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估

合集下载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以了解其营养摄入是否足够,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过剩等问题。

准确的营养评估对于个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一、体格测量法:1.1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称重器进行测量。

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摄入情况,如体重增加可能意味着摄入过多的能量,而体重减轻可能暗示能量不足。

1.2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个体体型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身高可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用于评估个体的体重是否正常。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1.3 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测量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皮下脂肪含量,从而了解个体的脂肪储备情况。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上臂三头肌、肩胛下垂点等。

二、膳食调查法:2.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通过询问个体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品种类、数量和摄入时间来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个体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2.2 食物频率调查法:通过询问个体过去一段时间内常吃的食物种类和频率来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对各种食物的偏好程度,从而推测其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

2.3 膳食记录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记录下所摄入的每一餐的食物种类、重量和摄入时间,以及饮水情况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个体膳食摄入情况,但需要个体的合作和准确记录。

三、生化指标检测法:3.1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3.2 尿液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营养物质,如尿蛋白、尿钙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尿液检测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的摄入和排泄情况。

3.3 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还可以通过检测个体的其他生物标志物,如头发、指甲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者群体营养状况的过程,它对于了解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过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临床评估和营养摄入计算。

一、体格测量:1.1 体重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体重,可以评估其体重是否正常。

常用的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和体重百分位。

1.2 身高测量:身高是判断个体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计算身高体重比例指数(WHtR)。

1.3 皮褶厚度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评估其体脂肪含量,常用的指标包括三项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位。

二、生化指标:2.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缺铁性贫血。

2.2 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生化指标,常用于判断蛋白质营养不良。

2.3 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清维生素水平是评估维生素缺乏或者过剩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维生素缺乏症。

三、膳食调查:3.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通过问询个体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可以评估其膳食摄入情况。

3.2 食物频率调查法:通过问询个体过去一段时间内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和频率,可以评估其膳食习惯。

3.3 膳食记录法:通过记录个体连续3-7天的所有食物和饮料摄入情况,可以评估其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四、临床评估:4.1 皮肤、头发和指甲状况:通过观察个体的皮肤、头发和指甲状况,可以评估其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是否充足。

4.2 口腔健康状况:通过检查个体口腔健康状况,可以评估其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情况。

4.3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维生素A缺乏症。

五、营养摄入计算:5.1 营养素摄入量计算:通过计算个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可以评估其营养素摄入是否达到推荐摄入量。

5.2 营养素比例计算:通过计算个体不同营养素的比例,可以评估其膳食结构是否合理。

5.3 营养素缺乏或者过剩评估:通过比较个体摄入的营养素量与推荐摄入量,可以评估其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或者过剩。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者群体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能够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摄入的营养是否充足。

通过科学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为人们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预防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一、主观评估方法1.1 饮食记录法饮食记录法是通过记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进食的种类、量和频率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个体的饮食结构,但存在个体主观因素和漏报情况。

1.2 24小时回顾法24小时回顾法是通过让个体回顾前一天的饮食情况,包括进食的种类、量和时间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个体主观因素,但存在个体回顾不许确和遗漏的情况。

1.3 饮食频率调查法饮食频率调查法是通过问询个体某种食物的摄入频率,来评估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了解个体对某种食物的偏好程度,但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摄入量。

二、客观评估方法2.1 生物学指标法生物学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生物学指标,如血清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水平,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个体的营养状态,但受到生理和疾病因素的影响。

2.2 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法是通过计算个体的体重指数(BMI),来评估个体的体重状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区分体重中的脂肪和肌肉比例。

2.3 皮褶厚度法皮褶厚度法是通过测量个体多个部位的皮褶厚度,来评估个体的脂肪含量。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个体的脂肪分布,但存在测量误差和操作技术要求高的问题。

三、综合评估方法3.1 营养素缺乏症状评估法营养素缺乏症状评估法是通过观察个体浮现的各种症状,如贫血、夜盲症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发现个体的营养不良情况,但无法准确反映营养素的摄入量。

3.2 营养学问卷法营养学问卷法是通过让个体填写营养学问卷,包括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了解个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但存在信息填写不许确和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指标,对人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它是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以及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评估个体体重与身高之间关系的常用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2(m^2)。

根据BMI值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偏瘦、正常、超重或者肥胖。

普通来说,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2. 腰围腰围是评估个体腹部脂肪积累程度的指标。

腰围过大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对于亚洲人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0cm 即为腹部肥胖。

3. 营养问卷调查营养问卷调查是通过问询个体的饮食习惯、摄入量、饮食结构等信息,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营养问卷包括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和饮食记录等。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个体的能量摄入、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从而评估其营养状况。

4. 体成份分析体成份分析是通过测量个体的体脂肪、肌肉、骨骼等组织的含量和比例,来评估个体的身体组成和营养状况。

常用的体成份分析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生物电阻抗法(BIA)和皮褶厚度测量等。

通过体成份分析可以判断个体的肥胖程度、肌肉量是否充足等。

5.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中的各种生化参数,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贫血情况、蛋白质和营养素的摄入状况等。

6.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通过医生或者专业人员对个体的体格、症状、体征等进行观察和评估,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临床评估方法包括皮肤、头发、指甲的观察,舌苔、口腔黏膜的检查,以及眼底、心肺、肌力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临床评估可以发现个体的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营养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改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并对其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其中,身高、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可以用于计算体质指数(BMI)以及评估肥胖和消瘦的程度。

腰围则常用于评估中心性肥胖的风险。

体格测量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

然而,由于体格测量法无法直接反映个体的体脂肪含量和分布,因此对于肌肉发达的人群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其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指标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生化指标法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然而,生化指标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

三、饮食调查法饮食调查法是通过对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饮食调查方法包括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饮食调查法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饮食结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提供依据。

然而,由于饮食调查法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报告,存在记忆偏差和主观性的问题。

此外,饮食调查法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四、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对个体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评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

临床评估法主要包括全身检查、皮肤、黏膜、头发、指甲等外观特征的观察,以及病史、症状、体征等的询问和记录。

临床评估法可以快速初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对于特殊人群如病患、老年人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它是了解营养状况、制定营养干预措施以及评估干预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一、体重指数(BMI)评估法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体重与身高关系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BMI值,可以将个体分为不同的营养状况类别,如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等。

一般来说,BMI值在18.5以下为低体重,18.5-24.9为正常体重,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二、腰围评估法腰围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腰围来评估腹部脂肪堆积情况,从而判断个体的肥胖程度和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三、膳食记录评估法膳食记录评估法是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个体需要记录每天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时间,并计算每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根据膳食记录的结果,可以评估个体是否摄入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四、生物化学指标评估法生物化学指标评估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生物体内的特定物质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浆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维生素缺乏等情况。

五、体格测量评估法体格测量评估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肌肉质量、皮脂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例如,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BMI;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可以评估体脂肪含量;通过测量肌肉质量可以评估个体的肌肉状况。

六、营养问卷评估法营养问卷评估法是通过让个体填写营养问卷来评估其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问卷内容包括个体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膳食多样性、饮水情况等。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指标来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和营养干预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体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²(m²)。

根据BMI值的范围,可以判断个体的体重状况,如:BMI<18.5为体重不足,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膳食记录膳食记录是通过记录个体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和摄入频率等,来评估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能量摄入情况。

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食物记录表的形式进行,可以辅助计算膳食中的营养素含量。

3. 营养问卷调查营养问卷调查是通过询问个体的饮食习惯、进食行为和饮食偏好等,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

常见的营养问卷调查包括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和营养素摄入频率问卷等。

4. 生物化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是通过检测个体体内的生理代谢产物或指标,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

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摄入和吸收利用情况。

5. 营养评估工具营养评估工具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平台,根据个体的饮食记录或营养问卷调查结果,自动分析和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工具通常会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评估结果和建议。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维度和角度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数据,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以提高个体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的过程,它是了解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匡助人们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保持或者改善健康。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营养问卷和营养评分。

一、体格测量:1.1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称重仪器进行测量。

正常体重范围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2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身高测量仪进行测量。

身高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可以用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

1.3 体脂测量:体脂含量是评估个体体脂肪水平的指标,可以通过皮褶厚度测量、生物电阻抗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估。

正常体脂含量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有所不同。

二、生化指标:2.1 血液指标: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如血红蛋白浓度、血清蛋白、血清钙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化验仪器进行测量,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照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2.2 尿液指标:尿液中的一些指标,如尿蛋白、尿酮体等,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和能量代谢情况。

通过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可以匡助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2.3 其他生化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生化指标,如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等,也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三、膳食调查:3.1 24小时回顾法:通过让个体回顾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膳食信息,但受个体主观记忆和失真的影响。

3.2 食物频率问卷:通过问询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时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和频率,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习惯和摄入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但对个体的主观记忆有一定依赖性。

3.3 膳食记录法:通过让个体记录一段时间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可以详细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 PICC
20世纪90年代 肠内营养 (肠道有屏障功能)
5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概念
营养支持 (nutritional support,NS) 在不能饮食或摄入 不足的情况下,通 过肠内或肠外途径 提人体必需的营养 素。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
6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与不能经口摄食、管饲、病人不耐受等有关
潜在并发症:感染
27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内营养——护理目标
1
2 3
病人未发生误吸或发生误吸的危险性降低
病人未发生黏膜、皮肤损伤
病人排便形态正常,未腹胀或腹泻 病人未发生与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
4
28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护理措施
1、防误吸:
15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实验室指标
肌酐身高指数:衡量机体蛋白质水平重要指标 尿中肌酐排泄量,判断体内骨骼肌含量 (Mg/24)/(身高-100)*23 血浆蛋白质: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 氮平衡:摄入氮与排除氮来评价体内蛋白质合成 与分解代谢状况 血浆氨基酸谱 NEAA/EAA>3,考虑为营养不良

2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挑食
营养不良 3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病人的代谢变化
手术、创 伤、感染 应激反应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支持治疗
保护脏器、预防并发症、组织修复、伤口愈合、 控制感染
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营养支持的历史回顾
20世纪70年代 首选腔V置管
部组织肿胀、呼吸困难、感染
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 拔管
局部处理
48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感染
导管护理 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 导管性感染 表现: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燥不安 处理 拔管培养 预防 导管无菌护理 局部消毒 保持通畅 严禁在此处取血、推药、输血及血浆制品
43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气胸、血管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移 位、感染、糖或脂肪代谢紊乱、血栓性浅静脉 炎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疼痛
舒适改变
4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护理措施
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 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 200ml/h
严重吸收不良者
22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内营养剂
匀浆膳
要素膳:人工精致、无须消化、无渣、可
直接吸收利用、营养素齐全的水容性营养 合成剂 混合奶 组件型肠内营养剂: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 为主 特殊应用型肠内营养剂
23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内营养给予的途径
经鼻胃管或胃造口:胃功能良好者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胃功能不良、误吸
危险性较大者
2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内营养给予方式
1、按时分次给与 每日4到6次,每次100到 300毫升,推注10-20分钟 分次输注:2-3小时完成,间隔2-3小时 2、连续经泵输注 (在肠内)40-60毫升/小时 增至100-150毫升/小时
25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护理评估
• Key-hole surgery
3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无肠女——周绮思
完全依靠全静脉营养 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35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TPN临床应用
1、机体基础热量需要 25~30kcal/kg/d。 2、葡萄糖 50~60% (的总 热量) 脂肪乳剂 30~35% 氨基酸 10~15% 3、RI/GLU=1/8~10 4、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3升袋应用
36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营养支持的历史回顾
20世纪70年代 首选腔V置管
20世纪80年代 PICC
20世纪90年代 肠内营养 (当肠道有功能且能 安全使用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外营养
全肠外营养 TP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
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碳水化合物 热 量 的 主 要 来 源 脂肪 能 量 主 要 储 存 方 式 蛋白质
电解质 微量元素、维生素
生 命 的 物 质 基 础
必 不 可 少
7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代谢变化的特征
肝糖原分解和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 脂肪分解 维持应激反应:蛋白质分解 胃肠道功能改变 能量代谢
(periphe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
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cent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CPN)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40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41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输注的途径
周围静脉营养 <2W 或 肠内营养不足需辅以静脉营养的病人 缺点:引起静脉炎
49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感染
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
层流环境无菌配制 在40C冰箱内,输前0.5-1小 时取出复温后再输 24小时内输完 TPN输注系统保持连续性 避免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 光及高温下而导致变 50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代谢性并发症
2. 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
3. 水、电解质、酸碱
定期监测和评价PN效果
45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穿刺时的并发症 气胸:观察、胸腔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 血管损伤: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为局部出 血或血肿,应压迫局部 胸导管损伤:穿刺时有清亮的淋巴液渗出, 应立即拔除,必要时引流/手术处理
病人 已明确为营养不良的病人
18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19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第二节 肠内营养
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较全面的营养素。临床上 指经管饲提供肠内营养素 [优点]
符合生理、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和保护 肠道屏障功能、安全经济。
[原则]
只要肠道有功能,尽量应用肠道营养。
20
男:BEE(kcal)=66.5+5H+13.8W-6.8A
女:BEE(kcal)=655.1 +1.9H+9.6W-4.7A
10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营养不良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能量、蛋白质及其
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 致营养不足或肥胖。影响 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
分类
• 消瘦型营养不良 • 低蛋白型营养不良 • 混合型营养不良
16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免疫指标
淋巴细胞总数=周围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
迟发性皮肤超敏试验
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力
17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营养支持的基本指征
近期体重下降>正常10%
血清白蛋白<30g/L
连续7天不能正常进食 可能产生营养不良或手术并发症的高危

38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外营养
(一)肠外营养制剂
• 葡萄糖 4~5g/(kg· d)
• 脂肪乳剂 1~2g/ (kg· d)
• 氨基酸 0.8~1.0g/(kg· d)
• 电解质 • 维生素 • 微量元素
39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外营养
(二)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
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吸入性肺炎
2
急性腹膜炎
32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护理措施
5、其他
保持喂养管的通畅 代谢及效果监测
6、健康教育
降低拔管风险 逐渐恢复经口进食 带管出院的自我护理 33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20世纪下半叶外科领域5大里程碑
• Transplantation • Medical Imagination • TPN • ICU
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 反应性低血糖 高脂血症或脂肪超载综合征
13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人体测量指标
3、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左上臂肩胛骨肩峰与鹰嘴突连线中间上约2厘米 处) 间接判断体内脂肪量,是体脂贮备指标 男:11.3-13.7mm,女:14.9-18.1mm
1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人体测量指标
4、上臂肌围(AMC)测定全身肌肉及脂肪的情 况。 (右上臂自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间的周径) AMC(cm)=上臂中点周长(cm) -31.4 × TSF (cm) 男:22.8-27.8cm,女:20.9-25.5cm
8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意义
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任何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影响组织器官功能 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9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人体能量的需要
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 病人卧床时热量需要的基数 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 指人体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的状态,不受肌肉活 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 的能量代谢率。又称基础代谢率(BM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