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价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健康,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过剩的问题,并为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营养学领域,营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医生和营养专家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预防和治疗与营养相关的疾病。
营养评估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体格测量法、生化指标法、膳食调查法和临床评估法。
1. 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等。
例如,根据BMI值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体重不足、正常、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体格测量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
2. 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样本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个体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生化指标法可以提供比体格测量法更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但需要实验室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3. 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问卷法和食物记录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能量摄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膳食结构等信息。
膳食调查法能够提供个体的膳食行为和习惯,帮助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
4. 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对个体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史进行评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
例如,皮肤干燥、脱发、贫血等症状可能与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有关。
临床评估法可以提供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发现与营养相关的问题。
综合使用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人群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它是了解营养状况、制定营养干预措施以及评估干预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一、体重指数(BMI)评估法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体重与身高关系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BMI值,可以将个体分为不同的营养状况类别,如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等。
一般来说,BMI值在18.5以下为低体重,18.5-24.9为正常体重,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二、腰围评估法腰围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腰围来评估腹部脂肪堆积情况,从而判断个体的肥胖程度和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三、膳食记录评估法膳食记录评估法是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个体需要记录每天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时间,并计算每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根据膳食记录的结果,可以评估个体是否摄入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四、生物化学指标评估法生物化学指标评估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生物体内的特定物质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浆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维生素缺乏等情况。
五、体格测量评估法体格测量评估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肌肉质量、皮脂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例如,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BMI;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可以评估体脂肪含量;通过测量肌肉质量可以评估个体的肌肉状况。
六、营养问卷评估法营养问卷评估法是通过让个体填写营养问卷来评估其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问卷内容包括个体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膳食多样性、饮水情况等。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
营养状况是指一个人体内营养素的摄入、吸收和利用的状况。
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个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营养不良则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个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的范例:
评价:
1. 体重指数(BMI):BMI = 体重(kg) / (身高(m) ^ 2)
张先生的BMI=60/(1.75^2)≈19.6,处于正常范围,暂无肥胖问题。
2.饮食习惯:张先生的饮食习惯存在一些问题。
他经常选择方便的外卖食物,这些食物通常富含脂肪、盐和添加剂,而且营养价值较低。
他还喜欢喝含糖饮料和啤酒,这些饮品含有大量的空热量和糖分,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波动。
3.营养素摄入:由于张先生的食物选择比较单一,他可能未能获得足够的各类营养素。
例如,蔬果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纤维素缺乏,肉类和鱼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不足,而含糖饮料和啤酒的摄入可能导致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的缺乏。
根据以上评价
1.多样化饮食:建议张先生增加蔬果、肉类、鱼类和豆类等多种食物的摄入,以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充足。
2.控制热量和糖分摄入:建议张先生减少外卖食物、含糖饮料和啤酒的摄入,以减少热量、糖分和不健康脂肪的摄入,并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3.平衡膳食:建议张先生合理组合各类食物,保证膳食均衡,包括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充足摄入。
总结:营养状况对个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个体的饮食习惯、BMI和营养素摄入等进行评价,可以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干预,帮助其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健康水平。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内容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内容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是衡量个体营养摄入与需求之间是否平衡的一种方法。
通过
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我们能够了解个体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理和代谢需求。
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常见指标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腰围、皮
褶厚度、肌肉质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个体的整体营养状况。
体重作为最基础的评价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人是否处于正常体重范围内。
通过与身高相结合,可以计算出体质指数(BMI),进一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体重偏低或超重等问题。
腰围则是评价脂肪分布和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标。
过多的脂肪分布在腹部会增加
健康风险,因此,腰围的测量对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皮褶厚度是测量皮下脂肪含量的一种方法,常用于评价个体的体脂含量。
通过
测量特定部位(如上臂、肱骨尺骨脂肪褶)的皮褶厚度,可以间接地推测体脂含量,从而评估个体的脂肪状况。
此外,肌肉质量也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肌肉是支撑身体的主
要组织之一,其质量的减少可能表示缺乏足够的蛋白质或运动不足。
综上所述,评价人体营养状况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并综合分析个体的整体情况。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个体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健康和幸福。
营养评定量表PG-SGA(营养评价)

营养评定量表PG-SGA(营养评价)介绍营养评定量表PG-SGA(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工具。
它由督导营养咨询师治疗小组开发,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评定量表通过收集患者的自述信息和医生的观察结果,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目的PG-SGA的目标是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营养摄入、体重变化、症状、功能状态等方面。
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医生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评定流程PG-SGA的评定流程相对简单,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诊断等。
2. 自述部分: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消化系统症状、体重变化等方面的问题,患者可以回答自己的情况。
3. 身体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括体重测量、体重指数计算、体脂肪测量等。
4. 结果评估:根据收集的信息和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5. 干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营养干预建议,包括饮食调整、补充营养品、增加运动等。
应用范围PG-SGA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患者,特别是那些需要营养干预的人群,如癌症患者、慢性病患者、肠道疾病患者等。
通过营养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营养评定量表PG-SGA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它简单易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使用PG-SGA,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营养评估的营养标志物

营养评估的营养标志物营养评估是评价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和摄入状况的一种方法,而营养标志物则是指用于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和营养代谢状态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和管理。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营养标志物及其意义。
一、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常用的评价肥胖程度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体重问题。
一般来说,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BMI的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和体重管理情况。
二、血清蛋白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等,是评价蛋白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白蛋白是主要的胶体渗透压调节蛋白,前白蛋白则是肝脏合成的营养状态的反映。
血清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提示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利用率不足,以及慢性疾病状态下的蛋白质丢失问题。
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蛋白质,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贫血情况,进而揭示其铁、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
贫血不仅直接影响身体能量代谢和运动能力,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
四、血糖血糖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葡萄糖的代谢状态可以通过血糖浓度进行评价。
血糖异常波动可以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既可能是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早期信号,也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胰岛素调节受损的体征。
五、血脂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是构成细胞膜和生理调节的重要脂质成分。
血脂异常既可能是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代谢异常,也可能是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监测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的营养标志物包括体重指数、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和血脂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和代谢状态。
临床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

临床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
临床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是一种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的方法。
这些指标通常通过测量和评估人体的生物化学、体重、身高和其他相关参数来确定。
常用的临床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得出的数字。
通过将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米为单位),可以得出BMI。
BMI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是否过重、正常还是过轻。
2. 蛋白质标记物: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常用的蛋白质标记物,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况。
这些标记物的水平通常反映了人体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平衡,从而反映了一个人的营养状态。
3. 血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血液中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水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营养状况。
例如,低血清钠水平可能提示体液不足或营养不良,而低血清锌水平可能提示锌缺乏。
4. 营养摄入状况:了解一个人的日常饮食摄入量对评估营养状态也很重要。
通过记录一个人的饮食历史,包括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评估他们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是否符合营养需求。
综合利用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态。
然而,每个指标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评估营养状态时,通常需要结合多个指标
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营养学评价

营养学评价
营养评价的指标包括不正常的体重、生化检测结果、必需营养素的缺乏或毒性作用的证据,以及婴儿和儿童中生长发育障碍的证据。
营养状态的评价应该成为婴幼儿、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精神病患者和患有全身性疾病长达数日以上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营养评价的一般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有时需要化验。
如果怀疑存在营养缺乏,应该进行实验室检验(如血清白蛋白测定)和皮肤迟发行性变态反应试验身体成分组成的检测(如皮褶厚度测量和生物电阻抗测定)通常用于评估体内脂肪的含量以诊断肥胖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评价一、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评估按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分。
(一)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标准:1. 营养状况情况评分⑴严重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3分1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量减少75%以上;或BMI<16.0,并且一般情况差,如血浆白蛋白<25g/L。
⑵中度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2分一般情况差并2个月体重丢失>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量减少50%~75%;或BMI为16.0-16.9。
⑶轻度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1分3个月内体重减少>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减少25%~50%;或BMI 为17.0-18.4。
⑷正常营养状态:营养风险0分营养摄入正常,体重无明显降低。
(注:几项问题任一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2.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⑴疾病对营养的摄入、吸收、利用和代谢影响严重:营养风险3分如严重头颅部损伤、骨髓移植、重症监护病人、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烧伤面积>50%患者、严重多发伤、脑卒中、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⑵中度影响:营养风险2分如腹部大手术、重症肺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的炎性肠疾病、肝切除等;⑶轻度影响:营养风险1分如有并发症的慢性疾病患者、肝硬化、血液透析、糖尿病、股髋骨骨折、肿瘤患者(放、化疗)等。
(注:几项问题任一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3.年龄因素影响的评分:年龄≥70岁,营养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应增加营养风险1分。
4. 营养风险总评分:总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评分+年龄评分㈡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意义:根据NRS法对营养状况总评分结果的处理原则,对总评分≥3分者,必须进行营养支持。
对总评分≥1,但<3分者,应给予营养指导或营养补充,并每周定期评估筛查1次。
当再次评估如≥3分时,应实施营养支持。
二、膳食调查膳食调查,是调查被调查对象一定时间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评定该调查对象正常营养需要能得到满足的程度。
(一)膳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期间每人每天所摄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摄入的热量及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
了解烹调方法对维生素保存的影响,膳食制度和餐次分配是否合理,了解过去膳食情况、膳食习惯等。
(二)膳食调查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查账法、称重法、询问法和熟食采样分析等方法。
在进行膳食调查时,应选择能正确反映个体或团体当时食品摄入量的方法,必要时可并用2种方法。
调查的时间通常为5~7d,但不包括节日。
三、人体体格营养指标测量人体测量是患者营养状况评价这一有机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静态的营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对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指标的测定,人体测量是营养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身高的测量3岁以下儿童:测3岁以下儿童身高时,要使用卧式量板(或量床)。
读数至小数点后1位(0.1cm)。
3岁以上可采用站立位测量:测定时患者赤足,足底与地板平行,足跟靠紧,足尖外展60°,足根、骶骨部及两肩间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上臂自然下垂。
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0.1cm)。
(二)体重的测量体重,即人体的重量,是常用以反映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
影响体重的因素较多,如季节、疾病、进食,1天之内体重也会随进食,大、小便和出汗等有变化。
1. 测量方法被测者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穿单衣裤立于体重计中心,读数,以kg为单位。
2. 评价方法体重在人的发育期变化很大,故在进行个人评价时比较困难;对集体进行评价时,可与本国不同年龄测定的平均值比较。
体重评价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1)以标准体重评价:①标准体重的计算:标准体重也称为理想体重,有人将身高和体重列成表格,以受检者身高与体重查找出相应标准体重,并以实际测量体重与之比较。
为了方便起见,国外常用Broca 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即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我国常用Broca 改良公式,即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也有用平田公式,即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②评价标准:实测体重为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正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为过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实测体重比标准体重降低10%~20%为瘦弱,实测体重比标准体重降低20%以上为严重瘦弱。
⑵ 以体重丢失率评价:对无肥胖或水肿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体重丢失情况可反映能量与蛋白质代谢情况,提示是否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体重丢失率(%)=原体重-现体重/原体重×100%评价标准:若在1周内体重丢失>2%,1个月内5%,3个月内>7.5%,或6月内>10%,均有可能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⑶以体重指数(BMI )评价:BMI 是评价肥胖和消瘦的良好指标。
① BMI 的计算公式:② 评价标准:有多种,除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WHO 成人标准外,还有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亚洲成人标准,以及我国国内发布的标准。
1)WHO 成人标准:见表1-1。
表1-1 WHO 成人BMI 评定标准等级BMI 值 等级 BMI 值 营养不良<18.5 正常 18.5~24.9 肥胖前状态25.0~29.9 一级肥胖 30.0~34.9 二级肥胖 35.0~39.9 三级肥胖 ≥40.02)国内标准:针对亚洲人群的体质特点,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了18岁以上中国成人BMI 标准,见表1-2。
2)]([)(m kg BMI 身高体重表1-2 我国成人BMI判定标准等级BMI值等级BMI值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6.0 正常18.5~23.9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6.0~16.9 超重≥24.0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7.0~18.4 肥胖≥28.0 18岁以下青少年BMI的参考值为:11~13岁:BMI<15.0时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3.0为重度营养不良;14~17岁:BMI<16.5时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4.5为重度营养不良。
利用体重评价病人营养状况时,不仅仅要根据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还要将此次计算值与以前的相比较,才能获得病人真实的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
此外,判断体重指标时应注意到患者的某些疾病病理或治疗对体重的影响,如脱水、腹水、水肿、巨大肿瘤、利尿剂的使用等,实际测得的病人体重可能并非其真实体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结合其他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功能测试等)综合判断病人营养状况。
(三)其他测量指标1. 上臂围(MAC)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
上臂围包括皮下脂肪在内,也可反映能量摄取情况。
另外,还可根据上臂围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
这些指标可反映肌蛋白消耗程度,是快速而简便的评价指标。
(1)测量方法测量时左臂自然下垂,用软皮尺先测出上臂中点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周长。
(2)评价方法我国男性上臂围平均为27.5cm。
测量值>标准值90%为营养正常,90%~80%为轻度营养不良,80%~60%为中度营养不良,<60%严重营养不良。
我国北方地区成人上臂围正常值见表1-3。
国外资料美国男性为29.3cm,女性为28.5cm;日本男性为27.4cm,女性为25.8cm;以日本数据与我国较为接近。
上臂围可反映肌蛋白贮存和消耗程度,是快速而简便的评价指标,也能反映能量代谢情况。
表1-3 我国北方地区成人上臂围(cm,)正常值例数(cm) 变异系数年龄(岁)男女男女男女18~25 1902 1330 25.9±2.09 24.5±2.08 0.08 0.0826~45 1676 1079 27.1±2.51 25.6±2.63 0.09 0.1046~674 694 26.4±3.05 25.6±3.32 0.12 0.132. 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⑴测量方法在左上臂背侧中点,即肩峰至尺骨鹰嘴处的中点上约2cm处。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后方,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拇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拇指下测量1cm左右处皮褶厚度,应注意皮褶厚度计与上臂垂直。
如患者为卧床,则将右前臂舒适地横置在胸部。
⑵评价三头肌皮褶厚度是最常用的评价脂肪贮备及消耗良好指标。
所测数据可和同年龄的正常值相比较。
正常参考值:美国男性为12.5mm,女性为16.5mm;日本男性为8.3mm,女性为15.3mm。
我国40岁以上正常人可与理想皮褶厚度比较,此值男性为12.5mm,女性为16.5mm;测量值>标准值90%为营养正常,90%~80%为轻度体脂消耗,80%~60%为中度体脂消耗,<60%为严重体脂消耗,若<5mm表示无脂肪可测,体脂肪消耗殆尽。
如果测得数值超过于标准值120%以上,则为肥胖。
3.上臂肌围(MAMC)⑴ MAMC的计算可根据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计算,公式如下:MAMC(cm)=MAC(cm)-3.14×TSF(cm)⑵评价标准:我国男性上臂肌围平均为25.3cm,女性为23.2cm。
测量值>标准值90%为营养正常,90%~80%为轻度肌蛋白消耗,80%~60%为中度肌蛋白消耗,<60%为严重肌蛋白消耗。
国外资料是美国男性为25.3cm,女性为23.2cm;日本男性为24.8cm,女性为21.0cm。
此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蛋白质含量变化,与血清清蛋白含量相关密切,当血清清蛋白<28g/L时,87%患者臂肌围缩小,故能较好地反映体内蛋白质贮存情况,也可用作患者营养状况好转或恶化的指标。
4. 腰围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也是临床上估计患者腹部脂肪是否过多的最简单和实用的指标,不仅可用于对肥胖的最初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也是良好参考指标。
测量腰围时应使用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厘米(cm)。
⑴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平视前方,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取肋下缘最底部和髂前上嵴最高点的连线中点,以此中点将卷尺水平围绕腰一周所测的数据。
⑵评价:男性腰围最好不要大于85厘米,女性不大于80厘米。
四、实验室检查严重营养不良较易诊断。
但较轻的或亚临床的营养不良,只靠膳食调查或体检是很难做出诊断的,必须进行有关的化验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体营养水平鉴定是借助生化、生理实验手段,发现人体临床营养不足症、营养贮备水平低下或过营养状况,以便及早掌握营养失调征兆和变化动态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治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