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形式个性
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形式法则

比例与分割
成功的服装设计作品,是利用各种比例分割关系使服装达到和谐的整体美感,使得服装形态优美,穿着舒适合体大方。服装的比例要吻合穿衣人的体型,但穿衣人不一定都具有标准的体型,为了弥补这些不理想的体型,采用服装来调整人体上的缺陷。为此,就必须考虑到服装与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使比例分割合理。比例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连接对角线cB,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画弧,在CD的延长线上得一点E,做AC的平行线EF,得到了一个新的矩形,这就是1:√2矩形的量比关系。类似可椎出1:√3、1:√4、1:√5的量比关系。不同的比例量比关系,会给人们不同的比例美感。
1:√2给人以严谨、温和、庄重之感,见图3—1—3(a)。1:√3给人以均衡、优美的流动曲线美感,见图3—1—3(b)。1:√4给人以机械、单调、一分为二的感觉,见图3—l-3(c)。1:√5给人以现代、时尚、具有很强动态美感,见图3-l—3(d)。其中以1:√2和l:√5的比例关系是最为重要、为最美的比例关系。
(一)非对称平衡的概念
非对称平衡是指在造型布局中,不受局限而任意构思或故意造成左右上下等布局的不同,就是把相对立的因素稳定下来,把诸多因素相同的效果连续形成平衡的对称形式。它给人以富有活力,风格多变的效果,给人以独特的个性及时尚的现代美感。
因它与人体的对称构造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正好与人体形成互补的视觉效果。但应追求视觉上的平衡,以免在视觉上造成重量偏差太悬殊之感,形成不安定的、不平衡的布局与效果。现代时装设计追求个性化与时装化及趣味性,因此常采用非对称式的设计方法,使款式新颖饶有情趣。
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与性格的关系

个人形象是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和谐统一构成的,个人形象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个人形象设计力图通过对个体外在形象的塑造来传达个体内在的精神气质与人格魅力。
色彩设计在个人形象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谐的色彩设计是与人物的个性与气质相吻合的。
色彩的基本属性传达出色彩的基本性格,色彩的冷暖、明暗、艳浊具有不同的心理象征意义,这些不同的色彩心理象征意义与各类人群的性格心理特征相契合。
色彩设计与个人性格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达内容。
在个人形象设计中,必须依据个人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点,选择相应的色彩设计方案。
一、个人形象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辩证统一“形象设计”(Image Design)一词,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个人形象设计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末我国的色彩鼻祖于西蔓女士将色彩概念引入中国伊始,形象设计行业才逐现端倪,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个人形象设计是现代的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既具有传达美表达美的功能,又具备明确的社会性与功能性。
个人形象设计将个体的人作为设计的对象,以寻求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和谐统一,塑造最佳的个人形象从而达到最佳的社会效应为目的。
个人形象设计这种新型的造型艺术,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都是借助某种特定的方式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依据的媒介不同,后者以客观物质为媒介,前者则以主观人物为媒介。
传统的造型艺术在作品中寄托着设计者的灵魂与思想,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计者情感、灵魂与思想的闪现,而个人形象设计,则以表达被设计者的情感和精神气质为主,传达的是被设计者的精神与气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人形象设计比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具备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个人形象设计,最主要是要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传达被设计者的精神与气质,因此,在个人形象设计中,观察和了解人的外貌特征的同时,深刻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人的心理性格特征显得尤其重要。
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

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艺术设计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旨在通过创造个性化的视觉形象,传达产品和服务的内在价值。
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共性与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一个人的艺术设计既要具有共性,又要体现个性。
本文将以广告设计为例,探讨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
一、艺术设计的共性1.设计原则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平衡、对比、重复、节奏、比例、空间、色彩和形式。
这些原则是在所有艺术设计中都起着重大作用的共性要素。
例如,在广告设计中,平衡原则将确保视觉中心是平衡且稳定的。
通过对比原则,可以增强广告中的重点,使其更加突出。
而重复原则可以打造具有强烈品牌认知度的广告形象。
2. 目标市场在艺术设计中,共性还体现在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创作设计。
设计需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和市场。
比如,针对年轻人的广告,设计师可以使用更明亮和充满活力的色彩。
而针对老年人的广告,则通常使用较柔和的色彩。
3. 视觉元素视觉元素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共性。
这包括色彩、线条、形状、比例等。
视觉元素的使用将决定设计的清晰度、功能性和吸引力。
元素的使用还可影响不同文化和地区观众的反应。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是美好的象征,因此很多中国广告中都会使用红色元素。
4. 意向传达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创造方案来传达特定的意向。
广告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调它的主题,还包括传达产品的关键价值点,促使观众与产品产生情感共鸣。
在传达艺术意向的同时,设计师还需要注意传递不同的情绪、陈述态度或传达不同的品牌内涵。
艺术设计需要正确传递设计的意图,提高视觉传达的效率,使设计更容易理解。
二、艺术设计的个性1.视觉创新设计的个性是指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创造出个性化的视觉效果。
艺术设计的个性包含了对视觉创新的追求,使其与其他作品产生区别。
个性化设计能打破传统,引导观众对内容更加感兴趣。
因此,设计师需要在传达广告意义的同时,用创新的思路去挑战传统设计风格。
比如一条鞋子广告,如果像以往广告一样只展示鞋子,观众反而会忽略,但如果在广告中展现奇特的创意,观众会更加容易被吸引。
图形创意设计理念

图形创意设计理念图形创意设计理念图形创意设计是将视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表达特定的概念、情感或信息。
它不仅仅是呈现一个平面作品或产品,更是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设计思维,为观者创造一种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在图形创意设计领域,我有以下几个理念:第一,形式与功能并举。
在设计中,形式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形式指的是设计作品的外观、风格、色彩、线条等等,而功能指的是设计作品所需完成的任务,产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形式与功能相辅相成,形式能吸引人的眼球,而功能则能让设计作品具备实用性。
因此,在图形创意设计中,我希望能够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兼顾作品的功能性,做到形式与功能并举。
第二,情感共鸣。
图形创意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
设计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让观者能够通过作品产生共鸣和共享情感。
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的选用和组合,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三,创新与个性。
在图形创意设计中,创新和个性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意味着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突破传统的束缚,寻找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而个性则是指设计作品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特点。
在设计作品中融入个人的思想和想象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使观者感受到个性化的艺术享受。
第四,文化与时代结合。
图形创意设计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
我们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某种文化理念和精神,反映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要善于运用当代的时尚元素和流行趋势,将其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设计的时尚感。
第五,简约与平衡。
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简约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简约指的是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将冗杂的元素去除,使设计作品更加纯粹和精炼。
平衡指的是设计作品中各种元素的平衡和协调,包括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形状和空间的布局等等。
在设计作品中追求简约和平衡,能够更好地达到视觉的和谐和美感。
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

二、突出特色原则
在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认识空间环境的特点和使用需求,系统地分析和提炼设 计元素,然后发挥创意,对设计元素进行整合重组,突出空间的个性和装饰特征,以吸引人们 的注意力,得到人们的认可。例如,在意大利Who’s Who服装专卖店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利用 丝印玻璃制成的人形装置作为隔断,这些隔断以一对男女人形为一组,分别“表演”着不同的动 作,趣味十足的形式不仅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力,而且引人驻足、沉思。
公共空间设计
实用原则
突出特色原则 形式美原则
尊重文化原则
满足技术和工艺要求原则
一、实用原则
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提升,“设计感”在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中得到推崇,设计师往往利用 新颖的形式和材料,最大限度地表现空间的风格与个性。但是,过度地强调设计感,而忽视人 的使用感受,可能会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留下“华而不实”之名。因此,在强调设计感之前, 设计师一定要考虑设计的实用性,这也是公共空间设计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例如,在瑞典卡罗 林斯卡学院空间设计中,设计师打造了家一般舒适和自由的空间:在教学楼之间设计了宽大的 广场和餐厅,供学生进行娱乐休闲活动或用餐;将走廊设计成露天式的、带有长凳的“花园”, 使学生在休息时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将自习室设计成单独的“尖顶小木房子”,以满足学生分组 学习、交流互动的需求;将公共休息区的座椅设计成带有浓厚家庭气息的床垫,使学生获得在 家一般的舒适体验。
(二)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公共空间中各要素的前后和左右联系。在空间视觉中,前后、左右相对均衡的空 间能够使人感到稳定。公共空间设计实现均衡的方式主要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两种。其中, 对称均衡的空间沿空间中轴线完全对称,具有端庄、严肃的空间效果(见图4-4);不对称均衡 的空间在保证空间布局的规则性的同时,会在布局方式、界面处理等方面做出适当变化(见图 4-5)。稳定是指公共空间整体的轻重关系。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常见的稳定法则有上小下大 (见图4-6)、上轻下重、上虚下实等。
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张扬学生的个性

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张扬学生的个性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如果能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的进行英语作业的多维化设计,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情趣盎然,形式多变的课内外作业,一定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激起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找一找,写一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要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例如在学习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去找找身边的字母,如cctv(中央电视台)、kfc(肯德基)、wc(厕所)、am上午、wto世贸组织等,学生兴趣盎然,为自己发现身边有那么多英文而激动不已;又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 does that sign mean?”后,布置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标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来,进行补充教学。
课堂上学生反应踊跃,积极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如:atm(自动取款机), post office(邮局)等。
这些作业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
不仅可以使学生牢记生活中的实用英语,还可以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型”氛围。
二、画一画,说一说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爱唱、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教师不妨把作业设计得新颖一点,灵活一点,采取演演、唱唱、画画、做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学得高兴、轻松,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学了牛津英语6a unit1 no parking ,no littering ,等一些公共标志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自己设计场所并配上相应的标志语。
第二天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英语简单的介绍一下。
课上,学生争先恐后的上台介绍:look, this is a library .it needs three signs. this sign means ‘no smoking’.it means we shouldn’t smoke here.that sign means ‘be quiet’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句,但学生能运用英语来谈论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标志,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如何诠释品牌的个性与特点

设计如何诠释品牌的个性与特点品牌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独特标识,它承载着企业的个性与特点,并通过设计来呈现给消费者。
设计在品牌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诠释和传达品牌的个性与特点,从而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并建立品牌认知和忠诚度。
本文将探讨设计如何诠释品牌的个性与特点。
一、品牌个性的表达品牌个性是一个品牌独有的特点和魅力,它可以使品牌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让消费者对品牌有所认同。
设计通过色彩、图像、字体等视觉元素来表达品牌个性。
1. 色彩选择色彩是设计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
品牌的个性可以通过色彩的选择来传达。
例如,对于一个年轻、时尚的品牌,可以选择明亮、活力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等,以突出品牌的年轻和活力特点。
2. 图像设计图像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品牌的个性。
品牌可以通过图像的选择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特点。
例如,一个环保型品牌可以使用自然风景、可持续发展的符号等图像来表达品牌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3. 字体设计字体是文字表达品牌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品牌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字体来表达个性。
例如,对于一个高端奢华的品牌,可以选择优雅、书法风格的字体,以体现品牌的高贵和典雅。
二、品牌特点的展示除了个性之外,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展示和突出这些特点。
1. 强调关键信息品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设计来突出强调。
设计师可以通过突出显示关键信息,使用不同的字体样式和大小,或者使用特殊的图标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让其了解品牌的特点和优势。
2. 故事叙述设计可以通过视觉叙事的方式来展示品牌的特点。
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讲述品牌的故事和价值观,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品牌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
3. 创造独特的视觉风格品牌的特点可以通过设计创造独特的视觉风格来体现。
设计师可以通过构图、色彩、图像等元素的组合来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以突出品牌的特点和个性。
论图书设计的文化性、时尚性和个性

类的书籍都会用金粉装饰封面, 以致设计 风格流 于庸俗。对设计者来说 , 主要表现 在 拙劣 地模 仿成 功 的作 品 、 滥用 流行 元 素、 缺乏 个人 的特 色和 个 性等方 面 。其 实, 图书设计作 品与其他创作没有本质 区
随着知识经 济的发展 , 书籍作 为知识 传播和 思想 交流 的媒介 , 在人们 生活和工
要以锹 , 霄 斯 充
论 图书设 计 的文化性 、 时尚性和个性
口韩
摘
一
波
要: 图书不同于一般 的商品 , 它是 文化 的载体 。在 装帧设计 书籍 时, 设 计者不仅要保证其文化 内涵, 还要使书籍的设计具有
定的时尚性和 个性风格 。设计者应综合考虑 图书设计外观的时尚性 、 版面的个性和文化 内涵 , 通过装帧设计 图书 , 使其能够传达 出
书文化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 相辅相成。
三、 时 尚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们 从衣食 住行 等方面对美和 时 尚的需要也 不 断增 加。 图书设计要想跟 上时代 的脚
步, 必须从其 时尚性上 下大功夫 , 使其 能 满足人 们思 变、 求新 的心理 。所 以 , 图书 设计者要综合各 种社会因素, 把握主流的
对 其 时 尚性 贡 献 巨大 , 主 要包 括 的 元 素有
的艺术规则 , 提 升文化内涵。在人们意识
到读 书越来越重要 的今天 , 设计者应该从 容地协调艺术与 内容两者 之间的关系, 从
二、 文化 性
1 . 书籍设计的文化体现
图书作为一种商 品, 也 需要在市场 中
取得一定 的经济效益 , 在装帧设计 时有必 要考 虑 它的广 告性和 市场 性。但是 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像人有个性一样,现代设计产品的形式也会有不同的审美倾向特征。
形式个性的问题,实质上是现代设计在标准化前提下多样化的问题,或者说是在实用、经济、材料、科技、环境等要求制约下“表现性”要求的问题。
在设计界,关于设计产品的“表现性”并非没有争议。
设计产品的艺术性主要维系于表现性。
在设计圈里,在许多情况下,说某件设计作品的艺术性或者表现性太强,其实是一种贬义的评价,类似于在纯艺术界说某件作品商业味太浓或者表现性太少。
有些人将某些设计门类(例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再分成所谓“纯艺术”的设计和面向生活、市场的设计这样的细类。
前者强调表现性、个性,后者强调实用功能、经济等方面要求。
但是,现代设计必不可少地包含着审美因素。
不存在什么纯艺术的设计,只可能存在相对的、具有较多艺术表现性的设计;也不存在什么毫不带表现性的设计,只存在不像一些纯艺术那样仿佛随意表现(实质上也有材质、媒介、体载等限制)的设计。
相对于所谓纯艺术,现代设计的表现性、艺术性或个性被融合在其他种种非艺术、非美学的因素中,以致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某种否认设计形式个性的误解。
格罗皮厄斯在他的名著《新建筑与包豪斯》中在谈到设计的标准化问题时早就指出:“最后结果应当是最大限度的标准化与最大限度的多样化的愉快协调的结合”。
真正的设计与别具一格的独特性相联系,真正的设计多样化决不是少数样式的翻版和仿制品的表面繁荣,而应当是通过设计产品的不可胜数的个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多姿多彩。
我们知道,现代设计的兴起与人们对过分强调实用功能、技术、经济等物质因素而忽略审美因素的早期工业产品的不满直接相联系。
而在现代设计的历史发展中,功能、经济、技术、结构等方面适用性或合理性问题的解决却依然常常是设计中的重头戏。
特别是在所谓“功能主义”、“高技主义”等设计派别那里,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
今天,当世界进入电脑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发达的工业国家进入所谓“后工业社会”而发展中国家也正向这种社会迈进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设计的上述方面已经不那么突出,甚至在不少情况下不再成为艺术设计水平的主要鉴定标准。
当然这完全不是说功能等因素在设计中不再重要,而是说这些重要因素的有关规律和科学性,在今天正变得较易为设计师所掌握。
这样,设计产品的艺术性及设计形式的个性,再一次受到设计师和受众双方的充分重视。
而电脑时代设计产品造型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正像美国设计家穆勒在《设计21世纪的产品》中分析设计将发生的变化时所谈到的那样:“……用更多更新的物质来扩充产品并使产品更具有个性”。
“形式:调和、柔美、强力度、有个性、赏心悦目、具有满足感”。
在这位西方学者所描绘的未来设计图景当中,个性的形式是一个闪光点,它与人性化相联系,与美感相联系。
穆勒的预测与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若干年前的某些论述有点不谋而合。
奈斯比特向人们揭示的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包括“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他认为,“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
”。
“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
”应当说,设计的形式个性正是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的要求之一,也是满足人性的精神需要的方式之一。
科技的高速发展不应当以牺牲个性、人性和精神需要为代价,任何科技发明都是为人服务的,
为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从总体上看,设计的个性化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