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资料整理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3)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4)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6)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7)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8)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8)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9)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10)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1)第一节费用 (11)第二节效益 (11)第三节经济评价 (1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2)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2.地形地貌3.地质水文4.经济社会概况5.上位规划概要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二)径流污染控制(三)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二)排水分区(三)排水管渠(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平面与竖向控制(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体制机制(二)信息化建设(三)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深度及调差提纲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1、工作背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局地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造成了城市局部区域积水严重和交通阻塞,对城市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例如2012年北京“7.21”降雨等)。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安全保障和运行水平,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4月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 23号),要求全国各城市要充分认识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于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国家住建部于2013年6月已经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并在该编制大纲中提出了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城市内涝风险分析等新的理念,以及采用模型应用等新的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但是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发展较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利用先进技术编制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其规划主要内容和深度如下。
2、工作主要内容及深度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主要依据《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进行编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对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
根据“大纲”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数学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中将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规划研究必须首先构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以辅助和支撑规划的编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础资料收集根据排水管网水力学模型,对以下基础数据进行收集:①流域特征数据一-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流域地表数据、流量基础数据、雨量基础数据、城市规划数据、流域水文数据、水质参数数据,等等;②管网基础数据一包括:管网信息数据、排水构筑物数据,等等;③模型参数数据一包括:径流参数数据、土壤渗透数据、蒸发系数数据、水头损失数据、流量变化数据,等等。
XX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2)第2章城市降雨规律分析及下垫面解析 (3)第3章规划总论 (3)第4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规划 (4)第5章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 (5)第6章城市防涝设施规划 (6)第7章现状淹水点处理方案 (8)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8)第9章管理规划 (8)第10章保障措施 (9)第1章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第1条总述《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个旧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指导性文件,本次规划中包含的内容有: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城市防涝设施规划等。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2条规划背景为了解决国内城市内涝淹水频发的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要求国内城市用十年的时间解决城市内涝淹水的问题。
因此,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针对个旧市内涝特点按时编制《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尤为迫切,以系统地指导今后个旧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解决个旧市的内涝淹水问题。
第3条城市排水防涝现状1、城市水系综合考虑河道发源地及河道排水的功能,影响本次城市排水(雨水)防涝工程的湖泊、河流、水库,具体包括2座湖泊,2条河流,4座水库。
2、雨水排水分区按照城市河道、地形及区域主干道路的分布,根据《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结合个旧市的地形特点,规划将个旧市的雨水排水系统分为锡城片区、大屯片区、鸡街-沙甸片区。
3、道路竖向各片区道路网布局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及现状道路状况和片区的地形、地貌确定锡城片区由干路和支路构成自由式路网结构;大屯片区由主、次干路组成棋盘式路网结构;鸡街—沙甸片区以方格网环状为主。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1)第一节自然概况 (1)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1)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第一节洪涝灾害 (2)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2)第三节存在问题 (2)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2)第一节规划依据 (3)第二节规划目标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3)第一节设计暴雨 (3)第二节设计洪水 (4)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4)第四节治涝水文 (4)第五章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第一节防洪规划方案 (5)第二节防洪工程措施 (5)第三节清障规划 (6)第六章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6)第一节治涝规划方案 (6)第二节治涝工程设施 (7)第七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7)第一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7)第二节防洪、治涝预案 (8)第三节防灾、减灾 (8)第八章管理规划 (8)第一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8)第二节管理设施 (9)第三节调度规划和管理经费 (9)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9)第十章投资估算 (1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10)第一节费用 (10)第二节效益 (10)第三节经济评价 (10)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11)附录、附图 (11)专题报告和附件 (12)《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规划编制简况【提要】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发展沿革;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洪涝灾害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2、地形地貌3、地质水文4、经济社会概况5、上位规划概要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 规划依据(二) 规划原则(三) 规划范围(四) 规划期限(五) 规划目标(六) 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 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 径流量控制(二) 径流污染控制(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 排水体制(二) 排水分区(三) 排水管渠(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 体制机制(二) 信息化建设(三) 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 建设用地(二) 资金筹措(三) 其她十、附件(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 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2. 地形地貌3. 地质水文4. 经济社会概况5. 上位规划概要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 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规划标准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二)径流污染控制(三)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二)排水分区(三)排水管渠(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平面与竖向控制(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体制机制(二)信息化建设(三)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XX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

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2)第2章城市降雨规律分析及下垫面解析 (3)第3章规划总论 (3)第4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规划 (4)第5章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 (5)第6章城市防涝设施规划 (6)第7章现状淹水点处理方案 (8)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8)第9章管理规划 (8)第10章保障措施 (9)第1章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第1条总述《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个旧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指导性文件,本次规划中包含的内容有: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渠规划、城市防涝设施规划等。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2条规划背景为了解决国内城市内涝淹水频发的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要求国内城市用十年的时间解决城市内涝淹水的问题。
因此,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针对个旧市内涝特点按时编制《个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尤为迫切,以系统地指导今后个旧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解决个旧市的内涝淹水问题。
第3条城市排水防涝现状1、城市水系综合考虑河道发源地及河道排水的功能,影响本次城市排水(雨水)防涝工程的湖泊、河流、水库,具体包括2座湖泊,2条河流,4座水库。
2、雨水排水分区按照城市河道、地形及区域主干道路的分布,根据《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结合个旧市的地形特点,规划将个旧市的雨水排水系统分为锡城片区、大屯片区、鸡街-沙甸片区。
3、道路竖向各片区道路网布局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及现状道路状况和片区的地形、地貌确定锡城片区由干路和支路构成自由式路网结构;大屯片区由主、次干路组成棋盘式路网结构;鸡街—沙甸片区以方格网环状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推荐使用水力模型进行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通过计算机模拟
获得雨水径流的流态、水位变化、积水范围和淹没时间等信息,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 规划编制大纲
一、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
一、 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7
表 4 现状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 经评估排水 经评估排水能力 经评估排水能力 经评估排水能力 经评估排水 能力小于 1 1-2 年一遇的管网 2-3 年一遇的管网 3-5 年一遇的管网 能力大于等 年一遇的管 (包括 1 不包括 (包括 2 不包括 (包括 3 不包括 于于 5 年一遇 网(km)2,km)3,km)5,km)的管网(km)
6
好与水利部门设计降雨的衔接。 对城市地表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树林、裸土、
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内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 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下垫面解析成果应做成矢量图块,为 后续雨水系统建模做准备。
(二) 城市现状排水防涝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1)城市雨水管渠的覆盖程度; (2)城市各排水分区内的管渠达标率(各排水分区内满足 设计标准的雨水管渠总长度与该排水分区内雨水管渠总长度的 比值)。 (3)城市雨水泵站的达标情况(满足设计标准的雨水泵站 排水能力与全市泵站总排水能力的比值)。 (4)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 集与管理技术导则》以及《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CJJ181)》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城市排水管渠现状 的评估情况。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在排水防涝设施普查的基础上,推荐使用水力模型对城市现 有雨水排水管网和泵站等设施进行评估,分析实际排水能力。
4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 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 (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 10 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 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四、 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 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 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2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1
三、 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 近期建设规划 八、 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 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他 十、 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泵站 名称
泵站 位置
表 3.现状城市排水泵站 泵站性质(雨水泵站或雨服务范围
2污合流泵站)(km )
设计重 现期
设计流量 3(m /s)
(6)城市内涝防治设施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和蓄滞空间分布及容量情况。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 城市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要求,对暴雨强度 公式进行评估。简述原有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时间、方法及适用 性。 根据降雨统计资料,建立步长为 5 分钟的短历时(一般为 2-3 小时)和长历时(24 小时)设计降雨雨型,长历时降雨应做
5
表 1 现状市政管渠系统 现状人口 现状建成区 雨污合流管网 雨水管网长 合流制排水明渠 雨水明渠长 (万人)面积(km2)长度(km)度(km)长度(km)度(km)
表 2 现状城市排水管网设计重现期 小于一年 1 年一 1-3 年一遇(包括 3 年一 3-5 年一遇(不包 5 年一 大于 5 年 一遇(km) 遇(km) 1 和 3,km) 遇(km) 括 3 和 5,km) 遇(km) 一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