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酸和碱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
Cl 2+H2O→HCl+HClO,所以自
来水中有盐酸,
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氯化钡和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
应,但无明显现象;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选
故选: D。
16. 某同学在探究 “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时,用稀 NaOH 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 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 ①②③ 分别是( )
A.稀 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 NaOH 溶液
C.稀 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 【答案】 C
5.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Na+、 K+、 MnO4 - 、 SO42- B. NH4+、 Na+、 NO3- 、Cl C. K+、 Ba2+、 NO3- 、 Cl - D. Mg2+、 Fe3+、 Cl - 、 NO3-
【答案】 C
【解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微粒不共存。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D.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D
【解析】 A、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错误;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
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中和反应,错误;
() H+
B. 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Fe3+、Cl-、SO42-B.H+、NH4+、Al3+、SO42-C.H+、K+、OH-、HCO3-D.Mg2+、Cl-、OH-、NO3-【答案】B【解析】【分析】在同一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物、水和气体,即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根据此原理解答此题【详解】A、Na+、Fe3+、Cl-、SO42-中Fe3+为黄色,故不符合题意;B、H+、NH4+、Al3+、SO42-能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故符合题意;C、H+、K+、OH-、HCO3-中H+和OH-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D、Mg2+、Cl-、OH-、NO3-中Mg2+和OH-会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该题为离子共存题,判断离子共存的思路:先看题干是否有指定的条件,再看离子间能否反应。

2.“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A.硝酸钾 B.氧化铜C.碳酸钙 D.氢氧化钾【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A.硝酸钾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 错误;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与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属于盐,故C正确;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碱,与氢氧化钠类别相同,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CuS04 KNO3 HCl Na2S04B.NaOH NaCl HCl FeCl3 C.NaNO3 HCl Na2S04 H2S04D.K2CO3 H2S04 CaCl2 Na2C03【答案】B【解析】A. CuS04溶液呈蓝色,HCl有刺激性气味, KNO3和 Na2S04无法区别。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有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质量增加而不变质,后者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A.浓盐酸生石灰B.熟石灰苛性钠C.浓硫酸火碱D.生石灰熟石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液的质量变小,也不变质,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且变质,不符合题意;B. 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增加且变质,苛性钠即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且变质,不符合题意;C.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增加但不变质,火碱即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且变质,符合题意;D. 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且变质;熟石灰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增加且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改善空气质量,让津城天更蓝,今年我市将推动重点行业脱硫治理等任务的实施.脱硫过程中可用NaOH溶液、Na2SO3溶液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①2NaOH+SO2═Na2SO3+H2O ②Na2SO3+SO2+H2O═2NaHSO3③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出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知物质具有的性质。

②Na2SO3+SO2+H2O═2NaHSO3,是由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亚硫酸钠在此反应中可以循环使用,故B说法正确; 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1)+x+(﹣2)×3=0,解得x=+4,故C说法错误;①2NaOH+SO2═Na2SO3+H2O,说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及解析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及解析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及解析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在一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小刚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小刚同学作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pH小于7 B.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C.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该溶液显酸性3.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乙>丙>甲B.甲>乙>丙C.丙>乙>甲D.乙>甲>丙4.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紫色紫薯汁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肥皂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溶液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A.蔗糖水呈中性B.溶液的pH:肥皂水>蔗糖水>白醋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一定等于7D.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A.只有银B.只有银和铁C.可能含有锌D.一定有银、铁、锌6.“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7.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 2SO 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B.乙可能属于盐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O2CO2B.2H2O2H2↑+O2↑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3.“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5.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图中A代表水分子6.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7.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可用于食品防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甲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苯甲酸能和铜反应产生氢气C.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D.在食品中可以大量添加苯甲酸以延长保质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苯甲酸溶液属于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B、铜排在了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故B错;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防腐剂要放入适量,不能大量使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故D错,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化学培优练习8
—酸和碱综合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Ca 40 S 32 Cl 35. Na 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

1、某校课外小组测得柠檬汁的PH约为2,对该柠檬汁的酸碱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2、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A.浓硫酸 B.食醋(pH=3) C.食盐水(pH=7)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
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实验室用CO与 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4、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石蕊溶液
6、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B.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7、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
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
的物质是
A.AgNO3、Cu(NO3)2、Fe(NO3)2 B.Cu(NO3)2、Fe(NO3)2
C.Fe(NO3)2 D.Fe(NO3)3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9、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
生了反应的是
2

(A) (B) (C) (D)
10.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如图3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
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
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
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B>A>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共24分)
13、(4分)“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
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清液
滴入白醋和食盐水,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
___________;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
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吹气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现象。
14、(5分)测定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测定时,用 蘸
取待测溶液,滴在 上,然后再与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
值。若用此法测得土壤的pH值小于5,可以施用适量的 来改良
土壤。

A
B
C
D

石灰水 稀盐酸

硫酸铜

图3
3

15、(7分)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
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调成20%
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猪圈中消毒,—段时间
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伤、溃疡,原因
是 。
(3)上述用于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作用了,其原因是(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
16、(8分)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
快的感觉。右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
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
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
显酸性。
(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
石蕊试液变红色。 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
据是 、 。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 ;她
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
若看到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三、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12分)
17.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
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
物已省去)

⑴用化学式表示:A ,I ,D的组成 、
⑵F→G的反应类型
⑶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H→C的化学方程式
G→I的化学方程式
⑷指出B的一种用途
4

四、实验题(本大题1小题,共13分)
18. (13分)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
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
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
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
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
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
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
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
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
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
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
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
种。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
入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
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
(1)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该工厂每天用含氢氧化钙75%的熟石灰处理150t这种废水,需要熟石灰多少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