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案

四年级下——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案

四年级下——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理解突兀、嶙峋、连绵不断等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观察插图,整体感知画面的优美景色。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连绵不断、兀立、嶙峋”。

教具准备:桂林山水的录像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们去过广西的桂林吗?观赏过那里美丽的景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吧!(放录像或投影)2.你从录像中看出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了吗?请你试着用优美的语句来赞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出课题: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作者是怎样用笔向我们描绘出来的呢?(板书课文题目:桂林山水)2.自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记记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看看每段写了什么,画出重点词语及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学习1.学习生字讲解澜、瑕、攀等11个词语的笔画、结构、巧记、组词及它们的偏旁。

2.解释突兀、嶙峋、连绵不断的意思。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第三自然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师生小结1.初读课文,你感觉课文内容和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分——总)五、教师范读六、全班学生齐读七、布置作业,进行积累1.搜集关于优美风景的语句。

2.把重点词语认真书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板书2.桂林山水澜(波澜)瑕(无暇)攀(攀登)第一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峦(峰峦)泰(泰山)骆(骆驼)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驼(驼背)罗(罗列)障(障碍)第三自然段:写桂林的山。

兀(突兀)绵(绵软)第四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学反思1.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桂林山水》课堂篇1教学《桂林山水》,通常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读,读出情感。

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些特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任务,通过指导读,可以说已经初步实现。

第二课时,主要是师生通过互动合作,进行读、议、勾划,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一步: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文章。

师: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特点呢?(学生有点茫然,很明显,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点”)师:大家想想看,静、清、绿这三个特点,哪一个如果没有了,另外两个也就不存在了?下面我们再将第二自然段细读一下,再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读)(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静”是漓江水的根本特点。

因为如果水不静,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绿。

师:为什么?生:因为静,说明水流不急,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变得清了。

像黄河,滚滚翻腾,一路奔来,卷起了泥沙,就不清了。

师:那绿又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就变得绿了。

师:好极了。

漓江水静静地流淌,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清行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如果也像黄河那样奔腾咆哮起来,漓江就会变得不清也不绿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条浊水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还是那问题,大家再讨论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标本的特点。

也就是说,哪一个特点决定着另外两个特点。

(学生细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生:我认为“险”是最根本的特点。

因为山很险,必然是形状奇特的。

师:大家再仔细想一想,是因为险才奇呢?还是因为奇才险呢?生:我认为因为奇,形状奇特,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才觉得险,从地上突然冒出来,互相不挨着,孤零零的同山峰,才会让人觉得“就会栽倒下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欣赏过奇丽的五彩池,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

(出示CAI 课件:桂林山水全景图)大家想去吗?(拿出写有“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生:想!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也可以站起来读。

读完之后,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生:桂林山水很美丽。

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生: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师: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生:第二段是写水的,第三段是写山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山水”师:现在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这美丽、整洁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一)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师: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情况。

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生:静。

生:清。

生: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

师:这部分描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生:奇。

生:秀。

生:险。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背诵全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数不清的美景圣地,其中桂林山水以它雄奇秀逸的风采被誉为天下第一。

那里山清水美,似一幅锦绣的画卷。

到底是怎样的画卷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桂林山水》,再次领略那里独特的风光。

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师:桂林美,描绘那里山水的词更美。

你还记得她们吗?快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无暇攀登峰峦雄伟泰山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翡翠)师:这些词语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不仅我们读得朗朗上口,在作者的妙笔下也闪闪生辉。

初读课文后,桂林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生:桂林水美,桂林山美。

生:在上节课学习中,桂林山水最美。

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说说这节课你想学会什么?怎样学?生:我想亲眼看看桂林山水。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在哪?有什么特点?生: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桂林山水写得很美丽?生:我想用边读边想,画出重点词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生:我想多读、大声读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请老师和同学们多给我一些评价。

师:多好的想法啊,没问题。

老师希望你们在与伙伴合作学习中不仅完成自己的目标,还要互相学习,多方面来提高和锻炼自己,好不好?二、品读感悟1、感受漓江水之美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下面就让我们踏上作者的.游船一起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播放漓江水的图片)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生:好美啊!生:水面可真平啊,就像一面镜子。

生:漓江的水太美了。

师:这么美的漓江水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打开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中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_1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桂林山水》教学实录师: 同学们, 刚刚拿到课文, 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一起读读课题, 好吗? 生(齐读) : 桂林山水。

师: 好, 下面伸出你的右手来,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 桂林山水。

师: 同学们, 知道要讲这篇课文, 我昨天晚上读了好几遍, 越读越有滋味。

今天特别想在这儿读给同学们听听, 看看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好吗? 师范读课师: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也读读课文啊?你们自己也来放声自由朗读, 注意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确, 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 课文读完了, 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能读准确吗? 师出示词语波澜壮阔无瑕的翡翠并请学生读。

生: 波澜壮阔师: 我想问问你, 读这个词的时候,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情景? 生: 我眼前仿佛看见了非常雄伟的山, 非常广阔的海。

师: 这么壮阔的景象, 是吗?把这种壮阔带到词里, 再读。

生: 波澜壮阔。

师: 课文中是用它形容波澜壮阔的大海, 那你好像又看见1 / 9了什么?你们看看那个澜字, 它是大波浪的意思, 想想波澜壮阔 , 在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 我仿佛看见了无边的大海。

师: 还看到了海上生: 还看到了海上滚的波涛。

师: 一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带着这种感受, 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 : 波澜壮阔。

师: 看那个澜字, 这是我们本课要写的一个字, 三点水加一个夜色阑珊的阑字, 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 生 1: 右边的门字框要写得宽一些, 中间就可以写得下了。

师: 要做到左窄右宽。

生 2: 门字框上面与下面基本上要一样宽, 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对称美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一、进口。

师:(播放画面桂林山水图,)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你们面前的美吗?多生命显示。

老师:你知道这在哪里吗?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桂林风景。

请在老师的黑板上读桂林风景。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桂林山水吧!想一想:桂林的山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幅美景?2.首先,让我们领略桂林山水的魅力。

(媒体展示)欣赏桂林的风景。

现在你想说什么?(黑板书写:贾天霞)理解“贾天霞”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1)注意生词,流畅地阅读课文。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在蓝波上,人们在画的中间(黑板写字)谈论着对这句话的理解。

3.部门汇总过渡: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

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老师:(播放图片)作者如何描述漓江的静谧?学生。

老师:你这么安静的时候会怎么想?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读。

老师:对不起,你在水里还能看到什么?预设学生:小鱼和浮萍。

老师:谁来读描述漓江水最后特征的句子?学生。

老师:你认为还有什么是绿色的?对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

老师:你应该从弱到强读平行句。

阅读它进步的语言潜力。

谁会再次展示?学生。

老师:漓江的水太美了,我们忍不住要赞美它。

我们该怎么读呢?学生:漓江的水真的很安静!漓江的水是如此清澈!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绿!老师:面对如此安静、清澈、碧绿的海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学生:唱歌、洗脸等。

2、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并展示相关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2、桂林山水课前游戏: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课下积累了不少的诗词佳作,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老师出上句,同学们说下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渭城朝雨浥轻尘,孤帆远影碧空尽,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班的同学,刚才这些诗词都是描写什么的?一、导入 1、师: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的多姿多彩:你看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祖国秀美山川的课文《桂林山水》(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桂林的?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桂林去看看?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摄像师的镜头,一起感受一下桂林山水的美景吧!(播放课件,配乐朗诵)曾经有位诗人这样赞美桂林的山水: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意满怀啊,1 / 6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 3、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说看来同学们都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二、识字 1、课文中的桂林山水又有着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要想学好课文啊,字词是关键!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字词是不是已经认识了?那老师可要考一考大家啦(课件出示字词)指生读男生读女生读2、谁想读一读这三个字?(课件出示澜、泰、峦)生读词( 1)谁能用澜组一个词?澜是大波浪的意思,波澜壮阔就是澜这个字要想写好可不那么简单,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吗?看老师写一写这个字,同学们抬起手来书空。

老师写的怎么样?( 2)你还认识那个字?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再说一句话泰上三人,下水,因为古代山东水患多,这个字的本意是避水患而得平安的意思, 1900 多年前《说文解字》这部书中就说泰,安也怎么样,同学们我们的汉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那我们可要认真的学习它,不能马虎啊!( 3)峦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山小而锐者那峦的意思谁能用峦组一个词,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个字认认真真的写一写吧。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之一佚名第一课时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

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

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

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

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

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

它像美丽的图画。

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

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

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

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生:(齐答)喜欢。

师:好。

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

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

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

它像美丽的图画。

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

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

还可以用什么词?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

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

(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

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

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

为什么?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

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先看图,再读读书。

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

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

(生自学。

教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

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

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生:对的。

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

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生:漓江的水真静啊!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漓江的水真绿啊!〔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

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示范)生:(再念)师:好多了。

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

“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师范念)生:(齐念第二句)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师:很好。

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

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

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

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略)〔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

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

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

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

是玉石。

这种玉石是很绿的。

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

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

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

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

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

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生:(齐念)〔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

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

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

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

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生:(念第二小节)师:这节写什么?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

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

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

这节就学到这里。

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