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二、关于审题立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
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
”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一:整体把握材料。
同样的情况,在不同人的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
同样的路,同样的旅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令人厌恶的“麻子”,充满诗情画意的“迷人酒窝大道”。
当然,带给旅客的也是不一样的心境。
——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角度二:导游一的角度切入。
当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
”旅客们的心情肯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正常欣赏日本伊豆半岛的美景风光。
——人生路上的“误导”,会让心灵受累。
面对到处都是坑洞很坏的路况,“让大家受累了”,导游连声的抱歉不能改变现状,并不会让旅客快乐起来。
——面对不如意的现状,一味的抱歉于事无济。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这是道出了客观实情。
——工作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欺骗。
角度三:导游二的角度切入。
——要做人生路上的“好导游”,面对人生路上的“坑洞”、坎坷,引导启发用乐观的心态、诗意的心灵去面对、悦纳。
———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路上处处是风景。
角度四:游客的角度。
整个伊豆半岛的迤逦风光看到不看到,取决于游客是否走过伊豆到处都是坑洞的路,还有走时的心情。
——人生路上的迷人风景,不要因为其中短短一段路程坑坑洼洼而拖累整个旅程的欣赏。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总之,考生可从“乐观的人生”“积极的心态” “审美的意识”“独到的眼光”“工作的艺术”等诸多角度立意,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凡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细致审题,细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依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动身,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排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动身,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动身,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显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行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新教材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含解析

新高考总复习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含解析一.【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19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
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
”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
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原题呈现】: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位00后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空间,有大有小,各有特色。
成长需要空间,空间需要别人给予,更需要自己争取、创造。
请以“成长的空间”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由材料引出作文范围)作文题,材料为社会新闻。
这类以新闻事实为材料的作文,作文立意的生发点在材料,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那么,这则材料应该怎么解读呢?首先要明确事件的相关主体,东方航空公司、滞留乘客、网友等,从不同角度看都可以成为涉事主体;然后,围绕这些不同主体梳理事件,获取不同角度的信息:东方航空公司航班为救生病老人备降三亚,航班在三亚滞留16个小时引乘客不满;部分滞留乘客因耽误一天行程对航空公司心生不满,觉得航空公司的赔偿方案不合理拒绝登机;众多网友关注此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
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立意: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
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
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
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
高中高考新精选材料精品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意提示

一、审题提示:“抵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获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抵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健壮、矫捷的翅膀;蜗牛能抵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填补天生的缺点(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假如你缺乏优胜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时机,只需你够勤劳并且有恒心;假如你拥有出众的天分,也不排斥仍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照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二、蜗牛的惨剧原由是什么?一是发奋不确本质,眼高手低,一是不愿脚扎实地,从平庸的小事下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资料的要旨.蜗牛的惨剧对人来说应当汲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示?这就是确定目标要适合,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三、审题立意提示:我们能够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出缺点、有过失、对社会有必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种的犯人;也能够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髓与糟粕共存的现象特别是文化现象。
如何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做法。
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粹的论述,即存其精髓,去其糟粕。
依据新式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管其他”的原则,我们能够只对此中一点立意。
参照标题:1、远离毒品,当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3、回来吧,慈善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6、成功之道:化腐败为奇特(着眼于第四种人)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所有资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所有资料)四、只需认真阅读所给资料,抓住资猜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材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
有些人选择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有些人则选择去跑步或打球。
而还有一些人则选择了瑜伽这种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他们认为,瑜伽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态,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但也有人认为,瑜伽只是一种花架子,没有实际效果。
立意提示:1、瑜伽的好处和适合人群(着眼于瑜伽的好处)2、瑜伽是否真的有效(着眼于瑜伽的实际效果)3、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比较(着眼于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优劣)参考标题:1、瑜伽:健康的新选择(着眼于瑜伽的好处)2、瑜伽:真的有效吗?(着眼于瑜伽的实际效果)3、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比较(着眼于瑜伽与其他运动方式的优劣)4、选择瑜伽,你需要知道的事情(着眼于瑜伽的好处和适合人群)5、瑜伽:身体与心灵的完美结合(着眼于瑜伽的好处)6、瑜伽:一种不同于传统运动的选择(着眼于瑜伽的好处和适合人群)1.XXX是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力学家。
在他75岁的时候,他正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突然有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
XXX平静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证明这几条定理,不能留下不完整的定理。
”但是罗马士兵已经砍下了他的头,XXX大喊:“我还没有完成——”然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2.瑞典化学家XXX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
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
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但他却高兴地大喊:“我成功了!”3.XXX在实验室里长期研究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XXX后来患上了恶性贫血而死。
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于治疗癌症,医治了许多病人,但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这三位科学家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
他们在所从事的科研事业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即使面对困难和危险也不退缩。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 6.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宣帝曾制定一项保护鸟 的法:“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 飞鸟。” • 适用话题:保护自然 • 8.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 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 适用话题:自然中的人生哲理
• 因此,写作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两个视角: • (1)敬畏自然,感恩自然。人是自然之子,人 类的发展史和现状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人定 胜天”的雄心壮志都是狂妄和徒劳的,人类必须 自觉尊重、敬畏和遵守天道,要敬畏生灵,敬畏 生命。
• (2)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今社会, 人与自然的对立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一些人 视自然为人类的征服对象,以为人类才是宇宙的 主宰,自然只是听命于人的仆人。殊不知,人类 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 大自然的宽容和牺牲。我们应放弃“天人对立” 的错误观念,将自己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 眼界有什么作用等角度立意。结合后半句, 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放开眼界, 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眼 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高度”等。而把 “眼界”与一种观点、思想、立场联系则 属偏离题意,如“坚强需要眼界”“奋斗 要有眼界”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 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 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 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 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 为温暖我的人 这是《在路上》的歌词,请根据你对材 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编练习题(30题,含答案)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A.《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B.《实践让设想成真》 C.《换位思考不可少》 D.《既要大胆设想,又要严谨实践》 E.《退一步海阔天空》
【答案】CE 【解析】C项没有给出权衡选择后的观点态度,虽然说出了材料中小李和老王之间的 关系摩擦,但是这不是具体的明确方法;E项指偏离题意,材料中并不是有多方无端相 争。
有人认为,购物有时也是舒缓我们生活压力的方式之一,如果 保持物质极简的生活状态,反而会失去很多生活趣味。
也有人,比如宇文强认为,物质极简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 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大家听后也很振奋,可静下心来一 想,设想好是好,就是很难实现,小李的提议也就暂时搁置起 来了。工人师傅老王一直在仔细琢磨小李的方案,反复的实验、 验证,最后终于把小李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新产品研制成功。
公司要表彰有功人员,那把谁放在第一位呢?大家产生了 分歧,有人认为是老王,正是他的实践才让设想成真;也有人 认为应该是小李,没有他的大胆设想,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 路。大家为此争论不休。
两项说出了人与人之间维持和谐良好关系的因素,没有针对性,只说出了 小女孩的处事优点,但没有关注更重要的小男孩的启示,没有抓住重点, D项不如改为《学会坦诚相待》。E项,过于简短的独词型或者名词联合型 的标题不适合议论文。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2
• [写作提示]
•
这则材料的关键点是女探险家的“一言一
行”。“一言”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一行”就
是她“跪”的动作,这“一言一行”包含着“人
学习交流PPT
13
• 这类题材的写作,容易流于枯燥的数字堆砌和絮烦的 空洞议论。要善于从已知材料中挖掘情感意蕴,让饱 含情感的叙述打动阅读者的心扉;要从细节处捕捉人 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秘密,把握“和谐”共存的主旋 律。在结构安排上,可以正反对照,古今映衬,从古 典诗词中的美妙意境透析深意,与工业文明过度开掘 所造成的恶果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所思所感深彻透 辟,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
学习交流PPT
7
• 2.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 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 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 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 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 适用话题:自然之苦与人生之味、人生的味道
学习交流PPT
8
• 3.据说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植物的“精神感 应”:在一株绿色生命旁边砍伐它的同类或近 邻,从精密仪器的显示中可以发现它的颤抖和 低微声音,像在求饶、求救。《聊斋志异》中 有一故事《桔树》,写一个小女孩与一株冬青 树的情感呼应,小女孩对这株冬青爱得如痴若 迷,此树也年年枝繁叶茂。后来,小女孩随父 外迁,行前抱树大哭。分别之后,此树便一年 枯似一年,近乎枯死。十几年后,女孩子做了 夫人,随夫赴任,途径故居时直扑冬青树,此 树竟奇迹般地再度枝青叶茂起来。
• 适用话题:自然的呼唤、自然与爱
学习交流PPT
9
• 4.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 地的居民为了想要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 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二 战失败后,德国人宁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没有砍 掉一棵树。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却对每一个居民 家中的树都要立法保护,甚至“全面体检”。
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学习交流PPT
1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 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 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 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 (2)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今社会,人 与自然的对立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一些人视
自然为人类的征服对象,以为人类才是宇宙的主
宰,自然只是听命于人的仆人。殊不知,人类的
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大
自然的宽容和牺牲。我们应放弃“天人对立”的
错误观念,将自己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交流PPT
11
• 6.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宣帝曾制定一项保护鸟的法: “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 适用话题:保护自然
• 8.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 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 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 在教我们勤劳。
• 适用话题:自然中的人生哲理
学习交流PPT
12
• 话题延伸:
• 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已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日益凸显。 人类文明的触角延伸出的却是钢筋水泥固封的楼群, 浓烟废气造成的污染,灯红酒绿培植的浮躁,物欲横 流带来的贫乏。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像现代人这样 渴望新鲜清明的空气,繁茂葱翠的森林,蔚蓝夐远的 天空。所以,我们要从现代文明中汲取古人“天人合 一”的智慧,为人类的生存树一面恒久持续的丰碑。
• 适用话题:家园的毁灭与重建
学习交流PPT
10
• 5.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 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 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庄子则 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 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 的损害。
学习交流PPT
4
问题:先人们对天地圣灵崇拜的圣洁情感渐渐 为征服自然和占有资源的贪婪所取代。于是,边地 茂密的草原飘起了漫漫黄沙,曾经清澈的河流泛起 了污浊。人类文明的步履跨得越大,我们与自然的 距离也就越远。“迟日江山丽,微风燕子斜”“荷 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些清丽诗句中所绘美 景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随之而来的是频率 越来越高的沙尘暴、登陆越来越强的台风,还有我 们越来越不想见到的各种地质灾害。
学习交流PPT
14
• 结语:
•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以 牺牲环境为代价,“唯我中心”只能让人类走上“不 知归”的自我毁灭之途。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重要性 的认识的提高,各种治理污染、减少破坏措施的出台, 我们终究会再看到古人曾经看到过的蓝天,感受到古 人曾有过的热爱自然与美好生活的情怀。
学习交流PPT
5
方
法
:
面
对
曾
经
秀
丽
的
家
园
所
遭
受
的
苦
难学Biblioteka 交流PPT6素材举例:
1、提起自然,便想起了《诗经》。《诗 经》中直接以草木为名或涉及草木内容的篇目,至少 有80%以上。中国古代真正的大雅之人往往对草木情 意殷殷,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有人爱菊,爱莲,爱 牡丹。柳宗元被贬柳州心情很不好,还在自然中找到 乐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西游记》作 者吴承恩,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苏才子写到第八十 六回,写了个野菜宴,一口气写了六十余种野菜,而 且是真实无欺。
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
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不可能征服它;相
反,人类需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
才能够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学习交流PPT
3
• 因此,写作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两个视角:
• (1)敬畏自然,感恩自然。人是自然之子,人类 的发展史和现状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人定胜 天”的雄心壮志都是狂妄和徒劳的,人类必须自 觉尊重、敬畏和遵守天道,要敬畏生灵,敬畏生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