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纲城市排⽔(⾬⽔)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纲第⼀部分规划编制⼤纲⼀、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2. 地形地貌3. 地质⽔⽂4. 经济社会概况5. 上位规划概要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城市排⽔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 城市排⽔防涝现状2. 问题及成因分析⼆、城市排⽔防涝能⼒与内涝风险评估(⼀)降⾬规律分析与下垫⾯解析(⼆)城市现状排⽔系统能⼒评估1. 排⽔系统总体评估2. 现状排⽔能⼒评估(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规划依据(⼆)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标(六)规划标准1. ⾬⽔径流控制标准2. ⾬⽔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系统⽅案四、城市⾬⽔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径流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三)⾬⽔资源化利⽤五、城市排⽔(⾬⽔)管⽹系统规划(⼀)排⽔体制(⼆)排⽔分区(三)排⽔管渠(四)排⽔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平⾯与竖向控制(⼆)城市内河⽔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 城市涝⽔⾏泄通道2. 城市⾬⽔调蓄设施(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管理规划(⼀)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三)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建设⽤地(⼆)资⾦筹措(三)其他⼗、附件(⼀)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规划附图要求第⼆部分关于规划编制⼤纲的说明⼀、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2. 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描述城市⽓候、降⾬、⼟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系规划等与城市排⽔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深度及调差提纲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深度及调差提纲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1、工作背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局地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造成了城市局部区域积水严重和交通阻塞,对城市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例如2012年北京“7.21”降雨等)。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安全保障和运行水平,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4月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 23号),要求全国各城市要充分认识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于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国家住建部于2013年6月已经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并在该编制大纲中提出了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城市内涝风险分析等新的理念,以及采用模型应用等新的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但是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发展较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利用先进技术编制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其规划主要内容和深度如下。

2、工作主要内容及深度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主要依据《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进行编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对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

根据“大纲”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数学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中将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规划研究必须首先构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以辅助和支撑规划的编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础资料收集根据排水管网水力学模型,对以下基础数据进行收集:①流域特征数据一-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流域地表数据、流量基础数据、雨量基础数据、城市规划数据、流域水文数据、水质参数数据,等等;②管网基础数据一包括:管网信息数据、排水构筑物数据,等等;③模型参数数据一包括:径流参数数据、土壤渗透数据、蒸发系数数据、水头损失数据、流量变化数据,等等。

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实施方案(6篇)

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实施方案(6篇)

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实施方案____年度排水设施清淤防涝综合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排水设施作为城市基础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鉴于当前部分排水设施存在的清淤滞后、维护不足等问题,已显著削弱了其排水效能,并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实施方案,旨在优化排水系统管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目标设定与任务分解1. 目标定位:通过系统性清淤与防涝举措,强化城市防洪韧性,有效减轻内涝灾害,同时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2. 任务部署:(1)全面排查并评估全市排水设施现状,精准识别问题与短板;(2)科学规划清淤与防涝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时间节点与责任主体;(3)强化日常维护与监管,保障清淤防涝工作的有序推进;(4)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确保排水设施长期高效稳定运行。

三、实施策略1. 设施调查与评估(1)实施全覆盖式调查,掌握排水设施类型、规模及现状;(2)基于调研结果,科学评估运行效能,明确清淤与改善重点区域;(3)结合专家意见,精准制定清淤防涝需求与措施方案。

2. 清淤作业实施(1)建立健全清淤机制,实现定期清理与应急响应的无缝衔接;(2)加强巡查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淤堵问题;(3)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提升清淤作业效率与质量;(4)重视设施维护与修复工作,确保设施持久耐用。

3. 防涝体系构建(1)完善内涝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提前布局防御措施;(2)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排水设施设计标准与建设质量;(3)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构建高效监测与预警网络;(4)强化跨领域协作,提升整体防灾减灾能力。

四、实施步骤概览1.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归属;2. 开展全面调查评估工作,为后续决策提供坚实依据;3. 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措施,并进行充分论证;4. 强化日常管理与维护,确保清淤防涝工作持续有效;5.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设施条件;6. 推动管理创新与技术升级;7. 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8. 定期评估总结成效并适时调整策略。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杭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大型防洪骨干工程和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区范围。

为杭州市规划城区范围,包括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和萧山、余杭八个区,总面积为3068km2。

第4条本规划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城市防洪减灾部分的深化和完善,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工程规划、专业规划涉及“防洪、排涝、减灾”部分以及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依据和法定文件。

第5条本规划文本中的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水系和防洪治涝单元第一节水系第6条水系。

涉及杭州市城市防洪的主要水系包括:钱塘江、浦阳江、东苕溪、西湖、京杭运河。

第7条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自西南至东北穿越城市腹地,将城市分为江北、江南两部分。

钱塘江杭州河段属河口段,受自杭州湾进入的海洋潮汐影响。

当大洪水或台风暴雨侵袭时,加之潮汐作用,钱塘江杭州河段水位便会急剧壅高,水位可高于南北两岸平原地面2m~3m。

第8条浦阳江。

浦阳江为钱塘江的下游支流之一,流经临浦,于小砾山汇入钱塘江。

湄池以下为感潮河段,洪水期浦阳江沿程水位高出临浦组团平均地面高程2m~3m。

第9条东苕溪。

东苕溪位于城区西北面,为太湖流域的重要水系之一,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余杭至德清右岸筑有西险大塘保护杭州市城区和杭嘉湖东部平原。

东苕溪发源地天目山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洪水期河水位暴涨暴落,西险大塘沿程最高水位经常高出杭州市平原区2m~4m。

第10条西湖。

西湖位于市中心,汇入湖区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溪、龙泓涧、长桥溪、赤山溪等。

雨洪主要排水口是位于少年宫广场的圣塘闸,经古新河泄入运河。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2. 地形地貌3. 地质水文4. 经济社会概况5. 上位规划概要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 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规划标准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二)径流污染控制(三)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二)排水分区(三)排水管渠(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平面与竖向控制(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体制机制(二)信息化建设(三)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规划背景1. 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杭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公示)

《杭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公示)

到2020年主城防洪标准达到至少“30年一遇”商报讯(实习生王晓婕记者汪琦)这两天,市规划局编制的《杭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正在杭州市规划局(文三路15号)一楼大厅、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中心裙楼L座)以及杭州市规划局网站()公示,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在6月25日前去看看,提出自己的意见。

市规划设计院一位姓冯的工程师说,这次规划参考了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属于历年来规划标准最高的一次,到2020年,将杭城的防洪排涝能力提高到能应付30-50年一遇暴雨标准。

杭州目前的排水系统,主要通过路面和绿地上雨水箅子流入窨井,再经由市政管网,排放到城市河道中。

马路边上的雨水箅子,不起眼,重要程度却不容忽视。

下暴雨的时候,雨水箅子是排水的第一道关卡。

可是杭州的很多雨水箅子并不达标。

大部分雨水箅子规格为45厘米×30厘米,泄水量最小的仅2L/秒,最大的也不过7.8L/秒。

而这次规划,决定给雨水箅子来个大升级,将规格改成75厘米×45厘米,每秒可排水20L-27L。

雨水进入窨井之后怎么排出去?规划中,杭州首次尝试划分排水分区的方式,将全市划分成382个子分区,其中主城区239个,余杭区113个,萧山区30个。

这样一来,可以确保雨水就近排放入河。

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还将新建雨水管网,并对现有的80条雨水管进行提标改造。

冯工说,以前,杭州,转塘、滨江等地有很多农田,雨水可以不断下渗到田里。

现在,高楼大厦平地起,农田消失后,这部分调蓄洪水能力也消失了。

规划中,今后将西湖、西溪湿地、仙林湿地、丁山湖、金沙湖、白马湖、湘湖等8个湿地湖泊作为调蓄设施,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建圩区、抬高地面、内河治理等防涝措施,重点整治骨干排涝河道106条,打通白石港、机场港和新开河等3条断头河。

目前,部分设施已经随着我市的“五水共治”行动开工建设,3年之后,杭州的防洪排涝系统将换“新颜”。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杭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大型防洪骨干工程和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区范围。

为杭州市规划城区范围,包括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和萧山、余杭八个区,总面积为3068km2。

第4条本规划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城市防洪减灾部分的深化和完善,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工程规划、专业规划涉及“防洪、排涝、减灾”部分以及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依据和法定文件。

第5条本规划文本中的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水系和防洪治涝单元第一节水系第6条水系。

涉及杭州市城市防洪的主要水系包括:钱塘江、浦阳江、东苕溪、西湖、京杭运河。

第7条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自西南至东北穿越城市腹地,将城市分为江北、江南两部分。

钱塘江杭州河段属河口段,受自杭州湾进入的海洋潮汐影响。

当大洪水或台风暴雨侵袭时,加之潮汐作用,钱塘江杭州河段水位便会急剧壅高,水位可高于南北两岸平原地面2m~3m。

第8条浦阳江。

浦阳江为钱塘江的下游支流之一,流经临浦,于小砾山汇入钱塘江。

湄池以下为感潮河段,洪水期浦阳江沿程水位高出临浦组团平均地面高程2m~3m。

第9条东苕溪。

东苕溪位于城区西北面,为太湖流域的重要水系之一,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余杭至德清右岸筑有西险大塘保护杭州市城区和杭嘉湖东部平原。

东苕溪发源地天目山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洪水期河水位暴涨暴落,西险大塘沿程最高水位经常高出杭州市平原区2m~4m。

第10条西湖。

西湖位于市中心,汇入湖区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溪、龙泓涧、长桥溪、赤山溪等。

雨洪主要排水口是位于少年宫广场的圣塘闸,经古新河泄入运河。

杭州市排水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14号

杭州市排水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14号

杭州市排水管理办法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14号)《杭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徐立毅2018年12月13日杭州市排水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排水行为,保障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水污染和内涝灾害,改善城乡水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排水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向排水设施排放雨水污水,以及接纳、输送、处理雨水污水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排水设施,包括雨水管渠、污水管渠、泵站、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等及其附属设施,分为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

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政府投资或者参与建设的供公众使用的排水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产权人自行出资建设供本单位或者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排水监督管理工作。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排水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排水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城市管理、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所属的排水监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排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本市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排水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城镇内涝和排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排水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