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之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精练四 分析物象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精练四 分析物象意

核心题点精练四分析物象意蕴和作用散文中的物象就是散文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它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高考考查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是考查其意蕴和作用。

考生宜围绕这两个“题点”进行必要的训练,不断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火陈夫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

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

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

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

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得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

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地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

女人见了,一阵骂。

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

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

中招语文复习 专题二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中招语文复习 专题二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第5 页
三、答题方法 1.理解标题的含义 (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我们 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 (2)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 (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 (6)寻找文章的文眼。
第 12 页
二、常见题型 1.文章某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 3.某段插叙了××的什么往事?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这样处理有何妙处?
第 13 页
三、解题方法 1.提取标志性词语。有的文章在叙述上有很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可以看出记叙顺序,尤其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抓住 这些词语,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2.辨析开篇段落。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在开篇的段落都会有所暗示,这类方法对于倒叙的文章尤为适用。 3.抓住关键段落。这种方法适用于插叙的文章,因为插叙的段落一般都会独立成段,与其他段落有较大的区别。
第7 页
考点二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常见题型 1.文中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文中“××”一词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5.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6.文中多次(几次)使用了“××”一词,有什么作用?见P206~P207“典例精析”第(1)题。
第 22 页
(2)内容。即该句子所叙述或描写的内容。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揭示其与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 (3)情感。即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该句子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另外,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去深入理 解句子,是可取并且常用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二_散文阅读_4-2-7_含答案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二_散文阅读_4-2-7_含答案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时间:40分钟分值:28分)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垂钓的遗憾杨晓敏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

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

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

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

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

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

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

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

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

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

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

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

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

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

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

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

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

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

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

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一个结实的钓竿。

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

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2专题二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2专题二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散文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风有关刘云芳①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

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钢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

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

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地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

②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

她们围着红的蓝的头巾。

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她们露出眉眼来。

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

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

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

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挡。

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

每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让我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

③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

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在一对老人家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

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方玻璃。

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有人进来。

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

狂风来袭的深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

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五 专题二 散文阅读之(二)— 鉴赏评价型试题 跟踪限时检测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五 专题二 散文阅读之(二)— 鉴赏评价型试题 跟踪限时检测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板块五专题二散文阅读之(二)——鉴赏评价型试题跟踪限时检测一、(2020·成都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2分)人生麦茬地张炜一个从无垠的原野上走来的人生,忘得掉炎炎夏日里那一片接一片的银亮麦茬、像电光一样闪烁的麦茬吗?土地焦干烫人,没有一丝水汽,如果有人划一支火柴,麦茬就会一直燃烧到天边。

土地烘烤出人的汗水,给自己解渴。

人的脸和土地一个颜色。

汗水还是不停地流出来,肌肉干贴在骨骼上,生命之汁已经剩下不多了。

夏天,多么漫长。

在这个滚烫的季节里,老人无声无息地劳作,一天接一天坐在地里。

他们要熬过什么?或者,他们在期待什么?人老了,知道前边的日月是什么样子;人年轻就不晓得以后的岁月是什么光景。

其实一茬麦子与另一茬麦子总是差不多——麦茬的颜色一样,也同样在夏日里闪亮耀眼。

儿子啊,在外奔忙的儿子啊!日当正午的时候我还不愿回去,我也没有寻找一片树荫。

这片土地太大了,我僵硬的双腿不愿挪来挪去。

丈夫没有了,他埋在这片土里——很多的男人女人都埋在这片养活了他们的土里。

每个人将来也都一样。

麦茬哟,像针一样刺我的手和脚,我的长了厚茧的皮肤都受不住了。

我把散在垄里的穗子拣起来。

这麦秸在阳光下刺眼亮,我不得不眯起眼睛。

饱含了盐的汗水顺着皱纹流进眼窝里,我一遍一遍地去擦……远处有只百灵鸟,它不歇声地叫,它有了什么好事?麦茬间的另一种颜色,是绿色的小玉米苗儿。

一茬让给了另一茬。

庄稼,这就是庄稼。

谁熟悉农事?谁为之心动?谁在这广阔无边的田野上耕作终生却又敏悟常思?苍穹下多少生命,多少搏动不停的角落,生生息息,没有尽头。

可是土地再辽阔、离我再遥远,我还是能把正午里坐在麦茬地里的母亲一眼辨认出来!她的雪白的头发啊,她的蓝布大襟衣服啊,我没有开口喊,夏日的白光已经灼伤了我的双目……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远处的百灵鸟一连声地叫,这个炎热的夏天,你有了什么喜事?正午的阳光把原野晒出了紫烟。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构思特色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构思特色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构思特色题提升练(原卷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水弄堂①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

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

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

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

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②我此刻便是如此。

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③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

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④斜倚栏杆,缓缓地转动脖颈,目光收放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露无遗。

从此处到南门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

这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

⑤这副精致工整的对句,并没有丝毫夸张。

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夹出一道宽约十几米的水流,缓缓地流淌,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

临水的房子多是两层,个别三层,一色白墙黛瓦。

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便有了明与暗、真与幻的对比,有了层次和韵律。

水边的条石栏杆上,疏朗错落地摆放着盆花绿植,增添了不少生机。

栏杆内侧,隔着窄窄的小道,便是古旧的房子,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分明是被岁月烟云熏染而成的。

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萝,或是几竿竹子,藤蔓枝叶将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

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

隔段时间就会有一艘游船驶过,古色古香的式样,正和此处悠悠的古意相谐适。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2 散文 第5课时 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2 散文 第5课时 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

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
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本段文字使用了
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

,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参考答案:对偶、反问、反复、呼告 悲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请赏析该段的描写艺术。 答:
参考答案:该段描写紧紧扣住景物特点,由静到动,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 荷香,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 了月光下的荷叶、荷花、荷香之美。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我走进残垣断壁间,我凝视它们,它们凝视我,眼前海市蜃楼般地幻化出 一座赫赫雄关。 ②城楼轩昂,垛堞绵延。戍卒们的甲戈跳荡着夕阳的余红,战袍上落满尘埃, 粗糙黝黑、突兀的肌腱勃起雄性的勇猛,一种原始的美,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③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 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悲。山路遥遥, 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 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月色里,是什么发出磷磷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 春闺梦中人。谁曾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
[解析] 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赏析其作用。逐 句分析可以发现,“洗尽铅华”“游走”“狂舞”使用了拟人手法;“或如晴空霹雳,或 如灯下细语”使用了比喻手法,同时使用了通感,将视觉转化成听觉;“书不完、 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使用了排比手法。作用则要结合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和 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散文真题解读:乡村的泥土
10.作者为什么说“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用 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第(3)段中的“再种最后一茬”这句话,父母已经跟“我”说过 不下四五次了,为什么“每次都没有兑现”?(4分) 12 12.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3 )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 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13.阅读第(6)段,从哪里看出土地的“坦然无忧”?并说说土 地坦然无忧的原因。(4分) 14.阅读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
二,散文的分类
一,记叙散文。代表作:《回忆我的 母亲》、《藤野先生》。 二,抒情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 三,议论性散文。
三,散文阅读方法
一,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看“行”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抓散 文线索。 三,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四,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 文 阅 读 指 导
一,散文的特点 二,散文的分类 三,散文阅读方法 四,散文真题解读
一,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内容上: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 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 来。 形式上: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 论融为一体。 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心 9.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 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分) (1) ▲ (2) ▲ (3)敬畏红字 (4) ▲ 1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分) 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眉色飞舞”一词 的妙处。(4分) 12.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 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分) 1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 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 容回答。 (4分)
四,散文真题解读:古典之殇
6.阅读(6) - (7)两段,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尴尬” 一词的含义。(4分) 7.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 要说明理由。(4分) 原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 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被生生 撒消?多少诗词风景成为了遥远的绝版? 改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页以及诗词 风景都逐渐消失了。 8.本文“古典之殇”中的。“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结合上文内容从两个方面具体回答。(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