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证
芍药甘草汤临证活用一则

沙某某 , ,6岁 。2 0 男 7 0 9年 3月 2 8日初 诊。主诉 头痛
一
周 。患者一周前外感风寒后而 至头痛 , 至村医务室诊 治
给予 同仁堂感 冒清热颗粒服用两 日后 症状未见 缓解 , 又与
天麻头风灵胶 囊常 规剂 量服用后 仍无 显效 。遂 至我 门诊
求治 。时症见 : 头疼 痛呈持 续性 , 风 , 全 畏 遇寒 加重 , 舌质 淡苔薄 白略有 水滑 , 浮缓。察证 辨脉 , 脉 诊为 外感 风寒 型 头痛 。药予九味羌活汤加减 : 羌活 lg 防风 lg荆芥 lg O, O, O,
厥 阴头痛。因患者年 事 已高 , 舌脉证 均无 热象 , 其 故去 生
地、 黄芩 , 加用 黄芪 、 白术 与方 中 防风为 玉屏 风 散益 气 固 表, 甘草调和诸 药为 使。患者服 药后 突发阵发 性腹 痛, 持 续3 O分钟后 自行缓解 , 推测为 中药汤剂 中某一种或几种成 分引起肠壁缺血 或副交 感神 经兴奋 而引起 的一过 性肠壁 肌 肉痉挛 , 故在原 方 中加入 白芍, 与方 中甘草组成 芍药甘 草汤。芍药 甘草 汤源 于《 伤寒 论》 用 于伤 寒夹 虚误 汗后 , “ 脚挛急” 即腓肠肌痉挛 的证 治。《 医方集 解》 “ : 白芍酸收 而苦涩 , 能行 营气 ; 甘草 温散 而甘缓 , 能和逆气 ; 痛为木 又
主之 。 笔者的体会 , 者主治 下焦虚寒 白浊 ( ” 前 临床 表现 为小便乳 白, 尿频 多, 夜 形寒 怕冷等 ) 后者 主治 湿热 白浊 , ( 临床 表现为小便浑浊 , 排尿灼热不畅 , 舌苔黄腻等) 。
参 考资 料
[ ] 严洁 , 1 施雯 , . . 配本草 [ . 等 纂 得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人
芍药甘草汤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首诊方治疗1个月,胸骨后灼热感、烧心嗳气均止; 唯仍有反流至咽,一周发作5~6次(原每天4~5次)。
芍药甘草汤 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蒋健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 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 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 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组成】
芍药(四两),甘草(炙,四两)。
3 胃痛(胃粘膜脱垂)
陆男,26岁。胃痛频发月余。胃痛频仍以夜间为甚,饮食 时胃痛易作,伴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经西 药治疗未效。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弦。
芍药甘草汤、白芷甘草汤、四君子汤加减:
白芍30g,甘草12g, 党参30g,白术15g,白芷50g,茯苓15g,大枣10枚, 柴胡10g, 蒲公英15g,14剂。
大剂量可致大便次数增多或便质稀溏 对便秘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通腑作用
谢谢! 欢迎关注
个人微信公众号“玉一斋”
上药仅服2剂,持续半年之久的夜间流涎戛然而止。 顷诊唯觉手抖较甚,睡眠时欠佳。处方:熟地15g,制首乌 12g,丹参30g,白芍15g,木瓜9g,淫羊藿12g,钩藤 15g,僵蚕12g,夜交藤30g,枣仁15g,桑寄生30g,7剂。
【按语】
初诊用芍药甘草汤流涎减半;加大用量,流涎减少七成。
介导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 碱过量可引起流涎。抑制乙酰胆碱可使帕金森病相关性流涎得到 改善。
白芍甘草汤

白芍甘草汤1.足肿痛:四嫂,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气过冷,则又痛,晨起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
按历节痛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时有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
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1两,生甘草8钱,2剂愈。
2.转筋:贾某某,男,53岁,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腿肚聚起一包,腿不能伸直,患侧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脉弦细直,舌红绛少苔。
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细急所致。
用白芍24g,炙甘草12g,四剂愈。
3.舞蹈症:覃某某,女,11岁,手足不断舞动,行走摇摆不稳,双手持物不牢,面部呈鬼脸样动作,舌不断伸缩,头部摇晃,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弦细,有膝关节疼痛史,诊为小儿舞蹈症。
系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治宜滋阴养血,缓急解痉。
拟芍药甘草汤:芍药30g,甘草30g,水煎服,7剂愈。
4.胃扭转:孙某某,女,38岁,胃脘胀痛20多年,后10年伴发频繁呃逆,大声嗳气,每年复发2~3个月,近一年加重,呈持续状态,不能右侧卧,查上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胃呈扭曲状,诊为胃扭转。
用芍药20g,甘草20g,日1剂,浓煎取汁,日服3次。
服药后第1天,诸症减,续服20余剂痊愈,查胃形态恢复正常。
5.过敏性肠炎《辽宁中医杂志》(1981;4:25):范某某,男,成人,腹痛,腹泻绵绵不愈,诊为过敏性肠炎。
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小弦,腹痛,按之则舒。
此乃肝脾不和,脾气滞结,脉络不行,治宜调肝和脾。
方用芍药甘草汤:生白芍30g,生甘草15g,服4剂痊愈。
6.顽咳:李某某,男,55岁,咳嗽少痰,郁郁微烦1年余,食纳一般,二便调,舌边尖红赤,少苔,脉沉弦细稍数,曾服二陈汤、上嗽散、九仙散等无效。
据其证见郁郁微烦等,试以肝火犯肺论治。
方用芍药甘草汤:白芍30g,甘草20g,日服一剂水煎取汁200ml,一日3次,服5剂愈。
姜春华运用芍药甘草汤的经验

3 解痉 止 呕法
・
4・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1 月第 2 9卷第 1 期
S H A N X I J O F代 M J a n .2 0 1 3 V o 1 . 2 9 N 0 . 1
・
名 医经 验 ・
姜 春 华 运 用芍 药甘 草 汤 的经验
戴 克敏
关键词 : 姜春华 ; 芍药甘 草汤 ; 名 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1 —0 O O 4— 0 2
颜某 , 男, 4 6岁 , 1 9 7 2年 3月 2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 。
患偏头痛 已 7年 。面色 咣 白, 发作频 繁, 苔 薄 白, 脉弱 。属血 管收缩 性 头 痛 , 治 拟通 脉 畅流 , 用芍 药甘草汤加 味。处 方 : 芍药 3 0 g , 川芎 9 g , 甘草6 g 。 每 日1 剂, 水煎服 。仅服 2剂 , 药后痛减 而安 。 按: 头 痛情 况 各 异 , 属血管扩 张性头痛 , 用 芍 药 甘草 汤无 效 ; 属 血 管 收缩 性 头 痛 , 用 芍 药甘 草 有 效 。临床鉴别 可 以从 望诊 中加 以区分 。血管 扩 张 性 头痛 多 面 色 泛 红 。 今 患 者 偏 头 痛 伴 面 色 咣 白 , 分 析是 血管 收缩 , 血行 障碍 所 致 。芍药 扩 张血 管 , 川 芎也 有扩 张 血管壁 作 用 , 二者 协 同 , 通 脉 畅流 治
芍药甘草汤——经方妙用之三

芍药甘草汤——经方妙用之三(2019-11-10 20:58:12)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第29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则伸……”仲景在此明确地指出本方的适应症。
继仲景后,历代医家验证本方的疗效的记载实不鲜见,如“治热脚气,不能行步”,去杖汤,“治脚弱无力,步行艰难”,“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拘挛急迫者”,“治腹中拘挛而痛者,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等。
后世医家根据仲景的治病范围,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临床可用于很多有“拘急、疼痛”症状的疾病,常有速效。
小小药方,仅仅两味药,功力竟能如此之大,足见仲景对方药运用的娴熟与精湛。
临床主要用方指征为: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临床应用范围: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痉挛、强中(*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抽搐痛。
2.以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
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
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
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
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谈芍药甘草汤的证机及运用

谈芍药甘草汤的证机及运用
李燕林;黄文政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15)5
【摘要】芍药甘草汤源于《伤寒论》,药简意深,组法谨严,内蕴化合之妙。
临床运用,若能吻合病机,随证演化,确为良效佳方。
导师临证喜用此方,然不拘一格,常取捷效。
今摄其要旨,论述如下。
一、结构原理本方为芍药、炙甘草等分组成。
芍药味甘,微酸,微寒,入肝胆两经,清肝以泄胆热,疏肝以化风邪,抑肝以解腹痛。
故清疏抑肝是其特性。
甘草味甘而浓,性平,入脾胃两经。
补中实脾,益气生津。
甘可缓急,故善调和。
生兼解毒,炙偏补中。
黄坤载誉为“培植中间,养育四旁之妙药”。
故甘缓补中是其特性。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
【作者】李燕林;黄文政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天津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
【相关文献】
1.谈芍药革草汤的证机及运用 [J], 李燕林
2.痛证运用芍药甘草汤治验 [J], 余军;丁玉纯
3.抗菌剂合用对芍药甘草汤中甘草酸生物利用度的降低作用及减少该作用的方法I :芍药甘草汤中甘草酸生物利用度在芍药甘草汤连续给药下的变化(英文) [J], 何菊秀;谿忠人
4.抗菌剂合用对芍药甘草汤中甘草酸生物利用度的降低作用及减少该作用的方法Ⅱ:合用西药对于芍药甘草汤中甘草酸生物利用度的影响(英文) [J], 何菊秀;谿忠人
5.也谈芍药甘草汤——谈芍药甘草汤对肌肉神经的作用 [J], 于素坤;秦宗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芍药甘草汤的功能主治

芍药甘草汤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概述芍药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芍药和甘草组成。
它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使用,并有许多功效和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芍药甘草汤的功能和主治,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功能作用芍药甘草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 清热解毒 - 强化脾胃 - 祛湿利水主治适应症芍药甘草汤对以下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 血热致口舌生疮:芍药甘草汤可以清热解毒,对治疗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有良好的疗效。
2. 湿热泄泻:由于芍药甘草汤能强化脾胃,因此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湿热泄泻有显著的疗效。
3. 小儿脾胃虚弱:芍药甘草汤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小儿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4. 慢性湿疹、湿疮:芍药甘草汤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对慢性湿疹、湿疮等湿热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 妇科炎症:芍药甘草汤可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对妇科炎症、白带异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芍药甘草汤主要以饮片和丸剂的形式出现。
此外,在药店和中药房也可以购买到芍药甘草汤的成品。
通常,芍药甘草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如下: - 成人剂量:每次10克,每日2-3次。
- 儿童剂量:按体重进行计算,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3克,每日2-3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芍药甘草汤具有收敛作用,因此对于大便秘结者应慎用。
此外,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在临床实践中,芍药甘草汤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湿热泄泻病例,常常与黄连汤联合使用,以加强疗效。
包括荆防败毒散、香薷饮等在内的中成药中也包含芍药甘草汤配方的成分,这充分证明了芍药甘草汤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小结芍药甘草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强化脾胃、祛湿利水等多种功能。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舌生疮、湿热泄泻、小儿脾胃虚弱、慢性湿疹、湿疮、妇科炎症等疾病。
经过长期实践,芍药甘草汤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医嘱,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大便秘结者需慎用。
芍药甘草汤治疗痛证举隅

反 使 壅滞 更 甚 , 气机 闭 塞 ,胀 满加 重 。
此为基 础方 用之 临床 ,依据 其症 、舌、脉 表现 ,四诊合
参 ,灵活辨证加减 ,疗效颇佳 。
参考 文献
[ 1 ]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M] . 7版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0 0 3 : 2 0 7 . [ 2 ] 党 中勤 , 孙 俊波 . 中西 医结 合治疗顽 固性肝 硬化 腹水 5 6例疗效 观察 [ J ] . 新中
第 1 2卷 第 4期 ・ 总第 1 8 0期 20 1 4年 2月 ・下 半 月 刊
◎
因素体 隋志不畅 ,或 嗜烟好酒 ,过食肥甘致使 湿热 内生 ,
或感受湿 热虫毒之 邪 ( 主要是各 种肝炎病 毒及血 吸虫) , 湿热蕴结肝胆 ,致使肝气不舒 ,继而气血瘀滞 于肝 ,肝脉 涩滞不通 ,日 久则成积聚 ,积聚既成 ,则肝郁更甚 ,宗仲 景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之意 ,肝气久郁 ,必克脾土 ,可致 脾气渐衰 ,且湿热之邪本易 困脾土 ,脾虚运化无权 ,水湿 停留腹 中则成鼓胀 ,脾气亏虚 ,气血生化不足 ,则病家 日 渐衰弱 。据此 ,党师认为本病 的治疗应攻补兼施 ,以健脾 化湿、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相结合 ,用药宜轻清灵动 ,选
后腹胀亦不 明显 ,复查 彩超 :少量 腹水 ,考虑 患者病 程
较长 ,守上方 加桂枝 6 g ,以通 阳化气利水 ,继续服用 ,1 周后患者病情好转 出院 ,随访 近 1 年 ,患者腹 水未再 发
作 ,现定期于我院保肝治疗 。 按 :本案 患者 午后 胀 甚 ,纳 差 ,乏 力 ,大便 稀 溏, 且腹型平软塌 陷 ,状如蛙腹 ,已属脾虚 湿 困无疑 ,见虚 当补 ,水 湿 当利 ,故 芪、术 、苓 、车前 、腹 皮之 类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嫂十一月十三日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左足,继乃痛及恶寒,必得耐冷。
然天气过冷,则又痛。
眠睡至浃晨,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
按历节病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有时退者,非历节也。
惟痛甚时筋挛,先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两生甘草八钱
拙巢注:二剂愈。
芍药甘草汤证(其二)(附列门人治验)
老妈二月七日,右足行步不良,此有瘀滞也,宜芍药甘草汤以疏之。
京赤芍八钱生甘草四钱
[按]挚友张君甫客居海上,雇有年老女佣一人,方来自原籍浙江黄岩,未越半月,而病已七日矣。
其病右足拘急,不能行,行则勉强以跟着地,足尖上向,如躄者然。
夜则呼痛达旦,阖家为之勿寐。
右足踝骨处又因乘轮擦伤,溃烂不能收口。
老媪早年尝有所谓疯气之疾,缠绵三年方愈,自惧此番复发,后顾堪虞,嗒然若丧,哭求归里。
挚甫怜之,亟来请诊。
余细察之,右胫之皮色较左胫略青,乃疏上方。
方成,挚甫以为异,亲为煎煮。
汤成。
老媪不肯服。
曰:服之无济也,吾年前之恙略同于此,三年而后已,今安有一药而瘥者?强而后进。
翌日复诊,媪右足已能全部着地,惟溃烂处反觉疼痛。
余即就原方加生甘草二钱,使成六钱。
炙乳没各八分,外用阳和膏及海浮散贴之。
又翌日访之,老媪料理杂务,行走如健时。
及见余,欢颜可掬,察之,右胫青色略减,溃处亦不痛矣。
挚甫率之,长揖共谢。
曰:君之方,诚神方也,值廉而功捷。
余逊辞曰:我不能受君谢,君当致谢于吾师。
吾师尝用此而得效也。
然吾师将亦曰:我不能受君谢,君当致谢于仲师。
仲师曰: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也。
挚甫略知医,曰:有是哉!执此观之,今人以本汤为小方,不屑一用之者,非也。
或姑信而用之,而药量欠重,不效如故,致用而失望者,亦未达一间也。
然则究竟芍药之功为如何?吾友吴凝轩曰: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凡青筋暴露,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
善哉!一语破千古之奥谜,酸收云乎哉?
芍药能令足部之静脉血上行。
使青筋隐退,步履如旧者,此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之功也。
患桂枝汤证者服桂枝汤后,其动脉血既畅流于外,使无芍药助之
内返。
岂非成表实里虚之局,此桂枝汤中芍药之功也。
虽有自下达上,自表返里之异,其属于静脉一也。
抑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同效。
余亲验者屡,盖其属于静脉瘀滞一也。
缘动脉之血由心脏放射于外,其力属原动而强,故少阻塞。
静脉之血由外内归于心脏,其力近反动而较弱,故多迟滞。
迟滞甚者,名曰血痺,亦曰恶血。
故《本经》谓芍药治血痺,《别录》谓芍药散恶血。
可知千百年前之古语,悉合千百年后之新说,谁谓古人之言陈腐乎?
曹颖甫曰:辛未之秋予家筱云四弟妇来诊,无他病,惟两足酸痛,拘急三年矣。
其子荫衢问可治与否,予告以效否不可必,药甚平稳,不妨姑试之,乃为用赤白芍各一两,生草八钱。
至第三日,荫衢来告曰,服经两剂,今已行步如常矣。
而佐景所用,效如桴鼓者乃又如此,此可为用经方者劝矣。
芍药一味,李时珍《本草》所引诸家之说率以为酸寒。
历来医家以讹传讹,甚有疑桂枝汤方中不应用芍药。
予昔教授于石皮弄中医专校,与马嘉生等向药房取赤白芍亲尝之。
白芍味甘微苦。
赤芍则甚苦。
可见本经苦平之解甚为的当。
予谓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桂枝汤为解肌药,肌腠为孙络所聚,风袭肌理则血液凝闭而不宜,故必用芍药以通之。
然予说但凭理想,今吴生凝轩乃有芍药活静脉之血一解,足证予言之不谬。
读《伤寒论》者可以释然无疑矣。
[又按]以上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至当归建中汤凡四证,皆从桂枝汤加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盗汗失精为主,炙甘草汤以心悸为主,小建中汤以腹中痛为主,当归建中汤以妇人经产为主,黄耆建中汤以虚劳诸不足为主,皆大补之方。
余曾揭桂枝汤为补方之义,读者或不置信,今也能毋释然?仲圣于桂枝汤
之加减示范独详者,留他汤为后人作隅反,不徒省笔墨已也。
至芍药甘草汤与桂枝甘草汤同为组成桂枝汤之母方,并表之以彰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