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发展
传播媒介的变迁

不同媒介传播载体鉴赏从古至今,传播文学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
传播媒介在文学传播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播史上每一次传播媒介技术的革新,都引起了文学传播飞跃式的发展。
在此期间,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据专家分析,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五个阶段。
(一)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以口头语言形式实现人际传播的语言媒介。
据专家推测,距今4万年到9万年前,人类逐渐形成了说话的能力。
口语作为家族或部落内部的人际沟通的手段,出现在整个人类进化过程的相当早期阶段。
简便快捷、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伴随、真切生动是口语媒介的特点。
中国原始文学孕育而生,往往以歌谣形式存在,但其文本规模较小,文本传播空间范围有限,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且不易保存。
(二)文字媒介是一种以书面符号系统承担人际传播任务的语言媒介。
中国是最早发明和运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先后发明和应用了这些汉字媒介:石头、青铜器、兽骨、竹简、木牍、缣帛和纸张等,使文学创造的方式可由原来的口传转为书面笔传。
古代智慧的先人们运用汉字媒介及相应的手工书写方式,创造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
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楚辞》中屈原“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再到魏晋南北朝陶渊明写下一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修。
”抒发自由淋漓的情怀。
唐五代李白杜甫大放异彩,体会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的自由浪漫,也感受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悲伤惆怅。
宋金时代,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诉说离愁之哭。
元代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旅人的哀伤。
明清小说通过文字媒介大放异彩……这一切的文学形式都是通过文字媒介得以传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汉语各方言区之间的口语传播的障碍。
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发展

1.黑死病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有什么作用? 2.造纸和印刷都发明于中国,但为什么有“古登堡革命”一说? 3.先进技术在社会上的普遍推广需要考虑哪些技术以外的因素,
从铱星计划的失败谈起。(以上三题可参考《媒介形态变 化》)
4. 手机是大众媒介吗?如何理解媒介技术发展的特征? 5.如何理解媒介的技术特性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高低身份场景的融合 后台的可见性与权威的衰落 领地/地位相关的危机
阅读与思考
推荐阅读: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第一、三、四章 蔓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第5章 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LARRY BARKER:COMMUNICATION,CHAPTER 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发展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媒介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传播技术的社会塑成
媒介技术对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由专业性的社会机构运 用复杂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 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虽 然大众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 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报纸、广播、 电影和电视。
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物质场所 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
电子媒介跨越了以物质场所为基础的场景界限 和定义,以信息传递的模式定义场景以及恰当 的行为和风格。
新场景、新行为
完全不同的行为需要有性质完全不同的场景 场景的分离使行为分离,通过有选择地将自己
暴露在事件和人物面前,我们控制了自己行为 和感情的传递。场景的界限有时会被打破,但 这常常被看成是不正常的和暂时的。 电子媒介的广泛采用打破了传统的场景界限, 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场景,从而造成了人们行 为的改变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媒介亦译作媒体,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
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媒介的现代形态,主要包括印刷手段的报刊媒介、电子手段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现在的因特网新媒介。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依托第一媒介,即印刷媒介——报刊来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中国的传媒业也迎来了与祖国共同成长发展的花甲之庆。
这六十年间,传媒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
仅以报纸为例。
1950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336家,期发总数230万份;到2008年增加到1943家,期发总数达到21154.79万份。
一个甲子的时间,报纸增加了1803家,增长了12.88倍;期发总数增加20924.79万份,增长了90.98倍。
中国传媒业这种跨越性的、超常规的发展,生动地显示出支撑传媒业发展的共和国社会制度和基本国策的正确、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以及人们对传媒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改革和开放推进传媒业有序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繁忙的经济恢复和紧张的经济制度改革向传媒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宣传和报道的繁重任务,传媒自身也在改革和发展的洪流中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新闻批评与报纸监督,从提高认识、形成制度到初杀腐败、形成风气,是新中国传媒工作最初7年的又一亮点。
1950年初,1989年,江泽民明确把文艺工作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扩展为新闻宣传工作方针。
李瑞环提出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改革新闻宣传的形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新闻宣传向新闻基本规律进一步回归。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新科技革命为传媒业注入发展动力香港回归前,笔者奉派去香港执教,看到一所大学有5000台电脑,惊羡得不得了。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便利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作用大众传媒是指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传播的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其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塑造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讯,从而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
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大众传媒能够传播各类新闻、文化、娱乐、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并让人们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和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影响和塑造社会文化。
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报道,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从而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大众传媒也能够对文化产业进行推广和宣传,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尽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众传媒的媒介形式单一化。
尽管大众传媒包括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但是其传播的效果和模式却十分相似,这容易导致信息的同质化和传播思维的单一化。
其次,大众传媒对信息的过度包装和渲染也可能对文化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大众传媒可能会通过夸大事实、片面报道和煽动情绪的方式进行报道和宣传,这种现象往往会影响公众对于文化现象和事件的普遍认识和理解。
最后,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碎片化也对文化传播带来了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的速度和方式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变,这使得文化传播难以产生持久和深入的影响。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策略为了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制定出更加切合当下的发展策略。
首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变,使得大众传媒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领域也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众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力量,其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本文将从媒介多元化、智能化、及社交化三个方面分析大众传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 媒介多元化传统的媒介形式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以及电影等几种形式。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兴的媒介形式层出不穷,如网络视频、社交媒体等不断涌现。
这些新兴媒体无疑会在未来占据传媒市场中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大众传媒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近年来,网络直播和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了广告和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移动互联网会变得更加普及,大量的用户就在智能手机上进行观看视频、获得信息,人们消费媒体内容的方式也会逐渐从传统电视、印刷媒体向移动互联网媒体转移。
2. 智能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大众传媒行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人们不再需要自己去寻找信息,只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或者推荐系统,就能够获取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
在未来,智能化将会是大众传媒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行为和历史数据,精准地推荐内容和社交圈。
而且智能化还让大众传媒的运营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分析,媒体平台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关键点,并根据这些数据调整自己的运营方向和战略。
3. 社交化社交化媒体可以让用户更好地交互和互动,也可以更加具有亲和力。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打破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单向联系,将传媒行业从封闭向开放的方向发展。
通过社交来传达信息,传媒机构也能更好地了解用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未来的大众传媒将更多地引入社交元素,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传媒生态中来。
对于媒体平台来说,还可以通过社交以及互动来获得更多的、更深入的用户洞察,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而且,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已经认识到社交地位的重要性和平台价值,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巩固自身社交地位,发展出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和更加具有社交性的传媒生态。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

文字传播时代:
结绳记事与原始图画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文字 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 传播的广度和范围。既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 年” 。也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 组和丢失。 文字的出现,人类文明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促使了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更进。 局限性:容易让人产生疲劳;通过篆刻,或抄写文字, 传播范围小、效率低;没有听觉和视觉效果;传播速 度慢。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
每一次传播“革命”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口语传播时代
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 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 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 文字的出现。 局限性:只能近距离传递和交流;记录行 差,只能依靠记忆力积累传播。受时间和 空间制约大。
新媒体传播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 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 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 1970s末,通讯卫星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 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 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 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 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
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的地位和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的地位和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作为大众传播学理论基础的拉斯韦尔公式中的五个W分别是:谁是传播者、讲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给谁、最后取得什么效果。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
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
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
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
第一,信息较为详细。
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
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象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
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
广播、电视虽声声如二,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
第四,信息成本低廉。
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棘手。
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
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迎接WTO来临、沿海和城郊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已十分迫切。
因此,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创新同样重要,尤其是面对我国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对生产贡献不高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更加重要。
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全文)

大众传播媒介进展一、现象扫描;我们首先来看看新闻传媒进展历史当中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以此透视这一现象的本质和进展规律。
在报纸诞生之前,基本上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新闻媒介,那时的新闻往往和政令、商情或演说观点混合在一起。
因此,就大众传播媒介本身来说,报纸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特点表现得非常杂,如它的小说连载有书籍的特色,法规的颁布又有政令的特色,很难说它和具体的哪个媒介相干涉了。
直到广播诞生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KDK电台于1920年1月2日正式开播之时,西方发达GJ的报纸媒介已经步入了一个十分成熟的进展期。
这种成熟表现在:1、报纸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成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如针对不同信息的类型和不同读者的要求,报纸本身的分层基本成形。
既有《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这样严肃的政XX报纸,也有诸如《世界报》、《纽约日报》这样的大众黄色小报。
报道内容以新闻为主,同时兼顾散文、漫画等适合副刊的内容。
在报道题材方面,消息、通讯、特写和评论等新闻文体形式已基本成熟并固定了下来。
2、当时作为唯一的新闻传ッ浇椋ㄖ接涤凶罟惴旱氖苤谌郝洌豢梢运担鞘钡氖苤谝私庑挛牛丝幢ㄖ剑鹞匏荆蛭挥衅渌嘈偷拿浇橛胨赫1ㄖ降纳缁嵊跋炝Υ耸笔俏抻肼妆鹊摹?3、报纸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媒介运作体系,从采访、编辑到出版,从成本核算到广告费用的评估。
在这一点上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出现恰恰是报纸为了解决信息来源问题而采取的举措,如美联社的前身港口通讯社,就是由《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等六家报纸联合成立的。
合众国际社的前身之一国际新闻社也是有报业巨头赫斯特创办的。
在这种情况下,新诞生的广播将无可奈何的处于报纸的阴影下,因此早期的广播在新闻传播的方方面面都有浓重的报纸的色彩,这表现在:1、广播新闻的信息源大量地来自报纸;刚刚开始的时候,广播播音员仅仅是简单地读一下当地报纸的新闻标题,即便是新闻内容也很多直接来自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