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唾液蛋白与肿瘤骨转移

合集下载

骨转移的诊断标准

骨转移的诊断标准

骨转移的诊断标准骨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部位,导致骨骼系统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骨转移的诊断对于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骨转移的诊断标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和病史:●疼痛:骨转移患者通常会有局部骨骼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转移部位和程度而异。

●乏力:骨转移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劳等全身症状。

●病理性骨折:骨转移可能导致骨骼脆弱,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其他症状:骨转移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对骨骼系统的检查。

检查可能包括对关节活动度的测量、肌肉力量的评估以及神经功能的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骨转移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质的破坏和异常阴影。

●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发现骨质破坏和软组织异常。

●MRI检查:对骨骼系统的软组织异常非常敏感,能够发现早期的骨转移。

●PET-CT检查:通过PET与CT的结合,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细胞在骨骼系统的转移。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肿瘤标志物和骨代谢指标等信息,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

常见的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

骨代谢指标检测: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等,反映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骨转移。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一、简介骨转移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内生长形成的瘤。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骨转移瘤在X线上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膜反应等改变。

具体表现为骨质疏松、骨骺增宽、骨皮质膨胀、骨不连续性破坏、骨小梁破坏等。

2·CT检查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转移瘤的病灶及周围组织的改变。

CT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等。

在骨质破坏区域可见骨小梁破坏和骨皮质侵蚀。

另外,CT还能评估病变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检查MRI能提供更多关于骨转移瘤的信息,包括病变的范围、侵犯到的骨骼结构、骨髓病变等。

骨转移瘤在MR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增强后可呈高信号。

4·PET-CT检查PET-CT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检测骨转移瘤,能全身性地评估骨骼及其他部位的转移情况。

正常骨转移瘤表现为高代谢区域。

5·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全身骨骼的异常代谢活动。

骨转移瘤在骨扫描上表现为局部或广泛性的异常放射性同化。

三、骨转移瘤的分类根据骨转移瘤的原发肿瘤类型和骨转移的方式,可将骨转移瘤分为两类:溶骨型骨转移瘤和骨硬化型骨转移瘤。

溶骨型骨转移瘤表现为骨质破坏,而骨硬化型骨转移瘤表现为骨质增生。

四、骨转移瘤的分布骨转移瘤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骨骼部位,但常见的部位包括脊柱、股骨、骨盆、肋骨等。

具体的分布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X线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X线影像图像2·CT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CT影像图像3·MRI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MRI影像图像4·PET-CT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PET-CT影像图像5·骨扫描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骨扫描影像图像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恶性肿瘤:指恶性生长,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骨桥蛋白在免疫调节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在免疫调节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在免疫调节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姚辉(1978-),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检验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关键词:骨桥蛋白(OPN),免疫调节,肿瘤;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在多种组织和细胞广泛表达的磷酸化糖蛋白。

研究中发现,OPN能够被启动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分泌,是一种可能的淋巴细胞因子,因此又称为Eta-1(早期淋巴细胞启动基因-1)。

在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骨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骨组织的矿化与重建、动脉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OPN已经被作为多种肿瘤和炎症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表明,过表达和OPN表达失调和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OPN早期被认为是包含RGD结构的骨粘连基质蛋白,但是现在充足的证据证明OPN作为可溶性的细胞因子能激活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1 OPN的结构及受体1.1 OPN的结构人OPN基因具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位于染色体4q13。

人OPN 共有314个氨基酸 ,其中RGD序列是骨桥蛋白分子发挥黏附功能的结构基础,具有高度保守性,如果变异或缺失,将丧失促黏附功能。

另外,骨桥蛋白还有一个有意义的结构特征是:在RGD序列附近区域(离RGD列仅有6个氨基酸残基有1个RSK位点结构)存在凝血酶裂解位点,能被凝血酶裂解成大小不同的一个氨基末端片段和一个羧基末端片段, 把OPN 分子分开成为两个功能区,包括GRGDS 区在内的N 端片段对整合素αvβ3 (在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丰富)和αvβ5 (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特异性较强;C端片段和黏附分子与CD44结合。

另外在RGD片段和CD44 结合位点之间含有整合素β1识别位点,整合素β1可能作为OPN 的受体将其同整合素α链(α4和α9)结合,诱导细胞迁移。

1.2整合素和CD44OPN和细胞表达的多种受体相互作用,包括αvβ1、αvβ3、αvβ5、αvβ6和α5β1一个隐藏的整合素结合位点(人SVVYGLR和鼠SLAYGLR)通过促进α4和α9(α4β7、α9β1)的表达,调节细胞黏附,运动和迁移。

血清NTx和BS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NTx和BS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0 0 ) m n e 4 p t n i o t o em t ts 2 w r u d t h v e e s s u i efl w u .T elvl o . 1 .A o g h a e t wt u n e s i 1 e f n aen w m t t i d r gt o o p h e f t 4 i s h b a as eo o aas n h l e s
by ELI A. Th n tsa i s a s se g i y i g n x mi ai n a e 一 mo t ol w — up R e u t The lv l f S e bo e mea t sswa s e s d a an b ma i g e a n to f r6 t n h flo . s ls e e so
XABn I i,XUr g T e eatetfRsi t y d i te eodP ol H si l ei i ,Yei 50 ,C i n . h p r n e r o in o h cn epe o t Y q gCt i D m o p a r Me c e f S & p ao u n f y uq g3 6 8 h n 2 —
( 00 ) P< . 5 。结 论
高危 因素 。
血 清 N x和 B P是 诊 断非 小细 胞 肺 癌 骨 转 移 的 重 要 参 考 指 标 .其 水 平 的 增 高 是 预 测 骨 转 移 发 生 的 . r S
【 关键词 】 癌 ,非 小细胞肺 ;骨转移癌 ; I 型胶原交联 氨基 末端肽 ;骨唾液酸蛋白
me s s ru ( =3 )adnn— oem t ts r p ( 4 ) . h vl o srm N xadsrm B P w r m aue t t igop n 2 n o bn e s i go aa s aas u n= 4 T el e f e T n e S ee esrd e s u u

血清NTx和BSP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NTx和BSP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l kdN-r nl et e( T )i dan s gn ns 1 elu gcn e wt oem t t e.Meh d 6 ai twt n acr i e t mia ppi N x n igoi o - n e d n mM lln acr i bn ea a s c h ss to s 7pt ns i l gcne e hu pt nsw r dvddi obn eat i U= 2 n hs i ot oem t ts n= 5).B Pa dsrm N xlvlw r e c ai t ee iie n o em t a s( 3 )adtoewt u n ea ai e t s s h b s s( 3 S S n eu T es eedt — e e
床意义 。方法 将6 7例肺癌患者初诊时分为骨转 移组 和无骨转移组 , 中骨转移 组 3 其 2例 , 非骨转移组 3 5例 , 并采用 E IA法 LS
对血清 中 N x B P水平进行检测。初诊后 1 个月对肺癌患者骨转移情况采用影像 学检查进行再 次评估 。结 果 与无骨转 T和 S 2 移组相 比, 骨转移组血清 N X和 B P T S 含量显著升高( < . 1 。1 例初诊为无骨转 移者在随访过程 中新发生骨转移癌 。与无 P 00 ) 0
nf af nrae adtee a in cn ieec e entetogop P< .5 .Cne to T n S eeice e h icn yi e d, n r s g i at f rnebt e ru s( 0 0 ) otns fN xadB Pw r n r e i l c s h w s f i df w h w s a t
L n XE Z eg e a. i , I hn , t 1 a

骨唾液蛋白(BSP)高稳定表达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促进作用

骨唾液蛋白(BSP)高稳定表达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促进作用

c a n c e r c e l l s ,i n o r d e r t o s e a r c h f o r n e w d r u g ar t g e t s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at e me n t o f s u c h me as t t a s i s .Me t h o d s Ch i c k e n e mb r y o a l l nt a o i s
me mb r n e( a CAM)wa s u s e d i n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B r as e t c a n c e r c e l l s we r e i n o c u l a t e d o n t h e s u er p i o r s u r f a c e o f CAM s a c 。 t h e n t h e v a s c u l a r
t i s s u e s we r e c ol l e c t e d i n l o we r ac s a f t e r i n c u b a t i o n . Th e h u ma n s pe c i f i c Al u g e n e wa s a mpl i f i e d b y PCR wi t h ge n o i c m DNA e x t r a c t e d a s
乳腺 癌 细胞 的血 管侵袭 能 力 , 提 高 了乳 腺癌 细胞 的骨 条 黏附 能力 , 可 能对乳 腺癌 的骨转 移 有一 定促 进 作用 。 【 关 键词】 唾 液糖 蛋 白类 ; 乳 腺 肿瘤 ; 肿瘤 转移
【 中国 图书资 料分 类 号1 R 7 3 7 . 9

PTHrP和BSP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PTHrP和BSP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PTHrP和BSP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朱开常,许小林,刘峰,王忠,陈琳,沈建国,金建忠,王悦,李迅,徐敏,李家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分院,上海201400)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和骨唾液蛋白(BS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8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组42例,无骨转移组47例(其中无转移患者26例,骨外转移患者21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标本PTHrP和BSP表达。

结果骨转移组PTHrP和BSP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1),且强阳性表达率亦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无骨转移组中无转移者和骨外转移者PTHrP和BSP表达无显著差异。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前列腺癌组织中PTHrP和BSP高表达是预测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48和1.293。

Log-rank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示前列腺癌患者中PTHrP和BSP高表达者的累积生存概率均明显低于PTHrP和BSP阴性表达者,P均<0.05。

结论PTHrP和BSP过表达是早期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良好标志,并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因子。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唾液蛋白;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癌;肿瘤转移中图分类号:R737.25;R73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2)23-0025-03Combined examin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 in diagnosis of bonemetastasis in prostate cancerZHU Kai-chang,XU Xiao-lin,LIU Feng,WANG Zhong,CHEN Lin,SHEN Jian-guo,JIN Jian-zhong,WANG Yue,LI Xun,XU Min,LI Jia-dong(Fengxian Branch of the6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140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 for bone metastasis in prostate cancer.Methods Total of89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in which42cases complicated with bone metastasis and47cases not(26patients with no metastases,21patients with metastases except bone).The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 were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SP).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during the course of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out bone involvement(P<0.01),and the strong positive staining were also higher(P<0.05);no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no metastases and patients with metastases except bone was found(P>0.05).Cox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er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 were main risk factors for predicting bone metastasis in pros-tate cancer,the relative risk ratio were1.348and1.293(P<0.01).Log-rank survival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u-mulative survival prob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 of PTHrP and BSP(P<0.05).Conclusions PTHrP and BSP can be used as good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sis,and may be an independent factor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Key words: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salivary proteins;prostate tumor,prostate cancer;neoplasms metas-tasis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PTHrP)是1987年从恶性高血钙肿瘤患者的肿瘤中提取纯化的,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钙转移有关。

成骨性转移的名词解释

成骨性转移的名词解释

成骨性转移的名词解释成骨性转移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通过血液或淋巴管进入骨组织,并在骨骼内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并且是造成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骨性转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转移阶段、转床阶段和后转移阶段。

在前转移阶段,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管进入骨骼。

这些细胞首先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然后透过血管壁进入骨内。

一旦进入骨骼,这些细胞会受到骨骼特有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调节,促使其定植和生长。

这些细胞还会释放出一些促进骨骼破坏和修复的因子,从而导致骨骼的异常重塑。

在转床阶段,恶性肿瘤细胞开始在骨骼内生长和繁殖。

这些细胞通过继续释放促进骨吸收的因子,刺激骨骼内的破坏和溶解过程。

同时,它们还分泌一些促进新骨形成的因子,从而导致异常的骨重建。

这种破坏与重建的不平衡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此外,这些细胞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导致骨内疼痛的出现。

在后转移阶段,恶性肿瘤细胞进一步引起骨骼的破坏,并侵犯周围的软组织。

这些细胞释放出一些水解酶和蛋白酶,破坏骨骼基质,进而形成骨溶解区域。

这些溶解区域比周围的正常骨质更脆弱,容易引发骨折。

此外,这些细胞还能刺激新的血管生长,形成所谓的肿瘤足,进一步加剧疼痛和骨质破坏。

成骨性转移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骨痛和骨折。

骨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以发生在原发肿瘤出现之前或仅是唯一的症状。

疼痛的特点是持续存在,比较剧烈且难以缓解。

骨折则通常发生在转移灶较大或高负荷部位,如髋关节、脊柱等。

其他可能的症状还包括局部肿块、无痛性肿胀、肿胀、感觉异常等。

成骨性转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肿瘤继续生长、减轻疼痛和骨折的发生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放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放疗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疼痛、缓解骨折和改善患者的功能。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化疗药物、激素药物和靶向药物等,常常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 骨 皮 质 中 分 离 出 的 一 种 富 含 唾 液 酸 的 糖 蛋 白 ; 今 已 至 从 人 、 、 和 猪 的 骨 中 相 继 分 离 出 该 蛋 白 。 骨 唾 液 蛋 白 牛 兔
和破 骨 细 胞 表 面 的 整 合 素 受 体 (v 识 别 并 形 成 黏 附 。 C良) t
v n a d a y e u p y a d e d t e i etcrich p r' h o n n o h ln— l e v r x r s i n 'tr a ri g ne o e e e so a e o t p f c
l Bo lu eA,Ba esc sJ,LI , e 1 3 uo mi u rah iZW l t a.En oh a d su c o on d tdi yfn t n c i. l i
t e i o o i fe t i d c d y ra t e o y e p ce i i l t c r i c i n l p e e c n u e b e c v x g n s e i v x i n s ae a d a o d
mu ce.C t s,l 9 sl ie Re 9 5,7 6:8 8 7
8 的 同 源 性 。 外 显 子 5和 7编 码 的 多 聚 谷 氨 酸 序 列 具 3%
哺 乳 动 物 B P蛋 白 序 列 的 保 守 性 较 高 , 中 4 % 的 序 列 S 其 5 同 源 。 保 守 区 主 要 位 于 B P的 氨 基 和 羧 基 端 、 G S R D序 列 、
多 聚谷 氨酸 区 域 以及糖 基 化 、 酸 化 和硫 酸化 区域 。 磷 二 级 结 构 预 测 和疏 水 性 分 析 显 示 初 级 B P拥 有 众 多 S 易 形 成 a螺 旋 和 一 些 J 叠 的 开 放 式 弹 性 结 构 。 在 B P 3折 S
e d te a d s m t n l ia i pi t n .D u s 0 2 2 2 :2 5 n o l l y t ci :ci c m l a o s r g ,2 0 ,6 ( ) 6 h i f o nl ci
l 0】sen EH, ̄ 't ,Soe 2 1 t 1 a/ h M e trr8,e 】  ̄ e i lihbt n oh l ta .C d l n ii e d ei o s t n— l bov te i i utrd h Ⅱ isn hss nc lue u Ⅲ
H T d iS a de ,Vi i r sA,Gha o i d id cL,e .E e t fath p re sv r g i n ta 1 f cso n iy etn iedu sOl
l DeKe ln a 4 ue n rGW ,An r sI di A,S sS e y u,e .En oh n— me itd p s・ ta 1 d tdi dae o i
Ca do , l 9 r il 9 8,3 l 7 0: 6
c rn r c l t a s lCe l
l Mas r P 5 sat E, D n ke o e irJ,Kydoi ,e 1 s veJ ta.Cavdlla d ledpn r・ re i a iiiep e o n
维普资讯
广东医学
20 02年 l 0月 第 2 卷第 l 期 3 0
p o u t n.Hy re s o rd c o i pe tn in, 1 9 9 7,3 9 4 0: 3

ll O3 。
It r t 9 9 3 7 :5 9 n JP a ,l9 ,5 ( ) i c
ed s t n e h C d n tior e s n h s x r s i n a d s p mxd n o i e h a n a e i c :d y t a e e p e so n r i n u e iea in
b dn n a i g.Hy e tn in, 1 9 p re so 9 9,3 4: l 9 17
主 要 由 成 骨 细 胞 、 骨 细 胞 及 软 骨 细 胞 合 成 , 骨 基 质 非 破 占 胶 原 蛋 白含 量 的 8 ~1 % 。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表 明 , S % 2 B P除 了作 为骨 代谢 的指 标 , 与矿 化 组 织 的 羟 基 磷灰 石 晶体 参 形 成外 , 与肿 瘤骨 转移 的 关 系正 引起 人们 的 关注 。 其 1 骨唾 液蛋 白的分子 结构 人 B P基 因 位 于 4 q2 . S 12~4q2 . ,5 b的 B P基 13 lk S 因 由 7个 外 显 子 和 6个 内含 子 组 成 _ 。5 一U R 区 域 位 1 ’ T J 于 外 显 子 1 外 显 子 2主 要 编 码 1 ; 6个 氨 基 酸 信 号 肽 。 外 显 子 3 4分 别 编 码 1 , 5和 2 7个 氨 基 酸 , 构 成 了 蛋 白 的 氨 其 基 端 。 氨 基 端 序 列 高 度 保 守 , 人 、 和 大 鼠 之 间 存 在 在 猪
( 稿 日期 :O2一o 收 2O 4—0 ) 8
骨 唾 液 蛋 白 与 肿 瘤 骨 转 移
王 捷 张宏斌 综述 郑 文 岭 审校
广 州 军 区广 州 总 医 院 医 学 实 验 科 ( 州 5 0 1) 广 10 0
骨 唾 液 蛋 白( oes lp t n S ) 17 bn io m e ,B P 是 9 2年 首 先 从 a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