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论语》阅读教学论文
《论语》阅读教学设计

《论语》阅读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处世之道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论语》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论语》的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论语》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首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论语》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适度选择。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选取与之相关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2.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学习《论语》做铺垫。
(2) 解读法: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讲解其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论语》中的观点和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应用法:让学生将所学的《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撰写对应的生活感悟或心得体会。
(5) 表演法: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短剧或表演,通过情境重现《论语》中的故事和哲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想。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 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引用一段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论语》语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解读与讲解:(1) 选择一个经典的《论语》语句,例如《学而篇·1》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解读其中的含义和价值观,与学生分享这种思考的重要性和乐趣。
(3) 鼓励学生参与,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浅谈《论语》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论语》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辑录整理而成。
自问世以来,它一直对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的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论语》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浅谈《论语》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论语》强调孝顺。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子也 :父母穷,子孝何止于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孝顺,听取他们的劝告,尽到孝顺的责任。
小学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十分重要,而《论语》给予了孩子明确的道德指导。
通过教授《论语》,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激发他们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护。
《论语》注重德行修养。
在《论语》中,孔子谈到了仁、义、忠、孝等品德修养。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所欲于人,必先施于人”。
这些话都能够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引导,就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
而《论语》中的这些言行榜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实守信、克己奉公、乐于助人的好品性。
《论语》注重学习和教育。
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让人们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极进取,才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还提倡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曾经说:“有教无类”,意思是只要有教育,就没有人的不能成才的。
这为小学生树立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教会了他们珍惜学习的机会,明白知识对于未来的重要性,激发了小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有益教诲,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耻下问”,等等。
这些教诲都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与人为善,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论语》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fc19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2.png)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五篇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对每篇范
文的简要介绍。
范文一:《论语中的仁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论语》中的仁义概念。
通过分析孔子和他的
学生之间的对话,论文阐述了仁义的内涵和实践,并将其与现代社
会价值观进行比较。
范文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该范文重点研究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分析了孔子对教育的
重视以及其对学生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将孔子
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范文三:《孔子的修身之道》
这篇论文探讨了孔子的修身之道。
论文着重分析了孔子的自律
和自省的品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这些修身之道以
提高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范文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该范文研究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论文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理论
和领导才能的看法,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现代政治实践。
范文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上。
论文讨论
了《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并提出了如何借鉴这些智慧和哲
学来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结论
通过阅读这五篇范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论语的内
容和价值。
这些范文也为读者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时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透过《论语》谈小学语文经典阅读

透过《论语》谈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作者:夏柏松来源:《教育》2016年第24期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也需要一定的知识拓展。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性知识。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除了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外,阅读经典也是有效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本文笔者以《论语》的阅读为例,探究了阅读经典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注重经典文章中的语言使用方法很多的国学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被人奉为经典,是因为它值得推敲,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的品质。
就文学价值而言,《论语》的语言表达较为娴熟,字字饱满,句句精炼,总的来说《论语》的语言表达讲究的是简洁精练,同时也讲究字里行间的韵味。
一篇文章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词句,但是两三个字都可以折射和透露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性格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觉到既富有文采,又充满情感色彩。
《论语》不仅字里行间充满着文学气息,也折射出一定的品德情感宣扬,把儒家教义表达地也非常的透彻。
所以,小学生如果能认真地品读国学经典,认真感悟它们的文学修为,肯定会极大地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论语》为例,它的语言非常的精炼,用词恰到好处,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虽然内容中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是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得也非常形象生动,这些都需要小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多加感悟和反思,进而促进他们学问素养的提升。
《论语》当中的词汇运用是耐人寻味的,往往孔子都是点到为止,有的时候留有一定的悬念。
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在语言的运用上有对比和议论,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语言词汇的运用是非常微妙的,让他们对《论语》中的语言表达赞不绝口从而产生崇拜心理,安心诵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营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把控能力。
《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论语》纳入教材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思想内涵、语文素养和实际教学应用等方面,对《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首先,《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核心理念,深入阐述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启发学生对于道德、伦理的思考和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仁爱、诚信、礼仪等道德准则,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论语》不仅在思想内涵上具有价值,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论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论语》以对话形式展示,语言简练、精炼,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性的智慧,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对话,可以提高对于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际能力。
此外,《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和模仿。
以《论语》为素材展开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道德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综上所述,将《论语》纳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对《论语》的学习和应用,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语文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包含了大量的言论和教诲,涉及到了伦理道德、修身养性、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引入《论语》,让学生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论语》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论语》以及希望小学生从《论语》中得到什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语》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待人接物、做人处世的教诲,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这些言论都是孔子对于人生道德和处世之道的理解和教导。
小学生通过阅读《论语》,能够感受到这些古代圣贤对于道德伦理的重视,明白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德,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弘扬传统文化《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道德伦理观念、教育理念等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文化熏陶作用。
通过学习《论语》,小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智慧,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3. 提升修养素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修养修己的内容,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
这些内容都是对于人性修养和品德境界的探讨和教导。
小学生通过学习《论语》,可以了解到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和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修养素质。
《论语》中强调了对于学习的重视和尊重,强调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学习《论语》,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怎样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懂得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论语》1. 选择适当的篇目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论语》时,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篇目。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洁,意义深远的章节,比如“学而篇”、“为政篇”、“子路篇”等,这些篇目中的内容通俗易懂,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论语 论文

论语论文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著作,记载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论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为人和治学之道。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和道德原则。
他的思想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传承都有积极的影响。
《论语》还传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智慧和实践的并重。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的重要性,提倡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思考能力有着深刻的启示,对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论语》还提供了对于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的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主政治和社会道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探讨社会治理和政治理论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思考提供了参考。
总之,《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它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理解《论语》是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论语》阅读教学论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儿童《论语》阅读教学论文
作者/孙双金
适合年级
五、六年级。
教学意图
1.让经典走下圣坛,走向平民,走向儿童。
2.传播祖国传统经典文化,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3.用儿童的方式教学经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之道
一、由近及远,推出孔子
1.你心中的偶像是谁?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一个中国人除了崇拜电影明星、球星之外,更要崇拜伟人,中国文化伟人,中国文化的鼻祖——孔子。
出示孔子画像。
出示:
孔子,万世师表。
孔子,百代儒宗的先师,万世景仰的圣人。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符号。
孔庙,孔子学院。
3.从哪里了解孔子,学习孔子呢?《论语》是孔子与弟子交谈的语录。
《论语》是中国的“圣经”。
传说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创设情境学《论语》
开学典礼
孔子从小就聪明好学,30岁就成了非常博学多才的人。
很多人慕名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
看到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孔子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
开学的那一天,“当当当”的钟声刚
刚响过,四面八方来的弟子就都站在操场上静候孔子。
身材高大的孔子稳步走上讲台,用宏亮的声音发表了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孔子讲完这三句话,用温和的目光扫视每一位弟子的脸庞。
他看到有的弟子流露出会意的微笑,有的弟子微锁眉头,目光迷惘。
(范文网)孔子微微一笑,转身走下讲台,走向办公室。
不见了孔子身影,弟子们才纷纷议论起来:老师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只讲这三句话呢?
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呢?
1.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不理解的词吗?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底是“说”乎,还是“苦”乎?“学”是指学什么呢?
3.有了本事,人家不了解自己,“怀才不遇”是不是就该怨恨人家呢?
4.“说”“乐”“不愠”三个词都是“乐”的意思,孔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第一堂课:学习之道
当当当!钟声响起来了,学生们纷纷走进教室。
孔子健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学习之道。
然后慢慢转过身来面向学生,说道:“你们从四面八方投奔到我的门下是来求学的。
我今天上的第一课,就是讲‘学习之道’。
我给你们5句话,这5句话中包含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看你们谁能领会其中的奥妙。
”
1.出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2.你对哪一句话有感悟,就谈哪一句吧。
第一句:你有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体会吗?试举例说明。
第二句:请问谁是你的老师?他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什么方面提醒你改正?
第三句:造句辨析。
“我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经常向老师请教。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你有不耻下问的经历吗?
第四句:请你举出“温故而知新”的例子。
第五句:你认为是“好古”好还是“好今”好呢?为什么?
3.总结“学习之道”。
“乐、思、择、问、温、求”是学习之道。
要快乐地学习,向一切的人学习,
不耻下问,这是学习的态度;要学思结合、学问结合,这是学习的方法;要有温故知新、敏以求之、举一反三的本领,这是学习的能力。
归结到一点,要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的体验,这才是真正会学习。
这是孔子在学期第一课讲的真正的“学习之道”!
三、在《论语》歌中诵《论语》
播放《论语》歌,在快乐的歌声中齐诵《论语》。
第二课时:君子之道
一、君子风度
有人说:《论语》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教人学做君子。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我们就先从君子的风度讲起。
如果你是君子的话,别人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君子有君子的风度。
君子的风度是什么样呢?我们先从英雄的风度讲起。
话说曹操有一次接见外国使节,他担心自己的形象不好,为了给外国人留
下美好的印象,他在自己的侍卫中选了一名美男子冒充自己,而自己则装扮成侍卫站在假曹操身边接见外国使节。
接见仪式结束后,曹操私下里请人打听外国使节对曹操的印象。
那位使节说:“曹操长得确实漂亮,但缺少气度。
那个站在曹操身边的侍卫个子虽然矮了一点,但却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从此他再也不担心自己个子矮小了,因为英雄自有英雄的风度。
英雄有英雄的风度,那君子的风度是什么呢?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禽问他的同学子贡:“我们的老师每到一个国度,总能听到这个国家君主执政的大事。
难道是老师一心想当官,主动向人家打听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老师的呢?”子贡听了,不高兴地对子禽说:“亏你还是老师的学生呢,你怎么一点都不了解老师呢!老师是靠他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君子风度折服了各国的君主,君主们主动向老师请教治国之道啊!”子禽听了,恍然大悟:“啊,君子
是有风度的,我要做君子,学习老师的风度!”
1.出示: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熟读体会。
二、君子有德
子禽问子贡:“我们怎么就能学到老师君子的风度呢?”子贡说:“君子,首先得有仁德。
你还记得老师讲过的话吗?”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
”
1.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哪里?
2.“君子坦荡荡,小人。
”后面应填什么?
3.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三、君子博学
子禽接着问子贡:“我只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就是君子了吗?”子贡说:“非也,君子不仅要有道德,还要博学多才。
老师不是说过吗?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2.今天的君子要博学哪些东西?为什么?
3.什么样的人就是“文质彬彬”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四、君子重行
子禽高兴地说:“我知道怎样做君子了!君子要怀德,君子要博学。
”子贡高兴地说:“你真好学!但君子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老师常常告诫我们的‘君子重行’!君子,不能总是在嘴上夸夸其谈,而要看重他的行动。
老师的名言是——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1.子禽不解地问:“难道口才出众不好吗?笨嘴笨舌难道是君子吗?”你怎么回答子禽这个问题?
2.现代君子是“讷于言敏于行”还是“巧于言敏于行”呢?
五、总结,在歌声中诵读
1.君子有德、君子博学、君子重行,君子自有君子的风度。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名当代的小君子。
2.在《论语》歌中齐诵“君子之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