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 芍药甘草汤

合集下载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原文】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29)2.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30)【组成】白芍12g 炙甘草12g【煎服】水浸30分,煎30分,约400ml,分2次服。

【主治】阴血虚之腿脚挛急,咽干烦躁者。

【加减】1.兼湿热证者,加三妙散。

2.兼寒湿症者,加桂枝、苍术。

3.虚弱者,酌加人参、附子。

4.胁痛者,加柴胡、枳实。

5. 项强痛者,加葛根。

【禁忌】挛急兼四肢厥冷,喜热怕冷,脉沉迟者,忌之。

【类方】当归四逆汤:同可治手足拘挛。

不同者,本方所治之挛急,为寒邪直中厥阴,症见肢冷脉细;芍药甘草汤所治之挛急,系阴血亏损,筋脉失养引起,故有一派阴虚内热症状。

【临床运用】1. 治腹痛如神,脉迟加干姜,脉洪加黄连。

(《医学醒悟》)2. 凡青筋暴露,色紫,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

不仅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致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

(《经方实验录》)3. 治小肠腑咳,发咳而矢气。

(《皇汉医学.内科摘要》)4. 足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伴有腹皮挛急者。

(《皇汉医学.建殊录》)5. 鼠溪部肿痛。

兼见右腿拘紧,不能伸直,抽筋,脉弦细数,舌红少苔。

(《新编伤寒论类方》)6.治舌肿满塞口。

(《圣济总录》)【您跆)7. 三叉神经痛。

伴头晕目眩,脉缓大,舌无苔有裂。

(《江西医药杂志》1965;7:90)8.大便干结如羊粪,数日一行,脉弦细而涩。

十剂而愈。

(《四川中医》1991;3:34)9. 不安腿综合征。

症见小腿有莫可名状的酸、麻、胀、似痛非痛感,时抽筋,时有触电感,休息时加重。

(《浙江中医杂志》1988;6:273)10.强中。

芍药甘草汤治各种疾病的配伍

芍药甘草汤治各种疾病的配伍

芍药甘草汤治各种疾病的配伍《伤寒论》芍药甘草汤配方1: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

制作: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温补中阳。

芍药甘草汤配方2:生白芍12克生甘草12克【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和营散逆,舒挛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临床应用1.胃脘痛:本方加味:芍药、甘草、良姜、沙参、黄芪。

日1剂水煎服。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胃脘病212例中,男性152例,女性60例;年龄20-76岁;病程半年至30年,多为4年左右。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或病理复查该病的特征性改变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或病理复查特征性改变减轻;好转:主要症状减轻,胃镜或病理复查该疾病特征性改变无明显变化者;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检查无甚变化者。

结果:痊愈63例,显效75例,好转7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06%。

2.胃十二指肠溃疡:用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120例。

脾胃虚寒型74例,用本方加党参、黄芪各12g,茯苓20g,干姜10g;胃阴不足型14例,用本方加沙参10g,麦冬、当归各12g,生地15g;气滞血瘀型26例,加乳香、没药各10g,丹参、川芎各15g;肝胃不和型6例,加柴胡、白术、陈皮各10g,茯苓20g。

结果:除脾胃寒4例无效外,116例全部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治愈率为69.17%,按中医分型统计,疗效最好的是气滞血瘀型,治愈率为84.62%,好转率为15.38%。

芍药甘草汤一一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汤一一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汤一一健脾益气,缓急止痛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芍药甘草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9、30条讲了一个方子:芍药甘草汤。

组方: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

服用方法:上两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29条曰: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30条曰: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功能主治: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芍药甘草汤一方,在《伤寒论》中仅以治疗太阳病误服桂枝汤而使阴阳皆伤,经过治疗阳虽恢复,而营阴仍不足,无以养筋,致使脚挛急一证。

除此以外,别无所载。

但临床运用本方治疗的病证,不仅仅如此,其治疗范围较为广泛:1、吴遵程曰:专治荣中之虚热,其阴虚阳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

2、魏氏家传方: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

3、朱氏集验方;治足弱无力,行步艰难。

4、《医学心悟》:治腹痛。

本方的药物组成,看来很简单、平易,但如能加减适宜,灵活运用,效果竟有出乎意料者。

药方:芍药、炙甘草,共二味。

芍药能滋阴液、和血脉、养筋脉、解痉挛。

炙甘草补中缓急。

芍药、甘草合用共为酸甘化阴之剂,善能柔肝、养阴,滋养血脉而解痉挛,另一方面又可强壮筋脉,以治筋脉弛缓而无力。

人身之筋脉强壮有力,刚柔相得,运用伸屈灵活自如,都要依靠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

如果气血一旦失调,筋脉失其温养,则会产生各种病患。

由于邪伤阴液,致筋脉失养,既可导致筋脉的枯槁而发生挛急之证,又可导致筋缓而松软无力,不任使用。

在治疗方面,凡属于此种病理机制范围的,概以和血养阴,濡养筋脉为治疗原则。

芍药甘草汤,一方能兼二用,既可治疗因伤阳而致的筋挛,又可治疗因伤阴而致的筋缓诸证。

【名家与经方】李可:芍药甘草汤

【名家与经方】李可:芍药甘草汤

【名家与经方】李可: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组成】白芍、甘草(炙)各4两。

【用法】上2味,以水3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再服。

【方证】伤寒,脉浮,内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肢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比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条)。

【彭解】中风之后,津液未复,木气枯燥,故脚不伸。

芍药、炙草以润木液,其脚乃伸。

用承气汤使大便微溏,阳明结消,谵语乃止。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因而阳亡谵语者,宜四逆汤以回阳也(127页)。

【主治】腹痛及腿脚疼痛都可用。

但腹挛痛不拒按者及腿脚挛痛不红肿者,用白芍、炙甘草;腹满时痛拒按者及腿脚胀痛而红肿者,用赤芍、生甘草。

【李案】三叉神经痛裴某,女,55岁。

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因外受风寒,或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说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

8年前仅下颌支患病。

2年之后累及上颌支,去年冬眼支亦病。

以为龋齿作痛,牙已拔光,病势日见严重。

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

此次发病已3日,病前无故右眼赤如鸠目,泪如泉涌,日夜不止,右耳鸣如潮声。

今晨,因火声呼唤幼子起床,冷风拂面,突觉畏寒。

同时觉有热气从右足心沿腿之内侧上攻头面,迅如闪电,旋即整个右头部如蛇咬蝎蜇,火灼电击,剧痛嚎哭,惊扰四邻。

每次发作1次,约5分钟,频发30余次,已历3小时之久。

诊脉洪大无伦,舌干红无苔。

头晕脚软,足膝冰冷,口干,便燥,3~4日一行。

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恋阳,引火归原,柔肝缓急,以制雷火。

熟地黄90克,盐巴戟天、天麦冬各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6克,白芍100克,炙甘草30克,3剂。

二诊:药后脚底上冲之气已敛,发病次数逐日减少。

每有发作,一闪即过,已可耐受,洪象已敛,目赤、耳鸣均愈。

考虑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

芍药甘草汤(古代经典名方1006)

芍药甘草汤(古代经典名方1006)

芍药甘草汤(古代经典名方1006)
芍药甘草汤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白芍和甘草相同分量组成。

此方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的症状。

是解痉止痛的基本方。

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

古人称小腿为脚,“脚挛急” 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肠肌痉挛。

《朱氏集验方》记载芍药甘草汤治疗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又名去杖汤。

方名暗示了服此方后可恢复下肢功能,使病人扔掉拐杖。

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补血,益肝脾真阴,因而能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

具有补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收敛阴液之功。

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气,复脉安神,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白芍甘草配伍,甘苦合用,有人参之气味,双补气血又酸甘化阴而滋阴液,两药互根互用,共奏补益收敛,柔肝缓急,调和肝脾,解痉镇痛,止咳平喘,养心安神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芍的主要成份为白芍甙,与甘草协同发挥作用,能显著抑制平滑肌骨骼肌的收缩,对全身内外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解痉镇痛效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降体温、抗惊厥作用十分明显;对冠状动脉及血管有扩张作用,能有效缓解心绞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

【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

【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如果说桂枝汤为群方之魁,那么,芍药甘草汤则是小方之首。

芍药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子呢也很简单,只有区区两味药,芍药和甘草。

不得不说,这两味药太平常了,又是可以当作食材来煲汤吃的,但用的好却神通广大。

古代形容芍药甘草汤功效就四个字,缓急止痛。

总结起来,有如下10大妙用,当然,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1、脚气肿痛有个老爷子,每到梅雨季节,脚肿的就像萝卜一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古书《岁时广记》上记载,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专门治疗脚气肿痛。

这老爷子连吃了十剂,果然,脚肿退了一半。

好多人以为芍药只补血,其实它还能利水,能把肿胀化为水排出体外,再配上甘草就能缓急止痛。

2、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在古代叫做乳癖,就是乳房结块的意思,古往今来,虽然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性的性子却是如出一辙——爱生气嘛,大部分女性都爱生气,中医叫做肝气郁结,肝气最容易郁结在哪里?胸肋部。

所以人一生气,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心情不好,胸闷肋胀。

碰到乳房方面有结块的,白芍30克,甘草10克,再加陈皮30克,小剂量的陈皮能健脾胃,重用则能破气散结。

3、腿抽筋腿抽筋不要老想着缺不缺钙,要想到《黄帝内经》上所说的“肝主筋”。

肝是主藏血的,筋的舒展离不开血的柔润,如果肝血不足了,筋得不到足够的柔润,变得硬、紧、绷,不就会抽筋吗?白芍味酸,能够起到养阴柔肝的效果;甘草味甘,既能止疼,又能补虚;它们两个作伴,一酸一甘正好符合了中医上“甘酸化阴以养肝”的说法,肝血充足了,筋得到了滋润,自然也就不抽筋了。

4、面瘫有一老农,面瘫后脸部一直恢复不好,半边脸麻木,不受控制地跳动,《皇帝内经》讲,风盛则动。

你看自然界的树啊草啊,有风吹才会动,没有风,它也不会动,人体的零部件不由自主地动的话,也是像自然界一样,有一种“内风”在吹动,“内风”的源头就是肝。

白芍60克,炙甘草20克,川芎15克,芍药甘草养血柔肝,肝得血养不生风,川芎引药达头面。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用料:5克芍药,10克甘草,750毫升水。

做法:
1.将芍药和甘草放入清水中浸泡,煮沸,用中火煎10分钟。

2.取出甘草,保留芍药,用小火炖30分钟,芍药软了即可关火。

3.将芍药和甘草汁混合,再放入少量的清水,煮沸,用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
芍药甘草汤温热性,有滋阴补肺的功效;有清热解毒、下痢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肺热的症状。

但是,服用芍药甘草汤时要避免过量,以
防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芍药甘草汤也不宜药用慢性病患者或尚未
满18周岁的儿童服用。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芍药和甘草为主要药材组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温经止痛:芍药甘草汤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经期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症状。

芍药和甘草能够舒缓子宫肌肉的痉挛,减轻疼痛感。

2. 补血活血:芍药甘草汤对于一些因气血不足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而甘草则具有补益脾虚、补血养阴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3. 调理肝气:芍药甘草汤还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引起的肝气不舒畅的症状,如烦躁易怒、胸闷等。

芍药和甘草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平缓肝气的上升,促进情绪的稳定。

4. 抗炎镇痛:芍药甘草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芍药和甘草中的芦丁和甘草酸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部分疼痛症状。

5. 改善消化功能:芍药甘草汤对于一些消化不良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芍药和甘草能够调理胃肠功能,促进食欲,缓解胃痛、腹胀等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芍药甘草汤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
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超过疗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在使用中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芍药甘草汤糖尿病的老Z高兴地告诉我,他烦人的夜间小腿抽筋消失了,方子很简单,就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50克、生甘草5克。

他说当天晚上服药后,这么近月来再没有发过。

他连连说:这方真是神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

《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

后世沿用,屡有验证。

所以《朱氏集验方》竟改芍药甘草汤方名为“去杖汤”!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

这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往往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我曾发现一些肝病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脚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及其加味方后,脚抽筋好转,肝病也得到控制。

此外,有些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急性发作、肺动脉高压、高粘血症等患者,也有类似情况。

患者不仅有脚抽筋,还有下肢发凉、走路疼痛、局部皮肤发暗浮肿、脚底开裂等。

临床上也将脚抽筋及其附带下肢的症状作为使用芍药的一个指证。

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其实也不仅是下肢肌肉的拘急痉挛,患者的腹肌也会表现的紧张。

用手按压腹部,常常感到肌肉发硬。

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挛急按之不弛”。

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

如《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

有一疡医,一位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

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

腹皮挛急,是指腹肌比较紧张。

而腹肌的紧张,也往往提示其他肌肉也容易紧张甚至痉挛。

含有芍药甘草汤的小建中汤,就专治腹中痛,《苏沈良方》说此方“治腹痛如神”。

这种腹痛有何特点?仲景说的“腹时痛”“急痛”,也就是那种痉挛性的腹痛。

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脐腹部的腹痛,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

我治疗过敏性紫癜,常常用小建中汤,原因就是患者常有腹痛,而且是痉挛性腹痛。

芍药甘草汤原方的用量是芍药甘草各四两,后世医家则常根据临床调整比例,如《朱氏集验方》调整为6:1,《伤寒论方解》调整为5:2至2:1,我常用3:1或6:1,老Z有糖尿病,顾虑甜食,所以甘草仅用5克,居然也有效。

芍药甘草汤方小,但效果非常好,当然,前提是方证相应。

可惜的是,此方在医院处方中已经很少见到了,原因就是方小。

真是当今怪事!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

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

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

2010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

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结、下肢经常挛急的特点,给予芍药甘草汤:白芍30克、赤芍15克、炙甘草5克。

水煎,每日一剂。

服用四月以后复诊,病情稳定,呕血未出现,贫血好转。

以后,便仍守原方,加生麦芽30克。

嘱其如果大便不成形,可以改为一剂药吃2-3天。

如此一年多,她几次来门诊,都是此方。

据她的相邻告诉我,这位老人本已做好寿衣,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中药救了她的命,在当地传为美谈。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方,原治疗脚挛急,我则用于治疗有脚痛、腓肠肌痉挛、大便秘结的肝病患者。

最初是治疗老同学的母亲,肝硬化腹水,每天晚上均脚抽筋,必须由老伴搀扶走路方能缓解入睡,十分痛苦。

据此,我用芍药甘草汤加上鳖甲、北沙参、枸杞子等,居然脚痛缓解的同时,腹水也渐渐消退,患者存活了很多年。

后来就试用于肝硬化,效果不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增加、黄疸减轻、体重上升等。

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必须是有脚挛急、大便干结如栗的。

这是使用本方的临床抓手。

芍药是解痉药,特别是配上甘草后效果更好,张仲景不仅用于脚挛急,还用于腹痛,特别是那种阵发性的腹痛,所谓“腹时痛”。

患者有以抽筋为主诉的,也有表现为腰腿牵扯疼痛,走路困难者,还有下肢酸麻不适的。

同时,大便要干结,如栗状的更好。

这是一种痉挛性的便秘。

大剂量的芍药有通便效果,俗称“小大黄”。

凭此指征,用芍药甘草汤就比较安全有效。

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往往白芍赤芍同用。

白芍,传统经验有柔肝功效,对于痉挛性疼痛者为佳,比如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创有柔肝饮一方,即生白芍、生甘草、生麦芽。

治疗胃痛。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胃痛腹痛者,比用白芍。

赤芍药用于瘀血黄疸。

据2002年3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北京302医院的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60克,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病人见大量腹水高血清胆红素者,取得较好效果,并开发了赤丹退黄颗粒,成为国家三类新药。

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郭教礼老中医也重用赤芍60克以上治疗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

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但大量服用,往往导致腹泻,可采用减量或饭后服用的方法。

如X小妹一度服用芍药甘草汤后有轻度腹泻,减为一剂药服用3天后,大便就成形了。

我国肝病患者很多,转化为肝硬化者也不少,此时虽花费巨资,仍然难收佳效。

中医治疗肝病经验丰富,良方许多,只要对症下药,不少患者是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的。

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服用方便,而且药味少,价格低廉,是普通老百姓吃得起好方,特此推荐。

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 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应用] 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

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

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

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

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

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

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经验参考] 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

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

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曹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

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者,也可用本方治疗。

如陈亦人教授治一少女小便频数失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历用各种固涩方药均无效。

陈氏断为膀胱急迫,用本方舒筋缓急,服药一周即效,二周痊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

芍药甘草汤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即血管收缩性头痛)也有使用的机会,但对血管扩张性头痛则无效。

前者因血管收缩而面色苍白,后者则四血管扩张而面色多泛红。

有报道本方对咳喘有较好疗效,如王兆奎治一55岁男性,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年余,舌尖边红赤少苔,多方治之不效,与白芍30 z、甘草]2 8,三剂咳嗽大减,继服五剂而愈(湖南小医杂志,1986;l:44)。

李福生川白芍、甘草,共为细末,每次30g加开水100~150ml(或再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结果服药30~120分钟后显效8例,有效23例,2小时以上仍无效者4例(中医杂志,1987;9:66)。

其实,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芍药甘草汤治疗咳喘的痕迹,小青龙汤即含本方。

后肚医家也有相关的治验,如正好古单用芍药治喘急,细野史郎治咳嗽常加芍药。

这可能与芍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

哮喘、咳嗽等町以理解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这些治验提示我们:当咳喘常规治疗不效时要想到本方。

本方还可广泛用于血证。

白芍治血证,如罗止园的《止园医话》肺痨咯血验方下云“方中主药是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不可思议”;“放胆用之,率皆一剂而有奇效”。

岳美中认为“临床上凡吐血、衄血皆可用之,妇女血崩辨证属脾不统血者,可在归脾汤中加白芍一二两。

往往可收到止血效果。

”岳氏并治胃出血病人,吐血量极大,以升斗计,予旋复代赭汤加白芍一两半,肉桂三分,一剂血止(《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558)。

大剂量芍药止血的经验对于理解小建中汤证中的“衄”也有重要帮助。

除了从症状上识别方证外,腹证也是本方应用的重要参考。

对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按之挛急不弛”。

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

东洞治一男子足跟痛,即据此腹证而投本方,一服而愈。

胡天雄治一例50余岁男性,昏不识人,两目直视,可关紧闭,手足强直,诊其腹肌板硬,体温正常,脉象缓中带弦,不言不语。

乃施白芍60g、甘草30g,煎汁撬齿灌之,未几即苏,二剂后,痉挛全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天雄》,90页)。

不过,这种腹证要与腹膜炎造成的肌卫、压痛及反跳痛相鉴别。

双向性调节是巾医方药治疗的特点之一。

本方也不例外,既可治腓肠肌痉挛又可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如《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即是此方。

矢数道明曾治一54岁男子,患脊髓腔内肿瘤,双下肢完全麻痹,不能行走,卜趾亦完全不能动,即用芍药甘草汤伍山豆根末服半年而能自己行走(《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1)。

本方既能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又可降低血中雄激素,用于高睾酮血症,治疗阳举不倒。

如乔保钧治一36岁男子,阅情志不遂而阳物易举,挺而坚硬近一月,舌尖边俱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投生甘草150g、芍药90g,水煎服,五剂症减,八剂而瘥(河南中医,1989;3:31)。

芍药甘草汤治疗的疾病以功能性多见,治疗腹痛,—定要排除梗阻、穿孔及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疗呃逆也要排除膈肌肿瘤,久病体虚之呃逆,此多为中气衰败,本方疗效多不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