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

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

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

教法学法: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6篇)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6篇)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6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山河壮美的情感。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写一处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二、三自然段,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按提纲指导背诵;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教具准备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桂林山水》录像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

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

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开始出发了。

你们看------(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游览了桂林山水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桂林的山水太美了)是呀,桂林山水确实很美,那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板书)。

2.自读课文,请听好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好现在开始读。

3.抽读课文。

师:谁想读?(找四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读后交流。

那人们又是怎样称赞着桂林山水的呢?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

甲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师:很好。

也就是说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三)品读课文,触发情感。

1、课文哪几段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的?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现在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⑴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静:①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②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③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活动教案(3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活动教案(3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活动教案(3篇)桂林山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板书:山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5)生:不是的。

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

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

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韦星梦《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韦星梦《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漓、澜等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欣赏句子的语言美。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结构,品味精美佳句,并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桂林水的美,从而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找出桂林水的特点,品味句子的语言美,并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2、感受桂林水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聊聊天,这个假期同学们过得怎么样呀?有同学说,放假可以在家里看电视,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轻松又高兴;还有同学说,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游了,很愉快。

老师真是羡慕你们,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电视上或者旅途中最吸引你的美景。

好了,从同学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东边有恬静温和的水乡乌镇,西边有气势磅礴的嘉峪雄关,北边有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边还有极具民族风情的七彩大理。

老师今天也想给大家分享一处美景,就是老师的家乡广西的桂林山水。

(板书:桂林山水)我听到有同学说他去过,真好,老师想问问你,大家都是怎么描述桂林山水的呀?是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名,桂林山水是全天下最好的!请坐。

(二)新授1、整体感知看来大家都对刚才的话题很感兴趣,没有被提问的同学不要灰心,我们可以课下再交流,现在回到课堂,大家都坐直了,翻开课本第六页,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漓、澜这些字音,然后说一说,作者面对这么好这么美的桂林山水是怎么写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写桂林的水和山,最后再次赞美桂林山水。

2、深入研读(1)我们先来看看桂林的水,桂林的水有哪些特点?可以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每个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出来。

静、清、绿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相关句子,并指导语气,读出漓江水的特点。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11 个生字,会认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

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

(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

)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

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桂林山水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一、写生字和词语二、指名读课文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

先看看山吧。

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

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课件展示1)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

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先请大家:(1)读一读这段文字(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1+214-1=2214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

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2)反馈:(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1)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3)、练习: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1)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
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2)仿写: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