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共23页23页PPT

合集下载

茶树种植管理PPT课件

茶树种植管理PPT课件
历时4~8个月。
19
第19页/共87页
籽 直 播
营养特点:出土前, 单纯由子叶供给营养; 出土后,子叶光合作 用。
生长特点:地下部生 长优于地上部,主干 和主根分枝少。
管理重点:促进茶籽 萌发(温度、水和空 气)。
20
第20页/共87页
穗 扦 插
营养特点:生根前, 主要依靠茎、叶贮藏 的营养;生根后,根 系吸收水分、矿质营 养。
35
第35页/共87页
喜铵:土壤中同时存 ▪ 聚铝:茶树体内铝含
在多种形态氮化物
量高达200~
(铵态氮、硝态氮或 1600μg/g。铝离子可
有机态氮)时,茶树 以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总是优先选择铵态氮。 提高叶片光和能力、
这是因为茶树体内的 促进碳水化合物转化、
硝酸还原酶活性很弱; 促进对磷的吸收。pH
40
第40页/共87页
园 的 建 立
新建茶园一 般需要经过 规划设计、 土地开垦、 茶苗定植、 幼龄茶园培 育等工作步 骤。
41
第41页/共87页
1、规划设计
宜茶条件的选择: 包括环境条件、茶园 立地条件、土壤条件、 灌溉水条件。
42
第42页/共87页
茶园综合规划:茶园、道 路、水利系统、防护林带、 茶树品种选择与搭配等。
工作重点:精心培育, 确保茶园全苗、壮苗; 行间间作或覆盖,适 当进行土壤改良,防 止水土流失;茶树定 型修剪,培养高产树 冠。
48
第48页/共87页
保 全 苗 壮
苗 补苗:与原茶苗相同, 以早春和晚秋为好。
抗旱:浅耕培土,行 间铺草,夏秋旱季灌 水。
遮阴:茶林间作,适 宜的树种有台湾相思、 合欢、杉树、银杏等。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茶树种苗繁育基本途径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有性繁育是利用茶籽播种育苗,亦称种子繁殖。

由于茶树是异花授粉,杂交而获得茶籽,其后代是杂合体,其遗传性状是多种多样,通称有性群体。

凡是采用有性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系品种。

无性繁育是直接利用茶树营养体的某一部份(如枝条或茶根)进行育苗,所以称营养繁殖。

茶树一般用枝条繁殖。

采用分割母体某一部分营养体育成个体,其遗传性状同母体一样,纯一而稳定,其繁殖品种,通称为无性系品种。

第一节有性繁殖种子繁殖的优点是:茶籽便于贮藏、运输,既可育苗又可直播,繁殖技术简单,数量大,苗期管理方便省工。

茶树后代适应性强,并有利于引种驯化,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

缺点是经济性状混杂,生长优劣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利于管理和采摘,尤其是不利于机耕、机采。

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利于初加工。

我省因气候条件特殊,春季干旱,大部采用茶籽育苗移植。

目前有些地区采用茶籽直播方法效果亦很不错。

国营大渡岗茶场,万亩茶园大都采用茶籽直播方法,成园很好,它的优点是可省略育苗程序与成本,在大面积建园中经济易行,幼苗扎根深,生活力强,较能抗旱、抗寒,主要是要精心护养、培育。

(一)茶籽采收茶籽成熟期因气候、品种、树龄、生态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故采收茶籽时间应视其成熟程度而定。

在我省气候条件下,成熟期多在霜降节前后,当果壳成黑褐色,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收。

采收茶籽时,应结合选种,选优汰劣。

根据我省茶树品种情况,应淘汰茶芽常年呈紫芽色的茶籽,多采黄绿色、绿黄色或绿色芽头品种的茶籽,最好按不同芽色茶籽分别采收堆放,当然采收工作繁杂,但有利于茶种的纯度。

茶籽采收后,根据云南农民经验,首先采取暴晒法,把采下新鲜茶果,摊放在水泥地或篾笆上,在阳光下暴晒2—3小时,随晒随翻,因茶籽含水多,遇热失水,果壳收缩而炸裂,茶籽脱出;晒后尚未裂开茶果,移至干燥的室内或楼板上,摊放厚度10厘米左右,并注意经常检查翻拌,以防发热、霉变,等果壳裂开,即可剥取茶籽。

茶树栽培品种与繁殖PPT课件

茶树栽培品种与繁殖PPT课件
• 起苗:苗圃土壤必须湿润疏松,起苗时多带泥土, 少伤细根。
• 移栽:出圃时间依移栽时间而定,尽量做到缩短出 苗至移栽的时间。
• 运输茶苗:2d以上必须包装。100株/捆,用泥浆蘸 根,然后用稻草扎根部,上部约一半露出外面。再 把5~10束绑成一大捆。运输以竹篓、篾篓为宜。
• 假植:主要用于不能及时移栽的茶苗。
• 扦插留叶量
• 1叶短穗扦插是大规模育苗最方便、最有效 的方法,如穗源充足,可以采用2叶短穗。
• 腋芽动态
• 腋芽已膨大的插穗发根早,成活率高,茶 苗生长好。其打顶处理:①促进新梢木质 化;②促进腋芽萌发。
• 影响插穗发根的外界环境因素
• 温度 • 扦插发根的适宜温度是20~30℃,以25℃左
右最为理想。
• 缺点:由于气温高、光照强,因此光照、 水分管理要求高。
• 秋插 • 指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利用当年的夏梢和夏
秋梢进行的扦插。
• 优点:方便、省工、成本低、成活率较高 • 缺点:苗木较夏梢小 • 冬插 • 指10月中旬至12月间利用当年秋梢或夏梢
进行的扦插。
• 剪取插穗
• 穗条标准:选择茎皮黄绿或红棕色,已半 木质化,粗3~5mm的枝条作穗条。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茶叶种植技术ppt

茶叶种植技术ppt
做企业合格的员工:茶园文化与茶树栽培技术
绿茶之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专业合作社 茶园文化与茶树栽培技术培训讲座
副教授 资深培训师 周义祥 13607926535
我国产茶区
茶的发现: 陆羽《茶经》 记载:“茶之为饮,发乎 神农氏”。《神农本草经》 载:“神农尝百草,日遇 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 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普 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 虽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 解之。自茶在神农时代发 现以后,并逐步加以利用。 因而利用茶叶的历史年限 达2700+2000=4700年之 久。

准。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

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

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 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二)茶史溯源
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从 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此茶产于江 西庐山,是绿茶类名茶。
相传,庐山种茶始于汉代,多由寺庙僧侣培植,质优而量少,是茶禅 相通的佳作。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便 结舍于庐山。当时全山梵宫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崖登 峰,种茶采茗。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很重要中心,高僧慧远率 领徒众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树。唐宋两代文人墨客多有 赞颂之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庐峰结庐而居,亲辟园圃,植 花❖种茶,诗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宋代诗人周必大有 “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之句。北宋时,一度列为贡品。
❖ 1959年,朱德同志到庐山品尝此茶时,欣然作诗称颂:“庐山云雾 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 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并以:条索粗 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 绝”一举扬名中外。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PPT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PPT
施基肥:饼肥:0.4 ~0.5kg/m,腐熟的厩肥或堆 肥:在饼肥的基础上增加10倍;茶子育苗需施过磷酸 钙600 ~750kg/公顷,扦插育苗则按需施用,施过基
整地作畦示意图
100~120cm 40cm
03-10-2
8~10cm
15~20m
3、有性繁殖
1)茶籽品质标准 发芽率不低于75%; 嫩籽、瘪粒和虫蛀的茶籽及其它夹杂物不超过1%; 种子含水量为22~38%; 粒径要求在12mm以上,但有的品种茶籽粒径较小,
土层厚度:种子苗40cm以上,扦插苗30cm 前作物不宜是烟草、麻类或老茶园。 地下害虫、病菌种类多的应进行土壤消毒。 水源:要有保证,而且宜近。
2、苗圃的建立
2)苗圃地规划设计 面积:一般每公顷苗圃所育的茶苗,可满足40~50公
顷单行条列式茶园的需要。
新建或换种茶园的计划面积(G)×密度(D) 苗圃面积=
干稻草 03-10-2
室内分层沙藏法
10cm茶子 3~5cm细沙
干稻草
干稻草 干稻草 茶籽 细沙 通气筒
室外沟藏法横剖面
03-10-2
排水沟
室外畦藏法外形示意图
畦藏法示意图
畦宽:1.3m,高13~17cm.
3、有性繁殖
2)适时播种 适播期为11月至翌年3月,一般而言秋、冬播比春播提
早10~20天出土。
畦规划根据地形、道路、排灌系统、田间管理要求等 来确定苗床排列布置,尽可能与道路垂直,以便管理; 苗床宜东西向,以减少阳光从苗床侧面射入;
苗床大小:宽100 ~130cm;长15 ~20m;高度 取决于地势和土质条件,凡地势较低、土壤黏重、排 水不良的可以高些。用作短穗扦插育苗的畦比种子育 苗要低约5cm,以备铺心土,畦间留沟道,底宽40cm 左右。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的养生功效
抗氧化
茶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儿 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可以清除 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提神醒脑
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可以刺激 神经系统,提高注意力,提神醒脑 。
降低血脂
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以降低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降低血 脂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菌消炎
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抗菌 消炎作用,可以预防口腔感染、感 冒等常见疾病。
冬茶采摘
冬茶指12月至翌年2月采摘的茶叶,此时茶树进入 休眠期,茶叶品质相对较差。
茶叶加工的基本流程
鲜叶采摘
将茶树的新梢和叶子采摘下来,作为加工原料。
晒青
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放在阳光下晾晒,降低叶子的水分含 量。
杀青
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使叶子保持绿色,同时 去除部分水分。
揉捻
将杀青后的叶子揉成条状,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释放 出茶汁。
02
茶叶栽培技术概述
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温度
茶树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一 般情况下,适宜生长的温度在
18-25℃之间。
湿度
茶树需要湿润的生长环境,年降 雨量应在1000-1200毫米以上。
土壤
茶树适宜生长在pH值为4.5-6.5的 酸性土壤中,如红壤、黄壤等。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根系
茶树根系较发达,主根明显, 能深入土层。
05
茶叶采摘与加工技术
茶叶采摘时间和方法
春茶采摘
春茶一般指3月至5月期间采摘的茶叶,此时茶树 经过冬季休眠后开始萌发新芽,营养物质丰富, 茶叶品质较好。
秋茶采摘
秋茶指9月至11月间采摘的茶叶,此时茶树进入第 二个生长高峰期,茶叶品质较好。

茶叶栽培技术PPT课件

茶叶栽培技术PPT课件

茶叶栽培技术
5、龙井长叶 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 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 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 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 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 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茶叶栽培技术
二、茶园的建设和土壤要求:
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 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 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 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 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 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 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 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 洁的水资源。
茶叶栽培技术
四、管 理:
2、基肥。基肥是在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休止后施用的肥料。 作用是提供足够有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为茶树冬季根系活动和 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起到改良茶园土壤的作用。 良种茶园施基肥的时间通常是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基肥 的品种有饼肥、堆肥、厩肥和复合肥等。茶园基肥的用法:一是 将几种有机肥混合后,再掺合一部分速效化肥同时施用;二是将 各种有机肥分别轮流施用。良种茶园封行前的幼龄期和单行条栽 园的基肥,采用开沟深施,封行后的成龄茶园基肥,采用地面撒 施。用量:幼龄期每亩每年施饼肥100-200千克或者复合化肥25-50 千克。成龄茶园一般按产量高低来确定,亩产每增加100千克干茶 增施饼肥100千克。良种茶园施肥要做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 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结合。氮、磷、 钾的比例,幼龄期为2:1:1,成龄期为3:1:1。

茶树栽培PPT

茶树栽培PPT
“多喷”:即在茶树生长季节,用化肥作根外喷肥, 常用的有1%硫酸铵、0.5%尿素溶液进行喷施,一 定要喷湿叶面和叶背,喷施时间以茶树一芽一叶初 展效果最好。
合理采摘茶树鲜叶
采摘中必须处理好采、养关系,做到分批、及时、 合理留叶采。
根据所加工的茶类和品类的鲜叶标准要求进行采摘, 一般采制针型茶(含针螺)采摘单芽,采制螺型茶 (如碧螺春)和扁型茶(如瑞云金芽)采摘一芽一 叶初展,采制毛峰茶为1芽1、2叶,而采制乌龙茶 则以采摘小开面至中开面二、三叶为宜。采制绿茶 当10%-20%芽梢已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同 时要根据不同的树龄、树势制定相应的留养标准。
⑵及时中耕除草,茶园土壤耕作,除去杂草, 疏松土壤。
幼龄茶园的合理施肥
幼龄茶园追肥时间与用肥量依苗龄而定, 一般一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肥5kg左右于 春茶前或春茶后一次施入;二龄茶树全年施 标准氮肥10kg左右,春茶前施60%,春茶后 施40%;三、四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15kg 左右,可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别施 50%、30%、20%;五、六龄茶树则以开采 后产量每生产干茶100kg则施用纯氮20kg左 右。
1.3 我国茶树栽培简史
(3)元代:茶区又有新的拓展,主要分布在长江 流域、淮南及广东、广西一带,全国茶叶产量约 10万吨。
( 4 ) 明 代 : 茶 树 栽 培 面 积 继 续 扩 大 。 公 元 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栽种,开辟了我国 台湾茶区。从云南向北绵延一直到了山东的莱阳。
(1) 隋唐:隋统一全国并修凿了南沟通南北的运 河,对促进唐代的经济、文化以及茶业的发展起 到了积极作用。饮茶之风盛行。如 《封氏闻见记》载:“古人亦饮茶耳,但不 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 流于塞外”。 在浙江盛产紫笋茶的顾诸山建立了首座“贡 茶院”。 公元780年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 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