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教案王小雪
学前教育学教学案王小雪

WORD格式.整理版松花江大学学前教育学教案授课教师:王小雪授课班级:11学前教育授课科目:学前教育学授课学时:4/周绪论教学目标:理解概念:学前教育学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学前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程准备:多媒体课件,播放器材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学前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多媒体文字展示)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学前认识在教学前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学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学前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学前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学前教育学则是对学前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学前教育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二、讲解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问题引入】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知识要点】(二)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学1、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学前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集中反映这些规律的理论体系——学前教育学是我们工作的理论向导。
2、学前教师应具备应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说课稿王小雪

优秀童话欣赏之儿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优秀童话欣赏是专门为学前教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内容有优秀童话影片赏析,如白雪公主真人版《雪魔镜》,奥斯卡最佳动画影片《怪物史瑞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花木兰》、《变身国王》等,有关于幼儿教师技能学习的编写童话、儿歌、讲故事、儿童歌曲、童心教育、儿童剧表演、看图说话等其他方面,在此基础上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锻炼幼儿教师各方面的拓展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石。
2、教学目标儿歌教学是幼儿教师必备课程,根据幼儿教师从业需求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尽量体现层次性,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了解儿歌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儿歌的起源于发展;其次掌握儿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形式,通过具体实例明确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然后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懂得鉴赏儿歌;最后在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编一首以动物为题的儿歌,激发他们编写儿歌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在表现儿歌的主题情感基础之上能独立朗读儿歌,表演儿歌,创作儿歌。
二、说学情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他们在声乐和表演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本班学生有个明显的两极分化问题,一半学生外向性格乐于表现,善于表演,另一半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表现,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绘声朗读儿歌的要求,才完成任务。
因为课堂上需要花费的时间还是应该在有目的的朗读上,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所以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表现。
三、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朗读创作过程,引导他们在朗读鉴赏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而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就得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就能让学生自愿地去学,才能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课的开头,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夏天的夜晚,草丛上,一群萤火虫飞来飞去,通过多媒体以直观的视觉把学生带入萤火虫的世界,同时并播放《虫儿飞》这首儿歌,这样就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雪社会领域教案模板(精选16篇)

小雪社会领域教案小雪社会领域教案模板(精选1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雪社会领域教案模板(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雪社会领域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听音乐做雪花飘的动作。
2、学习走跑交替,并会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3、鼓励幼儿进行纸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与创造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1、在教室里布置好“雪花挂饰”。
2、废报纸折好若干。
3、录音机及磁带(快慢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提问:(1)冬爷爷给我们教室里送来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谁?(小雪花)(2)小雪花,小雪花轻轻的从天空飘下来,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片、一片、又一片,小朋友看一看小雪花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3)小雪花有几个小花瓣?一起来数一数。
(4)小雪花有六个瓣,跟着风儿跑,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可高兴了,小朋友我们来学学小雪花飘起来好吗?(5)小雪花飘的这段音乐好听吗?一起来听一听。
小朋友这段音乐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一样吗?你觉的在前面的音乐中小雪花该怎么飘?后面的音乐中小雪花又该怎么飘?(二)幼儿听节奏慢的音乐做动作提问:(1)小耳朵听的真仔细,让小雪花跟着音乐飘起来吧!(2)谁愿意把你学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做)(三)幼儿听节奏快的音乐做动作提问:(1)千朵花、万朵花,开在蓝天下,飘飘洒洒(放音乐),哎呀!大风吹来了,小雪花会怎样飘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愿意把大风来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3)学小雪花飘来飘去可真美,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学着小雪花飘起来吧!(完整表演音乐)(四)幼儿撕雪花提问:(1)师:小朋友学小雪花飘得真好看,想不想把自己变成一朵小雪花?(2)老师介绍玩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雪花的纸片,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来撕一斯,撕成一朵小雪花,把它带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大家都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好吗?(幼儿撕纸,老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五)和小雪花做的游戏提问:(1)小朋友你们都变好了吗?准备游戏。
幼儿园《小雪》教案

幼儿园《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来历和特点,知道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来历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小雪节气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展示小雪节气的特点。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幼儿讨论小雪节气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小雪节气图片、视频、天气变化记录表等。
2. 材料:画笔、画纸、彩泥等。
3.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雪节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来历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小雪节气的重要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小雪节气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3. 观察:让幼儿观察近期天气变化,记录在天气变化记录表上。
4.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小雪节气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 实践:让幼儿动手制作小雪节气的手工作品,如小雪人、雪花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小雪节气的认识。
2. 检查幼儿的天气变化记录表,评估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3. 评价幼儿的手工作品,了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了解小雪节气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幼儿的生长发育。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感受小雪节气的氛围,增强幼儿的体质。
3.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
九、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学前教育学教案王小雪

学前教育学教案王小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学前教育学》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以及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2. 学会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3. 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的识别与把握。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促进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学前教育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内容。
过程: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代表了幼儿的哪个发展阶段?”2. 理论讲解:(1)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3)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幼儿园的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典型例题。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解答疑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论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及其教育意义。
2. 答案:(1)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①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②由易到难,由近及远。
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2)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及其教育意义:①关键期:03岁是幼儿感知、动作发展的关键期;36岁是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②教育意义:抓住关键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快速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幼儿园小雪教学活动案例

幼儿园小雪教学活动案例2021年10月15日,我在ABC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积极探索创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我设计的一次名为“小雪的世界”的教学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培养幼儿对冬季的认识,培养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1. 认识冬季和雪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人际交往和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1. 准备教具:包括一些冬季相关的图片、图书、玩具等。
2. 准备材料:白纸、颜料、剪刀、胶水、棉花球等。
活动具体安排: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有关冬季和雪的视频,利用图片和玩具向幼儿介绍冬季的特点,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冬季体验。
2. 教学重点一:观察雪花。
- 教师出示雪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颜色以及纹理。
- 幼儿围坐在一起,用放大镜观察真实的雪花样本,并帮助幼儿进行描述和比较。
- 利用模板和颜料,引导幼儿使用指尖轻轻点绘“雪花”,加深对雪花的理解。
3. 教学重点二:制作冬季画。
- 分为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为幼儿准备白纸、颜料和刷子等绘画工具。
- 教师向幼儿介绍如何用颜料描绘冬季的景色,例如雪地、树木和动物等。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纸上绘制自己理解的冬季景色,并在完成后与小组成员分享并互相欣赏。
4. 教学重点三:制作雪人。
- 教师向幼儿介绍雪人的形象和寓意,与他们分享自己制作雪人的经历。
- 为幼儿提供剪刀、胶水、棉花球等材料,以及预先准备好的卡纸雪人模板。
- 引导幼儿剪切和粘贴材料,完成自己的雪人作品,鼓励他们在雪人上添加自己的创意。
5. 结束环节:每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制作过程和表达感受。
活动反思与评价:通过这次“小雪的世界”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加深了对冬季和雪的认识,也有机会体验了观察、动手和分享的乐趣。
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欣赏,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发展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班数学活动小雪教案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活动小雪教案设计意图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班数学活动中,小雪教案设计的意图。
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案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小雪教案设计注重采用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设计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绘本、故事和音乐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乐趣。
二、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小雪教案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分析、推理、抽象和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小雪教案设计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引导,让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等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比较力、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促进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小雪教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
数学能力是指幼儿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小雪教案设计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成绩。
比如,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数学游戏、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针对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练习,强化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水平。
结论: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小雪教案设计通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促进数学能力发展,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数学问题,全面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2024年学前教育学优质教案王小雪多场景

2024年学前教育学优质教案王小雪多场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第七章“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具体内容包括:游戏活动的基本理论,多场景游戏的创设与实施,以及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探讨多场景游戏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多场景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不同场景下的游戏活动,提出改进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多场景游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多场景游戏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以及游戏评价方法。
重点:游戏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多场景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场景游戏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游戏活动的基本理论(2)多场景游戏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步骤(3)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3. 例题讲解:以一个多场景游戏为例,详细讲解其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多场景游戏,并给出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
六、板书设计1. 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1)游戏活动基本理论(2)多场景游戏设计原则与实施步骤(3)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 多场景游戏设计与实施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多场景游戏,包括游戏名称、目标、场景、规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
2. 答案要求:(1)游戏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场景丰富多样。
(2)规则清晰,实施步骤详细,评价方法科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游戏设计与实施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大学学前教育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11学前教育授课科目:学前教育学授课学时:4/周绪论教学目标:理解概念:学前教育学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学前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程准备:多媒体课件,播放器材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学前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多媒体文字展示)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学前认识在教学前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学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学前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学前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学前教育学则是对学前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学前教育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二、讲解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问题引入】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知识要点】(二)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学1、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学前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集中反映这些规律的理论体系——学前教育学是我们工作的理论向导。
2、学前教师应具备应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3、学前教育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三)怎样学习学前教育学1、阅读与思考2、联系学前教育实际和相关的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过程和主要思想流派,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初步兴趣。
理解概念:教育、学前教育了解学前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了解著名的学前教育家极其教育思想以知识竞赛形式学会自学并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著名的学前教育家极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学内容: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发展简史(以上1课时)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以上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播放器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新课,揭示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含义。
【问题导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对教育这个词,也并不陌生,那我们如何理解教育的含义?什么是学前教育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和“学前教育”?【知识要点】(一)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1、广义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学前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
3、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学前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4、狭义的学前教育则特指学前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意义。
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意义,这两方面的意义不可分割。
对于个体而言,学前教育为学前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让每一个学前健康成长,可以提高社会新生一代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来看,学前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A.可以保障学前的生存、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可以促进学前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C.可以帮助学前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D.减轻父母教养孩子的负担并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状况。
【资料链接,延伸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1、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的长达20年的早期补偿教育研究: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即童年的贫穷常常会导致学业失败,进而导致成年期的贫穷如失业、靠救济金生活、单身母亲以及吸毒犯罪等)。
他在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中得出结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与控制组的学前相比较,参加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学前,其发展、受教育的程度均高于控制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更积极,更愿意谈论学校,用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更长,在学校的表现令父母满意;在他们成人后,他们的月收入和结婚组成家庭的人数明显高于控制组,接受政府救济的人数、失业率和犯罪率也明显少于控制组,较成功的打破了贫穷的循环圈。
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发现改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7.16,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
2、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评述。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学前园”。
“在学前园您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思考:从以上的例子中,说明了什么问题?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掌握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历史和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自学,并学习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知识竞赛】要求:1、此章节以自学为主,自出试题,自找答案班委组织一个课时的知识竞赛活动,并做好题板、内容的准备。
奖品:食品、参观学前园教师点评知识竞赛活动中对知识掌握的问题,对本章节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一、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任务是保证学前的存活、受到的教育是平等(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出现了阶级性和等级性、在家庭中进行(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学前教育欧文创办——“学前学校”(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二、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世界上第一个学前园的诞生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 1940年把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学前园”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学前园,被誉为“学前园之父”(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2、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请学生自学阅读其内容,总结要点。
(1)我国近代第一所学前园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旧中国的学前园教育的发展(3)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4)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989年国家教委会颁布的《学前园管理条例》1996年6月正式实施《学前园工作规程》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学前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三、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一)福禄培尔(1782—1852)主要理论:1、学前自我发展的原理2、游戏理论3、协调原理4、亲子教育(二)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的儿童教育家 1907年在罗马平民区创办了一所“学前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理论的要点:1、学前自我学习的法则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一个自由发展、生气勃勃、有秩序、愉快的环境3、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4、学前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结合的原则5、重视感觉教育(三)陶行知(1891—1964)教育贡献:1、开拓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学前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2、重视学前教育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四)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学前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学前教育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3、学前园课程理论4、重视学前园与家庭的合作三、课后作业1、分析讨论: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从没上过学前园,也发展得很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通过网络和图书杂志,查阅蒙台梭利教育的更多信息,并谈谈其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
3、请谈谈陶行知的“五个解放儿童”的观点,对培养学前的创造能力有什么启示。
第二章儿童与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应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使教学的“大纲”符合儿童的“大纲”教学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社会基本形体与学前教育教学方法:讨论法、视图法教学内容:一、儿童发展观(1课时)二、园丁说(1课时)三、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1课时)四、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1课时)所需时间:4课时【辩论导入】儿童发展:自然?使然?一、“自然——使然”问题:“自然”是指人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的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
常被还原为“先天——后天”、“天赋——经验”或“遗传——环境”。
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
举例(“自然——使然”问题的辩论):1975年10月,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若约芒曾举行了一次注明的辩论,主角是皮亚杰和乔姆斯基,主题是从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习得角度来探讨儿童发展问题。
乔姆斯基持一种较弱的天赋论立场,认为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生物学的因素,即自然的一面。
而皮亚杰则偏向于使然这一面。
他认为人的知识以及知识结构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