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蜜总糖中提高蔗糖纯度的菌株分离鉴定及生物纯化性能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研究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研究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研究赵锦芳;薛葳蕤;张晓敏;王永泽;王金华【摘要】大肠杆菌HBUT-L来源于HBUT-D,因此具有快速利用蔗糖的特性。

对HBUT-L利用蔗糖及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菌株在96 h的发酵过程中,可将100 g/L的蔗糖转化生成60.0 g/L乳酸,转化率达到74.0%,杂酸产量少,具有工业化开发潜力。

在玉米浆培养基中可以直接添加未经处理的甘蔗糖蜜,发酵周期持续224 h,发酵液所得乳酸产量为87.0 g/L,发酵液残糖为28.6 g/L,但乳酸产率极低,仅为0.389 g/(L•h),后续将对甘蔗糖蜜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乳酸发酵速度和产量。

%Escherichia coli HBUT-L comes from the strain HBUT-D, so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apid uti1ization of sucrose. In the experi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1actic acid fermentation from Escherichia coli HBUT-L by sugar and sugarcanemo1asses were studied. The resu1ts showed that in 96 h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HBUT-L cou1d convert 100 g/L of sucrose into 60.0 g/L of L(+)-1actic acid, the conversion ratio was 74%, with 1ess production of impurities and deve1opment potentia1 for industria1ization. Untreated sugarcane mo1asses cou1d be direct added into corn steep 1iquor medium, the fermentation 1ast-ed 224 h, and fermentation broth produced 87.0 g/L of L(+)-1actic acid and 28.6 g/L of residua1 sugar, however the yie1d of L-1actic acid was extreme1y 1ow and just 0.389 g/L. Subsequent1y, it needed to research the pretreatment techno1ogy of sugar mo1asses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speed and yie1d of L(+)-1actic acid fermentation.【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5)024【总页数】5页(P6541-6544,6545)【关键词】大肠杆菌工程菌;甘蔗糖蜜;发酵;L-乳酸【作者】赵锦芳;薛葳蕤;张晓敏;王永泽;王金华【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L-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领域,L-乳酸最具前景的应用在于聚乳酸(PLA),PLA是一种可降解的、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用于制造可生物降解塑料,近些年一直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 )A.分裂与分化B.分化与癌变C.癌变与衰老D.衰老与分裂2、细胞器是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A.叶绿体B.核基质C.中心体D.核糖体3、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4、以下不属于表观遗传特点的是( )A.可以遗传B.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C.可能引起疾病D.可能导致基因组碱基的改变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水分子的跨膜运动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7、图甲烧杯中是5%的淀粉溶液,图乙烧杯中是5%的葡萄糖溶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到甲、乙烧杯中(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一段时间后( )A.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溶液浓度不变B.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不变C.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D.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呈砖红色8、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最常见的分布型B.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9、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时,不需考虑灭菌的材料和数量C.倒好培养基的培养皿要立即倒过来放置D.单菌落的分离是微生物纯化的通用方法10、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11、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发酵工程限时练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发酵工程限时练2

发酵工程限时练2考点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考向1结合培养基的配制和无菌技术,考查科学思维能力1.(多选)(2022·湖南名校联考)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煮沸消毒法中100 ℃煮沸5~6 min可以杀死全部微生物的细胞和芽孢、孢子B.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C.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需要灭菌D.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2.(2022·河北重点中学联考)无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巴氏消毒法可杀死牛奶中的全部微生物,且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B.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配合紫外线照射可提高空间消毒效果C.耐高温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放入高压蒸汽锅灭菌D.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的所有微生物考向2结合微生物的纯培养,考查科学探究能力3.(2022·泰安期末)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处理B.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C.步骤②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步骤③划线结束后在培养皿盖上做好标注4.(2019·全国卷Ⅲ,37)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

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填“倒置”或“正置”)。

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的研究

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的研究

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的研究甘蔗糖蜜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

然而,甘蔗糖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容易引起微生物生长,导致产品变质。

因此,了解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的研究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是由其中的可以发酵的糖分提供能量,微生物利用这些糖分并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包括酵母菌和乳酸菌等。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主要通过酵母菌发酵将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并产生一定的酸度。

而乳酸菌则能够将糖转化为乳酸,从而降低产品的pH值。

微生物发酵不仅能够改变甘蔗糖蜜的化学性质,还会产生一系列有机酸、酒精、多糖和酶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于甘蔗糖蜜的特性、口感和营养价值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有机酸包括乳酸、苹果酸等,它们能够提升产品的酸度和口感,并具有防腐作用。

酒精则赋予甘蔗糖蜜特有的风味和香气。

多糖能够增加产品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酶是一类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它们能够在发酵过程中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效率。

目前,对于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和鉴定甘蔗糖蜜中的微生物菌株,确定在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

其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性能,提高发酵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同时,还有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发酵条件(如温度、pH 值、氧气含量等)来优化甘蔗糖蜜的发酵过程,以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甘蔗糖蜜发酵产物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生物能源工业等。

甘蔗糖蜜的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的研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发酵过程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风味,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其次,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和酒精等副产物能够增加产品的保质期,减少防腐剂的添加。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甘蔗糖蜜发酵副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对于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

三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酵母菌株的筛选

三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酵母菌株的筛选

三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酵母菌株的筛选陆琦;张穗生;吴仁智;陈东;黄日波【摘要】从甘蔗糖厂的废弃物中筛选到3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菌株MF1001、MF1002和MF1003,经rDNA ITS序列同源比对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不同菌株.3个菌株均可以完全利用葡萄糖和蔗糖,部分利用棉子糖和半乳糖,均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MF1001发酵甘蔗糖蜜的残糖含量明显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略低于标准测定菌株CICC31149和CICC31279,MF1002和MF1003的残糖含量略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与生产菌株相比,3个菌株在甘蔗糖蜜的生长速率略低,但是维持高菌数的时间较长.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3个菌株30℃发酵72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4.26%(V/V)、14.48%(V/V)和13.50%(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9.5%~28.6%;37℃发酵40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2.03%(V/V)、12.06%(V/V)和12.14%(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0.0%~11.7%.这3个菌株具有提高甘蔗糖蜜发酵醪液酒精含量的潜在工业价值.【期刊名称】《广西科学》【年(卷),期】2010(017)004【总页数】6页(P368-372,376)【关键词】酵母菌株;筛选;酒精;糖蜜【作者】陆琦;张穗生;吴仁智;陈东;黄日波【作者单位】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1;TQ926糖蜜是蔗糖生产的副产物,在我国广西、云南和广东等主要蔗糖产区已经成为酒精发酵生产的主要原料。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LIU Lufeng;CUN Haichun;HE Pengfei;DI Yining;WU Yixin;HE Lilian;LI Fusheng;HE Yueqiu【摘要】为探究甘蔗内生菌多样性组成及相关特性,本研究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标记(gyrB,rpoB,ITS,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2个栽培品种(系)和5个野生种无性系的根、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到细菌589株、放线菌34株和真菌46株;细菌中固氮菌有41株,溶磷菌有98株,解钾菌有52株,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分别有44株和35株.内生细菌分属21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为优势属;内生真菌分属于枝顶孢属、链格孢属、曲霉属、镰刀菌属、枝孢属等17个属,而放线菌仅为链霉菌属.具有潜在植物益生功能的菌株主要集中在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及泛菌属.本研究显示甘蔗栽培品种(系)和野生种无性系均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且栽培品种(系)所含内生菌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高于野生种无性系;12个栽培品种(系)间所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通过初步的功能鉴定,筛选出一些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微生物,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9页(P1144-1152)【关键词】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功能多样性【作者】LIU Lufeng;CUN Haichun;HE Pengfei;DI Yining;WU Yixin;HE Lilian;LI Fusheng;HE Yueqiu【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没有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1-2]。

第1章 发酵工程(非选择题)——高二下学期生物学人教版(2019)期末考前提分练

第1章 发酵工程(非选择题)——高二下学期生物学人教版(2019)期末考前提分练

第1章发酵工程(非选择题)——高二下学期生物学人教版(2019)期末考前提分练1.磷是维持生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植酸磷作为植物或饲料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由于动植物体内缺少水解植酸磷的植酸酶,不能很好地利用饲料及土壤中的植酸磷,造成了磷的浪费;同时,动物的高磷粪便排入环境,也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目前,产植酸酶的细菌种类有很多,如图表示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植酸酶的A~E5种细菌菌株的操作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是_______(答出2种即可),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_______。

(2)常采用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的培养基需要倒平板的目的一是_______,二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蒸发。

(3)图中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

(4)经20℃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培养基中出现分解植酸磷的透明圈,图中透明圈最大的是_______,可挑取该菌落进行纯培养。

在家畜饲料添加剂中使用植酸酶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另外添加植酸酶在一定程度上起改善环境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

2.氮、磷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固氮解磷的优点有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为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能固氮解磷的微生物,并从中筛选固氮解磷特性较好的有益功能菌株,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筛选固氮微生物,需选用的培养基类型为表中的_____,原因是_____。

等特征,可对菌株进行种属鉴定。

(3)为进一步筛选出固氮解磷菌,研究人员将上述实验中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无机磷培养基A中,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筛选固氮解磷菌,测得的D/d(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结果如图。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1课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1课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第十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课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课标要求】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4.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5.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素养目标】1.掌握培养基的成分及其作用,比较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异同;掌握无菌技术及微生物的纯培养。

(科学思维)2.设计实验探究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

(科学探究)3.关注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及宣传健康生活等。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1.培养基的配制: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种类按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按用途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成分主要成分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特殊的培养成分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等2.无菌技术:(1)概念: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关键:防止杂菌污染。

(3)目的: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

(4)两种无菌技术的比较:(5)常见灭菌方法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微生物的纯培养:(1)概念: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2)步骤: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

(3)酵母菌的纯培养。

①菌落的概念:由分散的微生物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②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③步骤:制备培养基、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

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特殊的物质。

(√)2.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 y e nv i r o nm e nt s , a nd u s e d t o i mpr o ve s ug a r p ur i t y i n s u ga r c a ne mol a s s e s .I t s mor p ho l og i c a l , p hys i o l o gi c a l a nd b i o c he m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e r e c o m pa r e d,a nd 2 6 Sr DNA ge n e s e q u e nc e ho — mo l o gy wa s c o nd uc t e d.Hi g h— p r e s s ur e l i q ui d c hr oma t o gr a p hy e l u t i o n c ur v e of a bs o r pt i o n c o m— po un ds s h owe d t h a t s e ve r a l c hr o ma t og r a ph i c pe a ks( g l u c o s e a nd f r uc t os e ) we r e e v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e nt l y d i —
Ab s t r a c t : A n e w s t r a i n, Pi c h i a k u d r i a v z e v i i( m一 6 ) ,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s u g a r wa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r e f i n —
物 纯 化 作 用 。菌 株 m- 6属 于 库 德 毕 赤 酵 母 ( P i c h i a k u d r i a v z e v i i ) 。 关键词 : 甘 蔗 糖 蜜 生 物 纯 化 库 德 毕 赤 酵 母 蔗 糖 中图法分类号 : Q5 9 1 . 4 , Q9 3 - 3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9 1 6 4 ( 2 0 1 3 ) 0 1 — 0 0 4 0 — 0 4
mi n i s h e d i n b i o l o g i c a l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o f s u g a r c a n e mo l a s s e s ,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 g l u c o s e a n d f r u c t o s e we r e d e g r a d e d b y t h e n e w i s o l a t e d u r i n g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F e r me n t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s u g a r —
广西科 学 Gu a n g x i S c i e n c e s 2 0 1 3 , 2 0 ( 1 ) : 4 0  ̄4 3
甘 蔗 糖 蜜 总 糖 中提 高 蔗 糖 纯 度 的 菌 株 分 离 鉴 定 及 生 物 纯 化 性 能 *
I s o l a t i o n o f S t r a i n f o r Ra i s i ng S u c r o s e Pu r i t y i n Su g a r 。 -
摘要 : 从甘蔗糖厂周边环境采集污泥 、 土壤及污水样 品 , 通 过 甘 蔗 糖 蜜 纯 化 发 酵 试 验 筛 选 提 高 甘 蔗 糖 蜜 总 糖 中 蔗 糖 纯 度 的菌 株 , 并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 、 生理 生化 特征 比较 和 2 6 S r D NA 基 因序 列 同源 性 分 析 鉴 定 。结 果 筛 选 获 得 1 株 提 高 甘 蔗 糖 蜜 总 糖 中蔗 糖 纯 度 的菌 株 m一 6 。菌 株 m一 6纯 化 发 酵 1 0 h , 甘 蔗 糖 蜜 中葡 萄 糖 、 果 糖 的 去 除 比例 分 别为 9 6 . 5 , o 4、 1 0 0 , 蔗糖 在糖 蜜 总 糖 中 的 纯 度 由 初 始 的 5 5 . 6 提高至 8 5 . 7 , 菌株 r n 一 6对 甘 蔗 糖 蜜 有 良好 生
c a ne M o l a s s e s a nd I t s Bi o l o g i c a l Pu r i f i c a t i o n
覃香香 , 周玉恒 , 蔡 爱华 , 陈 海珊 , 沈 育伊 , 张 厚 瑞 ~
QI N Xi a n g — x i a n g , Z HOU Yu — h e n g, CAI Ai — h u a , CHEN Ha l — s h a n, S HEN Yu — y i ,
ZH ANG HO U — r ui
(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 中国科学 院 广西植 物研 究所 , 广 西植 物 功 能 物质 研 究 与利 用 重 点 实验 室 , 广 西
桂林 5 4 1 0 0 6)
( Gu a n g x i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Ph y t o c h e mi c a l s Re s e a r c h a n d Ut i l i z a t i o n, Gu a n g x i I n —
s t i t u t e o f Bo t a ny, Gua ngx i Zhu a ng Aut o nomou s Re gi o n a nd Chi n e s e Ac a de my of Sc i e n c e s, Gu i —
l i n, Gu a n g x i , 5 4 1 0 0 6 , Ch i n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