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越成功

合集下载

家长和老师的合作,让孩子更成功的发言稿

家长和老师的合作,让孩子更成功的发言稿

家长和老师的合作,让孩子更成功的发言稿尊敬的家长和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合作,让我们的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老师,作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第二任教师,是孩子教育仅次于家庭的重要角色。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家长和老师的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功。

这个成功不仅仅是指升学成绩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在学业、人际关系、品德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进步和成就。

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合作呢?首先是沟通与互信。

沟通是促进家庭与学校良好合作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表现、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在沟通中,互信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相信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经验,老师也要相信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关心。

只有建立了沟通与互信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合作。

其次是明确责任和角色。

家长和老师在合作中要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家长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主力军,要陪伴孩子做好课外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老师是孩子在学校的指导者和启迪者,要承担起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责任。

家长和老师要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在各自的领域内支持和帮助孩子成长。

第三是形成合力和协同。

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合力,协同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氛围,老师在学校中要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家长和老师也要互相配合,共同为孩子设立目标和规划发展路径。

只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和优势。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最成功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勤勉努力!(家长会发言稿)

最成功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勤勉努力!(家长会发言稿)

最成功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勤勉努力!(家长会发言稿)最成功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勤勉努力!在我们的后台,经常有家长留言说:我文化程度不高,没能力教孩子,也没时间教;我常年在外打工,没办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教育只能靠老师了;甚至有些家长还会说,教育本是教师的职责,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看到家长一味地替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偷的懒找借口,我真的为他们的孩子感到担忧。

其实当今社会,不少父母都认为孩子在校有老师教育就行,自己不需要太操心,只管好孩子吃喝就行。

但是,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孩子的成长不仅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在学校也受到老师教育的影响。

好成绩当然是离不开学校老师用心教,但也浸透着父母的汗水,更需要孩子自身的勤勉努力。

因此,教育孩子的路上,需要家校合力、共同管理。

最成功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勤勉努力,我们一起努力!1、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古人说: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

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具备培育学生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对学生倾其所爱,毫无保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对学生的每一次表扬,每一次批评,都会深深影响到学生。

因此,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需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

唯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一个好的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份事业去做;一个好的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不断提升自我素养,要爱护关心学生;一个好的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只有自己懂得多了,才知道如何教会学生;一个好的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对待学生要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以上这4点,老师才能成为真正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才能成为学生背后最坚强的后盾,这样学生才能被教育得更出色!2、通情达理的家长是老师的最佳拍档很多家长也许会觉得,教育就是老师们要做好的事情。

浅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含5篇)

浅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含5篇)

浅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含5篇)第一篇:浅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浅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培养熏陶。

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的责任。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时期,迈进小学的大门,标志着孩子进入了1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时期内,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功课的增多,社交面的扩展,认识世界能力的增强,必然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变,作为孩子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孩子。

一、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习惯,是指经过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需要和兴趣,不按习惯行动,人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

对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应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知识将会遗忘,而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小学阶段应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爱学习的习惯2.学习时集中精力的习惯3.对功课进行预习和复习的习惯4.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困难的习惯。

还可以指导孩子养成在书桌上学习、姿势端正、学完后将工具整理整齐的习惯,这些都会使孩子受益无穷。

家长应让孩子了解到,良好的习惯是将事情组织起来,减少无谓的消耗的好办法,这样可以使孩子做事更有计划,更有效率。

在家里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制定规范,孩子先写作业,然后复习、预习、整理完书包可以看电视、玩玩具等。

事实上,孩子对家长制定家庭学习规则并不反感,因为学习完以后,即可放心的玩乐,而不必担心家长又有什么学习安排。

在学校里学习功课时,1种行之有效的习惯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及教科书上的内容。

作业和练习题出错的地方用红笔做记号,并多写几遍。

家长和老师该如何配合好

家长和老师该如何配合好

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

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

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包括尊重老师的劳动,在孩子面前肯定老师的付出。

有的家长喜欢动辄用老师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明天我就告诉你们老师去!”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使孩子害怕老师,甚至厌恶上学。

另外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老师工作中的失误。

孩子有时会在背后议论老师,比方说老师工作中的某些缺点等。

家长听到后,应当及时劝阻孩子的背后议论,鼓励他们与老师当面交谈。

和老师结成同盟有句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话也告诉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最好是由衷的。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毕竟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家长应该保持与学校的老师和谐共处,特别是班主任。

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繁杂、教学管理任务重。

如果在教育方法上有不到之处,家长应当向学校反映,不宜与老师直接冲突。

千万不要总是絮叨挑剔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

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与老师争吵,这样做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

有的孩子会借此不听课,不学习,排斥老师的教育,长此以往,只是荒废了自己。

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更多的交流自己的希望,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偶尔的一两句话就会对他产生影响。

孩子有时也可能在家长面前埋怨某个教师,家长尽可以听一听,但绝不能帮腔,助长他们的反感情绪。

应当帮助孩子理顺情绪,告诉孩子,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情绪的波动,自己的好恶。

教会孩子接纳老师,用真诚的微笑与老师大胆交流,共同成长。

与老师沟通的原则要对老师抱以充分的信任无论是你主动找的老师,还是被动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必须充分信任老师。

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的句子

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的句子

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的句子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共同承担着孩子教育的责任,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下面列举了一些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的句子,希望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 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3. 家长和老师应该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避免出现分歧和摩擦。

4. 家长可以在家中进行家庭作业的辅导和指导,老师可以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和辅导,相互配合,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5. 家长可以定期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6. 老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家长也可以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7. 家长可以在家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价值观,老师可以在学校进行教育和引导,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8.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共同保护孩子的心灵健康。

9. 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0.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好配合,是孩子教育的关键环节。

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奋斗。

幼儿园家长如何与老师配合,促进孩子成长

幼儿园家长如何与老师配合,促进孩子成长

幼儿园家长如何与老师配合,促进孩子成长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通过积极配合,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就如何与幼儿园老师配合,促进孩子成长,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1.1 家长会议定期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议,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会议是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的重要场合,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进步和问题,与老师商讨解决方案。

1.2 家校通讯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家校通讯渠道,通过家校信、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家校通讯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和要求,也便于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

1.3 不定期的家访与老师协商,定期进行家访。

家访可以让家长和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家访也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相沟通的机会,可以就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 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2.1 定期参加家庭作业检查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完成的家庭作业,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检查家庭作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改进教学方法。

2.2 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如校外游览、亲子运动等,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参与课外活动不仅增强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帮助孩子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3 鼓励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鼓励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多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故事书,并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

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4 参与班级志愿者活动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班级志愿者活动,为孩子的班级提供支持。

例如,参与班级的环境整理、庆祝活动等,不仅可以展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还可以促进与其他家长的交流。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我们共勉!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我们共勉!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我们共勉!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01教育从来不轻松,它甚至带点绝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家长崇尚快乐教育,认为要释放孩子的天性。

家长反对严厉、反对批评,坚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然而,那些享受了“快乐教育”的孩子们,真的会按照父母的期望长大吗?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说:“如今的教育是对孩子不断让步,给他们更多快乐,更多游戏时间,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教育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甚至带点绝情,带点狠心。

现在不抓紧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会辛苦一辈子。

正如曾国藩先生所说:“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就别埋怨他不成器。

”太慈爱的家长,管不住孩子;太心软的老师,也管不住学生。

快乐教育、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是教育最大的骗局,正在扭曲着孩子的成长。

02家长赢了老师,很可能会输了孩子有位从教20年的老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家长的态度,决定老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

”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班有一个学生有点调皮,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小动作,有次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

他批评了学生一顿,罚站20分钟,没想到该学生掏出了书包里的手机,一个电话叫来了家长。

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反而跟他理论,说他这样做不对,伤害了孩子,如果坚持让孩子罚站,就要投诉到校长那里去。

之后,他就对该学生睁只眼闭只眼,该学生成绩也一落千丈。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老师也是人,也有感情,与其亲近那些严苛他的家长和孩子,他更愿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的家长和孩子。

作为家长,爱子心切,人皆有之。

但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能过分地干涉老师对你家孩子的管教。

如果家长不舍得管,老师不能管,那么孩子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03严师出高徒请理解老师的苦心教育需要严格且坚定的力量,所有人都需要!孩子觉得老师太严格,不喜欢上课,其实老师都能理解。

幼儿园老师最害怕家长做的几件事

幼儿园老师最害怕家长做的几件事

幼儿园老师最害怕家长做的几件事家长与老师配合的越好,教育才会越成功。

很多人不太重视幼儿园教育,觉得孩子还小,反正也学不了啥,只当是去幼儿园玩的。

孰不知,孩子性格养成期的教育其实才是最关键的。

幼儿园时期积累的许多软实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一生都影响深远。

为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做家长的尽量不要做这几件事:1. 孩子上幼儿园后,我们会发现,他变得更有礼貌了,见了别人会更大方地打招呼了,开始早睡早起了。

他甚至主动要求白己穿衣服,还会很有兴致地帮妈妈叠衣服,做各种家务。

是啊,这些都是老师的功劳。

可是5天养成的好习惯,周末只需2天的时间足以轻易摧毁,然后又得重头再来。

所以,一旦好习惯形成,请家长配合老师保持下去。

2. 家长把老师放在孩子的对立面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了就有人管了,所以当孩子犯错时,不是当面指出立即给予纠正,而是会说:“看我不告诉,XX老师,让他狠狠地揍你!”呼呼,这类威胁恐吓式的教育要不得滴,明明幼儿园老师那么和蔼可亲,不要抹黑她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好吧!老师的威严不是家长靠恐吓孩子得来的,相反,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幼儿园,那么请帮他先爱上幼儿园老师。

3. 家长偏听偏信为难老师很多上了幼儿园的孩子话尚且说不清楚,更别说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描述清楚了。

家长都怕孩子不在白己跟前时吃亏、受罪,所以一遇见事情就容易冲昏头脑,甚至听孩子一说就闹到园长那里去。

其实,在遇见孩子受了委屈的事情时,家长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可以找老师沟通了解情况,也可以问问孩子班上的同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千万不要在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乱发一通牢骚,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对老师产生成见,还会让他意识不到是非对错。

4. 给孩子穿衣服太随意幼儿园的孩子白理能力有限,安全意识薄弱,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一定要上点心。

系带的鞋子对于大班以下的孩子似乎是个大难题,而且在活动时很容易绊倒,严重时甚至会因为连环反应,引发踩踏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就越成功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学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远大于老师。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怕麻烦有多少父母说过这句话:“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


又有多少父母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了。

每次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发现的总是老师。

每当老师联系家长,希望和家长一起商量孩子的问题时,得到的答复总是:“老师,我太忙了,麻烦你好好教育!”“老师,您一句话顶我们十句,麻烦您帮我教教他。

”确实,现在的父母都不容易,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忙于事业,对孩子的教育实在是力不从心。

可是,家长要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除了学校教育,孩子学到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来源于家庭与父母。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

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没有办法撤回,也没有办法重来。

教育最怕的就是省事,父母的怕麻烦最终误的肯定是孩子。

再优秀的老师,都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老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是教书育人。

既教好书,又育好人,这是老师的使命,也是老师的责任。

为了这份使命与责任,老师会尽自己的所能去上好课,带好班,教育好孩子。

然而再优秀、再负责的老师,也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

老师没有三头六臂,很多事情老师教不了,需要家长们来配合。

教育好孩子,单靠老师是做不到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两件事,一是学会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素养,二是学会做事所需要的文化知识。

而家长主要负责孩子做人的本分,老师主要负责教会孩子做事的本领。

换句话来说,家长偏重育人,老师偏重教书。

同时,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上只是有所偏重,不是绝对的。

老师在教好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行。

家长在注重孩子品行教育的同时,也要配合老师做好文化知识的学习。

家长和老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孩子的差异却这么大呢?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莫言曾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喜欢看书,那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那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学霸,更多的孩子都是像最初学走路一样,需要父母躬下身,扶着他们一步一步迈进,直到能够独立行走。

学霸不是天生的。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父母的付出同样不可或缺。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谢安,有一天妻子跟他发牢骚说,人家都说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你怎么就不好好教你的孩子呢?
谢安说,我怎么不教育他,我日常的行为言表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

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父母变好,孩子才会好。

正如托乐斯泰所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李嘉诚说过:“一个人事业上最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的缺憾。


我们总说生活艰难,需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而已。

而且,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

如果不是从小就好好教育,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难改变。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出生时,大家都是一样的,可后来为什么有些成了好孩子,有些却成了熊孩子?因为,父母的教育才是最关键的。

父母一旦缺席,孩子的人生中、性格里,就会有一个再也补不上的漏洞。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终身最重要的事业。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有句话说得好:“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在孩子的世界里,谁陪伴的多,谁就在孩子心中地位高,谁对他的影响就大。

如果你以为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总是缺席、迟到都没有关系,等到孩子长大就好了。

那就大错特错,因为时间一长,父母的意义在孩子的心里就慢慢淡化了。

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也就不再需要你了。

董卿曾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

”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独父母的角色无可替代。

这世间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就是亲子关系。

别让陪伴缺失,别让孩子受伤,别等到了年老之后才后悔没好好教育过孩子。

作为父母,在还来得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日子里,请一定要好好珍惜!
家长和老师共同发力,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需要两只翅膀,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家长。

一个孩子要成长,离不开学校支持,更离不开家庭支持。

在教育路上,老师和家长最应该成为最好的搭档。

老师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家长足够信任老师。

正如著名教育家刘长铭所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要老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各自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家长,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努力。

让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最后,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长请与老师并肩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