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住宅标准化设计研发

合集下载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山地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形态,备受人们追捧。

然而,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笔者在此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山地住宅规划1. 山地住宅的选址山地住宅的选址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建筑设计和生活质量。

一方面,选址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自然因素。

同时也要考虑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用地政策等社会因素。

另一方面,山地住宅往往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因此选址时也要考虑供应链和物流等问题,保证生活质量。

2. 山地住宅的布局山地住宅的布局需要兼顾美观、便捷和实用。

首先,要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尽量将其融入设计中,以充分利用场地的美学价值。

其次要考虑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布局便捷且合理,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3. 山地住宅的绿化和环保山地住宅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在规划中需要合理设计绿地和景观,保持空气清新、环境舒适。

同时,还需要推广节能环保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山地住宅建筑设计1. 考虑地形地貌山地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地形地貌,以便更好地融于周围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利用山体的高低变化,巧妙设计梯度和层次感,提升建筑美学价值。

2. 选择材料与风格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选材和风格,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风格能够产生不同的美感和效果。

建议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环保因素,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设计风格。

3. 科技智能化随着科技智能化的发展,山地住宅建筑设计也需要跟随潮流,采用洁净、绿色、低碳等新技术,建造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住宅。

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建筑舒适度和安全性。

结语总之,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需要全面考虑周边环境、居住者需求、绿化与环保等多个因素,实现美学与实用的融合。

此外,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环保材料,建造更加安全、舒适和环保的住宅。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探究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探究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1-07-21T16:42:02.77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5期作者:蔡扬[导读]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体系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使整体的建筑模式越来越丰富,建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蔡扬广州市矿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体系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使整体的建筑模式越来越丰富,建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此基础上,山地建筑体系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实际中,山地地区和普通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性,对于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以及设计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到山地地区的一些地质情况以及地形因素,将其充分渗透在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环节,实现住宅以及山地地形的有效融合。

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基于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具体设计基础原则来了解到有效的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措施,希望能够为山地住宅小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依据。

关键词: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同时也对住房方面的客观需求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平原地区土地缺乏的情况,相关方面已经思考的山地建筑方面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分析。

在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环节,需要和传统的建筑方面进行区别,主要是由于山地住宅小区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具有特殊的环境,因此在设计环节就需要把握更加丰富的因素以及具体的内容,从而能够对其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

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建筑以及景观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实现建筑以及景观的充分结合,并且还基于山地条件进行合理性设计,防止对当前的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问题,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能够实现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有效设计。

一、对于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具体原则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环节需要基于山地当地的实际地形特点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按照建筑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功能布局和建筑造型设计方面的具体要求,充分融合山地地形的具体特点来完成设计工作。

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分析和研究

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分析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 国 民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客 观 带 动 了 建 筑 行
3. 2 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
业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城市土地资源稀缺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在本工程的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建设单位提出了“尊重 的,所以适时加快山地住宅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山
自然、和谐开发”的总体思路,因此,设计单位结合现有的自然和 地住宅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中,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必须结合项目
生态环境,对绿化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其主要目的是创造 所在的实际环境,以及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对于规划和设计方
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绿色空间,满足住户身心愉悦的居住需求。 案进行科学的完善,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设计单位利用山坡现有的坡度,对于坡道、台阶、挡墙、花坛等进 的共同实现。
1 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山地住宅 的 规 划 与 设 计 中,必 须 坚 持 因 地 制 宜 的 基 本 原 则,既保证平地开 发 与 山 地 开 发 之 间 的 协 调 性 ,而 且 要 在 尽 量 减 少对于山地自然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规划和设计 方案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 山地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中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以 促进人与自然 的 和 谐 发 展,对 山 地 住 宅 的 建 设 进 行 总 体 布 局 规 划,保证土地资源 的 合 理 利 用,减 少 不 必 要 的 资 源 浪 费。 从 现 代 城市建设和发展 的 角 度 而 言,山 地 住 宅 的 规 划、设 计 应 与 区 域 的 整体发展战略相 协 调,特 别 是 要 符 合 城 市 的 整 体 规 划 方 案,在 充 分利用山地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景观优先、环 境优先,在满足山 地 住 宅 居 住 功 能 的 基 础 上,进 一 步 提 升 其 舒 适 性、环保性与生态性。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背景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地区域的地理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土地资源有限,雨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着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策略及实施方案。

重要性1.资源利用优化山地区域的土地资源有限,因此优化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规划设计可以根据山地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大化提升土地的价值和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合理化。

2.环境保护减灾山地区域因地理环境的限制,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民居住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规划设计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小灾害风险,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社会整合及民生改善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的整合和民生的改善。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和更便捷的生活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设计策略1.打造山地特色首先,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山地区域地形特点,并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山地资源的最优利用。

同时,可以针对地形起伏变化丰富的特点,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打造特色鲜明的建筑风貌和生活场景,实现山地居民的愉悦生活。

2.坚持可持续发展其次,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

通过在规划设计中考虑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垃圾管理等环保问题,实现山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社会和谐最后,规划设计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人性化规划,充分考虑人口流动、旅游等因素。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该强化社区管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推动山地社会和谐发展。

实施方案1.要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建设,设立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对山地居住区进行规范管理,解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需。

2.建立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机制,让政府切实负起环境保护责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山地住宅建筑设计的研究

基于山地住宅建筑设计的研究

基于山地住宅建筑设计的研究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山地在整个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大,对于山地城镇而言,土地是宝贵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随着山地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也越发紧张,给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带来较大压力。

在此情况下,利用山地,开发山地建筑将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因而山地建筑必然会是我们今后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项目类型。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地住宅建筑的特点及开发设计的必要性,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山地;住宅;建筑设计1.山地住宅建筑的特点山地住宅建筑是指修建在坡度大于10%以上山地特征区域的住宅建筑,是建设用地具有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地质复杂等特征的居住空间,需要梯级和坡道处理道路高差关系的住宅区,是山地住宅成为住宅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别。

山地住宅建筑是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因为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制约,但同时也是由于它独有的建筑形式还有良好的自然风光,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居住理念,使它在众多的建筑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最为热门和流行的居住选择。

人们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活的时间过长,而不接触大自然,就会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而且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在一些景色优美的山区,人们会感到身心极其的放松,从而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由于山地资源的特殊的地形地势,导致山地建筑的外貌以及施工技术等都有别于平地建筑,也促进了山地建筑的独特性的形成。

2.山地住宅建筑开发设计的必要性2.1合理利用山地资源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快速,人口越来越多,而耕地土地却越来越少,无法和人口增长形成正比。

如今,世界科技发展也越来越迅猛,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多,许多土地都用来配合城市建设,所以,土地资源十分的短缺,而我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国,已经明确规定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好每一寸耕地”,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我国十分的重视。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摘要:本文结合融创云南晋宁大湾区SKI地块方案设计来深入浅出解析山地项目建筑设计,以一线房地产开发商所关注的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借此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合理有效的解决复杂的山地项目设计。

取得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平衡。

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达到"静居青嶂里,高啸紫烟中"的诗意状态。

关键词:山地建筑、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引言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大都走过了急速城市化的历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用地逐渐减少且地价较高,而山地项目多位于城市的边缘和远郊地带,地价要低于平坦地区或城市中心地区的地价,可以减少项目开发中购买土地的费用。

同时由于山地的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喧嚣,能够提供独特的视野景观和居住感受,提高了居住建筑的溢价空间。

山地是泛指基地坡度一般会超过5%,在山地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坡度和坡向,两大要素决定项目的地形地貌、平面形态、交通组织、空间关系、景观组织、环境特征都会比平原住区项目复杂很多,项目总的工程造价费用也比平原地区会有明显增加,同时还决定了住区居住品质的高低。

那么为了更好的解决山地项目设计中各项复杂因素,文章将结合相关案例,针对山地项目工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工程概况:融创晋宁大湾片区S.K.I地块项目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大湾片区,属于云南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圈层式特色休闲旅游区,环滇池山地小镇风光旖旎,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景观资源优势。

S地块基地南北向长约196米,东西向长约168米,为不规则形状。

地块内最大高差43.08m。

距离滇池仅150米,项目规划为39栋度假民宿。

建筑摆布通过场地竖向高差和滇池景观分析巧妙错动布局,为每栋建筑争取到最大的观湖景观空间,保证大多数民宿均能享受水资源景观。

山地别墅区的规划设计合理性研究

山地别墅区的规划设计合理性研究

山地别墅区的规划设计合理性研究发布时间:2022-05-10T03:59:01.92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月第2期作者:张晓楚[导读] 我国是多山之国,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山地居住区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拓展住宅建设用张晓楚佛山富力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摘要:我国是多山之国,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山地居住区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拓展住宅建设用地的重要方式。

在山地区域建设别墅小区,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缓解建设用地紧缺的有效途径。

文章综述了山地别墅区建筑布局的主要形式和规划设计原则,对具体的规划发展合理性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山地别墅;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引言山地别墅强调依托山地优势资源,尽量保持山地原生态植被,让建筑物尽量不破坏山地环境来建造产品。

山地别墅在总体规划上打破了现代别墅排列式的布局,没有固定的楼间距,让所有的建筑按照不同的地势、落差和自然景观存在,依着自然元素而栖。

在施工方面,要求最大可能地保护原有山体形态和自然植被。

不能有大型机械进入,大部分用人工去雕琢。

在使用现代工业材料的同时更加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

山地别墅在设计创意上是生长型建筑。

先有环境,再有建筑。

在建筑结构、布局、景观朝向上都结合自然地势。

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上结合模拟自然景观。

一、山地别墅小区建筑布局形式山地别墅小区设计既有类似于平地小区设计的共同性,又有区别于平地小区设计的独特性;其在地形地貌方面的复杂性及在景观资源方面的优越性决定山地别墅小区特色鲜明、宛然天成的特点。

山地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多采用依山就势的方式,依据自然坡度的大小,住宅布局形式各异。

山坡地开发建设主要受到竖向坡度的制约,山地开发利用应顺应山地的地形特征,基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目前山地别墅小区建筑布局的主要形式有缓坡式、错层式、台地式三种。

缓坡式布局主要适用在坡度较缓的有一定规模的山地,这种建设模式工程量相对最小,实施较易。

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研究

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研究

第43卷第35期•12 •20 1 7 年 1 2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3 No.35Dec.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35-0012-03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研究徐玥霞(晋城市泽州县村镇规划设计室,山西晋城048000)摘要:通过对某山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山地住宅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块的特点及自然 景观、自然特色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满足小区容积率、车位数、景观、商铺数量、建筑特色等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规划,以达到 房地产开发商和入住者的生活、工作、娱乐需求,为后续的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山地,住宅,规划,建筑中图分类号:TU241.99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发展,城市市区内的 地价越来越高,因此市区内的房价也越来越高,这种高价位的房 价已经导致多数刚需购房人员无充裕的资金购买自己心仪的房 子。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房地产商看到商机,在城市的郊区或边远 地区开发建设住宅小区供刚需人员购买。

由于我国地形复杂,许 多城市位于山地中的平原地带,如山西省的太原市、晋城市、吕梁 市、阳泉市、大同市等多数地区。

山地中的城市平原地带多数为 老旧小区,新开发的小区多数已经建设在山地中,而在山地中开 发建设住宅小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需将多种学科进行综合考虑SO-S9-O-S9-O-S SO-S9-O-S SO-S9-O-S9-O-S SO-S9-O-S9-O-S SO-S9-O-S SO-S9-O-S9-O-S宅建筑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各地区各民族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经济地位以及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的不同,形成的居住建筑也不同。

大部分清代民居,不仅宏伟 壮观,而且融合南北风韵,是清代文化对建筑特色影响较深的产物。

2.4园林在古代只要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陵寝、宫殿、坛庙,其布局 形式都是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海山地住宅标准化研究山地住宅研究提纲一总述二山地建筑自然影响因素三山地住宅规划原则四山地住宅设计手法五分类研究六案例研究七景观与挡土墙设计八其他山地工程技术九成本控制一总述定义特点山地住宅区:指坡度在10%以上,需要梯级和坡道处理道路高差关系的住宅区。

因其自然地形的复杂性、规划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与特色,山地住宅成为住宅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别。

山地住宅小区涵盖了从高层、小高层公寓或集合住宅、多层集合住宅、洋房和别墅等各种住宅产品。

山地住宅特征:减少接地不定基面山屋共融通过对山地建筑的规划、交通、接地方式的研究,总结出适合当下山地住宅项目开发的设计方法,找出规律,为今后的山地住宅项目设计提供指导,达到合理开发、降低成本的目的。

研究目的及意义首先对影响山地建筑的各项自然因素做归纳叙述,并且分析坡度、日照等因素对房屋、道路布置的影响。

其次,对山地住宅规划布局和交通组织做研究,探讨山地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然后,结合中海项目实例及其他案例,分析山地住宅的多种接地方式,重点分析筑台、掉层的设计手法。

最后,对高层、多层、低层住宅产品进行分类研究,寻找设计规律,总结出适合大多数山地开发项目的设计经验。

研究方法二山地建筑自然影响因素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山地建筑(及其人为环境)山地建筑与自然因子的关系类型坡度对建筑群体布置的影响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房屋可自由布置缓坡地3-10%建筑群体布置不受地形约束中坡地10-25%建筑群体布置受一定限制陡坡地25-50%建筑群体布置受较大限制急坡地50-100%建筑设计须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100%以上一般不适宜作建筑用地坡度特征:对于山地建筑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不利:坡度越大,工程技术费用以及施工难度越大,地质稳定性越差等有利:具有不定基面(多首层),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等;在5%-10%地形条件下,坡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道路增长1.2倍地形坡度划分:地质、地形1、地质:决定了基地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避免不利对策:进行详细地质勘查,谨慎选择基地位置精心选择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工程加固措施结合接地形态、功能、景观等作出适当处理2、地形:包含坡度特征及山位特征坡度特征:对于山地建筑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不仅在工程经济方面影响着山地建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影响着山地环境生态稳定的主要因素。

山位特征:所体现的是各个不同的局部地形,因此它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景观特性和利用可能地质、地形坡度与山地建筑的生存关系类别坡度建筑场地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缓坡地3%~10%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中坡地10%~25%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一定限制陡坡地25%~50%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急坡地50%~100%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在山地建设中,开发密度的大小常需依照地形坡度而定3、气候:分为大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与宏观地形和大气环流有关,各项目地理位置均有所不同,难以标准化,因此不作深入研究;小气候包括地理因子和气象因子,其中坡向方位和日照情况对建筑布局影响较大。

地理因子:气象因子:山体形式:大山脉的走向,总体的高度和长度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风速越高,降水更丰富坡向方位:坡向不同,其接受太阳辐射和日照长短都不同山地地貌:地貌不同,基地受辐射、日照的程度,地表水分保有和蒸发量,通风和昼夜空气径流均有不同小气候日照:包含建筑阴影长短,基地可照时间,辐射雾高度风状况:基本流场、局地环流、地形逆温降水:在通常状况下,年降雨量与海拔高度成线性增长关系坡向与日照间距:从日照角度分析,山坡地形坡向一般分为南、北、东、西四个主坡向,并可细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坡向。

南、东南、西南坡为全日向阳坡东、西向坡为半日向阳坡;北、东北、西北坡为背阳坡从卫生的观点来看,向阳坡最好,半阳坡次之,背阳坡最差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向阳坡地,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坡度越陡,日照间距越小,可提高建筑密度,节约用地;向阳坡的建筑间距可以适当缩小,层数可适当加多;背阳坡地则刚刚相反,坡度越陡,间距越大。

为减小建筑间距,背阳坡宜采用交错的行列式,长短结合、高低搭配或点式的布置方式。

背阳坡平行等高线布置间距大背阳坡垂直等高线布置间距可缩小背阳坡斜交等高线布置间距可缩小斜列布置利于迎取阳光4、水文:不适当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或壤中流,都有可能对山地建筑构成影响。

避免不利对策:基地区域的排水路径、排水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组织;采取积极的水土保持措施;兼顾自然地形与建筑形形态的结合,合理地利用山地冲沟,组织群体建筑的布局。

5、植被:其分布于组合体现了生态环境的差异,又是极其生动的景观客体应在建筑群体布局、空间组织上对地肌要素采取适当的取舍,保留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植物、岩石等,并有机地组织到建筑中去。

水文、植被三山地住宅规划原则规划布局交通组织1、规划布局准备工作1.1 基本资料收集1)基地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地质土壤、植被等;2)气象资料:包括日照条件、温度、风、降水、相关小气候;3)视觉质量:包括基地现状景观、环境景观、视域等;1.2 相关环境资料收集1)所影响的环境范围及其基本资料2)交通与连接3)设施及运用1.3 相关资料分析研究1.3.1 基地及周围环境的关系1)基地周围用地状况和特点;相邻土地的使用情况和类型;相邻道路交通状况2)相邻环境识别特征分析;建筑物的年代、样式及高度;相邻环境的特点与感觉;相邻环境的构造和质地3)相邻区的区分和建筑规范;允许的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和宽度的限制;建筑红线的要求1.3.2 地形分析1)坡度分析2)主要地形形态及特征1.3.3 小气候分析1)全年季节变化,日出及日落的太阳方位2)夏季微风吹拂区和避风区3)冬季冷风吹袭区和避风区4)年和日的温差范围5)降雨量1.3.4 视线分析,了解基地范围内不同地点的景观质量。

在收集资料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住宅组群的规划布局。

2、住宅群组的布局方式山地住宅组群的布局方式可归纳为点状、线状、片状及混合式几种。

2.1点状布局住宅单体以点的形式分布,易于适应地形变化,布置灵活。

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向心型•围合型•散点型向心型围合型散点型2.2、线状布局与等高线平行、垂直、或斜交布置,形成风格迥然相异的外部空间。

依照线的形态,分为以下几类2.2.1 直线型图示的是一个德国的山地住宅规划方案,道路斜交等高线呈之字形,住宅线状垂直等高线布置,每两列形成一个组团,单体设计简洁、独特,不同高度的入户口通过曲折的梯道联结在一起。

临街处利用地形特点做停车。

2.2.2 折线型图示为西班牙海滨旅游胜地的度假村设计,一期、二期均沿等高线呈折线布置,中间围合的是公共泳池及娱乐部分。

度假单元立面变化丰富。

道路为尽端式,中间和尽端设回车场,主要采用路边停车的方式,也利用地形作尽端式停车。

直线型折线型2.2.3 曲线型2.2.4 斜错型2.2.5 辐射型图中住宅的北面为主要景观面,扇形的布置是为使每一户都能充分欣赏到北面的景观。

利用中央的低地势做停车库,其上为架起的屋顶花园,并有阶梯直通车库。

2.2.6 围合型日本千里山诺伊曼三号街区住宅群以二三栋为一单位,由住宅围合成半开敞的空间,内有停车场及坡道。

电梯设在中部,住宅各单元之间,住宅之间以横向长廊相连接,用小尺度给人亲切感。

错落的体型削弱了住宅体量,与周围环境更契合。

例中德国悬崖台阶式住宅的1~9层斜倚在40°~50°的陡坡上,顶部4层为直立式。

主入口设在10层,采用倾斜式电梯,车库设在底层。

台阶式的单元组合和每户的花坛式阳台构成独特的建筑立面。

2.5 巨构体以巨型综合体解决山地城镇规划的问题。

1、山地交通特点1.1 立体化为建筑组群的功能及形态组织提供丰富的选择可能,使建筑的复杂流线可以得到很好的立体分流组织。

1.2 景观化由于交通的三维特征,人们在途中能获得比平地更显著的视景,而且不断发生变化。

1.3 多样化山地地形的凸凹起伏,为常规交通制造了障碍,人们不得不运用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如坡道、隧道、索道、缆车等。

道路布线结合地形道路与山体坡度道路与等高线的关系道路与建筑关系2、道路布线山地道路布线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与地形、建筑结合,尽量使道路沿等高线布置。

沿等高线布置道路一般有以下几种线型:•以均匀坡度地上爬或绕山上爬;•坡度不大时可均匀蛇形上爬;•坡度较大场地又较小时,需设置回头线;•如山坡过于陡峭、道路绕线太长,可采用架空道路或隧道的形式网格状:交通联系方便,结构清晰,但多适用于缓坡区域。

环状:交通联系方便,较适合沿山地等高线布置,一般适用于坡中位置放射状:中心感强,但不适用于有较大坡度的山地区域,如山坡平缓,可被应用于坡顶处。

单一线型枝状:会出现较多的尽端路,适应山地地形的变化,可位于坡顶、坡中或坡底等处。

立交:不同标高的道路交叉是采用,可位于坡顶、坡中或坡底等处。

干线为环状,支线为枝状干线为枝状,支线为环状干线为立交,支线为枝状或环状综合型路网3、路网形式山地路网布置受地形影响大,弯道较多,坡度起降较大,所以路网应密切结合地形,减少土方量。

居住区道路可采取较大坡度也可以在线型上进行特殊处理,充分利用高差,组织立体交叉、垂直交通。

应避免衔接不良或局部标高相差过大,注重路网的整体性。

4、纵坡设置住宅区干道的纵坡一般控制在5%以内,最多不超8%(个别地区为7%)。

•主要道路的纵坡应尽量满足自行车行驶的需要,自行车适宜的骑行坡度是2%以下。

•人行道的纵坡一般以5%为宜。

住宅区一般道路分坡道、梯道两种形式。

平缓的坡道,供车辆和行人使用,坡度宜在7%左右,个别段落不超过8%。

坡度大于15%时,适宜采用梯道的形式,只用作步行。

住宅区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还应考虑为残障人士服务的无障碍坡道,宽度不小于2.5米,纵坡不大于2.5%,坡长不超过250米。

当住宅区内部道路坡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可延长线路、迂回敷设,相对降低坡度。

5、道路横断面山地车行道路的截面有路堤(填方)、路堑(挖方)和半挖半填式等几种方式,还可以采用架空、悬挑或隧道方式。

应根据地形选择合适的道路断面形式。

山区道路宽度不宜过大,也不宜强求一致,避免过大的土石方量。

主干道的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与自行车共行的道路不应小于4米,双车道不应小于7米,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5米,可以把人行道的宽度变化作为调整整个道路宽度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