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推拿方法

合集下载

腰部经常痉挛和疼痛-个穴位助你更轻松(1)

腰部经常痉挛和疼痛-个穴位助你更轻松(1)

腰部经常痉挛和疼痛-个穴位助你更轻松(1)
腰部疼痛和痉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能由于身体负担过重,
久坐或缺乏锻炼、姿势不正确等原因引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
绍一些常见的穴位来缓解腰部疼痛和痉挛,帮助你更轻松地享受人生。

穴位1:魁穴
魁穴(也称肾俞穴)位于腰部下方的第二腰椎棘突下方。

按摩这个穴
位可以缓解腰痛和肩痛。

首先,坐在椅子上,身体保持舒展的状态。

通过双手按摩和轻揉腰部,逐渐移向魁穴处,每侧按摩2-3分钟。


个穴位也可以通过使用灸法刺激达到疗效,请使用灸杆对魁穴进行按摩。

穴位2:明堂穴
明堂穴位于头顶正中央,与脊椎相连。

它是一种具有调节背部气氛的
穴位。

按摩明堂穴会改善腰痛和痉挛,并使身体放松。

坐下或站立,
用拇指或食指按摩或揉捏明堂穴,直到感觉到舒适和放松。

穴位3: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沿着背部和脊柱分布。

按摩膀胱经将
缓解腰痛和痉挛。

坐直,脚放在地上,根据膀胱经穴位图(有图可参考)找到对应的穴位,用手指进行穴位按摩或滚动。

穴位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部,是一种常见的缓解腰痛的穴位。

黄帝内经中
指出:“足三里穴处于脛骨前肌和胫骨外侧面肌之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腰部痉挛和疼痛。

坐直,将手指放在穴位上,轻轻按摩或揉捏穴位2-3分钟。

总之,每一天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腰痛和痉挛,并保持身体放松,身心健康。

请注意,如果问题持续存在,请咨询医生,在严格的医学指导下进行治疗。

腰肌劳损临床表现、导致因素、改善腰肌劳损动作及生活注意事项

腰肌劳损临床表现、导致因素、改善腰肌劳损动作及生活注意事项

腰肌劳损临床表现、导致因素、改善腰肌劳损动作及生活注意事项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无下肢放射痛、麻木感,其疼痛程度时强时弱,开始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

疼痛随天气变化,受凉或阴雨天疼痛加重。

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引起腰肌劳损原因,包括久坐、久站或经常搬抬重物,或者体弱、内脏病变、妊娠后期腰部负重增加、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等。

改善腰肌劳损动作1、仰卧抬起骨盆。

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

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2、抱膝触胸。

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连续做20-30个。

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3、侧卧位抬腿。

侧卧位上侧腿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在进行动作时,上侧腿不需要快速地上抬,而是慢慢地外展回到原本位置。

4、俯卧位两点支撑。

俯卧位双膝双手支撑,同时伸直左上肢及右下肢保持5秒,重复10次后,换另一侧。

训练时背部紧张,保持固定,手、脚不要晃动。

5、直腿抬高。

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

6、压腿。

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双侧交替进行。

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绷紧,另一下肢伸直,双侧交替进行。

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觉有点“张力”或“酸”,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

7、膝仰卧起坐。

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

此动作需一直保持膝盖与地面(或床)成90-120度。

8、“双桥”练习。

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

尽量弓起身体,保持平衡。

保持30秒为1次。

10次/组,2-3组/日。

9、“空中自行车”练习。

平卧,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动作要缓慢而用力。

一般练习20-30次/组,2-4组/日。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引言腰肌劳损是指因腰肌受到过度使用或受伤而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有着特殊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希望能为腰肌劳损患者提供帮助。

传统中医理论五行学说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腰肌劳损主要与腰部周围的肝经、肾经和膀胱经相关。

肝经主要调节筋脉,肾经主要调节骨髓,膀胱经主要调节筋脉的排泄和水代谢。

因此,调理肝、肾、膀胱经络对腰肌劳损的治疗非常重要。

脏腑理论根据中医的脏腑理论,腰肌劳损与肝肾脏腑有关。

肝主筋,肾主骨,两者相互关联,共同调节腰肌的功能。

当肝肾功能失调时,易导致腰肌劳损。

因此,中医治疗腰肌劳损注重调理肝肾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腰肌劳损,中医常用的中药包括以下几种:1.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减轻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

2.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帮助恢复腰肌的功能。

3.狗脊灵:具有祛风祛湿、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腰肌劳损引起的湿冷症状。

4.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可促进腰肌的修复和恢复。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腰肌劳损有较好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1.刺血法:通过刺激相应穴位的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

2.艾灸法:使用艾绒或艾条燃烧,对腰部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有助于舒缓腰肌劳损引起的不适。

3.针刺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平衡腰部肌肉和组织的功能。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腰肌劳损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1.揉法:用指腹或掌根揉动腰部肌肉,缓解疼痛和痉挛。

2.捏法:用指腹或拇指在腰部肌肉上揉动和按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肌肉疼痛。

3.推拿法:用掌根或手指推动腰部肌肉,解除肌肉和筋膜的紧张状况,促进恢复。

理疗方法除了中药、针灸和推拿按摩,中医还有一些理疗方法可以治疗腰肌劳损。

推拿病例慢性腰肌劳损

推拿病例慢性腰肌劳损
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 无明显障碍。
-4-
推拿治疗
北京华佗职业技能学校
(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学校)
﹙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温经活血,解痉止痛。 ﹙二﹚、 1. 放松腰背部肌肉﹙用滚法、揉法﹚。 2. 点按穴位: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委中
、承山、昆仑等穴 3. 弹拨阿是穴﹙动作要轻柔﹚。 4. 斜板腰椎、摇腰部。 5. 重复1。 6. 拍、叩击腰骶部。 7. 抖下肢肢。
2、体征: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 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 压痛多不明显,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 肌痉挛僵硬。
-3-
诊断依据
北京华佗职业技能学校
(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学校)
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 绵不愈。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
3、先天性畸形:如隐性骶椎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 化。
4、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和加 速腰背部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而变性,从而 引起腰痛。
-2-
临床表现
北京华佗职业技能学校
(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学校)
1、症状:①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 ,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休 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 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②腰部活 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有 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 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以减轻疼痛 。
北京华佗职业技能学校
(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学校)
推拿病例慢性腰肌 劳损
概念
北京华佗职业技能学校

百度百科腰肌劳损

百度百科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中文名称:腰肌劳损英文名称:lumbar muscle strain定义: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筋伤(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

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病。

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腰肌劳损与长期的不良姿势直接相关,患者首先要注意矫正姿势改变生活方式,尽可能穿平底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

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西医学名:腰肌劳损中医学名: 肾虚腰痛英文名称: lumbar muscle strain其他名称: 腰臀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所属科室:外科 - 骨科发病部腰部多发群体:长期保持坐姿者,中老年人传染性: 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 是治疗方法:黄 家 粉包 治疗特点:无 副 作用,效 果彻 底位:主要症状:腰部疼痛,腰骶部疼痛主要病因:腰椎退行性脊椎炎,棘上、棘间韧带慢性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劳累过度剂型:祖传外用中药目录编辑本段基本概述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

本病又称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祖国医学称为肾虚腰痛。

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1]编辑本段临床表现常见症状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

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遵义医专推拿学16-急性腰扭伤及腰肌劳损

遵义医专推拿学16-急性腰扭伤及腰肌劳损
3 束阔腰带。
பைடு நூலகம்
若是腰部小关节滑膜嵌顿或轻度绞锁(多 因小的腰部动作导致腰部突然不能动), 则可以用按揉、摇、扳、振、抖等方法松 解,且推拿疗效显著。
3 外用药物或痛点封闭。
二、腰肌劳损
诊断要点 1 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 腰部酸痛,劳累加重,或受凉、阴
雨天加重
3 活动受限不明显,压痛广泛。
治疗 1 针灸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夹脊
阿是穴 委中
寒湿者可配合温针灸、温灸器灸。 劳损者可配合艾灸及拨罐。 陈旧伤者可于委中穴刺络拨罐。 肾阳虚者可配合命门、关元、气海;
肾阴虚者可配合太溪、三阴交、涌泉。
2 推拿
3 掌推法、按揉法、滚法、拿法、拍法
、击法、弹拨法、擦法、腰椎关节摇法、 腰部后伸扳法、斜扳法
3 药物治疗 外用膏药或内服中药以活血通络、祛寒逐 湿、温肾强腰。
4 自我保健推拿 双掌搓腰、叩齿固肾、按摩涌泉
5 理疗 热疗、超声波等。
6 功能锻炼
太极拳;仰卧起坐;猫伸展式;桥式运动; 全身性伸展运动。
有人不建议使用两头翘,认为会导致腰部 新的损伤;最安全合理的提高腰部稳定性 的锻炼方法是进行耐力训练而不是强调力 量训练。
注意事项:
1 腰部保暖; 2 卧硬板床,建议腰下垫一小褥, 以松弛肌肉、韧带。
2 腰部剧烈疼痛、活动不利
重者坐、卧、翻身困难,甚至不能起床, 咳嗽、深呼吸时感到疼痛加重;轻者受伤 时不太痛,数小时或1-2天加剧。
3 检体:压痛局限;肌痉挛;脊柱生理曲线 改变;活动受限
治疗 1 针刺 腰痛穴配合腰部活动 肾俞、夹脊、阿是穴、委中
2 推拿 常以点按穴位为主,慎用推拿。
遵义医专推拿学16-急性腰扭 伤及腰肌劳损

穴位养生缓解腰痛不便

穴位养生缓解腰痛不便

穴位养生缓解腰痛不便腰痛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穴位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关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腰痛不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及其养生方法,帮助人们缓解腰痛不便问题。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腿部,距离膝盖下方三寸的位置。

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腰痛、腹部不适等问题。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方法:1. 坐在椅子上,将右脚放在左腿上。

2. 用右手指压住右脚胫骨外侧,靠外侧指掌下缘的突起处即为足三里穴。

3. 以适度的力量旋转按摩穴位,每次持续3-5分钟。

4. 换脚重复以上步骤。

二、腰阳关穴腰阳关穴位于腰部,有助于缓解腰痛和腰部不适。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方法:1. 平躺在床上,弯曲膝盖,双脚踏在床上。

2. 双手伸直放置在身体两侧。

3. 用手掌根部的力量,按压腰椎最低处两侧的点。

4. 缓慢地进行旋转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

三、望海穴望海穴位于背部腰椎侧旁,能够缓解腰痛和腰部僵硬的感觉。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方法:1. 坐在椅子上,将双脚平放在地上。

2. 用手掌根部的力量,按压腰椎最低处两侧的点。

3. 以适度的力量进行旋转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

四、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中一条重要的经络系统,涵盖了腰部和臀部等区域。

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缓解腰痛不便。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方法:1. 平躺在床上,将双脚踏在床上。

2. 使用手指轻轻按压脊柱两侧的穴位,从下向上依次按摩。

3.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应以轻柔和舒适为原则,切勿用力过猛。

五、养生建议除了按摩穴位,以下一些建议也有助于缓解腰痛不便:1. 合理的饮食:避免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维生素。

2. 适度运动: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形式,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加强腰部肌肉。

3. 正确坐姿:长时间坐着时,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过度用力或弯腰。

运动保健远离腰肌劳损腰肌疲劳常揉五穴位

运动保健远离腰肌劳损腰肌疲劳常揉五穴位

运动保健远离腰肌劳损腰肌疲劳常揉五穴位摘要腰肌劳损和腰肌疲劳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经常从事座位工作或长时间站立的人群来说。

本文将介绍腰肌劳损和腰肌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详细介绍了五个常揉的穴位,以提供给读者参考和运用。

1. 腰肌劳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过度使用造成的疼痛和不适感。

长期的腰肌劳损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退行性变、肌肉势力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预防腰肌劳损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是保持长时间的弯腰、伸直腰部的动作;•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驼背和长时间站立;•运动量适宜,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腰部肌肉训练的运动,例如游泳、瑜伽、普拉提等;•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已经存在腰肌劳损的人群,可以考虑接受物理治疗和中医推拿等治疗手段。

2. 腰肌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腰肌疲劳是指腰部肌肉因长时间使用而疲劳、酸痛的状态。

腰肌疲劳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的腰肌疲劳会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肌劳损、腰腿疼痛等问题。

为了预防腰肌疲劳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长时间坐姿不动,适当活动腰部肌肉;•注意调节好工作和休息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使用腰部肌肉;•结合腰部肌肉的拉伸和放松运动。

3. 五穴位的揉捏为了缓解腰肌劳损和腰肌疲劳的症状,人们可以经常揉捏一些特定的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腰部肌肉的紧张。

下面将介绍五个常揉的穴位:3.1 腰阳关穴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的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是治疗腰肌劳损和腰肌疲劳的主要穴位之一。

按揉该穴位可以缓解腰部的酸痛和僵硬感。

3.2 膀胱俞穴膀胱俞穴位于腰椎棘突下缘与骶骨连线的两侧,也是缓解腰部不适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揉膀胱俞穴可以促进腰部肌肉的松解和舒缓。

3.3 肾俞穴肾俞穴位于腰椎棘突下缘,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一指处,是治疗腰痛和腰肌劳损常用的穴位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穴位改善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病因
腰肌劳损一是急性腰扭伤治疗未达到修复所致,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一是无明显的外伤史,有时常用作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背部疼痛的总称。

引起慢性腰肌劳损的原因有: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部损伤。

2.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

3.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间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4.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能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症状分析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穴位选择
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穴等。

按摩方法
1.家人按摩
(1)患者俯卧,先在患者脊椎两侧做几次掌擦法,再用掌根揉,反复多遍。

(2)用拇指在痛点做揉、按,若有硬结或索条状物时,则要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并拢,以指尖施行拨筋法。

(3)揉两侧臀部,反复几遍。

(4)用拇指点揉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穴各15-20秒钟。

(5)双手叩打两侧臀部,切拍腰部(注意:切拍的作用力要在脊柱上),来回反复数遍。

2.自我按摩
(1)摩腰肌:用双手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腰椎两侧肌肤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按摩。

用劲自然,动作缓和协调,每分钟120次左右,做2分钟。

(2)理腰筋:双手叉腰,拇指在后,指面紧压在腰部骶棘肌肌腹上,并沿骶棘肌肌腹行走的方向,用深在均衡而持续的压力,自上而下缓缓移动,顺筋而理,反复20次。

此法能使筋肉理顺而舒展。

(3)扣腰肌:双手叉腰,拇指在后,拇指指面抵着腰部骶棘肌脊椎缘,然后用力由内向外扣拨,扣拨时可上下移动,反复50次。

此法可缓解腰肌痉挛,有消除腰肌疲劳的作用。

温馨小贴士
腰肌劳损的康复锻炼,慢性腰肌劳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做好预备姿势。

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4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腰部回旋运动:姿势同前。

腰部做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逆交替回旋各8次。

3.“拱桥式”: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

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

反复锻炼20~40次。

4“飞燕式”:俯卧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

反复锻炼20~40次。

以上方法于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柔和地活动腰部。

腰部保健按摩:
1.搓腰:两手手掌分别放在两侧腰部的脊柱两旁,一上一下不断搓擦,并配合以腰部活动。

功效:可补肾健腰,防治腰腿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症。

2.揉腰眼: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按揉腰眼穴。

功效:有健腰益肾作用,用以防治腰腿酸痛等症。

3.捶骶:手捏空拳,敲打骶部.两拳交替,一起一落。

功效:骶部正中一线为督脉的起始段,捶之可以振奋督脉的阳气,上病下取,有防治头痛、高血压等作用;骶骨两侧有8个穴位,统称“八髎穴”,对防治便秘、腹泻、腰腿痛、月经不调以及盆腔、肛门疾患有一定的效果;如欲用本法防治腰腿痛,则其捶打范围可以扩大至臀部。

本文转自金牌一条根保健网:
原文地址:/jingxuezhiliao/1240.html
/jingxuezhiliao/1241.html
/jingxuezhiliao/124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