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课件)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课件)
纲领性文件。 •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两党隔半个世纪再度
握手 •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
分裂国家法》。 • 2008年两岸真正实现三通(通航、通邮、通商)
2、寒流: 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独势力
想一想:我们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

统 一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四、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合作探究:有人说:“台湾不久的将来很快就能实现统 一”;也有人说:“台湾问题纷繁复杂,难以实现统 一”。你同意哪种观点,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有利和不 1利、因暖素风。:
• 1979年,真正停火。 • 80年代,三通限制逐渐放宽。 •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842《南京条约》
2、澳门问题由来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
的定居权
1887年,签订《友好通商条约》,正式取得澳 门殖民权。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代表中国
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 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 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 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 能构成为威胁。……台湾的党、政、军 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两种制度 并存,主 体是社会 主义制度

课件6: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件6: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停火: 1979年——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2.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的开放措施
3.民间两会:
1990年——海基会在台湾成立 1991年——海协会在北京成立
4.九二共识: 1992年——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5.和平之旅: 2005年——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
6.直接三通: 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终实现
(2)意义 ①洗雪了澳门被侵占的四百多年的国耻。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联系现实,港澳回归对中国(香港、澳门)和世界有何重大意 义? ◆对国家: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 出重要一步。 ◆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对世界:为国际社会利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 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含义
“一国”:一个中国(前提)
“两制”:两种不同社会制度 2.背景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
②1981年9月: 叶剑英发表对台“方针政策”谈话
3.正式提出:1982.1—邓小平 1982年1月,邓小平将叶剑英发表的谈 话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过程 ①1984年12月: 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意义 ①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再次实践:澳门回归祖国
(1)标志: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 (1999.12.20)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 2.(2009· 上海单科· 24)“几个小时前我 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 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 景是 ( D )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的颁布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 13、环球时报记者李洁思台湾报道:2008年7月21日, 陈水扁卸任后首度以“被告”身份出庭。一位老伯伯从 背后一记“无影脚”踹了陈水扁屁股,声称:“我是代 表十几亿中国人踹陈水扁。”这说明 ( ) •
• • • •
A.“一国两制”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 B.“台独”势力在台湾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 C C.“台独”不得民心,受到人民的唾弃 D.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三次合作
• 8、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 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第一 枚“欢庆”,邮票画面以国旗、香港区旗和紫 荆花雕塑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 研究的主题是
A
• A.“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 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的地位
(2)阻碍因素: ①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②台独分子
形成过程
祖 国 统 一 大 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主要内涵
伟大意义 港澳回归 两岸交流
成功运用
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 题,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
• 11、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 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 B 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12、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 人的血,必须返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 A 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 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愿望 •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香港问题由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1860《北京条约》——九龙 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
香港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主权问题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签字仪式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 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红旗 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解决台湾问题为什 “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么要用“一国两制” 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也是我们的核心目的 的方式?
“两制”,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这是实现“一国”,完成祖国统一的方式方法。
含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 意义 战略决策。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的指导方针.
回归条件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前提条件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思想(理论)基础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有法可依
民心所向
群众基础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1979年 两岸停火 中央政府提倡 来两岸关系有了新发 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 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 交流; 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5、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 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 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6、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 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 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外国资本不动 C.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5)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4月国民党主 席连战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5月亲民党宋楚 瑜访问大陆 (6)2008年的“三通”实 现
统一之望(展望篇)——台、海两岸统一
(一 ) 台海关系演变
05/3月国民党副主 席江炳坤 —“经贸 之旅”
05/4月,国民党主席连 战 —“和平之旅”
05/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 瑜—“搭桥之旅”
05/7月, 新党主席郁慕 明— “民族之旅”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统一之望(展望篇)——台、海两岸统一
(二 ) 不和谐因素
李登辉和陈水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岛内台独势力
统一之望(展望篇)——台、海两岸统一
(二 ) 不和谐因素
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
统一之望(展望篇)——台、海两岸统一
(一 ) (二 ) (三 ) 台海关系演变 不和谐因素 台海关系展望
乡愁
第22课 祖国的统一大业
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历史 意义。
祖国统一大业
统一之由(历史篇)——港澳台问题由来 统一之策(理论篇)——“一国两制”方 针 统一之路(实践篇)——香港、澳门回归 统一之望(展望篇)——台、海两岸统一
统一之路(实践篇)——香港、澳门回归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开创了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 开了重要一步; 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 供范例 对恢复台海两岸关系具有启示作用
统一之望(展望篇)——台、海两岸统一
(一 ) 台海关系演变
1.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促进海峡两 岸的和缓与交流(政策措施) 2. 台海两岸关系演变(表现)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件(30张PPT)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件(30张PPT)

一、“一国两制”
6.成功实践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 步。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范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香港回归
元朝疆域范围
澳门回归
元朝疆域范围
中国台湾
元朝疆域范围
二、台湾问题
香相关港史实的 故 事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 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 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 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 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 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二、台湾问题
3.解决台湾 问题的有利条 件
二、台湾问题
2.解决台湾 问题的基本方 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 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 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 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 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一、“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PPT课件3 人教版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PPT课件3 人教版
《与台湾关系法》中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使台湾问题复杂化。
统一构想和“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构想
提出过程: ①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 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 1982年《宪法》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设想, 1984年人大通过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1.“台独”的理论有那些错误?请以史实来说明
2.“台独”的分裂: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 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历史上看:台湾自古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 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元朝1290年设澎湖巡检司。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行使对台湾的统治权。1683年康熙统一 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省设立。1895 年,《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 收复台湾。
台湾问题
材料2:温总理强调说:"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 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 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
南北战争同两岸关系相比是否有相似和相比之处? 南北战争真的是为 了废除奴隶制而战吗?如果不是,为了什么?对两岸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美国内战不是为了消灭奴隶制,而是分裂与统一两股势力之争。国家 的统一和政府的稳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 济的保证。美国内战的结果是 奴隶制的废除,联邦政府的强化,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为美国成为 下一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议一议: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 的因素有哪些? 1、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群众会集天安门广场,举 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一国两制”是一个最具天 才的创造。
3、从1982年中英会谈到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历时15年。 4、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隆重 庆祝香港回归,同时香港也举行了隆重的庆典。 5、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 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开放台 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祖国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4、1992年达成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 展的历史性突破。
清明节回乡 国民党主席连战 台湾同胞拜谒 台商在大陆 祭祖的台湾 访问大陆 黄帝陵 投资办厂 同胞 大陆民众赴台湾观
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 国 两 制
一个国家 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
两种制度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 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 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 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内 涵
“一国两制”的内 涵 在( 祖国统一 )的前提下,国家
议一议: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 的因素有哪些?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 2.实行“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 3.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前提) 4.外交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
5.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收回港澳得到全 国人民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