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试卷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矿山压力试题1

矿山压力试题1

A一、填空题1、岩石的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

2、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受压条件下出现破坏时,试件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极限强度。

3、岩石的破坏机理归根到底只有拉坏和剪坏两种基本类型。

4、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叫自重应力场;由地质构造引起的应力场叫构造应力场。

5、直接顶是指在采空区已冒落,在采煤工作面内支架暂时支撑的悬臂梁。

6、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岩层是由直接顶和基本顶两部分组成。

7、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有:顶板下沉量、顶板下沉速度、支柱变形与折损、顶板破碎情况、局部冒顶、大面积冒顶。

8、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其悬露跨度称为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

9、控制采煤工作面的矿山压力,主要是指工作空间的支护以及采空区的处理。

10、支架的性能一般是指支架的支撑力与支架的可缩量的关系特征。

11、支柱对顶板的主动作用力称为支柱的撑力,支柱受顶板的压力作用反映出来的力称为工作阻力。

12、围岩的运动状态影响支架的工作状况和承载特性。

13、支架的承载状况取决于基本顶的稳定性和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充填程度。

14、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中的关键层有五个特征,即几何特征、岩性特征、变形特征、破断特征、承载特征。

15、采煤工作面岩层移动控制技术分为留设煤柱控制岩层移动、充填法控制岩层移动、调整开采工艺及参数控制岩层移动三类。

16、岩体内开掘巷道后会造成原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巷道围岩中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17、巷道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包括巷道顶板下沉量量、底板鼓起量量、巷帮移近量、深部围岩移近量以及巷道剩余断面积等。

18、工程软岩是指在巷道工程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显著变形的工程岩体。

19、巷道开掘后,巷道空间上方岩层的重量将由巷道支架与巷道周围岩体共同承担。

20、岩体的基本特征有: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的各向异性和岩体的非连。

二、问答题1、何谓岩石的变形性质?何谓岩石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答:岩石的变形性质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及体积的变化。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1、直接顶初次跨落的标志是:直接顶跨落高度超过1m_1.5m,范围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2、沿空巷道巷旁支护的类型:矸石带木垛密集支柱混凝土砌块、整体浇注巷旁充填技术。

4、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核心为“三量”观测:顶板移近量观测、活柱下缩量观测、支柱载荷量观测。

5、浅埋煤层:开采区域大部分集中于埋深在100-150m以内的浅部,煤层的典型赋存特点时埋深浅、基岩顶板较薄、表土覆盖层较厚。

由于此类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具有明显的特点,为了区别于其他煤层,通常将具有浅埋深、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称为浅埋煤层。

6、采空区处理方法:充填,垮落,顶板缓慢下沉,刀柱法。

7、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棚子支护,巷旁支护,围岩注浆,锚杆支护。

或从基本支护,加强支护,巷旁支护,巷道围岩加固,联合支护角度8、单体工作面的特殊支护方式主要有:密集支柱、滑移支架支柱、从柱、斜撑支架、木垛、液压放顶墩柱等几种。

10、简述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方面答2开采技术答11、煤矿冲击矿压的防治答:1.降低应力集中程度1)开采解放层。

在煤层群条件下,首先开采没有冲击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煤层,使构造应力得到解除,并且使岩层经过一次扰动。

在此范围内进行采掘工程,应力集中程度就可能降低。

2)推行无煤往开采,采空区尽量少留煤住;尽量采用跨上山采煤。

从而消除应力在煤往上集中叠加的可能性;3)合理安排采掘程序,避免形成三面采空的“孤旷。

2.改变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1)高压注水,人为地在煤岩内部造成一系列弱面,并起软化作用,增加塑性变形量,从而减少弹性能聚积的程度;2)放松动震动炮,释放媒体内部积聚的能量。

3)孔槽卸压,用大直径钻孔或切沟槽使媒体松动,达到御除压力:12、砌体xx:将采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围岩运动中起骨架作用的称为砌体梁。

13、根据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内部的破坏情况,将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分为三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划分为三个区。

河南理工《矿山压力》试卷及答案

河南理工《矿山压力》试卷及答案

河南理工大学义马函授站 第二期紧缺人才班采矿专业《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单位、专业、序号。

2.在试题后答题,可不写题目,但要注明题号。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 , , , 和 , 和 . 2.岩石的变形特性包括 , , 和 . 3.岩石强度性质包括 , , , . 4.矿山岩石的破坏形式有两种: 和 . 5.岩体内形成原岩应力有两种: , . 6.根据岩层的破坏程度,可将回采空间上覆岩层分为三个带: , , . 7.有关岩体结构的矿山压力学说有 , , , . 8.根据回采工作面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可将工作面前后划分为 , , . 9.根据直接顶的破碎程度和直接顶的垮落步距可将直接顶分为 , , 四种类型. 10. 根据直接顶的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和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可将老顶分为 , , , 类型四种. 11.采空区处理方法有 , , , . 12.现有的支柱工作特性有四种: , , , ., 13.支架对每平方米顶板的合理工作阻力相当于 的重量. 14. 是发生冲击矿压的必要条件, 是发生冲击矿压的充分条件. 15.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内容包括 , , , , . 16.巷道矿压观测内容包括 , , , . 17.顶板大面积来压的防治,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和 等措施。

18.单体液压支架主要由 和 组成。

19.岩体的性质与岩石性质有很大区别,一般表现为 , 和 。

20.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推进到老顶初次来压时的距离叫做 。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 老顶初次来压2.支承压力3.矿山压力控制 4.构造应力 5.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6.岩石的塑性专业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密……………………………封………………………………线…………………………..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矿压显现指标有哪些?2.周期来压时的矿压显现如何?3.试述岩体变形曲线一、填空题1.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视密度、岩石的孔隙性、岩石的破胀性和压实性、岩石的吸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软化性、岩石的膨胀性和崩解性2.岩石的变形特性包括 岩石的弹性 ,岩石的塑性, 岩石的弹 和 塑性.3.岩石强度性质包括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岩石单向抗拉强度 、岩石的抗剪强度 、 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 .4.矿山岩石的破坏形式有两种: 拉断 和 剪切 .5.岩体内形成原岩应力有两种: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6.根据岩层的破坏程度,可将回采空间上覆岩层分为三个带:冒落带、裂缝带和弯曲下沉带 .7.有关岩体结构的矿山压力学说有压力拱假说、悬臂梁假说、铰接岩块假说、预成裂隙假说.8.根据回采工作面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可将工作面前后划分为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重新压实区.9.根据直接顶的破碎程度和直接顶的垮落步距可将直接顶分为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定顶板、坚硬顶板四种类型.10. 根据直接顶的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和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可将老顶分为老顶来压不明显、老顶来压明显、老顶来压强烈、老顶来压极强烈类型四种.11.采空区处理方法有煤柱支撑法、缓慢下沉法、采空区充填法、全部跨落法. 12.现有的支柱工作特性有三种:急增阻式、微增阻式、恒阻式.,13.支架对每平方米顶板的合理工作阻力相当于 5-8倍采高岩柱 的重量.14. 强度准则 是发生冲击矿压的必要条件,,能量准则和冲击准 是发生冲击矿压的充分条件. 15.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内容包顶底板移近量、支架阻力、活柱下缩量16.巷道矿压观测内容包括巷道围岩应力、巷道围岩移动、支架变形、支架载荷。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与答案(共5套)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与答案(共5套)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形考试卷考试科目: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代号:9101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 页,四种题型,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2.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包括:、、、、块体滚动、沿软弱层面滑动、岩爆和煤爆、底鼓和。

3.“三量”观测中的“三量”是指、和。

4.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基本顶来压的强度;则反映基本顶周期来压的频率。

5.液压支架有、、三种类型。

6.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悬露的和。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矿山压力2. 矿山压力控制3.矿山压力显现4. 支承压力5. 顶板事故6.冲击地压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2. 简述采场周期来压及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

3. 简述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冒顶征兆。

4.简述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5. 简述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横三区”和“竖三带”。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2. 冒落离层层间错动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片帮3.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支柱载荷量4. 安全阀开启时间比率平均值安全阀循环开启比率平均值5.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6. 时间面积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采煤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 矿山压力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3.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与控制复习资料答案(终结版)

矿山压力与控制复习资料答案(终结版)

一、填空题1、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

2、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缩的瞬间支柱上所反映出来的力称为始动阻力(支柱的阻力)。

3、工作面观测中的“三量”包括顶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活柱下缩量。

4、当巷道埋深大于某一开采深度时,围岩产生明显的塑性大变形;当巷道埋深小于该开采深度时,巷道围岩不出现明显变形。

这一深度称软化临界深度。

5、自重应力场、构造应力场是原岩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6、由开切眼到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7、支架支设时,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的__初撑力___。

8、老顶岩层结构失稳的基本形式包括变形失稳、滑落失稳。

9、煤矿动压现象的三种形式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煤和瓦斯突出。

10、采煤工作面直接顶类别按其在开采过程中变形的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定顶板、非常稳定顶板等四类。

11、当采空区尺寸(长度和宽度)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称为充分采动。

12、根据实测,浅埋煤层可分为两种类型:典型的浅埋煤层、近浅埋煤层。

13、根据钻屑量预测冲击矿压危险时,常采用__钻出煤粉量__与正常排粉量之比,作为衡量冲击危险的指标。

14、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5、岩体与岩石有许多区别,其中较为明显的基本特征为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的各向异性、岩体的非连续性。

16、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岩体称为原岩体。

17、工作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压力,它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向前移动。

18、赋存在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顶板,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底板。

19、根据采空区覆岩移动破坏程度,可分为“三带”,即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20、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冲击矿压可分为弹射、矿震、弱冲击、强冲击四类。

21、根据液压支架的支撑与结构特点,液压支架一般可分为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试卷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试卷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试卷一、 解释下列概念1、 矿山压力――由于煤的地下开采,而对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以及其中的支护物的作用。

2、 原岩应力――岩石中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3、 支承压力――由于井巷的掘进,使原岩应力再巷道的两侧重新分布;一般巷端切向应力的增加额叫支承压力。

4、 顶板――煤层以上部分的岩层。

5、 增载系数――来压时的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

6、 初次来压步距――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7、 冲击矿压――冲击矿压时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的力学现象。

8、 支架初撑力――支架支设时,支架对顶板的主动力。

9、 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在阻力与时间的曲线上,按时间加权所得出的阻力。

10、 岩石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破碎后的体积与破坏前的体积之比。

11、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

12、支承压力――由于井巷的掘进,使原岩应力再巷道的两侧重新分布;一般巷端切向应力的增加额叫支承压力。

13、顶底板移近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14、直接顶――一般使指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

15、增载系数――支架来压时的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

16、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7、顶板下沉系数――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的顶板下沉量。

18、支架工作阻力――支架受顶板压力作用而反映出来的力称为支架的阻力,又称工作阻力。

19、原岩应力――岩石中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10、冒落带――不支撑就会垮落的那部分岩层,包括直接顶和老顶。

二、运用莫尔-库仑强度曲线推导出以极限主应力1σ和2σ表示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解答:如图1所示,ϕτcot +=c则 1312sin 2cot 2NM DM c ϕσσσσϕ=-=++解得: 132sin cot 1sin 1sin 1sin c ϕϕϕσσϕϕ+=+-- 莫尔认为,固体材料的破坏是由于材料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即极限剪应力),剪应力不仅与材料端面性质有关,并与作用在端面上的主应力有关。

矿压复习题

矿压复习题

矿压复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1.(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是原岩应力场的组要组成部分。

2.周期来压的矿压显现有:(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大)、(支柱载荷增大)、(煤壁片帮)、(支柱折损)和(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

3.常见的矿压观测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振弦式)、(电阻应变式)和(声波法)等。

4.采煤工作面“三量”观测是指(顶底板移近量观测)、(活柱下缩量观测)和(支柱载荷量观测)。

5.巷道围岩应力的测定方法有(应力解除法)和(应力恢复法)。

6.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

7.常见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全部垮落法)、(煤柱支撑法)、(缓慢下沉法)和(充填法)。

8.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按其破断的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裂隙带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可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煤壁支撑区),(离层区),(重新压实区)。

9.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有(采高、控顶距),(工作面推进速度),(开采深度)和(煤层倾角)等。

10.从力学角度看,岩体与岩石有许多区别,其中较为明显的基本特征有:(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的各向异性)和(岩体的非连续性)。

11.按顶板与煤层相对位置及垮落难易程度,可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把底板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12.液压支架按对顶板的支撑面积与掩护面积的比值进行分类可分为:(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和(掩护支撑式液压支架)。

13.按冒顶的范围大小,可以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面积切顶事故)。

14.通常,把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应力应变现象统称为流变,它包括(蠕变)、(弹性后效)和(松弛)等现象。

15.在载荷的作用下,岩石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与答案(共5套)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与答案(共5套)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形考试卷考试科目: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代号:9101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 页,四种题型,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2.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包括:、、、、块体滚动、沿软弱层面滑动、岩爆和煤爆、底鼓和。

3.“三量”观测中的“三量”是指、和。

4.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基本顶来压的强度;则反映基本顶周期来压的频率。

5.液压支架有、、三种类型。

6.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悬露的和。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矿山压力2. 矿山压力控制3.矿山压力显现4. 支承压力5. 顶板事故6.冲击地压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2. 简述采场周期来压及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

3. 简述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冒顶征兆。

4.简述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5. 简述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横三区”和“竖三带”。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2. 冒落离层层间错动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片帮3.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支柱载荷量4. 安全阀开启时间比率平均值安全阀循环开启比率平均值5.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6. 时间面积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采煤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 矿山压力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3.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1. 支架支设时,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的( )。

A. 初工作阻力B. 初撑力C. 支架载荷D. 支护阻力2. 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缩的瞬间支柱上所反映出来的力称为( )。

A. 支架载荷B. 初撑力C. 始动阻力D. 最大工作阻力3. 在支架的性能曲线中,活柱下缩时,工作阻力的增长率由急剧增长转为缓慢增长的转折点处的工作阻力称( )。

A. 初工作阻力B. 支护阻力C. 始动阻力D. 摩擦阻力4. 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称为( )。

A. 初工作阻力B. 初撑力C. 摩擦阻力D. 最大工作阻力5.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 )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小。

A. 平行B. 等于C. 斜交D. 垂直6.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A. 斜交B. 小于C. 大于D. 垂直7.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夹α角( )25°~30°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A. 平行B. 小于C. 大于D. 斜交8.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夹α角( )25°~30°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发生明显变化。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垂直9. ( )在具有一定的工作阻力的同时还具有可缩性,将支架内力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保持围岩的稳定,又能避免支架的严重损坏。

A. 拱形刚性支架B. U型钢梯形可缩性支架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D. 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10. ( )是我国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支架,支架将多铰支架与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合成一体,兼具两者的优点。

A. 多铰摩擦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B. U型钢环形可缩性支架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D. 拱形刚性支架11. ()属于平顶形可缩性支架,支架的基本构件加工制造方便,便于巷道掘进和有利于保持顶板的完整。

此外,可简化巷道与工作面端头的支护技术,巷道断面利用率高。

A. 多铰摩擦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 B. U型钢梯形可缩性支架 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 D. 马蹄形可缩性支架12. ()既具有梯形支架接顶好的优点,又具有拱形支架承载能力高的特点。

A. 马蹄形可缩性支架B. U型钢环形可缩性支架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D. 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13. 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 )。

A. 直接顶B. 伪顶C. 人工假顶D. 再生顶板14. 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 )。

A. 人工假顶B. 伪顶C. 老顶D. 底板15. 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 )。

A. 直接顶B. 伪顶C. 老顶D. 上覆岩层16. 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 )。

A. 直接顶B. 复合顶板C. 老顶D. 底板17.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 )上覆岩层重量。

A. 相差较大B. 等于C. 3倍于D. 大于18.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水平应力普遍( )铅直应力。

A. 相差不大B.小于C. 减小D. 大于19.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 )。

A. 相差较大B. 等于C. 减小D. 增大20. N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 )时老顶的垮落与错动对工作面支架无多大影响。

A. N=3B. 0<N<2C. N>5D. N<221. N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时老顶失稳对工作面支架有较为严重影响。

A. N=0B. 2<N<5C. N>8D. N<222. 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 )时老顶的悬露与垮落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的影响。

A. N=4B. 4<N<5C. N>5D. N<223. N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时顶板常在采空区内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

A. N=0B. 2<N<5C. N>5D. N=224. 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 )。

A. K=10B. K=7C. K=2D. k=4~525. 双向不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

A. K=3B. K=4C. K=5D. k=1~326. 椭圆形孔应力集中与λ及轴长比有关,当a/b=2,λ=0~1时,应力集中系数( )。

A. K=3B. K=4C. K=1D. k=4~527. 在前后两个回采空间的影响条件下,中间巷道所在地点的应力集中系数( )。

A. K=10B. K=7C. K=2D. k=1~328. 与回采空间在同一层面的巷道称为( )。

A. 开拓巷道B. 本煤层巷道C. 顶板巷道D. 底板巷道29. 与回采空间不在同一层面,位于其下方的巷道称为( )。

A. 收作眼巷道B. 回采巷道C. 开切眼巷道D. 底板巷道30. 与回采空间不在同一层面,位于层面上方的巷道称为( )。

A. 收作眼巷道B. 回采巷道C. 顶板巷道D. 开切眼巷道31. 锚杆体贯穿弱面,限制围岩沿弱面滑动或张开,这种限制力称为( )。

A. 拉拔力B. 切向锚固力C. 预紧力D. 托锚力32. 当围岩表面和深部变形剧烈,工作锚固力丧失后。

锚杆对围岩仍具有的约束力,称为()。

A. 粘锚力B. 初锚力C. 残余锚固力D. 拉拔力33. 安装锚杆时通过拧紧螺母产生的锚杆托板对围岩的预紧力,以及锚杆托板阻止围岩向巷道内位移对围岩施加的径向支护力称为( )。

A. 预紧力B. 切向锚固力C. 残余锚固力D. 锚固力34. 由于围岩深部与浅部变形的差异,锚杆通过粘结剂对围岩施加( )来抑制围岩变形。

A. 粘锚力B. 切向锚固力C. 初锚力D. 托锚力35.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p≤895,老顶来压显现( )。

eA. 非常强烈B. 不明显C. 明显D. 强烈36.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895<p≤975,老顶来压显现( )。

eA. 中等强烈B. 非常不明显C. 明显D. 强烈37.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975<p≤1075,老顶来压显现( )。

eA. 微弱B. 不明显C. 明显D. 强烈38.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p>1075,老顶来压显现( )。

eA. 非常强烈B. 非常不明显C. 微弱D. 强烈填空题1. 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_______。

2.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3.采用人力、重力、机械式风力等方式将砂石等干式充填材料运送到待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称为_______。

4.顶板大面积来压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_____的面积超过一定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造成的剧烈动压现象。

5.放顶煤工作面仍有周期来压现象,但_____,初次来压强度也不大。

6.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为最大工作阻力,又称__________。

7.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_____关系。

8.巷道的塑性区半径R和周边位移u随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的减小,即围岩强度降低,显著____。

9. _____是锚固在岩体内维护围岩稳定的杆状结构物。

10.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_____后柱工作阻力。

1. 老顶初次来压:2. 煤矿动压现象:3. 顶板下沉量:4. 老顶周期来压:1.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的三类液压支架的名称?2. 我国对缓斜工作面直接顶分类的基本指标和参考指标?3. 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4. “支撑力–顶板下沉量”(“P—∆L”)曲线的实质?1. 使用单向无纵筋左旋螺纹钢杆体和扭矩螺母的优越性?2. 简述我国常用的巷旁支护类型?3. 简述采区平巷在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区和后影响区内矿压显现的特点和机理有何不同?4. 某矿将采区上山布置在离煤层底板为5~6m的粘土页岩中(见示意图),巷道上方留30m 煤柱保护上山,巷道很难维护,要使上山易于维护可采取哪些措施.1. 回采工作面采高2m,控顶距为4m,下沉系数η=0.05,计算工作面顶板下沉量?2. 回采工作面煤层来高M=3m,直接顶板厚度∑h=8m,破碎膨胀系数K P=1.35,煤层开采后破碎直接顶岩石能否充满采空区?1.B2.C3.A4.D5.A6.D7.B8.C9.C 10.A 11.B 12.C 13.A14.B 15.C 16.D 17.B 18.D 19.C 20.C 21.B 22.D 23.A 24.C 25.A 26.D 27.B 28.B 29.D 30.C 31.D 32.A 33.B 34.C 35.B 36.C 37.D 38.A填空题1.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

2.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

3. 采用人力、重力、机械式风力等方式将砂石等干式充填材料运送到待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称为干式充填。

4.顶板大面积来压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采空的面积超过一定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造成的剧烈动压现象。

5. 放顶煤工作面仍有周期来压现象,但不明显,初次来压强度也不大。

6.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为最大工作阻力,又称额定工作阻力。

7.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8. 巷道的塑性区半径R和周边位移u随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的减小,即围岩强度降低,显著增大。

9. 锚杆是锚固在岩体内维护围岩稳定的杆状结构物。

10. 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大于后柱工作阻力。

1. 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从而导致作面顶板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2. 煤矿动压现象: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态下积聚有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破坏、冒落或抛出,使能量突然释放,呈现声响、震动以及气浪等明显的动力效应。

这些现象统称为煤矿动压现象。

3. 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4. 老顶周期来压: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裂隙带岩层形成的结构将周期性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的三类液压支架的名称.答:我国目前还没有对液压支架进行严格的分类。

但就目前普遍应用的名词概念来说,基本上有三种名称:即支撑式、掩护式与支撑掩护式。

2. 我国对缓斜工作面直接顶分类的基本指标和参考指标.答:直接顶分类指标是直接顶平均初次垮落步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