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颗粒之良佐——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国内专治感冒、腹泻、腰肩疼痛的葛根汤鲜为人知,被日本盗取成为世界一流!这药到底好不好?

国内专治感冒、腹泻、腰肩疼痛的葛根汤鲜为人知,被日本盗取成为世界一流!这药到底好不好?葛根汤是日本汉方药?听他们说完,吓得我“虎躯一震”......那天早上去公园遛弯,有位大姐跟身边老太太说自己家孩子孝顺,每年从日本回来都要带着一堆汉方药。
尤其是那葛根汤,每次感冒吃上效果特别好,算得上是覆杯即愈。
葛根汤确实在日本广泛应用于感冒发烧,小小的一个冲剂携带十分便携。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却是出自于我国张仲景的《伤寒论》。
这葛根汤方源于仲景先师,药材也基本从中国进口,各种代购、平台上又打着广告:“日本原装进口,汉方葛根汤纯中药颗粒冲剂”,一不小心又卖回给我们中国人。
真是太好笑了。
葛根汤这个方剂有多好用?连日本也要来抄袭?接下来师兄就好好跟大家讲讲这个源自中国的葛根汤。
葛根汤原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以上剂量摘自《伤寒论》,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用于儿童剂量可减半)用法是在锅内放水一斗(1000ml),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200ml),等锅里面的水差不多有800毫升的时候,把其他药材放进去,再小火煮到水300毫升左右的时候就可以了。
此方要趁热喝,解表的药都要趁热喝效果才最好,最好分两次喝。
方中葛根为主药,有解肌退热的功效,同时还能升津液,舒经脉;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芍药、甘草生津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葛根汤作为家庭必备良药,常用于各种感冒发烧喉咙痛的病症,尤其多用于孩子。
除此之外,葛根汤还有很多妙用。
大师兄给大家总结了一份适用于葛根汤的病症大全,快收藏!01肠胃型感冒✦肠胃型感冒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呕吐、腹泻、发热,甚至还可能有头痛、咽喉肿痛等其他症状。
伤寒论上讲:“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葛根汤中有桂枝汤的思想,可以在解肌的同时顾护胃气,甘草缓中,避免在发汗的时候伤了胃气。
葛根汤[精.选]
![葛根汤[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5915a13d0d233d4b14e69a5.png)
【方名】桂枝加葛根汤【出处】《伤寒论》秦之瑛自拟方歌:桂枝汤中葛根入,解肌祛风调营卫。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葛根(12克)【原方】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方诀】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
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
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奇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chuo,吃)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禁忌】斟酌。
【原文】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 芍药6克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桂枝6克(去皮)【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麻黄、葛根,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覆取微似汗。
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用】解肌发表,生津和营。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word.。
葛根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葛根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柴胡6克,葛根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干姜3片,大枣2枚,石膏5克。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仲景柴葛解肌汤,三阳合病细端详,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疼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加减】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以增强发散表寒之力,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宜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
【方论】本方证乃表寒证未解,化热人里,治宜辛凉解表,兼清里热。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本方证虽属三阳合病,因其症以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并见鼻干,眼眶疼等为特点,表明太阳表证及邪郁少阳证在本方中不居主要地位,而以热郁阳明为主。
故方以葛根、柴胡为君。
葛根人阳明经,为解散阳明瘟病热邪之要药也。
因其味辛性凉,辛能外散肌热,凉能内清热邪,太阳之邪人里化热,郁于阳明肌腠者,每多用之。
《经证要录》卷三亦云:“太阳之气主肌肤,阳明之气主肌肉,太阳之邪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则由皮肤而肌肉,非葛根清凉发散,不能泻阳明热气。
”柴胡味辛性寒,有较强的透表退热之功,为解肌要药;且其疏畅气机之功,也有助于邪气外出。
《本草正义》卷二说:“柴胡味苦,而专主邪热,故《名医别录》称其寒微。
然春初即生,香气馥郁,而体质轻清,气味俱薄,故禀受春生发之性,与其他之苦寒泄降者,性情功用,大是不同……邪气已渐人里,不在肌表,非仅散表诸药所能透达,则以柴胡之气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故柴胡亦为解表之药,而与麻、桂、荆、防等专主肌表者有别。
”此外,柴胡为少阳经表药,尚能疏透少阳半表之邪。
葛根汤的功能主治

葛根汤的功能主治1. 简介葛根汤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中药方剂,由葛根、生姜、芍药、甘草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主治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以下将详细介绍葛根汤的各种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2.1 消散风热葛根汤中的葛根具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作用。
葛根汤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痛等症状。
它能够促进汗液的排出,有助于体内湿热的排除。
2.2 解表散寒葛根汤中的生姜可以温中散寒,解表发散。
因此,葛根汤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寒热错杂、头痛、鼻塞等症状。
生姜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寒凉引起的肌肉痛和关节疼痛。
2.3 清热解毒葛根汤中的芍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葛根汤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疮、疮疡、痈肿等症状。
芍药能够清凉血液,减轻发炎及感染引起的不适感。
2.4 通利关节葛根汤中的甘草具有温和的药性,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
葛根汤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关节炎症状。
甘草还具有抗炎、解痉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
2.5 镇静安神葛根汤对于失眠多梦、焦虑不安情绪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系统,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2.6 抗氧化葛根汤中的葛根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这些化合物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过程,保护身体健康。
3. 使用方法葛根汤的制备方法十分简单。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适量的葛根、生姜、芍药和甘草。
2. 将草药洗净后浸泡于适量的水中,煎煮30分钟至1小时。
3. 过滤草药渣,将汤液分成若干次服用。
4. 根据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每日可饮用2-3次,每次100-150毫升。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葛根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个体过敏者慎用。
- 部分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 结论葛根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在治疗感冒、咳嗽、口疮、关节炎等疾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葛根汤--功效与介绍相关48首方

▲●葛根汤--功效与介绍相关48首方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葛根汤吗?下面我对中药方剂葛根汤的有关介绍。
01【处方】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功能】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主治】治外感风寒表实,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方解】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摘录方源】《伤寒论》02【别名】葛根龙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处方】葛根24克、生姜9克、龙胆草大青叶各1.5克、桂心、甘草(炙)、麻黄(去节)各6克,葳蕤3克,芍药、黄芩各6克,石膏(碎)、升麻各3克【制法】上十二味,切。
【功能主治】治伤寒三四日不愈,热毒内盛,头痛,壮热来解,身体疼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取800毫升,掠去沫,后纳余药,再煎至300毫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方源】《外台秘要》卷一引《小品方》03 【处方】葛根、生姜各18克,独活12克,当归9克,甘草、桂心、茯苓、石膏、人参、白术、芎藭、防风各6克【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摘录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04 【处方】葛根(锉)300克,甘草(炙)90克,半夏60克,(生姜汁75毫升,浆水500毫升,同煮软,切,焙干),黄连(去须)30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葛根汤方剂配方

葛根汤方剂配方葛根汤【方剂名】葛根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葛根四两(12克)、麻黄三两(9克)、桂枝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效】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主治】伤寒表买证。
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项背牵强,或下利,或呕吐,舌苔薄白,脉浮紧。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腹泻、颈椎病、项背筋膜炎、周围性面瘫等病症。
1·感冒:以葛根汤合剂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115例,与荆防合剂治疗115例对照。
疗程为3日。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7%。
(《临床荟萃》2005年第6期)2.腹泻:以“复方葛根汤”治疗婴幼儿腹泻307例,脱水者可按脱水程度、性质予以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不另用其他抗生素等药物。
与庆大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77例对照。
如需补液,同治疗组。
结果:72小时内止泻者,255例;48小时内止泻者,161例:24小时内止泻者,68例。
228例发热患者中,72小时内退热者,226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年第12期)3_颈椎病: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102例,疗程为30日。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内服及针灸理疗等外用疗法。
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为治愈。
结果:总有效率93.2%。
(《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第1期)4.项背筋膜炎:以本方加味治疗142例;服药后,药渣用纱布包裹敷患处30分钟,1个疗程为1周。
疗效评定以疼痛消失、功能恢复,休息1个月无复发者为痊愈。
结果:总有效率95.07%。
其中,1个疗程治愈36例;2个疗程治愈68例;3个疗程治愈41例。
(《陕西中医》2006年第11期)5.周围性面瘫:以本方治疗143例,与西药(口服泼尼松、阿司匹林、新斯的明,维生素B12肌注)治疗72例对照。
轻症和中症初起——葛根汤

轻症和中症初起——葛根汤
中医中药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七味中药
组成,方中葛根发汗解肌,麻黄宣肺解表,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散中
寓扶正,祛邪强调解肌,既无麻黄汤燥烈之性,又增强了桂枝汤发散
之弱项。
葛根汤是源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名方,新冠肺炎早期使用葛
根汤可以尽可能将疾病阻断在太阳经,避免疾病传变入里引发重症,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有效截断病程。
轻症和中症初起阶段:如有发热、无汗、身痛、颈痛、头痛、咽
痛。建议配好葛根汤,随症状加减。
用量:葛根15g,麻黄9g,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
9g,大枣10枚。
煎服方法:大枣非新疆大枣,是普通小枣,使用时掰开。以水
800ml,纳入药泡40分钟,文火煮20分钟,滤出300ml。
晚上睡前服用,成人服用后直接睡觉。儿童从睡前3小时内开始,
分3次服用(隔一小时服100ml),最后一次喝完睡觉。服药后戴围
脖,避免颈项着风凉。
以上非葛根汤传统用法,已简化操作。服药一小时后体温可能升
高,凌晨降温,通常一副退热。第二天早餐后喝二煎巩固,16点再测
体温,未退热可用第二次。两副未好,考虑其它方法。
经方笔记丨葛根汤

经方笔记丨葛根汤葛根汤出自《伤寒论》,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
原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
诸汤皆仿此。
葛根汤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治桂枝加葛根证而无汗者。
葛根汤证出自《伤寒论31条、伤寒论32,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12条》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脉证治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归经:太阳病证。
《神龙本草经》言:葛根:味甘,平。
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
起阴气,解诸毒。
麻黄: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
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癓坚积聚。
桂枝:后世认为伤寒论之桂枝汤中桂枝之药证,与本经之牲桂之功相合。
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
利关节,补中益气。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现代用法:葛根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5克,芍药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上七味,以水800ml浸泡1小时,煎开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覆被取微汗出。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下利者。
盛小财,主治医师,来自山水桥城都匀,热爱中医,师从广西钦州市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此笔记为个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 ,患者风寒感 冒的低热 、头痛 、头晕 、 全 身疼痛 、鼻 塞流 涕 、咯痰等症 状均 消
失 ,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大枣 防治感 冒有 良效
甘草止咳化痰很重要
甘草在 诸多 方药 中具有 调和作 用 ,
大枣 既 是 临 床 上 常 用 的 中草 药 .
又是美 味食 品 。其 性温 味甘 ,含 有蛋 白
生 姜 发 散 止 咳 作 用 大
生 姜 是 常 用 的调 味 品 ,同 时 也 是 中草药 成分 ,在 治疗 风寒感 冒 中具 有重 要 的作用 。该药 物味辛 ,微 温 ,无 毒 。 生姜辛 温发 散 ,益脾 胃 ,善 温 中降 逆止
葛 根 汤 颗 粒 含 有 葛 根 、麻 黄 、 白 芍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等成分 ,具 有发汗解表 ,生津舒经的作用。葛根汤颗
粒 中的成分有主药 和佐药 ,不同成分的中 草 药发 挥 的作用不 同 ,其 中的芍药 、甘 草 、生姜 、大枣是方药 中的 良佐 。
而 且本 身也有一 定 的疗 效 ,是治疗 风寒 质 、脂肪 、糖 、钙 、磷 、铁 、镁 及丰 富
至1 周 ,患 者风 寒 感 冒症 状 全部 消 失 。 葛根 汤颗粒 治愈 了该 患者 的风寒 感 冒, 其 中的芍 药 、甘 草 、生姜 、大枣是 方 药
中之 良佐 。
服务站就诊 ,给予速效伤 风胶 囊 ,一次2
粒 。一 天3 次 , 口服 给 药 ,温 开 水送 服 ,
冒,需要 给 予辛温解表 药物治 疗 ,于是
典型 病例
患者 周 某 ,女 ,6 1 岁 ,3 周前外 出 未见好 转 ,遂到 医院 中医科就诊。 查体 :咳嗽 、发热 、咽痛 明显 ,肺
冲服 。使 用3 天 。患 者低 热 、 头晕 、 头
痛 、鼻 塞等 症 状减 轻 。使 用至 第5 天。
上 述 风 寒 感 冒症 状 明 显 减 轻 ,连 续 使 用
感 冒 的常 用 药 物 之 一 。该 药 有 补 气 益 的维生 素A、维生 素c、维生素B. 、维生 脾 、和 中缓急 、调 和诸 药之 功效素等 ,营养 十分
良好 的止咳 、祛痰 、平喘 等作用 ,是治 丰富。此外 ,大枣也是滋补脾胃、养血安
选择使 用临床 常用 中成药 葛根 汤颗粒 ,
一
使用3 天 。发 热 减 轻 ,但 是 其 他 症 状 仍 然
次6 g ,一 天 3 次 , 口服 给 药 , 温 开 水
病例 分析
该患者外 出爬山受凉感 冒,初期给予 治疗感 冒的常用药物速效伤风胶囊 ,只是 低热症状减轻 ,其他症状未见好转 。经过 中医辨证治疗 ,有 的放矢地给予葛根汤颗
痛 作用 ,对于 风寒感 冒引起 的头痛 、肌 呕 ,除湿 消痞 ,止 咳祛痰 ,以降逆止呕 肉痛等疼 痛症状 也有 明显 的缓解 和治疗 为 长。临床 经验证 明 ,生 姜发散 、止 咳
作 用 ,是葛根 汤颗粒 治疗 风寒感 冒之 良 佐 ,治疗作用不 可少。 作用大 ,是治疗风寒感 冒的 良药。
E - m a i l = I i u x i a o m e i (  ̄ j c y y l 2 0 c o m c n 责编/ 刘 晓 梅
专l 糖
葛根汤颗粒之 良佐
芍 药、甘草 、生姜 、大枣
文/王秋 冬 (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 医疗集 团总 医院 副主任药 师 )
疗 风寒 之咳嗽 、吐痰 的有效 药物 。在 葛 神 、治病强 身 的 良药 ,可以预 防风寒感
根 汤颗 粒药方 中 ,甘草是 具有 止咳化痰 作用 的重要 成分。 冒,同时也是治疗风寒感冒之辅药。■
芍药治疗 不可少
白芍 药性 凉 ,味苦 酸 ,微 寒 ,具 有 补血 养血 、平 抑肝 阳 、柔 肝止 痛 、敛 阴 止 汗等功 效 。 白芍 中含有 的芍 药苷成 分 具有 解热 作用 ,对 于风寒 感 冒引起 的发 热具 有一 定疗效 ,同时还 具有一 定 的镇
爬 山时 ,因受 凉 出现 全 身发 冷 、低 热 、 头 晕、 头痛 、全 身疼 痛 、鼻 塞流 涕 、声
音 嘶 哑 、 咳 嗽 、 咯 稀 白 痰 , 到 社 区 卫 生
部 呼吸音清 。 口不渴 、苔薄 白,脉 浮 ,
结 合 临床 主 症 , 中 医辨 证 分 型 为 风 寒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