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55人民版PPT课件

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
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
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一、农民的“解放”
• 2、改革的主要内容: •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
为自由人。 •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
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 交代役金。 • (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农奴向沙皇欢呼
二、改革的两面性
• 1.进步性
• (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2)作用:
•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 2.局限性
• (1)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一、农民的“解放”
• 1.改革法令:二一九法令
•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请思考: (1)这场改革的主导者是谁?
贵族 (2)农奴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自由和土地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 缚在土地上,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 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 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必须无 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 缴大部分劳动贵族产宣品读。二一九法令的情景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2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2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份地C.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D.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2.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3.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A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4.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对下列古今中外几位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商鞅改革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传统思想文化A.①②③ B.①③C.②③④ D.②④5.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奴制度的废除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C.沙皇专制的终结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二、非选择题6.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片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2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课程标准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是人民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七中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俄国农奴制的主要内容和以后俄国社会的变化及向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既是本专题主体内容同时也是对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十月革命》的背景再升华的作用。
2.本课在世界史中的地位:从横向上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法国、德意志、美国、日本)一样,在旧制度与新的经济因素的碰撞中艰难抉择,并最终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其近代化道路又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为我们研究近代化的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丰富资料。
从纵向上看,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由于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在旧有的矛盾上又增添新的社会矛盾,之后俄国继续担负着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再次近代化的任务,并最终走向1917年的十月革命。
3.本课提纲本课分为五目,其中第一至三目“农民的‘解放’”、“地主‘解放’农奴”和“改革的两面性”,分别介绍了“二一九法令”即1861年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五目“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第四目“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介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经济发展带动政治上的一些变革,而这些发展和变革一方面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但由于其局限性阻碍俄国发展、而且导致新的矛盾产生,引发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本课部分知识点在必修一已有涉及:了解一定的史实,会实用一定的史观去思考问题(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
但停留在表层,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频 临破产。
农奴制改革后的 1861 ~ 1863 年间,全国各地
有2 000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答案: A
)
分组讨论
1.假如你是解放后的农民,你的生 活有什么变化?满意吗? 2.假如你是贵族地主,你生活有 什么变化?满意吗? 3.假如你是资产阶级的工厂主, 你对从改革中能够得到哪些有 利条件?现在总该满意了吧? 4.假如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你对自己的改革满意吗? 请注意: 结合改革前 的情况、改 革后的情况 尤其是改革 的具体内容 及其具体影 响来分析。
①沙皇专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 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②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面貌,形成了以军 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4 . [ 学习思考 ]( 教材 P88) 为什么说 1861 年农奴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 、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
一、农民的解放——
1.改革法令 “二一九法令”或《农民改革法令》 2、内容:
(1)政治上: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 自由权和财产 权等公民权利
破坏了农奴制的根基之一——劳动者 依附地主的状况,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阶层 农民 地主
变 化
与
感 受
身份虽然自由但受村社束缚; 份地虽可买但遭受掠夺 村社还可控制农民;农民土地还有一半在手上, 价格很划算; 农民暴动很闹心!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情境创设:“《1861年2月19日宣言》”“俄国近代化进程”【知识结构】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经济上: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直接原因)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1、改革的概况: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2、1861年“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份地大小、贫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村社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3、改革评价:(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原创)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
这表明()。
A.农民与地主之间没有根本矛盾B.改革是由农奴主主动实施的C.农民没有获得事实上的自由D.农民没有获得法律上的自由2.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又被称为解放法令。
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奴获得了完全人身自由B.地主再也不能把农奴当作私产买卖和抵押C.农奴开始享有公民权利D.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3.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4.俄国1861年改革满足了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愿望的内容是()。
①农奴仍需服劳役②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③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④地主获得高价赎金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5.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这是因为()。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普查,在其中一张人口调查表上写到如下图的内容,据此我们不能推断()。
A.该人是俄国沙皇C.地主仍有较大势力 D.该人以地主代表自居7.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
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
①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②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③推动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④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8.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
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
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
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史料解读 ①反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②指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改革的两面性 1.性质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资产阶级 性质的 改革。 2.影响 (1)进步性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 的 自由劳动力 。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 沙皇专制 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 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 军事封建性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__略__性__ 和 扩张性 。
③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 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主题二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一 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 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①……农民不但要……为得到的 土地缴纳赎地费,而且还要缴纳各种地方税。此外,他们还要负担俄国 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
(4)改革军事:1874年实行普遍 义务 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 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 贵族 、地 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 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2)这次改革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转变的第一步。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情分析优势:一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探究欲强,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有一定分析能力;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劣势: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认识大多停留在表层,理性思维不足。
对策: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相结合,情景教学、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能力培养1.知识与能力:掌握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的意义、性质和影响。
掌握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应用插图分析内容,注意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合作讨论、探究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吸取必要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通过合作探究政治和经济的近代化,阐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加强近代化、现代化建设才是强国之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重点:改革的实质及局限性。
俄国上层建筑改革对政治和经济近代化的作用。
难点: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理解政治和经济近代化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授课内容导入用好奇心引起学生探知的兴趣展示材料并提出疑问:1881年3月的一天,圣彼得堡街头响起了爆炸声,亚历山大二世被炸身亡。
这位领导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革的沙皇,曾经赢得过“解放者”的美誉。
他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暗杀他,而他竭力维持的沙皇统治也没能长治久安,在他身故三十多年后最终土崩瓦解。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这场改革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基本得出改革不彻底结论;将对俄国的影响作为悬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知。
新课教学用沙皇的抉择带来对上节课关于农奴制改革背景的回顾展示材料沙皇的抉择:“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2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份地
C.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D.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
2.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3.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4.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对下列古今中外几位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商鞅改革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传统思想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5.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
C.沙皇专制的终结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
二、非选择题
6.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片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7.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据此,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放”法令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份地,但获得的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并且由地主决定保留哪些地块,故B项说法不正确。
2.答案:C 解析: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要以高价赎买份地,同时农民受到所在村社的严密管理,不能自由离开,因而②③所述与史实不符。
3.答案:C 解析:1860—1879,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阶段,再由表格数字变化可知A、B、D三项观点正确。
表格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出C项观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②说法错误,应是卡尔文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自己的维新变法思想,为变法减少阻力。
5.答案:C 解析: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后,俄国仍然保持了专制体制。
6.参考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解析:第(1)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
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
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
比如选择①,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
选择②,则从农奴制的局限性角度论述。
选择③,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
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7.参考答案:(1)结果方面:使俄国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方面:①工业:19世纪末,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3)政治方面:①政治体制: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包办);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②司法制度: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4)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替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解析:本题考查了1861年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它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改革尽管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于19世纪末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地方自治和司法改革促进了俄国的政治近代化,还有军事、思想各方面的近代化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