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山地住宅建筑的设计思路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山地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形态,备受人们追捧。
然而,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笔者在此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山地住宅规划1. 山地住宅的选址山地住宅的选址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建筑设计和生活质量。
一方面,选址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自然因素。
同时也要考虑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用地政策等社会因素。
另一方面,山地住宅往往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因此选址时也要考虑供应链和物流等问题,保证生活质量。
2. 山地住宅的布局山地住宅的布局需要兼顾美观、便捷和实用。
首先,要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尽量将其融入设计中,以充分利用场地的美学价值。
其次要考虑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布局便捷且合理,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3. 山地住宅的绿化和环保山地住宅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在规划中需要合理设计绿地和景观,保持空气清新、环境舒适。
同时,还需要推广节能环保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山地住宅建筑设计1. 考虑地形地貌山地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地形地貌,以便更好地融于周围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利用山体的高低变化,巧妙设计梯度和层次感,提升建筑美学价值。
2. 选择材料与风格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选材和风格,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风格能够产生不同的美感和效果。
建议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环保因素,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设计风格。
3. 科技智能化随着科技智能化的发展,山地住宅建筑设计也需要跟随潮流,采用洁净、绿色、低碳等新技术,建造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住宅。
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建筑舒适度和安全性。
结语总之,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需要全面考虑周边环境、居住者需求、绿化与环保等多个因素,实现美学与实用的融合。
此外,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环保材料,建造更加安全、舒适和环保的住宅。
如何做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一、概述山地建筑规划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地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对于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本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背景,科学规划山地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确保规划建设对自然的影响最小化。
2. 文化传承原则: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山地建筑的独特韵味。
3. 高效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山地空间资源,实现规划建筑的高效使用。
4. 安全稳定原则:考虑山地地形特点,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5. 便捷舒适原则: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建筑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保证每个区域的通风采光和自然景观。
采用错落式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地建筑群。
2. 建筑风格:融合山地文化元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建筑风格。
3. 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屋顶、绿色墙体和节能设施,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4. 交通设计: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5. 生活设施:统筹规划社区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居民生活。
6. 自然保护:保护山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四、规划实施1. 项目选择:选择适合山地地形的建筑项目,包括度假村、度假别墅和山地公园等。
2. 方案设计: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3. 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符合规划要求,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
4. 运营管理:建成后进行规划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环境维护和社区服务等。
5. 监测评估:定期进行规划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山地建筑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和生态环境,确保建筑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山地建筑方案

山地建筑方案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山地地区的建筑设计不再仅限于功能和美观方面,还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和灾害等综合因素。
山地建筑方案的设计必须适应地区气候、地形以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同时保证建筑安全、环保和舒适。
设计原则1.适应地形地貌:山地地区地形陡峭,设计中应考虑坡度、地势、地基等这些影响建筑的因素,使建筑与自然无缝连接。
2.立足安全防灾:山地地区经常遭受地震、滑坡、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建筑设计在立足于安全和防灾的前提下,应加强建筑的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建材和安全设施。
3.兼顾美感和环保:在强调功能的同时,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争取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选用环保、可再生的建材和技术,使建筑更加自然、舒适和美观。
4.满足当地人文需求:建筑设计要尊重当地文化、风俗和习惯,考虑到周边社区、居民等人文因素,使建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传承和生活密切相关。
设计实例1.度假小屋设计度假小屋一般是建在山地景区或者山脉周边,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自然、休闲等。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自然环境,如山地气候、地势等,结合当地文化,设计出自然、舒适的小屋。
同时考虑到防灾安全,可以选用符合安全标准、轻质、环保的建材,如消防隔板、轻钢结构等,加入现代技术元素等。
2.山地居民住房设计山地居民住房一般建在山地村庄或丘陵地区,人们在这里生活繁忙、从事农业、畜牧等生产活动。
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和环保性,同时需要融合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一些灾害性防护设计也要包括在内,如屋顶设计可采用倾斜方式,方便暴雨天气排水,同时,可加入防火设计,采用可延迟燃烧的建材,使住户在火灾时有更长时间逃生的机会。
总结山地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众多因素。
在设计中,要始终建立在环保、安全、美观、功能等原则上,兼顾考虑到当地文化和灾害因素。
只有综合各种因素才能真正的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和人文背景的建筑作品。
山地建筑设计方案

山地建筑设计方案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方案时,需考虑到环境条件和地形特点,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本文将探讨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山地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
合理的山地建筑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同时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侵蚀和污染。
二、山地建筑设计的原则1. 融入自然环境:山地建筑应该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形式,保持地区特色。
2. 充分利用地形:根据山地的起伏变化和坡度情况,合理利用地形,构造多层次的空间和景观。
3. 考虑气候因素:对于山地地区的建筑来说,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实现建筑的能源节约和环保目标。
4. 强调安全性: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地质灾害等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安全保障。
三、山地建筑设计的实施过程1. 地勘与规划: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前,要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勘测,分析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
2. 进行设计方案:根据地勘结果和规划要求,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到地形、气候、安全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建筑布局和结构设计。
3. 施工与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加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完善设施与环境保护:在建设完成后,要完善建筑设施,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山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与良好。
四、山地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防止土壤侵蚀:山地建筑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带来土壤侵蚀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保护土地资源。
2. 考虑交通便利性:山地地区交通条件一般较为复杂,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和设施。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山地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建筑设计要合理利用雨水和溪流等水资源,节约用水。
4. 建筑物适应性:山地地区气候条件多变,建筑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季节和天气状况,使建筑物具备适应性。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山地建筑成为了近年来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山地建筑设计更多地侧重于适应山地地形和气候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山地建筑设计的要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山地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一、地形与场地环境的融合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因此在山地建筑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与地形的融合。
应当尽量避免在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和改造,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特点,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物与山地地形相呼应,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在山地地形上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保留自然地形,同时利用建筑物的复杂性与立面造型,使其融入周围的山水画卷中,产生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气候与环境的适应山地地区气候多变,阳光、雨水、风力等因素都需要被合理地考虑到建筑设计中。
在山地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以及山地地区特有的气候和环境。
在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朝向和立面形式,使其能够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保持适宜的室内环境。
还需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对风雨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山地地区往往地质条件比较特殊,建筑物必须经过深入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三、文化特色与历史传统的继承山地地区的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空间的构成,更是对当地文化特色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传统建筑形式、结构和材料,结合当地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传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
也应当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注重当地的材料与工艺的应用,充分发挥当地材料和工艺的优势和特色,创造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还能够为山地地区的建筑环境增添独特的魅力和灵性。
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山地建筑怎么设计方案

山地建筑怎么设计方案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地理环境特点的考虑、建筑符合人们需求的功能、材料选取和建筑形式的选择,下面详细介绍:首先,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特点。
山地地形起伏、山峦交错,建筑师需要充分了解山地地势,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和地势特点,设计建筑形状和排布,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山体的破坏。
同时,山地建筑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确定建筑的基础和结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山地环境中安全稳固地存在。
其次,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功能。
山地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和需求与平地地区有所不同,建筑师需要根据山地地区的气候、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山地居民需求的建筑布局和功能划分。
比如,在寒冷的山地地区,建筑师可以设计出相对封闭的建筑形式,以增加室内的保温效果;而在湿润的山地地区,建筑师可以设计出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建筑形式,以降低空气湿度。
再次,在材料选取方面,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山地地区资源有限,建筑师需要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筑材料还需要具备适应山地环境的特点,比如,能够抵御山地气候的侵蚀,抵御山地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破坏。
最后,建筑形式的选择对于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案也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师可以选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设计风格,如采用屋脊平顶、利用地形的起伏设计建筑平台等,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此外,对于山地建筑来说,建筑形式的选择还需要充分考虑山地地形,选择合适的建筑高度和体量,使建筑更好地适应山地环境,减少对山体的破坏。
总结起来,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特点、人们的需求和功能、材料选取以及建筑形式的选择。
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山地环境特点的建筑,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保护好山地自然环境。
山地住宅方案

山地住宅方案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而山地住宅作为一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探讨山地住宅的设计方案,从室内外环境、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来论述。
首先,室内外环境的规划是设计山地住宅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山地住宅通常位于郊区或山脉之间,周围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风光。
可以设计大面积的落地窗,将美丽的山景尽收眼底,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此外,多个室外露台或花园可以增加住宅的绿化面积,创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的休闲空间。
其次,空间布局也是设计山地住宅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山地住宅的空间设计应该更注重私密性和舒适感。
可以采用分层设计,将厨房、餐厅、客厅等公共区域布置在一楼,卧室和书房等私密区域布置在二楼或者更高的楼层。
这样可以在实现功能分区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
另外,为了适应山地地势的起伏,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引入阶梯式的空中花园或露台,增加居住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再次,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对于山地住宅的方案设计至关重要。
由于山地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建筑材料应具备耐用、耐热、耐寒的特点。
一种常见的选择是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建筑,这样能够有效抵御山地地震及强风的影响。
另外,为了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可以选择使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如竹木、石材等,并结合植被装饰,使住宅与山地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最后,安全问题是设计山地住宅方案时不容忽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山地地形较为复杂,需要做好地质勘测工作,确保住宅建筑的基础稳固可靠。
同时,要合理规划建筑的出入口和逃生通道,以防万一。
设立电力、供水、通风等基础设施也是为了满足住户的基本需求,并保障住宅的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山地住宅方案在室内外环境、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和安全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创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美观且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山地住宅。
探析建筑设计攻略之山地建筑怎么设计

探析建筑设计攻略之山地建筑怎么设计在山地地区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
在建筑住宅或商业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
为了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优势,我们必须对山地建筑的设计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本文将对山地建筑怎么设计进行探索,给出一些建筑设计攻略。
第一步:了解山地环境和特点在进行山地建筑的设计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山地的自然环境和特点。
山地地区的气候通常较为干燥,温度变化比较大,同时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导致石材等材料的老化速度加快。
此外,山地陡峭的地形和多变的地貌使得山地建筑的施工难度较高,需要针对环境条件进行特殊设计。
第二步: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在制定山地建筑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环境因素。
如建筑的选址,建筑材料选择,建筑设计风格等。
1.建筑的选址: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山地的地形和地貌等自然条件。
对于陡峭的山坡来说,需要做足山体加固工作,以避免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2.建筑材料选择:山地地区有很多天然优质材料,如石材、木材、竹材等。
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可以让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
3.建筑设计风格:在山地区,建筑风格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体现出山地的特点。
如选择泰国风风格、日式风格等具有特定风格的建筑风格,可以使得建筑更加美观,同时也符合自然美的原则。
第三步:注重细节设计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注重建筑的细节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加完美。
例如,建筑色彩的搭配、窗户的大小、采光和通风等细节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
此外,对于室内设计,考虑到保温、隔音、空气质量等因素可以使得住宅更加舒适。
第四步: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在山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资源,如灌木和绿化等。
灌木可以用来加固地形,防止山体滑坡。
同时,绿化可以让住宅更加美观,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总之,山地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特点。
通过了解山地的自然环境和特点,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注重建筑的细节设计,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可以打造出美丽、实用的山地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山地住宅建筑的设计思路
发表时间:2018-09-07T14:23:22.1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廖汉活[导读] 山地住宅建筑是指修建在具有明显山地特征区域的住宅建筑,是建设用地具有地形起伏、高差较大。
摘要:山地住宅是建筑产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由于其依山而建,立体层次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意趣盎然,使得这类项目比平地项目更具市场号召力,其不可模仿的自然景观成为最大的卖点,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本文从山地住宅建筑的概念出
发,结合实例分析了山地住宅建筑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山地;住宅建筑;设计思路
1.山地住宅建筑概述山地住宅建筑是指修建在具有明显山地特征区域的住宅建筑,是建设用地具有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地质复杂等特征的居住空间。
山地住宅建筑具有自然环境地形条件复杂、规划建设难度大及景观绿化环境良好、易于建筑环境塑造等显著特征。
从建筑设计上看,在山地地形上修建的建筑物,其根本特征为“依山就势、自然天成”。
简单地说,山地住宅建筑最大的特征就是“因地制宜”,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山地的各种地形、绿化、水体等各种自然资源;也就是说,山地住宅建筑有着高绿化率、低密度、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这三大先天优势。
2.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分析2.1建筑单体设计设计师应先分析建筑选址地区的山地平面构成,按照平面构成情况适当改造施工现场地形,以使山体生态环境得以维持。
为了使建筑与山地地形相符、体现山地建筑空间层次效果、实现建筑间自然过渡,在进行设计时,相应台地要根据地形高低设置,体现山地高低变化。
建筑与山体之间的结合有垂直或平行等高线两种常见形式,建筑设计时,对于较高的山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宜采取平行等高线形式,对于不高的山体(相对等高线稀疏,场地平缓的地方),可采用与高线垂直的形式,与等高线平行的形式会导致山体被建筑遮挡,不宜采用。
山地建筑要尽量保持原本地形与植被,保护地貌,减少建筑内部不同标高底面形成。
2.2山地住宅的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在山地建筑群的布置中尤为重要。
在进行山地住宅小区的竖向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设计标高,使之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为避免出现余土外运现象,尽量减小土方工程量,利用建筑基础、地下车库、路槽及管沟挖方余土,移挖作填,使填挖方基本平衡。
同时达到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综合效益佳的效果,尽可能减少对原来自然环境的损坏,建造出合乎人群居住的优美环境。
这就要确定建筑物室外场地和道路等的设计标高,相互协调,确定地面排水的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位置,确定土石方平衡方案。
2.3道路与建筑衔接设计山地地形特殊,居住区交通诸多不便,道路与建筑容易脱节。
为整合道路与建筑,应深入分析道路空间构成、建筑群体与住户活动。
道路设计应顺应建筑形态,如古建筑周围可铺设卵石路或条石路连接干道柏油路;要考虑整体布局形式,注意控制道路长度与支路数,避免建筑集群被分裂;道路布设应注意排水,如高、低建筑间道路要防止雨水倒灌向较低建筑,应在较低建筑和引道间做向外斜坡,实现反坡排水。
2.4建筑景观设计尽可能利用有价值的外部景观,并重视内景营造,邻地地块有高差时尽量利用景观的放坡减少挡土墙,即达到景观效果同时节省最大的工程成本。
研究山地建筑从开发商的角度看,最终还是要反映在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设计阶段的把控,一要控制成本,二要在规划设计阶段深入挖掘,尽量利用原生态地形地貌,结合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工程整体品质,体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3.某山地住宅建筑设计实例分析3.1项目概况
某半山商住小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西向长度约870米,南北向宽度为320米(局部最小处为70米)。
总建筑面积约581600平方米(含1216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
基地所处地区为山地,黄海高程变化范围在166.6米到134.8米之间,成南高北低走向。
3.2总平面设计由于该小区旨在为人们打造一个“半山地景观居所”,所以,在住宅单体的平面布局上,如何把外部的人造及自然景观引入户内是一个设计重点。
住宅组团采用行列式+半围合式平面布局,在保证住户的客厅及主卧室朝南或偏南的前提下,建筑根据组团内部及小区公共景观中心作局部偏移,争取每栋楼的最大景观视野并减少户与户之间的对视。
建筑单体层层拾级而上,体现出山地建筑的特点,远处的自然山地景观逐层展开,为人们展现一个低调奢华、优雅浪漫的“半山地景观居所”。
3.3竖向设计
项目地块内部高差达32米,地块与作为小区主要出入口的机场大道的高差最小处也达到9米。
因此该项目采用了分层筑台的方法,由北向南分别设计了三个逐级往上的台地。
南面最高的第一级台地以3层联排住宅为主,塔式高层住宅为辅;中间一级台地以17~18层单元式住宅为主,再穿插布置23~26层塔式高层住宅;北面临近机场大道的最低一级台地布置26~28层单元式住宅。
这样高低结合、错落有致的布局,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区的整体通风性能和住户的日照时数,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住户能观赏到南面小区内的园林景观。
3.4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道路系统是形成社区结构的基本骨架,它和绿地系统一起决定了社区的基本效率品质、生态品质和景观品质,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档社区,就应该建设高标准的道路系统。
小区中央东西走向的步行景观轴主要为人行区域(同时也兼有消防扑救时使用功能),通过步行景观轴与区内完善的步行路网系统相连,到达各级组团内景观区和各建筑单体的入口,流线清晰便捷,又不显呆板。
各个组团下方的地下车库是小区的静态交通系统,各个组团所属的车库都有隧道相互连通。
这样立体的交通空间设计,使整个小区完全实行人车分流。
3.5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系统不仅是社区良好休闲环境的要素,而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的绿化景观系统可以起到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社区居住品质的效果。
该小区绿化景观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①结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特征进行设计;②既有集中绿化,也有互相渗透的局部绿化,丰富其层次;③“以人为本”,重视社区特色建设。
由于当地常年雨水丰沛,结合现状地形,小区的中心绿化景观设计为跌级湖景。
水面错落有致,形成流水声,富有动感。
湖面采用浅水景设计,主要水源取自南面边坡集水沟收集的山体地表水。
雨水经过过滤池的沉淀后,通过地势高差自然流入湖中,起到了节水效果。
中心绿化围绕跌水湖面展开,各单体建筑以围合式沿用地周边布置,争取最大的中心景观。
结束语:总之,山地建筑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山地建筑单体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建筑衔接设计、建筑景观设计,而且还要注意结合山地独特景观,依势而建,注重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提升建筑价值。
参考文献
[1]易祖恩.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分析和研究[J].山西建筑.2012.
[2]李长洪.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3]万里.关于山地住宅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3.
[4]刘超喜,刘文西.关于山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