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复习导学案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思考与交流】(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时1复习导学案.doc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时1复习导学案.doc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I原了的构成元索(教材上册70〜77)学习目标①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②了解元素的含义,知道空气、地壳、生物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③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而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④知道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知识梳理1、原子构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____ ,其中和构成原子核(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原子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核电荷数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o(3)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可以构成_______ ,可以结合成 _______________ ,通过得失电子转化成_____________ o2、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 O3、jc 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密切。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表示的意义:表示 _ ;表示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 ,女口6N中6表示________ o(3)记住并书写24种元素符号:氢—氨—碳—氮—氧_M_钠_镁_铝_硅_硫—磷氯—钾_钙_猛_铁_铜—锌_银_碘—钞!_金_汞—(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 ;③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第九单元第一课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第九单元第一课
(一)、自主学习(独学):
认真阅读教材后,完成下列各题: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性、性、是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和组成。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叫做溶剂(一般指)。
解读目标
细心阅读
慧眼识金用
醒目的颜色做出重点标记并能流利回答或者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内
积极交流
我是最佳演员我是展示之星
若有水在水为剂
75﹪酒精
酒精

混合有变新为质
生石灰+水
氢氧化钙

(三)乳浊液的形成
仪器、药品:蒸馏水、植物油、2支试管、洗涤剂、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洁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思考:1.水和植物油形成的是溶液吗?
2.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被溶解了吗?
巩固检测
(2)钛和钛合金熔点、密度、可塑性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强。生铁和钢都是铁的。
(二)、合作探究(群学):
(一)溶液的形成
仪器、药品:试管、药匙、蒸馏水、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
药品(少量)
现象
食盐+水
蔗糖+水
硫酸铜+水
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的特征:。
((二)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仪器、药品:蒸馏水、汽油、酒精、高锰酸钾、碘、油布条、试管、镊子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1)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1)

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1)课题燃烧及其利用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签名班级姓名学号(工号)日期【中考要求】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重要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酒精、氢气等,它们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开发新能源。

3、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初步了解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基础知识回顾与总结】一、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1、燃烧条件(缺一不可):(1)(2)(3)2、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条件的任一个即可):(1)清除,(2)隔绝,(3)降温到以下。

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三大化石燃料是、、。

其中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主要含有元素);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主要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物,都是再生能源(填“可”或“不可”)。

2、使用化石燃料会污染环境,如煤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可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 5.6,而正常雨水的pH== ,它不显中性是因为空气中的溶于水生成导致的。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化学式为。

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

三、新能源的开发1、新型的无污染燃料如,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选择原料时,通常不用盐酸的原因是,不用金属镁主要是因为,不用金属铁主要是因为。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实验室可以用法、法收集氢气。

4、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需要在检验,直到响声很小。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气具有性和性,将纯净的氢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色变成色,试管内壁有出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6、酒精的化学名称是,其化学式为,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称为热反应,如燃烧、镁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称为热反应,如:炭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课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备:周娟审核:理综组日期:2017年4月6日使用方法()酒精灯注意事项:仪器()3.物质的加热方法液体()给物质加热固体()注意事项:4、仪器的洗涤方法、标准三、专题剖析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汽油挥发C、食物腐烂D、湿衣服凉干E、石蜡熔化F、点燃煤气G、弯曲电线H、剩饭变馊I、高梁酿酒J、灯泡发光K、瓦斯爆炸L、空调制冷M、火山爆发N、酸雨形成O、苹果腐烂P、露水消失Q、海水晒盐考点二:基本实验操作(易错题)某同学用量筒取一定量水,平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水的体积是()A 8 mlB 大于8mlC 小于8 mlD 小于12ml(中考题)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中,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查找资料】NaCl的溶解度:【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流程并依流程进行实验: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问题交流NaClA B C D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有两处操作是错误的,它们是_________(填序号)。

(2)在实验过程中要多次使用玻璃棒,其中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备粗盐时,采用晒盐或煮盐的方法通过蒸发盐溶液中水分使之浓缩结晶,而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的理由是_____ ____四、交流展示1.合作交流2.小组抽签展示五、巩固提升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A.水沸腾B.瓷碗破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生锈B.大米酿酒C.纸张燃烧D.汽油挥发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5.下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6.用托盘天平称量5 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A.增加砝码B.添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平衡螺母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 gB.27.4 gC.32.3 gD.32.6 g8.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98%。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伴有、、、、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

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4.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碳C 氢H 氧O 氮N 氯Cl 硫S 磷P 钾K 钙Ca 钠Na镁Mg 铝Al 锌Zn 铁Fe学习研讨:一、物质的变化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㈠、物理变化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二、物质的性质㈠、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化学发展史,了解什么是化学,正确理解化学的含义。

2.关注生活中一些与化学密切相关的事例,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的科学。

2.人类利用化学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器、、、纸、火药、酒、染料等物质。

3.近代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和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化学的研究意义【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P2,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填写下面相关内容。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以增加粮食的产量;(2)利用化学合成,抑制,保障人体健康;(3)利用化学开发和,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和,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知识点二化学的发展历程【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并填写下面相关内容。

1.学习化学以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和,还会进而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归纳总结化学的定义1.化学研究层次:分子、原子,即微观角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物体由物质组成,如铁是物质,它可以组成铁锅、铁轨、铁管等多种物体。

3.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概念的外延包括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等等。

知识拓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初三化学导学案汇编:《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汇编:《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案1、物质都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总在不断,且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

(3)分子、原子之间有,且粒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增大而,随压强的减小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

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阅读P48~P49,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1(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表1: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品红在水中会,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分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结论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 表2:实例结论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2、湿衣服晒干,且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

说明: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说明: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部分可分组进行)1、仔细观察P49上方的两幅图片(图3—2、图3—3),这两幅图反映了微观粒子的哪些特征?。

2、用100mL量筒量取50mL酒精,再用100mL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装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所得总体积是否为100mL,这是为什么呢?。

3、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把试管和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在一起,按右图组装好,甲烧杯装冷水,在乙烧杯中倒入热水,观察甲烧杯中导管口有什么现象?然后,把乙烧杯的热水换成冷水(10℃以下),再观察甲烧杯内导管中有什么现第4题图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复习导学案第1课时
奇妙的化学
编写:李燕审核:韩玉柱
【学习目标】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能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收集验满验证储存洗涤干燥等
【课前准备】
自主阅读课本P1 –P8,重点关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自主阅读课本P40,重点关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同步导学】
学习任务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2
①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是什么?
②能否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谈谈你的理由
3、归纳总结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宏观)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__,物理变化的实质—(宏观)____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__________,但不能
..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巩固加深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 用粮食、酒曲和水制甜酒
C. 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 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5、方法点拨: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①根据常识判有无新物质生成,②写化学式,前后化学式不同一般为化学变化
6、拓展延伸:水垢的主要成分、除水垢的原理、蛋白质的变性、吸附性
学习任务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谈谈你有什么巧法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常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那些?
3、归纳总结
①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②常见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常见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4、巩固加深
有下列几种叙述:①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③一氧化氮不溶于水;④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⑤二氧化氮有毒,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⑥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硝酸盐。

试填写下列空白:短文中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句子是()(填序号,下同)描述化学性质的句子是()
5、方法点拨:通常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简单的方法:通过感觉器官判断出或者仪器测出的为物理性质,其余可.判断为化学性质
学习任务三: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1、自主阅读
①上册课本62页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体会其相应的性质;
②上册课本107页交流共享,体会二氧化碳的用途及相应的性质
③上册课本122、123、124浓硫酸、氢氧化钠的潮解性、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体会它们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
2、思考交流
①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体会其相应的性质;
②二氧化碳的用途及相应的性质
③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的主要用途及性质
3、巩固加深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烧②氢气用于填充氢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
下列有关“绿色化学”和“绿色食品”的描述均正确的组合是()
①“绿色化学”是指绝对无污染的化学过程;
②“绿色化学”是只依靠绿色植物来完成的化学过程;
③“绿色化学”是指没有或尽可能减少污染的化学过程;
④“绿色化学”是人们理想的化学过程,无法实现;⑤治理工业“三废”属于“绿色化学”范畴;
⑥合理施用农药属于“绿色化学”;
⑧开发利用氢能源属于“绿色化学”;
⑨富含叶绿素的食品;
⑩新鲜的蔬菜;
⑾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⑿贴有“绿色”防伪标志的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