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联动”在门诊志愿服务中的应用与探索
新时代公立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与探索

新时代公立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公立医院的志愿服务工作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形象,还可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实践和探索两个方面,介绍公立医院的志愿服务工作。
一、实践1、参与医院活动志愿者可以参与医院的各种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献血活动等,与医院医务人员一起为患者提供服务。
例如,志愿者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现场服务,指导患者挂号、排队、就诊等流程,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服务。
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帮助医院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信息,为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2、开展公益活动除了参与医院的活动,志愿者还可以策划和组织公益活动,如义卖活动、慰问老人、支教等,来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教育。
这些活动可以发扬志愿者的爱心、关心社会,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
同时,这些公益活动也可以与医院的活动进行结合,例如义卖活动,可以筹集善款用于医院的公益事业。
3、建立巡逻队伍医院的治安管理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志愿者可以建立巡逻队伍,为医院提供安全保障。
巡逻队伍可以帮助医院保护医院环境和设施,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确保医院的秩序和安全。
该项工作需要志愿者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探索1、建立志愿者培训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志愿者培训体系非常必要。
培训体系可以包括志愿者基本知识、日常管理、服务技能、安全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可以通过面对面教学、网络教育、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
通过对志愿者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2、创新志愿者服务模式志愿者服务模式是指志愿者与医院、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关系和工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需要不断创新志愿者服务模式。
例如,建立志愿者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志愿者工作,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固定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深圳“社工+志愿者”协同开展志愿服务 “双工联动”参与社会治理效果好

深圳“社工+志愿者”协同开展志愿服务“双工联动”参与社会治理效果好作者:李祥杰张卓华王冠来源:《大社会》2019年第09期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赞誉志愿者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并高度肯定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深圳是一座爱心之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深圳人的心中,目前,深圳的注册志愿者已达165万人,志愿服务已成为了深圳的一张名片。
早在2014年,民政部授予深圳“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
2007年,深圳出台了社会工作“1+7”文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协作开展服务的“双工联动”机制。
经过十二年来的发展,如今,“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带动各方”已经成为了深圳全市范围内一种普遍的服务形式,已经渗入到了社区、学校、禁毒、医务、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精神卫生、交通安全等各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领域中。
“社工+志愿者”协同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双工联动”形成互补,深入多领域开展志愿服务目前,深圳的志愿者除了協助社工开展节能环保、垃圾分类、文化倡导、U站服务、福利院探访、亲子活动、社区义诊、环卫工人关爱、交通安全倡导等众多常规服务之外,还深度参与到了社工开展的多领域专业服务之中。
如在各医院中,“医院—社工—志愿者”三方联动的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在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驻院社工开展了“七彩阳光”项目,为医院组建了一支稳定、专业、多元化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为来院就医的病友及家属进行就医指导,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房探访、活动组织、资讯交流、病友小组开展等全方位的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医护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搭建了院方与患者的沟通桥梁。
在禁毒服务中,社工培养吸毒康复人员组成朋辈辅导员志愿者队伍,运用康复者“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分享成功戒毒经验,不仅为吸/戒毒人员树立正面的榜样范例,更向社会公众倡导了拒毒、防毒的意识。
探索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探索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文/李楚摘要:上世纪末,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率先在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提出来,其运行、组织发展的不 尽完善,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遭遇一些现实困境,而以往的社工经验难以提供支持。
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医务社工与义 工的两个角度进行现状描述,分析两工联动模式在医务社工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尝试从“两工联动”模式提出可行 性建议及对策,为以后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准备。
关键词:医务社工义工两工联动存在的问题建议与对策―、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的现状2007年,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措施,加大社工队伍的建设,推行“社工+义工”模式。
2008年 8月,深圳市开展了第一个“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试点工 作,奠定了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的基础。
现阶段,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主要是由四方 构成,分别是党委的统一领导,政府起主导作用,社会工作协 会与义工联合会起主体作用,共同致力于医务社工与义工“两 工联动”模式的发展。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由医务社工向 义工联合会申请义工的服务,义工联合会根据社工的服务需 要提供相应的义工服务。
若义工联合会无法满足医务社工的 需要时,医务社工可以面向社会进行对义工的招募、选拔;其 次,对义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接着,由医务社工带领义工 开展联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个案、小组、社区以及导诊工作, 在此过程中,义工对医务社工进行有效的协助;最后,由医务 社工对义工的工作进行表扬,义工对医务社工在开展服务过 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二、医务社工与义工“两工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一) “两工联动”模式普及率低,知晓率不高,服务难以开 展。
在“两工联动”中,患者、家属及其院方难以清晰的定位医务社工与义工的角色,常常认为医务社工等同于义工,否认医 务社工的专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务社工提供专业 的服务,难以获得有效的支持与反馈,从而使“两工联动”模式 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医院门诊志愿服务方案内容

医院门诊志愿服务方案内容医院门诊志愿服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医院门诊部,患者的数量庞大,医护人员繁忙,往往需要志愿者的支持和帮助。
本方案旨在提供医院门诊志愿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医患关系。
二、服务内容1. 接待引导:志愿者将在医院门诊部设立专门的接待站,对患者进行引导,给予他们热情的接待,解答他们的疑问。
2. 病情咨询:志愿者将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为患者提供就诊前的咨询服务。
3. 等候陪伴:医院门诊部往往需要较长的等候时间,志愿者将陪伴患者度过等候时间,为他们提供关心和支持。
4. 医疗协助:在医生的指导下,志愿者将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的医疗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等。
5. 宣传教育:志愿者将负责组织医疗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医学知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三、志愿者招募和培训1. 招募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发布招募信息,吸引对医疗事务感兴趣且具备较好沟通能力的志愿者参与。
2. 志愿者培训:选取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医学知识、医患沟通技巧、病情咨询等。
培训结束后,由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合格后方可参与服务。
三、服务流程1. 患者接待:志愿者在门诊接待站等待患者到来,主动引导患者前往相应科室,并提供信息咨询。
2. 医护协助:志愿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医疗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等。
维护医院门诊秩序,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3. 病情咨询:针对患者在门诊等候期间的病情疑问,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咨询和解答,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
4. 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医疗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医学知识。
四、服务保障措施1. 志愿者着装:志愿者统一着装,佩戴志愿者标识,便于患者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区分。
2. 值班安排:根据门诊的就诊高峰时段,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值班时间,确保志愿者人手充足。
志愿者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探讨

关键 词 医 院 ; 志 愿 者 ; 服 务
:
、 、
1 医 院开 展 志 愿 者 服 务的 重要性 与 必 要性
该 院志 愿者 活 动背 景 者是 自愿 贡献个 人 的 时 间与 精力 在 不 日 任何物 质报 酬 的情况下 主 动 承担社会 责任 推 动人类 发展 社会 进步 和 社 会福利 民 务 的人员 志 愿 者服 务不 仅是一 种 高 尚的社 会行 为 事业 而 提 供月 而 且是一项 重要 的社 会公益事业 对构 建和 谐 子 L 会 有重 要意义 1 12 现 在 医 学模 式 是一个 生 物一 心 理 一 社会 综合 体 不 同层次 患 者 的服 务需求大不 同 改善 患 者就 医 感 受 促 进 医 患 关 系和 谐 汉依 靠专 业 的医 疗是 远远 不够 的 医 院开展 志 愿服 务不 仅可 以 提 高医 院 服务 品质 强化 医 务 人员 服 务 意识 缓解 医 患矛 盾 提 高病人满 意度 减少 医疗 纠 纷 而 且对 为患 者提 供便 利 改善就 医 体验 促 进 医 院发 展有 很大影 响 1 1 3 于2 0 1 5年 1月2 8 日 国 家 卫计 委 下 发 《关 于 印发进 一 步改 善 医 疗服 务行 动 日 划 的通知 》 提 出三 级 医 院 应积极 开展 社工 活 动 和 志 愿者 服务 优先 为老 幼 病 残 孕 患 者 维持秩序 提 供 引路 导 诊 健康指导 心 理 疏导 康 复陪伴等 服务 1 2 该 医 院 门诊现状 「 」 诊 医 疗 质量 和 服 务 态度 直接 影 响到 医 院 的名誉 和 声誉 体现 医 院综 合接诊 能力 郴州 市第 一 人 民医 院是湘 南地 区 最 大 医 院 年 「 」 1 0 万 出 院病人 1 0 万阵 手术台数 4 万 台/ 年 门诊人员 结 诊量 达 2 构 中老 年 患 者 门诊就诊 比例 达 到 3 0 % 以 上 高血压 糖尿病 冠 心 病 脑血管病占 门诊就诊 比 例 的一 半 以 上 同时 医 院越来 越 大 医 院 大 楼 越来 越多 分 科越来 越细 检查越 来越 专 郴州市 第 一人 民 医 院有 4 0 0 张 病床 临 床科 室 有 1 0 多 个 所 以 门诊 患 者更 多希望 医 院能 3 够 提 供 非 医 疗 性 服 务 如 指 导 门诊 就诊 占 5 6 % 介 绍 医疗 特 色 占 5 % 了 解 咨 询 挂号 取药 收 费 登记等窗 口 的开 放 时 间 占 巧 % 3 自助服务 占 1 0 % 1 3 该 院开展 志 愿 者服务 必要 性 一 1 3 1 该 院 日均 门诊是 6 0 0 0 8 0 0 人次 但 医疗 空 间狭小 门诊 服 务 窗 口 明显 不 足 医 务 人 员 少 患 者排除等候 时 间长 检 查化验部 门 不 集中 严重 影 响医 院 医 疗服 务质 量 近 3 年 该 院为 2 0 万 患 者提 供 「 」 诊志 愿服务 有 效提 升 了医 疗服 务水 平和 患 者 满意 度 为构 建 和 谐 医 院 打下坚实基础 在 2 0 1 3 年三 甲 复评中 门诊获得 9 8 万 % 满意 度
医务社工联动志愿服务的模式构建和实践

医务社工联动志愿服务的模式构建和实践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医务社工联动志愿服务的模式构建和实践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务社工联动志愿服务是一种促进医疗与社会工作领域之间合作的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该模式构建和实践的关键在于整合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起一套协作机制,使医务人员、社工人员和志愿者能够协同工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
1. 制定合作协议与框架。
医院、社工机构和志愿组织需要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建立统一的框架,为合作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门诊志愿者服务内容

门诊志愿者服务内容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的任务是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不适。
以下是门诊志愿者常见的服务内容:1. 接待和导引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首先要热情地接待和导引患者。
对于新来的患者,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门诊的流程和规定。
在他们前往特定科室就诊时,我们可以带领他们找到正确的位置。
2. 信息咨询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可能有许多关于医院、科室、医生和治疗方案的问题。
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需要熟悉相关信息,并能够给予准确的回答。
我们可以提供有关排队时间、预约手续、药物使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3. 陪同和安慰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紧张、恐惧或孤独感而需要陪同。
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家人不在身边时陪同他们进行排队、候诊和就诊。
在等待过程中,我们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如果患者遇到不良态度或不适当待遇,我们可以及时提供安慰和支持。
4. 环境整洁门诊部门通常是医院最繁忙的地方之一,经常会有很多杂物、垃圾和污渍。
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可以帮助清理和整理诊室、候诊区和洗手间,保持整个门诊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5. 患者陪护和照顾在门诊期间,一些患者可能需要特殊关注和陪护。
老年人、孩子、残疾人、病重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和照顾。
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陪伴和扶助,帮助他们行走、排队、购药等。
6. 信息收集和记录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可以帮助医院和科室收集一些基本的信息和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协助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我们也可以记录和反馈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医院进行改进和优化。
7. 知识宣教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也可以向患者提供一些健康知识宣教。
我们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解答他们关于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问题。
通过宣教,我们希望患者能够更加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健康。
作为门诊志愿者,我们的使命是关心患者,帮助他们度过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2024年“双工联动”模式下志愿者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

《“双工联动”模式下志愿者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志愿者服务已成为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双工联动”模式下,志愿者管理不仅关乎个人和组织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在志愿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深入探讨“双工联动”模式下志愿者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双工联动模式下的志愿者管理问题1.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机制不健全当前,许多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缺乏科学、规范的筛选机制,导致招募到的志愿者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使得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2. 志愿者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完善在“双工联动”模式下,部分组织对志愿者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受挫。
此外,志愿者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安全、权益等问题也未得到充分保障。
3. 志愿服务过程监控与评估不足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机制,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对志愿者的服务成果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估,影响了志愿者的成长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4. 跨部门、跨领域协作不畅在“双工联动”模式下,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协作,但目前各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顺畅,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影响志愿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机制建立科学的招募机制,制定明确的招募标准和程序,确保招募到的志愿者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加强培训工作,制定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2. 健全志愿者激励与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同时,加强保障工作,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权益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
3. 加强志愿服务过程监控与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工联动”在门诊志愿服务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合作,探索“双工联动”工作机制也成为各地区的一大发展方向。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系统里逐渐发挥出其巨大作用,在医疗领域里将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管理工作相结合也逐步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笔者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将“双工联动”管理模式应用在医院门诊志愿服务中,并对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双工联动;门诊;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3-285-01
一、“双工联动”发展背景
1.政策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需求彰显。
医务志愿服务作为群团组织和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发展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同时对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也逐步提升。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局”。
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文件中指出,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
在此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各省市逐渐出台相关地方政策,开展“双工联动”实践,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培养专业团队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1]。
2.现实需要2009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成立“江苏仁医志愿者服务队”,并创新性提出了“ANGEL”志愿服务模式[2],把实施准入招募(access)、构建网络体系(network)、进行志愿服务(go)、提升效率质量(enhance)、探索长效机制(long-acting)等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整体有序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志愿者管理方面依然还存在培训体系粗放、服务?热莸ヒ弧⒆ㄒ祷?程度低、缺少专职、专业社会工作者指导等问题。
基于此现实原因,2015年医院成立社会工作办公室并招募专职社工,在借鉴其他省市优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打造“社工志工联动服务平台”以进一步深化医院志愿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二、“双工联动”模式探索
2015年,社会工作办公室借鉴其他省市优秀工作经验,结合医院现实发展需求,打造“社工志工联动服务平台”。
在原先“ANGEL”志愿者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医务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的要素,实现向“ANGELS”模式的成功升级。
挑选优秀的骨干志愿者,通过社会工作者培训,成立了“志愿者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成员负责具体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工联动”机制。
具体来说,该机制运行如下。
医院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作为“ANGELS”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到整个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全环节:志愿者招募、培训、督导、激励与评优。
由社会工作者评估患者和家属需求,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专项志愿者。
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和督导,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志愿服务的组织与实施,把社会工作者-骨干志愿者-志愿者,三者有机串连起来。
三、“双工联动”成效分析
1.丰富人员结构2015年,“江苏仁医志愿者服务队”拥有近1200名志愿者,其中院内志愿者占80%以上,剩余20%为学生志愿者和部分离退休志愿者。
可以说,志愿者虽然人数较多,但仍然以本院职工为
主,参与服务时间有限灵活性交叉,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开展与深入。
引入医务社工后,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外部资源提供服务,转变为主动连接社会组织、社区、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类型资源,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服务范围扩张,服务人数提升。
目前服务队拥有志愿者2325人,院内志愿者1395人,占比为60%。
剩余的近一千名志愿者中不仅有高校学生和离退休职工,还增加了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外包服务人员等。
通过志愿者招募来源的改变,志愿服务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多变,可以结合不同时段的需求安排不同类型的志愿者。
如寒暑假时减少离退休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安排学生志愿者;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安排本院职工志愿者,而周末安排院外爱心人士等。
2.拓展工作内容我院志愿服务在15年前,以导医导诊、义诊咨询、三下乡服务居多,志愿者们认为服务枯燥单一,参与度不高。
相关研究也表明,由于国内的志愿服务事业本身起步较晚,医务志愿服务主要以宣传和简单的秩序维护工作为主,指引疏导、接受患者咨询和健康教育是医院志愿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3]。
目前,我院门诊志愿服务内容以扩展至六大块内
容,志愿者参与积极度得到提升。
社工办随即抽样,访谈50名门诊志愿者,对服务内容满意的有42人,占到84%。
具体门诊服务内容包括:第一,结合患者数量安排导医导诊服务岗位,引导就医秩序;第二,在导医台和出入院管理处新增服务点,志愿者提供门诊和住院就医流程说明服务;第三,为解决老年患者不会使用自助挂号机、自助取报告机、自助胶片打印机的情况,并宣传网络预约挂号等新媒体手段,在便民机器处安排志愿者协助操作与宣传;第四,参与各类问卷调查了解实际需求与问题,如患者满意度调查、垃圾分类认知情况调查、志愿服务满意度调查等,协助医院管理工作的优化;第五,感控知识宣教,志愿者通过宣传单页派发、洗手舞快闪活动、现场指导等形式,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七步洗手法、医院垃圾分类等感控知识,改进就医环境;第六,节日义诊活动,配合头颈肿瘤日、洗手日、爱牙日等节日,对接各临床科室在门诊大厅面向广大患者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3.优化管理模式在志愿者招募方面,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线上,运用新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号和QQ群,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方便志愿者信息交流。
在线下,制作志愿服务和医务社工折页、海报、宣传短片等加大宣传,走入高校、社区、大型
志愿者交流会进行招募。
在制度管理方面,结合江苏省人民医院仁医志愿者管理制度汇编,借鉴NGO志愿者管理流程,优化表彰与奖励机制,实现志愿者管理标准化体系设立。
除了年终的表彰会外,还将优秀志愿者通过微信、院报宣传,并发掘优秀者作为志愿者管理委员候选人。
在资源链接方面,积极实现跨部门合作与资源共享。
社工办积极与感控科、健康教育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科室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并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4.精准角色定位医务社工关注的不仅是志愿者管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和服务岗位的需求。
因此,在角色定位上,社工办不仅是管理者,也是调查者和服务者,需要时刻关注岗位需求的变化和志愿者的需求,及时灵活应变。
如伴随医院新大楼的启用,门诊志愿者的岗位数量和工作地点需要及时改变;在夏季眼科门诊儿童患者增多的情况下,需要多设置一些工作岗位以应对现实需求;换季时关注志愿者的冷暖,更换夏季或冬季的志愿者工作服等。
5.建立双向反馈在培训方面,结合志愿者需求和各岗位要求,引入高校专业师资,开发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针对所有注册志愿者开展基础培训,包括志愿
精神、权利与义务、医院历史及环境介绍、相关规章制度、应急措施与预案等;针对优秀志愿者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培训、服务知识和技巧提升培训、骨干志愿者领导力培训等。
在服务效果反馈方面,定期召开服务点带教老师会议,并由社工前往服务点检查服务情况并了解问题与需求。
此外,设计志愿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及时根志愿者们的意见反馈做改进。
由社工成为纽带,建立了服务点和志愿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反馈机制。
四、问题与反思
在“双工联动”的模式探索与应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1.社工主导参与,联动沟通局限当前“双工联动”机制中,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志愿者参与辅助,双方呈现一种上下级、或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4]。
社会工作者数量少,而志愿者人数多。
在管理规范和培训、督导制度不健全的时候,上下级关系不利于信息的沟通和传达,造成联动沟通局限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向沟通反馈机制,充分利用管委会成员参与联动沟通。
2.信息系统陈旧,线上线下脱离我院目前的志愿者管理系统较为陈旧,无法对志愿者服务效果进行考
核与评价,也无法进行手机APP预约,造成了线上线下脱离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
在未来,需要仿照部分省市已经退出的APP,结合现有管理系统,开发手机终端,实现无纸化管理,提升服务成效。
3.资源利用不足,联动平台单一从当前“双工联动”机制来看,社会工作者或服务机构的资源有限,但对于发掘、链接社会资源上缺少主动意识和方式方法。
如本院志愿者的占比仍较大,需进一步链接社会资源优化人员结构;不少社会爱心团体非常乐意参与服务但发掘利用率不高等。
未来需要搭建起一个公益性资源平台,便于社会工作者链接社会资源开发优质的服务项目,同时也有利于志愿者挑选适合自己能力和服务时间的服务,双方均拥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杜丽娜,哈唯超.我院医务社会工作初步实践及SWOT分析.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5):80-82
[2] 杜丽娜,王绪东,徐长江.我院志愿者服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5):34-35
[3] 关婷,周庆环等.我国三甲医院志愿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医院,2013(4):5-7.
[4] 许廉,朱建民,赵桂绒,陶慧佳.构建医务社
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联动发展模式.北京:中国医院,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