固
【例1】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
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
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23张PPT)

2021/11/62021/11/6
•
二、声音的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 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 为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思考题2、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
选单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 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音叉和吉他弦的振动
1发、思嗡声考”一也题声切吗1停、正?你止在知道发蜜声蜂的,苍物蝇体,都蚊子在在振飞动舞时,如振何动发出停“止嗡,
答:它们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选单
二、声音的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看书第28页图2.1—5所示的实验
(请大家仔细听,随 着空气的抽出,铃声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选单
四、回声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思考题3、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 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 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 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S 1 vt
2
选单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结
一、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三、声音传播的速度在不同物质、不同温度时传播,大 小不同
15Co 空气中声速 v=340米/秒 四、回声的相关知识
选单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 C. •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21
• 2.(2017苏州模拟)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 正确A的是( )
• A. • B. • C. •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22
• 3.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 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 绝”,大B钟余音不止原因是( )
2
• (2)常见声音的来源
3
• 2. • (1)声音的传播需介要质
。声音可以在气体、
• (2真) 空 不能传声。 •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
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 (3)声音在介质中Leabharlann 以波的形式传播。4
• 3.声音的速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
14
• 知识点2
• 例2 如图2-1-2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 甲轻轻地在木板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 学听不到声音。但绍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却听到了声音D ,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 )
• A.
• B.
• C.
15
• 3.如图2-1-3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 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 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 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 A. • B. • C. •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12
• 1.下列说法错误的B是( ) • A. • B. • C. •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13
• 2.如图2-1-1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 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 振音动叉的振原动幅因度是小 。不当能小华用手捂住正 在 “ 音止发 能 ,,声”这发的或是声音“因就叉不为停后 能止 , ”小)听华到音叉发出振(的选动声停填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12张PPT)

蜜蜂嗡嗡响
流水声
敲鼓
弹吉它
吹笛子
二、声音的传播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动动手:用身边的物体发出来自音观察: (1)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我们把不容易观 察到的现象转换为另 一个明显的现象来观 察。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
分27秒下午12时18分12:18:2721.11.9
空气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水能传播声音吗?
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小结
声
产生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传播
振动 需要介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18分21.11.912:18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18分27秒12:18:27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28张PPT)

铝(棒)
1 324 1 500 1 531 3 810 5 000
结论1:__不__同__介__质__中__的__声__速__一__般__不__同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在__同__种__介__质__中__,__温__度__越__高__,__声__速__越__大__________。
声速/(m·s-1) 1 531 3 230 3 750 3 810 5 000 5 200
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 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 最慢. 3.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向外传 播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 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入人耳,我们就 会听到回声.
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4. 在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
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化实 验法。
风声和雷声都是空气在振动发声.溪 流和海潮的声音都是水在振动发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你知道吗?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 体按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 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应用:唱片上的沟槽、磁带和光盘.
【例1】〈实验探究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
【解析】 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 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 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木质材 料进行传播。小提琴声可以被周围的人听到,表 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2小结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54张ppt)

小资料 一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00
煤油(25℃)ຫໍສະໝຸດ 1324铝(棒)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新知导入
问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如图所示)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新知导入
问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如图所示)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骨传导 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传给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新知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新知讲解
演示 研究声音的传播 如图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比如,蝈蝈是怎么发声的?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在发声,又该怎么做?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二章声现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蝉叫虫子叫大象叫公鸡打鸣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入新知点击喇叭图片播放声音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速。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
素养目标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点击图片播放实验视频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常见乐器的发声体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琴类乐器——常见动物的发声体哺乳类动物——蝉——青蛙——蜜蜂——琴弦空气柱鼓面或锣面等金属片(丝)等声带腹部鸣膜鸣囊飞动的翅膀方法点拨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敲击大鼓,会发现放在鼓面上的豆子蹦起;将乒乓球靠到正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被弹开。
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视频中,我们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概括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这种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叫做归纳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2018•百色中考)【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C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 .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ACD 连接中考巩固练习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声音的记录真空罩实验真空不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2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31张PPT)

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解析】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 由音叉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 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 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D.将正 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 几乎听不见,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符合题意。选 D。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课 习时 指作 南业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分课 层时节学习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1;当堂测评中的第 1、5 题;分层作业中的第 1、4、5、6 题。
软木
500
海水(25 ℃) 1 531
铁(棒)
5 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两种)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介质种类 有关。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温度 有关。 (2)真空中声速是 0 m/s。
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 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 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从而无限拉 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这种 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参考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如何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 提示:既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当物体振动停止
了,发声就自然停止了。
参考答案:使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3.结合图分析,如何把不易观察到的振动呈现出来?
提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发现水面起波纹;将乒乓球 接触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些都把微小的振动转化 为容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故我们可以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 转换(或放大)为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使现象更明显。 参考答案:可以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或放大)为易直接观
或“弱”) 提示:(1)受到惊吓 (2)强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3.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哪些?15 ℃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4.什么是回声?
探究1
声音的产生
结合“体验1”,思考以下问题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发声时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时的声带在振动。故正在
质的温度有关;当温度相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参考答案:(1)不同
(2)不同,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即v固>v液>v气。
2.如何利用回声测距离? 提示: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先测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 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 碍物的距离。 参考答案:测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 s 即为到障碍物的距离。
【教师点评】①计算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数字后有单位,
很好。②运用公式s= 1 vt计算距离是错误的,遗漏汽车也在运
动的这个条件。
2
【正确答案】在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v′t=30 m/s×2 s=6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s″=v″t=340 m/s×2 s=680 m,
s s 60 m 680 m s 370 m。 2 2
第二章 声 现 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1
声音的产生
活动1:如图在铅笔盒上套一根橡皮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听声音的变化。 活动2:边说话,边用手指轻轻触摸声带部位,感受声带是否 振动。
(1)活动1中,拨动橡皮筋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声音,此时橡皮筋在________。
2 s 即为到障 2
一、声音的产生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___________ 振动 。_____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都在_____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波 的形式传播。 1.声波:声以___ 传播声音 的物质。如固体、液体、气体。 2.介质:能够_________ 介质 ,_____ 真空 不能传声。 3.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5.(2012·贵阳中考)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 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 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 _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传声。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
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琴声传递到听者耳中这个过程的传声介质是空气。 答案:固体 气体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一辆汽车以30 m/s的速度在山崖的正前方行驶,司机按响喇叭
2 s后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响喇叭的时候汽车距山崖多远?
【学生自答】根据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公式可得司机按响喇叭的
时候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是 s 1 vt 1 340 m / s 2 s 340 m
2 2
2.由上述真空响铃实验,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声音 不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 参考答案:介质 真空
3.“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应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
提示: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绝对真空的情况是很
难得到的,所以采用了在空气抽到不同程度时,多次实验比较
听到声音的变化的方法,分析归纳找到了空气越稀薄,听到的 声音越小的规律后,再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 论,这种方法叫理想实验法(又称科学推理法)。虽然真空不能 传声的结论不是在真空条件下得出的,但推理过程是科学的、 无误的,故这个推论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理想实验法
传播。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2012·防城港中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
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
比液体中的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 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___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三、声速 声音传播快慢 的物理量。 1.意义:描述_____________ 每秒内 传播的距离。 2.定义:声音在_______ 介质的种类 和_____ 温度 有关。 3.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
340 m/s 。 4.大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
不同 。一般 5.速度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_____
(2)人发声时,声带________。停止发声,振动_________。 提示:(1) 能 振动 (2)振动 停止
体验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拍击手掌,观察金鱼的变化。 活动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个同学轻敲桌面。
(1)活动1中,观察到金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2中,另一个同学听到的声音________。(选填“强”
可以传播声音。故选C。
4.(2011·日照中考)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 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 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选B。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音叉的振动非 常微小,用肉眼看不清,为了把这个振动放大,把一个乒乓球 靠近音叉,我们可以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现象间接观察音叉的 振动。
强,说明这次不是由空气传过来的,而是由桌面传过来的,说
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参考答案:固体
探究3
声速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出关于声音传播规律的信息。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空气(0℃) 空气(15℃) 空气(25℃) 声速/m·s-1 331 340 346 介质 海水(25℃) 冰 铜( 棒) 声速/m·s-1 1 531 3 230 3 750
察到的现象,使现象更明显。
探究2
声音的传播
结合图,分析声音变化的原因,并结合“体验2”,思考以下 问题: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时,空气变得______,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断出,当 空气被抽尽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提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 中的空气,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原因是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 减少,以此推理知假如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将听不到声音。 参考答案:稀薄 不能
【方法归纳】用转换法研究声音的产生
转换法:把不易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 观地呈现出来。如鼓面的振动转化为泡沫的振动,把音叉的振 动转化为水波的振动。
1.(2012·大连中考)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
体是(
A.手指
)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解析】选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手拨琴弦,琴 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故选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在鼓面上放些碎纸 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按住鼓面后,碎纸屑 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只能看 到指示灯在闪烁,但是不能听见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6.下列实验或事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往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敲鼓时见到碎纸屑不停地跳动; 用手按住鼓面,碎纸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指示
灯在闪烁,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体验2”中的活动1,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提示:金鱼受到惊吓,是由于金鱼听到了手掌的拍击声,说明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水传到金鱼的耳朵中。
参考答案:气体、液体
5.结合“体验2”中的活动2,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提示:把耳朵离开桌面听敲击桌面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 入人耳的,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桌面的声音,感觉声音
空气(0℃) 空气(15 ℃) 空气(25 ℃) 331 340 346 煤油 水(常温) 海水(25℃) 1 324 1 500 1 531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表可知:不同的介质中,声
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分析表中数据:声音在煤油、水、海
水这些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可 推知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小。随着温度的不 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可推知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受温度影响。 答案:小 温度
2.下列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月球上 C.钢管中
) B.海水中 D.大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