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1)
《肾癌骨转移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肾癌骨转移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约35%~40%转移性肾癌合并骨转移,多为溶骨性改变。
常见转移部位有脊椎、骨盆和股骨近端,可致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肾癌出现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2~28个月,发生SRE后预期生存时间为10个月左右。
肾癌骨转移应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综合诊疗,经泌尿外科、骨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学科专家联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维持较好生存质量、延缓SRE发生,甚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临床表现肾癌骨转移发生SRE的比例高达72%~85%。
肾癌骨转移最常见表现是疼痛,20%出现病理性骨折,28%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二、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或预防SRE发生。
80%肾癌骨转移为溶骨性改变,表现为正常骨结构破坏。
有以下症状应怀疑骨转移:(1)骨痛或骨折;(2)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3)血碱性磷酸酶升高;(4)高钙血症;(5)高血红蛋白。
肾癌骨转移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仅在临床诊断有疑问时才行活检。
1.影像学诊断:核素骨扫描是首选筛查方法,但灵敏度仅为50%左右,增强CT扫描敏感性高,可发现骨质破坏和周围软组织影。
MRI对骨髓中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水肿非常敏感,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达93%,能发现尚未引起明显骨质破坏的转移灶和周围软组织影,怀疑脊椎转移时首选MRI。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提供全身骨骼受累情况,还可断层扫描显示骨质破坏情况,但价格昂贵,常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肾癌骨转移敏感性不高(63.6%左右),Hybrid18F-FDG PET-CT和18F-NaF PET-CT可提高肾癌转移的诊断率,但目前仅少数医院开展。
骨转移筛查和诊断首选ECT和增强CT,需对怀疑骨转移部位增加CT骨窗增强扫描,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 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睡眠、 情绪、 日常生
活能力, 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存。 骨痛为骨转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 随着肿瘤增大至 骨髓腔内压力>6.67 kPa 出现骨痛, 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加 IL-2、 TNF等疼痛介质及肿瘤侵 重。 肿瘤分泌的前列腺素、 犯骨膜、 神经、 软组织均可导致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评估 见附件1) 。 病理性骨折常为肺癌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 约1/3患 者以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而无原发癌表现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is in Lung Cancer (2014 version)
作者单位: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200030 上海,上海市胸科医院 (廖美琳);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于欣);300060 天津,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王长利);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 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王洁,段建春);100035 北京,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牛晓辉);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 科(石远凯);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支修益);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肿瘤内科(刘云鹏);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刘孟忠);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张沂平);100142 北 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杨跃);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外科(沈靖南);150081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 瘤医院肿瘤内科(陈公琰);300052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外科(周清华);200433 上海,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250117 济南,山东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其森);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唐丽丽);266003 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梁军);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章英剑);130012 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程颖)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
双膦酸盐在肺请联系癌本人治或网疗站删中除。的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肺癌骨转移治疗的基本目标 治疗影像学确诊的肺癌骨转移的SRE预防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生化指标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 治疗间期
1. Mundy GR. Mechanisms of bone metastasis. Cancer. 1997;80:1546-1556. 2. Coleman RE. Skeletal complications of malignancy. Cancer. 1997;80:1588-1594. 3. Ginsberg RJ, Vokes EE, Rosenzweig 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DeVita VT Jr, Hellman S, Rosenberg SA, eds. Cancer: 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1:925-983.
顾问组成员:(按姓名汉语拼音排请序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冯奉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郭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龙芸
北京协和医院
廖美琳
上海市胸科医院
申文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沈镇宙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宋三泰
解放军307医院
吴一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
谢广茹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余子豪
2008_骨转移解读包永星剖析

氯膦酸二钠(固令)用于辅助治疗乳腺癌 (ASCO)
2年期间
减少50%骨转移发生风险 HR = 0.496 (0. 272, 0.905) P = 0.020 5年期间 减少41%骨转移发生风险 HR = 0.592 (0.398, 0.882) P = 0.009
6 mg iv
4 mg iv
20
Bisphosphonates: Indications
Indication
高血钙
CLOD
镇痛
SREs
预防 骨转移
预防 复发转移
?
?
PAM ZOL IBAN
共识观点:何时使用双膦酸盐
共 识 观 点 推荐使用 双膦酸盐 不推荐使用 双膦酸盐 影像学诊断是骨破坏,即使没有症状 骨扫描异常,平片正常,但CT或MRI显示骨破坏
双膦酸盐临床疗效
Meta分析: • 绝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双膦酸盐可降低骨相关事 件的发生率 • 双膦酸盐降低锥体骨折、非锥体骨折、复合型骨
折、骨转移病灶的放疗、高钙血症有显著意义
双膦酸盐降低骨相关事件风险的 荟萃分析总 of p
OR
脊椎骨折 非脊椎骨折 混合骨折 放射治疗 SCC 骨手术治疗 高钙血症 0.692 0.653 0.653 0.674 0.714 0.689 0.544 0.571 0.540 0.547 0.573 0.470 0.463 0.364
Copyright restrictions may apply.
含氮类双膦酸盐用药时间和种类与 ONJ发生的关系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版).

非甾体类消炎药
危险因素:65y以上(尤其男性),原有基础疾 病,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4“
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吸烟)。
使用时注意事项:均有封顶效应;均为高血浆 蛋白结合率,故不同时使用两种NSAIDs;一种 药物无效时,另一种药物仍可能有效。
对乙酰氨基酚
仅有弱的抗炎作用,主要是抑制COX-3,作用于 NO和5-HT而发挥镇痛和解热作用。 本身镇痛作用弱,但与各种镇痛药合用均有相加 或协同作用。故常用其合剂,如氨酚曲马多,氨 酚羟考酮,氨酚右丙芬等。 副作用主要为肝脏毒性和过敏反应,单剂单日用 量不超过4g,合剂单日用量不超过2g。
卡马西平 可乐定 氯胺酮
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 或narcotics),通常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解 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过大时则可产生昏睡和呼吸抑制的药物。
“癌痛规范化药物治疗”药物如何选体类消炎药
是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解 热镇痛药物。 根据对不同环氧化酶同工酶的作用,可分为非 选择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COX-2抑制药 前者在全身各组织尤其是胃肠道、血小板、肾 脏等脏器高表达;后者仅在脑脊髓、睾丸、卵 巢等脏器有少量表达,但参与肠道修复、心肾 功能维护。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
– COX-1抑制血栓素A2生成,临床上可致出血 胃肠道反应
– 前列腺素受抑制后,胃酸增高可致溃疡,胃出血
对肾脏的影响 – 前列腺素可调节肾血流、水、钠平衡等作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可导致 肾血管收缩,肾血流下降,肾滤过下降。个别敏感个体可致急性肾衰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9

推荐级别
A I类证据、多个一致性II、III、IV类证据
B II、III、IV类证据且结果多一致
C II、III、IV类证据但结果相矛盾
目录
一.前言 二.肺癌骨转移概述 三.肺癌骨转移诊断 四.肺癌骨转移治疗 五.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指引
1. 治疗骨转移引起 骨相关事件 (SREs) 2. 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高血钙(HCM) 3.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4. 生化指标 5.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 6. 治疗间期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
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 镇痛治疗 双膦酸盐治疗
这几种治疗方法均可治疗骨转移、治疗和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提高生存质量
肺癌骨转移治疗的基本目标
1. 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 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s)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
敏感性高(62%-89%),特异性较差(假阳性率约40%)1 主要用于骨转移癌的筛查,帮助确认转移的范围和转移灶数量,但单纯放
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阳性不能确诊,
ECT阳性的部位经X线、CT或MRI检查之一阳性方能诊断 有大约1/3的患者出现骨转移但是不伴有骨痛,对于这类患者应该
肺癌骨转移概述
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30%~40%。 预后: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4-5月,经过治疗的
患者1年存活率为40%~50%。 分类:溶骨性、 成骨性、 混合性。 病因:肺癌细胞转移到骨释放出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
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 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1.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清生化指标、骨髓穿刺等方法。
其中,骨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ECT、MRI和PET/CT等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2.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期:根据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将骨转移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性骨转移。
分期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骨转移疼痛的评估和处理:通过疼痛评分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镇痛药物、放疗、介入治疗等。
4.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并减少骨转移病灶的体积。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性放射治疗和介入性手术,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局部切除骨转移病灶。
5.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全身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降低睾酮水平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6.骨保护治疗: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骨保护治疗药物有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类药物。
7.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管理:包括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处理并发症等。
严密的随访和及时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专家共识通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身体状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该共识也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骨保护治疗的综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1 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
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众癌之首。
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
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
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REs)的风险亦随之增高。
骨转移常预示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缩短。
引起的SREs,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骨转移骨相关事件尤为重要。
在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基础之上,针对骨转移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减少或延缓骨转移并发症及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发病率肺癌骨转移发生率大约为10%~15%,研究显示甚至有50%的肺癌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有骨转移。
3 病理与发病机制恶性肿瘤骨转移按病变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肺癌骨转移主要是破骨细胞导致的骨吸收,大多表现为溶骨型病变。
4 临床表现仅50%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
肺癌骨转移常伴有严重骨痛及SREs(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睡眠、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存。
骨痛为骨转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
随着肿瘤增大至骨髓腔内压力>6.67kPa出现骨痛,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
肿瘤分泌的前列腺素、白介素-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疼痛介质及肿瘤侵犯骨膜、神经、软组织均可导致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评估见附件1)。
病理性骨折常为肺癌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