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优秀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2. 解释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3. 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3. 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的生平对作品的影响。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3.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结构和形式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解释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鼓励学生思考主题和意象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作品欣赏和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优秀8篇)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优秀8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1、了解焦、刘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摧残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了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了反礼教、争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艺术形象的。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诵懂全诗,熟悉情节,探讨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典型意义。
诵读法,讨论法。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学习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复习旧课〗抽查背诵《离骚》最后一段。
〖学习新课〗导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读课前提示,以及课后有汉关乐府的知识。
(教师打开网页。
展示课题、背景音乐(梁祝协奏曲)与背景图片。
)2、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见网页)3、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了解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了。
4、语文知识(强调:《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又称为“南北双璧)。
课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关于“汉乐府”。
请看40页方框里的介绍。
五言诗起源与发展:(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通用6篇)孔雀东南飞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赏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学习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启发教学、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然后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明确:悲伤、哀怨(等)(三)深入研读1、大家读了文章,知道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那么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1)文章第二段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的内容分析。
明确: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
明确: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的美貌,以及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侧面烘托对她命运不公的谴责。
(3)兰芝再嫁时候的状态又是么样子的呢?。
明确: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无疑都反映了刘兰芝的善良。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教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美妙之处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意、意象和诗韵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品味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2.3 教学方法采用逐句解析法,深入剖析诗文内容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理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第三章:诗词鉴赏3.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从诗文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鉴赏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探讨诗文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文的艺术魅力第四章:诗词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4.2 教学内容讲解古诗文创作的基本技巧和规律分析《孔雀东南飞》的创作特点和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实践4.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创作运用作品评价法,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表演等活动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和主题辩论赛邀请专家进行古诗文讲座,拓宽学生视野5.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第六章:诗词拓展阅读6.1 教学目标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6.2 教学内容推荐与《孔雀东南飞》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分析比较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深入探讨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6.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文学的魅力第七章:诗词与生活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文学的眼光7.2 教学内容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生活元素探讨古代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小诗篇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例中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第八章:诗词品读与批评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能力8.2 教学内容讲解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8.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利用文献研究法,让学生学会查阅和分析相关资料第九章:诗词创意表达9.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培养学生以文学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9.2 教学内容教授如何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融入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不同风格的诗词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和交流9.3 教学方法采用创意写作法,引导学生自由创作组织作品展示和点评,提供建设性反馈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10.3 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环节: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通用10篇)《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阶段。
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教学设想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诗中人物的对话极富个性,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全诗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提示:北朝民歌。
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1、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
这些歌谣和文人的诗歌,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3.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孔雀东南飞》教案六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六篇《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一、导入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课文把握1、__结构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四、课文分析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五、探究阅读关于铺排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孔雀东南飞》教案(精选9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您喜欢。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
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教学难点: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完成以下目标: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
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
《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3、从诗歌的创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4、掌握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见”等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指代性副词”。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南宋时期,曾有一对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意相投。
常常在月夜花下,吟诗作对,琴瑟和鸣,起舞弄影,互诉衷肠。
这对幸福的恋人就是陆游和唐婉。
本来他们能够幸福地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可是因为婆媳不睦,陆母从中作梗,这对情深意切的鸳鸯刚刚结合不久就被活生生地分开了。
比较阅读陆游、唐婉夫妇的应和词《钗头凤》:《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从词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心如刀绞搬的悲痛与无奈。
今天,我们翻开课本,来读一读与其如出一辙的另一个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多万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和乐府诗:举例:《上邪》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汉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3.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
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
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4.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
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少数继承四言,大多采用杂言。
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不少作品有丰富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5.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应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芬芳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
与《诗经》和《楚辞》可鼎足而三。
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扬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6.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整体把握1、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要求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小序”。
问:“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及作诗的缘由。
问:“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
问:“小序”中的哪几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遣”、“逼”。
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
3、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基本情节:兰芝请归——仲卿求情——焦母不允——仲卿慰妻——兰芝意决——严装拜别——焦刘盟誓——兰芝还家——县令遣媒——兰芝拒婚——太守遣媒——刘兄逼嫁——太守筹婚——兰芝备嫁——仲卿闻变——生人死别——仲卿别母——兰芝投水——仲卿自缢——化鸟齐飞本诗叙述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
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为媒,兰芝践约抗婚,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而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喜庆之日,刘焦双双命赴黄泉。
归纳诗歌结构:起兴(第1节)营造悲剧氛围开端(第2节)兰芝被遣发展(第3—12节)夫妻誓别再发展(第13—21节)兰芝抗婚高潮(第22—31节)双双殉情尾声(第32节)告诫后人4、问:按什么顺序叙述?时间顺序。
问:以什么为线索?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
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对课文字词的预习情况并指正1.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2)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3)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4)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错误的人的处罚决定。
(5)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6)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
(7)叶叶相交通。
古义: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8)多谢后世人。
古义:劝告。
今义:常用来表示感激。
(9)既欲结大义。
古义:婚姻。
今义:大道理。
(10)共事二三年。
古义:一同生活。
今义:一起工作。
2.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
(2)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á)子。
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
(3)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
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
(4)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坚韧。
蒲苇像丝一样柔韧。
(5)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叮嘱,嘱咐。
仲卿再三嘱咐我。
(6)催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人伤心,马也悲鸣。
(7)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于是合葬在华山的旁边。
3.偏义复词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复”指“多”,也就是说这类词一定是多个语素组成的。
“偏义”是说意义只偏向多个语素的某一个,即只有一个语素表达意义,其他的都是陪衬。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窗户”“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的意义消失;“窗户”偏指“窗”,“户”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文中的偏义复词如下:(1)便可白公姥。
你可以去禀告婆婆。
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
白天黑夜辛勤劳作。
作息,劳作和休息,“息”无意义,偏指“作”。
(3)我有亲父兄。
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
父兄,父亲兄长,“父”无意义,偏指“兄”。
(4)我有亲父母。
我有亲生母亲。
父母,父亲母亲,“父”无意义,偏指“母”。
(5)逼迫兼弟兄。
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
弟兄,弟弟哥哥,“弟”无意义,偏指“兄”。
二、品读课文1、理清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焦母与兰芝——婆媳矛盾——遣与被遣兰芝与仲卿——夫妻矛盾——爱又难爱仲卿与母亲——母子矛盾——孝又难孝兰芝与兄长——兄妹矛盾——嫁与不嫁2、鉴赏“叙事”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孔雀东南飞》叙写了刘兰芝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然而,把已经撕碎的东西再从新拼回给你看,那种不可名状的淡淡忧伤令人彷徨不安。
”问:这一悲剧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或美好的人是谁?它是如何被撕毁的?明确:美好的东西指焦刘二人美好爱情,宝贵生命;美好的人指刘兰芝。
(1)、诵读涵泳,发现兰芝之美。
(说明: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现兰芝之美的语段,并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借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的文学鉴赏能力。
)A、找出表现兰芝外貌之美的语段。
“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明确:美在天生丽质,仪态万方。
B、找出表现兰芝品格之美的语段。
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明确:美在勤劳多才,自尊刚强。
⑵、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B、夫妇誓别“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C、夫妻诀别“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明确:美在冷静坚定,忠贞不渝。
⑶、与婆婆小姑告别。
“上堂拜阿母……嬉戏莫相忘。
”明确:美在有礼有节,重情重义。
⑷、与母亲兄长的对话。
明确:美在不慕荣华,不屈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