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神圣的使命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报效祖国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立志成才教案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报效祖国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立志成才教案陕教版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立志成才【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能力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制定成才规划的能力。

★知识学会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

【教学重点】明确青年肩负的神圣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课前准备】收集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导入:小品导入。

教师:理想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我们辛勤的汗水。

现在请大家欣赏小品((20年后的我们》。

说明:小品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己准备道具。

为了贴近剧中人物的形象,学生在扮演角色时,要从着装、动作、语气、表情等方面靠近人物,力求表演生动、形象。

如果小品表演困难,可以请学生展开想象,描绘20年后的自己。

示例运动员(《运动员进行曲》响起,胸前四枚金牌,手执鲜花,绕场跑):老师、同学们,一直以来我的身体都特别棒。

小时侯我曾暗暗发誉,一定要向邓亚萍、李小双一样当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为国争光。

20年过去了,我在第33、34局奥运会夺得了四枚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每当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体育馆上空升起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想起20年前当优秀运动员的美好愿望实现了。

旁白:真不简单!会司总载(西装革履,手持新款手机):大家还记得20年前用毛毛虫吓哭了许多女同学的捣蛋鬼吗?我现在没有时间捣蛋了。

大学毕业后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创办了一家计算机奋司。

由于讲信誉、重质量,业务往来越来越多。

现总会司设在广州,分公司遍及全国各在城市,国外也有许多业务联系,经济效益十分好。

今天我专程为母校新建的网络中心捐款来了。

(打开手机,告诉秘书把100万支票赶快送来)旁白:感讲你对母校的支持!清洁工(身穿工装,手拿扫把)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20上过去了,我可没有像前面几位同学那样干出了了不起的业绩。

我的工作太平凡了,只是清洁工。

但是我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我用苦和累换来了大家的清洁卫生和舒适。

我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

旁白: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文学家、世界冠军……同时离不开清洁工,你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高尚的,你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青春年华.我们向你表示深深的敬意。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神圣的使命.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神圣的使命.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神圣的使命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总课时4课时负责人胡丽宏教学目标1、什么是理想及作用2、理想的分类及实现的途径3、什么是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及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什么是艰苦奋斗,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5、肩负神圣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教学重点1、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作用2、发扬艰苦奋斗3、明确青年肩负的神圣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教学难点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3、现阶段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教学教程二次备课一、理想之光,照亮征程1、什么是理想(P136②)理想的作用(P137③)2、理想的分类和想起核心作用①社会理想——起核心作用②道德理想③职业理想实现的途径----是艰苦奋斗④生活理想3、什么是共同理想、最高理想(P139②③)4、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P139③P140迷津)——讨论,为什么?5、个人理想怎样才能放光彩(P138②)①个人理想必须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和祖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与共理想和最高理想相一致,才能放射出光彩②当代青年学生只有把个人理想融汇到共同理想之中,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二、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1、什么是艰苦奋斗(P140③P142④)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①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艰苦奋斗与人类社会同在(P140③)②从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看——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P141④)③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看——艰苦奋斗是我国国情的要求(P142④小字②)讨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需要艰苦奋斗吗?3、新时期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P142迷津)①新时期艰苦奋斗的内容②青年学生发扬艰苦奋斗怎样做?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1、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是一批有理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优秀人才3、青少年怎样选择成才目标(P144③⑤)①符合社会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②从实际出发——成才目标的出发点4、青少年怎样努力做到报效祖国(P144②)四、活动:1、我的成才计划2、我的未来不是梦。

陕教版初三(九年级)政治第十三课课件:神圣的使命

陕教版初三(九年级)政治第十三课课件:神圣的使命

陕教版初三(九年级)政治第十三课课件:神圣的
使命
导读:本文陕教版初三(九年级)政治第十三课课件:神圣的使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版九年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ppt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教案 陕教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教案 陕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教案1 陕教版知识互动【解读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点 1 有关理想(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种类(按内容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其中社会理想的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

(3)理想的作用理想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4)实现理想的途径理想实现的途径——艰苦奋斗。

◆知识点2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1)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内涵①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二者的关系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二者是统一的。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分类示例提升能力】对于知识点1,更多的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理想的含义、理想的种类、理想的作用和实现理想的途径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例1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这段话说明了( )A.只要树立理想就能获得成功B.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性C.理想是人精神生活的全部D.理想对人生起阻碍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

有了理想,我们就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会有实现理想的动力,也会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方法,使自己的言行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答案】B对于知识点2,通常以选择题或分析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例2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共产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

最新精选陕教版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报效祖国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巩固辅导二十五

最新精选陕教版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报效祖国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巩固辅导二十五

最新精选陕教版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报效祖国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巩固辅导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作为中学生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需要( )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树立崇高的理想③敢于实践,善于创新④增强“团队”意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巴金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努力才有希望B、唯有努力,理想才能变成现实C、有努力就有改变D、只要努力,理想就一定会实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理想就没有压力B、丢掉理想就丢掉了方向C、埋头苦干比思考更重要D、人生就要现实,不需要理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爱因斯坦等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这个等式说明( )A、只要有付出就不会失败B、个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C、艰苦奋斗是成功的唯一途径D、任何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正确的理想是青春的向导,崇高的目标可以使人______,正确的目标可以使人______( )A、虚心骄傲B、向往追求C、高尚成功D、前进努力【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孟子曾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段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要学会取舍不同的道路②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相同的后果和责任③我们要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④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我们才能( ) ①做自己的主人②在做出合理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③在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④使人生变得更加积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对梦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梦想是指梦中的想法,多不能实现②梦想是对未来生活图景的愿望③梦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④有梦想,就有希望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癌症算得了什么,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教案2 陕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教案2 陕教版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教案2知识互动【解读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点 1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晶(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3)当代艰苦奋斗的内涵:①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②精神面貌: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识点2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1)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美德的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中学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青年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集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建树。

【分类示例提升能力】对于知识点1,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及当代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例1下列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说法错误的是()A.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C.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不断得到发扬光大D.我们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了,因此,没必要再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理解。

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仍需要发扬光大。

而D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D项。

【答案】D对于知识点2,多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辨析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例2某校九年级学生小浩,学习成绩较好,家庭条件优越,花钱也总是大手大脚。

一天,爸爸和妈妈劝他要注意节俭时,他却认为“现在都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了,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

【解析】本题以学生生活中对艰苦奋斗的错误看法为切入点,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教案(陕教版初三)课题:理想之光照亮征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理想是鼓舞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2、能力:通过学习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知识:明白理想的含义,了解崇高理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崇高的理想对人一辈子、社会的重大作用。

课前预备:学生预备«我的理想»的发言稿,要求真实,搜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一、导入讲述三个名人青年立志的故事,请同学们讲出他们分不是谁?〔多媒体显示三那么材料〕生:毛泽东,周恩来、陈景润师:听了这几个名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交流略师:我们必须摸索:今天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今后工作又是为了什么?人什么缘故会有理想?什么是理想?应该如何样选择自己的人一辈子理想?二、新知探究1、活动一:讲一讲——我的理想学生发言略。

师:人不能没有理想。

听了大伙儿的理想我专门快乐也专门欣慰。

那么什么是理想呢?生:回答略。

师:理想不是现实的东西,是高于现实的对以后的美好向往和向往。

请看书回答:按照内容能够把理想分为几类?生: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其中:社会理想是占主导地位的,起核心作用的。

师:请摸索:这些理想的含义分不是什么?并填写书上的相关内容生:填写交流略。

师:补充70年代的理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现在冰箱彩电电脑进入平常百姓家,这些讲明了什么呢?生:理想会随着社会的进展而进展的。

也离不开社会现实。

师:理想有什么作用吗?生:崇高的理想是人们的精神支撑,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演一演:夏明翰,方志敏,李大钊。

生:表演略师:讲明了一个人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精神支撑和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3、填一填:三次巨变,三位伟人。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38页,摸索三位伟人,他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他们的理想有什么历史意义?生:讨论回答略师:上述讲明了三位伟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生:回答略师:讲明了时代不同历史使命不同,然而三位伟人的理想始终与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与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一致,他们的生命因此放射出辉煌的光荣!4、谈一谈:理想社会。

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神圣的使命

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神圣的使命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第一课时理想之光,照亮征程(上)课标内容1、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产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1、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德。

3、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教学重点:1、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教学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理想之光,照亮征程(上)教学目标1、体验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2、通过学习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知道理想的含义,了解崇高理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作用。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我的理想的发言稿。

搜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猜他是谁?讲述三则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片。

请同学们说出故事片中的主人翁是谁?材料一: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的理想。

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而1/3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非常单薄。

他与同学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

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材料二: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

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

听了片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

”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一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

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神圣的使命》教案课标内容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德。

知识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教材内容要点理想之光,照亮征程艰苦奋斗,实现理想。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教材分析与处理导语导语说明了理想与人生、社会发展密切相联。

共三个层次,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说明理想对人生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其次,说明个人理想必须与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相结合。

最后,引导学生从现在、从实干开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情景再现本栏目包括一个引言和三个目。

引言从儿时的梦入手,引入“理想”这个主题。

三个目分别是“理想之光,照亮征程”、“艰苦奋斗,实现理想”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第一目:“理想之光,照亮征程”,讲述理想的含义、分类和作用,指出要把个人的理想与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目:“艰苦奋斗实现理想”,说明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三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说明无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历史使命,报效祖国。

第一目:“理想之光照亮征程”含二个◎。

第一个◎通过主题班会和典型事例,说明理想的含义、分类和作用。

第二个◎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与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相一致,使学生知道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

“指点迷津”点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

第二目“艰苦奋斗实现理想”含二个◎。

第一个◎说明人类社会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第二个◎指出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指点迷津”:指出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含二个◎。

第一个◎告诉学生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无数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奉献社会,推动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第二个◎引导学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树立远大志向,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报效祖国。

“指点迷津”:引用马克思的话,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

阅读与活动阅览人生通过欣赏《让青春之歌更嘹亮》一文,使学生认识到: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担当起历史赋予青年人的责任。

感悟名言第一段名言,告诉学生要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后三段名言,从不同角度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活动体验通过“昨天、今天、明天”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回顾祖国百年的沧桑巨变,畅想未来,描绘祖国美好前景,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使命感。

点睛之笔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应掌握的最重要内容和观点,帮助师生把握本课的学习目标:知道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树立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一)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较大。

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要分层次加以引导。

首先,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是指它的高级阶段。

其次,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最后,指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也要树立共同理想,立志成才,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是本课课标的重要内容。

同时,艰苦奋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加发扬光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发扬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前,不少学生对艰苦奋斗存在模糊、片面的认识。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品质磨练的机会较少,因此真正把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在行动中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应以现实、生动的事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让学生就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故事交流,教师不失时机地多角度分析总结,为全面理解艰苦奋斗精神打好基础;其次,用多媒体影像资料集中对某一事例透彻地深入分析,直观且深刻地总结出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再次,可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从建国、兴业、成才三个角度透析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指导学生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业,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

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将来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也只有如此,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责任,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赋予当代青年崇高使命,也为青年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才条件。

在确定成才目标时,首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

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建议建议用四课时完成本课。

第一目“理想之光,照亮征程”用两课时完成;第二目“艰苦奋斗,实现理想”用一课时完成;第三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用一课时完成。

四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第一课时:理想之光,照亮征程(上)——学生懂得理想的含义、分类以及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作用。

第二课时:理想之光,照亮征程(下)——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

第三课时:艰苦奋斗,实现理想——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艰苦奋斗,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实现共同理想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四课时: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青年学生应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树立远大志向,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为推动民族复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情分析第1课时理想之光,照亮征程(上)教学目标1.体验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2.通过学习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知道理想的含义,了解崇高理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作用。

知识要点★有关理想(1)什么是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分类(按内容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其中社会理想占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3)理想的作用:a、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b、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4)理想实现的途径——艰苦奋斗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教学过程:导入猜猜他是谁?讲述三则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片。

请同学们说出故事片中的主人翁是谁材料一: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的理想。

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而1/3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非常单薄。

他与同学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

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材料二: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

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

听了片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

”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一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

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

”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

材料三: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都没有成功。

有位中国少年上中学就暗暗立志摘取这颗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他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

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动了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这一璀璨的明珠,发明了以他的姓氏为名的定理。

提问:(1)听完这几则名人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明确: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就意味着事业成功了一半。

无志之人,不可能激起生活的浪花;无专之人,不可能享受事业的种种辉煌;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必将被社会洪流无情淘汰,更谈不上在21世纪立足。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21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今天有像他们一样有理想和抱负……(2)我们今天读书是为了什么?明天工作又是为了什么?人为什么会有理想?什么是理想?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理想?引入课题:理想之光,照亮征程展开一说一说“我的理想”1.提问:(1)小时候,总有许多美丽的梦想:遨游太空,探索海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梦想生根发芽,绽放为具有神奇力量的理想之花。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理想吗?人能不能没有理想?为什么?明确:人不能没有理想。

因为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在活动之前总是要根据已知的事实,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出准备实施的理想蓝图,确定自己的活动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同学们在这里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所以,在活在世上,当然不可能毫无目标,总会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因此,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下面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你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示例: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计算机程序员,编制出更多更好的软件,满足社会的需要……;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成功人士,一个新世纪的白领,一个可以自力更生的人……;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将修建一座世界上最高、最先进的摩天大楼……;北京成功地申办了第29届奥运会,我要做一名志愿者来为北京奥运会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英语和计算机,做一名合格的21世纪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