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病虫 害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细菌 、真菌等。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苦参碱、印楝素等。
物理防治技术的实践与效果
人工捕杀
人工捕捉和摘除病虫害的卵块、幼虫等,直 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 虫灯诱杀成虫。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将先进的科研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为茶叶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背景介绍
某茶园在面对茶叶病虫害时,开始尝试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过程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天敌控制、农业防治等措施,对茶园进行全面 的病虫害防治。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来控制茶叶 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应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进行使用,确保茶叶的安全和质量。
03
CATALOGUE
绿色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农业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茶叶品种,降低病 虫害的发生率。

色板诱杀
03
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的趋性,设置色板来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技术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低毒农药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茶叶的 污染。
合理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合理使用农药,不随意增加 使用量和频率。
安全间隔期
在茶叶采摘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农药,确保茶叶中 的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咸宁市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1、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的特点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就是在充分掌握茶树生长习性、病虫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绿色防控平台。

与传统防治理念不同,它更加发挥茶园生态系统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与传统的防治方式不同,它避免采用单一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树立“天敌控制卵,微生物与植物源产品控制幼虫,化学信息素控制成虫”的全新理念。

与传统的防治策略也不同,它摒弃那种“见虫才打,见病才防”的观点,充分发挥病虫害监测预报在防治中的作用,做到适时、适量用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简介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综合应用性诱剂引诱、天敌释放、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生物农药使用及农业配套等几大技术,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茶叶病虫害(如下图)。

图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框架2、1 生物防治技术性诱剂使用技术:昆虫性诱剂就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虫,达到防治虫害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

防治的专一性与选择性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极其友好;确保农产品安全;不诱发害虫的抗药性;可以与其她任何防治技术相兼容,可有效防治茶毛虫、茶卷叶蛾、茶尺蠖、茶细蛾等害虫。

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茶毛虫天敌释放技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为核心,辅以配套的农业、物理、药剂防治措施,对作物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无公害生产重要技术。

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可减少劳动强度、农药使用量、农药残留,保护自然天敌及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卷叶蛾、红蜘蛛、粉虱、蓟马等害虫。

捕食螨产品生物导弹产品(毒·蜂杀虫卡)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

在病虫大发生或难以控制时期,重点推广昆虫病毒制剂、Bt制剂、白僵菌、天然除虫菊、苦参碱等生物制剂。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

叶枯病
多在成叶上发生,病斑呈圆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呈深褐色, 中央呈黄白色,上生灰白色霉层 ,病叶早落。高温高叶和老叶上,病斑 呈暗褐色至灰白色,近圆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褐色,中央呈灰白 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多雨高 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
常见茶叶虫害的识别
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和宣传, 提高茶农对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 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04
防治效果的评价与优化建议
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
01
02
03
防治成本
考虑防治成本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经济效益。
防治效果
考察防治措施对病虫害的 防治效果,是否能够有效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
使用方便性
考虑防治方法是否易于操 作和使用,是否需要特殊 的设备和技能。
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 少对茶叶和环境的污染。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加强茶园管理和生态 环境建设
通过加强茶园管理和生态环境建 设,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
将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 手段相结合,综合治理茶叶病虫 害,实现绿色防控的目标。
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
案例三: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
总结词
环保、高效的防治技术
详细描述
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包括使用高效、环保的农药进行防治。这些农药 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可以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减少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
案例四:茶叶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模式
总结词
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的防治模式
茶尺蠖
幼虫头部褐色至红褐色,取食时吐出 绿色泡沫。第一至第四腹节常具有黑 色斜纹,亚背线及气门上线均为暗色 细线。第八腹节背面具黑色小点。蛹 长椭圆形,长约为3毫米左右,宽约 1.5毫米左右,初为黄褐色,后变为 红褐色。茧长椭圆形,外表呈波状皱 纹。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CATALOGUE 目录•茶树病虫害概述•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目的和意义•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注意事项•结论与展望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包括叶部病害、根部病害、虫害等。

其中,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枯病等,根部病害主要有黑根病、白绢病等,虫害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等。

茶树病虫害分布广泛,在中国南方茶区,如福建、浙江、湖南、广东等省份的茶园均有发生。

茶树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注重采用生态、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提高茶叶品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提升茶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农业防治030201保护和利用茶树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农药,如苏云菌、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防治VS物理防治经济效益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农药成本、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生态效益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自然生物群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

社会效益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增强消费者对绿色茶叶的信任和认可。

实施效果培训与宣传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园的广泛应用。

注意事项强化监测在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前,需要对茶园的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和趋势。

技术支持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

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并非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如修剪、采摘、施肥等,需要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结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区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

区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

区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为了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可采取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综合病虫害调查与监测:1.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包括茶园病虫害监测站点和监测人员的培训。

2.建立病虫害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病虫害监测数据,为茶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茶园病虫害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茶园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发生规律,为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行绿色防控技术:1.选择抗病虫品种进行种植,提高茶树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推广有机栽培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使土壤肥沃,并且利用有机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3.加强茶园土壤调理,调整土壤酸碱度,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茶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引进天敌和天敌种植,利用蜘蛛、蚂蚁等天敌控制螨虫和蚜虫等害虫的数量。

5.推广合理的灌溉技术,防止茶树出现水分过剩或者水分不足的情况,减少病害。

三、加强茶园病虫害的预警和防控:1.建立健全茶园病虫害的预警体系,通过监测结果和气象数据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2.建立正确的防控措施,并根据不同病虫害施行相应防治药剂。

减少对大面积农药的使用。

3.组织茶农开展病虫害知识培训,提高其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4.加强茶园病虫害防控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四、建立茶园病虫害追溯体系:1.建立相应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对每一批茶园产品进行记录和追踪。

包括茶叶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防控措施等。

2.建立有关病虫害防控的良好健全制度,明确茶叶生产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加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推动全域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安全,并提高茶农的经济收益和生活品质。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引言•茶树病虫害现状及问题•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目录•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实施措施•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茶树病虫害的危害传统防控方法的局限性背景介绍绿色防控技术的提出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目的意义茶树病虫害现状病虫害传播速度快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当前防治存在的问题化学农药使用过量目前缺乏针对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导致防治效果不佳,难以实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监测不到位农业防治030201生物防治灯光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等诱杀害虫。

人工捕杀人工捕捉茶叶病虫害,如蜗牛、蛞蝓等,以减少其数量。

色板诱杀利用昆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特定颜色的板子诱杀害虫。

物理防治成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实施。

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方案顺利推进。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和成效,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开展农民培训和示范推广,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宣传培训VS03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评估01防控成本02茶叶产量和品质社会效益评估生态效益评估生物多样性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保护天敌生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保护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保护土壤资源。

水资源保护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研究结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在茶园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对茶树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提高了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安全,还有助于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和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展望进一步深入研究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探索更加高效、环保、安全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和茶叶品质。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轮作制度
修剪与采摘
实行茶树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制度,减少病虫 害的寄生和繁殖。
及时修剪茶树,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同时合 理采摘,避免过度采摘,以维护茶树的健康 生长。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以控制茶 叶病虫害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防治茶叶病 虫害。
植物源农药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 控技术方案
2023-11-06
目录
• 引言 • 茶叶病虫害现状及问题 • 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 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实施效果 • 技术方案推广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技术背景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 文化价值。
然而,茶叶生产过程中面临着 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对茶叶的 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病虫害传播途径
01
02
03
空气传播
一些病虫害可以通过空气 中的飞沫传播,如假眼小 绿叶蝉和茶蚜。
雨水传播
雨水可以携带一些病原菌 和害虫,如茶橙瘿螨和茶 炭疽病。
昆虫传播
一些病虫害可以通过昆虫 传播,如茶小绿叶蝉和茶 蚜。
病虫害危害程度
1 2
降低茶叶产量
病虫害会导致茶叶产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
降低茶叶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效益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注重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 害虫天敌等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茶叶生产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生产环境的质 量,从而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2024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2024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引言概述: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然而,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给茶叶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讨,详细介绍茶叶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和危害,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茶叶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和危害茶叶病虫害是指影响茶叶健康生长和产量的各类疾病和害虫。

主要类型包括茶褐斑病、红螨、茶小绿叶蝉等。

这些病虫害会引起茶树叶片腐烂、凋落,破坏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1. 茶褐斑病的危害:茶褐斑病是茶叶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可以导致茶叶叶片的凋落,茶芽的发育受阻,严重时会引发整棵树的死亡。

2. 红螨的危害:红螨是一类危害茶叶的害虫,它主要寄生在茶叶的叶片上,吸取茶树的汁液,导致叶片枯黄、凋落,严重时会造成茶树的死亡。

3.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茶小绿叶蝉会在茶叶上产卵,并通过吸食茶树汁液引起叶片凋落,还会带来茶叶的气味变化,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二、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绿色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茶叶病虫害。

例如,采用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茶小绿叶蝉的繁殖,或者引入寄生性真菌对茶褐斑病进行控制。

2. 无公害农药的使用:采用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的无公害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轮作制度:通过合理的茶园轮作制度,将茶树和其他作物进行交替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生态平衡保持:保护和维持茶叶茶园的生态平衡,增强茶树的自然抗病能力,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5. 防控措施综合应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方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咸宁地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概况
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有400多种。

赤壁茶园常见的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茶蚜等,常见的病害有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由于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逐步引进、种植技术的逐渐变革、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气候环境的逐渐变化等原因,茶树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以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主、刺吸式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变为现在以刺吸式害虫为主、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

进入21世纪后茶园的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螨类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

原来以炭疽病为主、其他病害零星发生,现在是多种病害都上升为主要病害且混合发生。

二、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
因茶园所有制原因,绝大部分茶园由茶农自主经营,分散管理,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认识不清及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使用频率过高、胡乱混用、随意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使用量等,结果造成害虫抗药性提高、害虫天敌大量被杀、茶园生态系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包括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

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14份含有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残留。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中国茶叶产品的零售单价经常只有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产品的一半。

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以农残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壁垒”,才是悬于中国近7万家制茶企业头上最厉害的一把剑。

三、茶叶病虫害防治政策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最低要求是无公害食品,逐步追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其核心是品质、是安全放心。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核心;茶树病虫防治事关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是茶树病虫综合防治的关键。

近年来农业部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全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示范推广,也拟定了明确目标,即力争在十二五末,全国蔬菜、水果、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播种面积的50%以上,其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30%以上,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确保农药安全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观念落后
相比大田作物如水稻、棉花以及蔬菜作物来讲,茶园生态环境有其独特性,比如茶树枝条茂密,矮小团簇,滋生病虫害的同时,也为天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以往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往往还是强调害虫杀灭率等传统指标,不轮换药物,频繁增大药物浓度,力争达到“害虫零发现”,“茶叶零危害”,结果长期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造成害虫天敌大量被杀、打破了茶园生态系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2. 产品不成熟
科研院所也一直在开发替代化学农药的产品,但产品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还处于试验研发阶段。

比如跟天敌相配套的释放技术,由于掌握不了天敌释放的最佳时间、释放密度以及释放位置,而造成天敌在茶园中不能真正发挥控害的作用。

比如跟性诱剂相配套的害虫监测技术,由于性诱剂在引诱害虫的同时也起到对害虫一定的监测作用,如不能很好的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就不能更好把握最佳用药时间。

3. 产品技术不成体系
缺乏完整的茶树病虫害防控体系,过去的技术往往比较单一,过度依赖某一种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过度的重视某一种病虫的防治,结果造成茶园生态链破坏,害虫抗药性增强,单一产品的使用往往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增加防治成本。

4. 技术支持不健全
新技术推广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团队,比如采用新型绿色防控技术产品需要对茶树的生长习性、病虫的发生规律以及产品性能有更准确地了解。

实际的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缺乏企业参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以及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造成技术支持不能全部到位,也就不能更好的发挥新型绿色防控产品的控害作用。

五、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
1.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的特点
百米生物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是在充分掌握茶树生长习性、病虫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绿色防控平台。

与传统防治理念不同,它更加发挥茶园生态系统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与传统的防治方式不同,它避免采用单一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树立“天敌控制卵,微生物和植物源产品控制幼虫,化学信息素控制成虫”的全新理念。

与传统的防治策略也不同,它摒弃那种“见虫才打,见病才防”的观点,充分发挥病虫害监测预报在防治中的作用,做到适时、适量用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简介
百米生物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综合应用性诱剂引诱、天敌释放、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生物农药使用及农业配套等几大技术,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茶叶病虫害(如下图)。

图百米生物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框架
生物防治技术
性诱剂使用技术: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虫,达到防治虫害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

防治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极其友好;确保农产品安全;不诱发害虫的抗药性;可以与其他任何防治技术相兼容,可有效防治茶毛虫、茶卷叶蛾、茶尺蠖、茶细蛾等害虫。

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茶毛虫
天敌释放技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为核心,辅以配套的农业、物理、药剂防治措施,对作物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无公害生产重要技术。

提高产品
的品质,同时可减少劳动强度、农药使用量、农药残留,保护自然天敌及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卷叶蛾、红蜘蛛、粉虱、蓟马等害虫。

捕食螨产品
生物导弹产品(毒·蜂杀虫卡)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

在病虫大发生或难以控制时期,重点推广昆虫病毒制剂、Bt制剂、白僵菌、天然除虫菊、苦参碱等生物制剂。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茶蚕、茶尺蠖、油桐尺蠖、茶小卷叶蛾、扁刺蛾等害虫。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技术: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

选用了能避天敌习性的光源、波长、波段,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对天敌相对安全,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害虫。

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色板诱杀技术:利用大多数昆虫对特定的植物源气味具有明显的趋性以及昆虫对一些光谱的趋性,筛选出害虫最嗜好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结合高分子材料缓释技术(橡胶管),制备出高效诱虫板,该产品采用天然的植物源物质,具有诱杀效果更强、见效快、无农药残留、无环境污染、成本低,可有效诱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蚜虫等小型昆虫。

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
农业防治技术
就是通过筛选抗病虫品种,加强茶园管理,平衡施肥,合理采摘达到控制茶叶病虫害发生的技术措施。

技术使用要点
技术使用要点详见附件一。

3.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茶叶病虫害发生时间段综合采取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发挥每一种技术措施的性能优势,力求最低的成本,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具体方案细节可详见附件三中内容。

备注:绿色区域表示农业配套措施,蓝色表示性诱剂使用,紫色表示色板诱杀,黄色表示天敌释放,红色区域表示药剂防治,橙色表示灯光诱杀。

3. 成本效益分析
与常规防治区相比,应用百米生物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茶园每亩产量增加斤,同时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商品价值,每斤提高元,每亩产值增加元。

全年减少农药次数次,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

(备注:该方面可根据自身茶叶生产区实际情况稍作修改)
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区与对照区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比较表
2. 杀虫灯一次性计为投入;
3. 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等人工费没计为投入。

4. 总结与讨论
附件一: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二:
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附件三:
茶叶病虫害发生种类以及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