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思维导图——以图导读,导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高度

1182020年02期总第494期ENGLISH ON CAMPUS 思维导图——以图导读,导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高度文/林蓓珊3.读后——互动激发,深度拓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复述或拓展阅读文本。
在教学PEP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 3 Read and write 时,学生根据阅读文本关键内容绘制出思维导图,进而顺利完成阅读文本主要内容的复述(如下图)。
借助思维导图,把原本枯燥复杂的语篇阅读变成了一幅图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内化和知识迁移活动。
有了思维导图的清晰链条,整合拓展思维,学生复述层次分明,既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复述(Retell) : James, Ann, Kate and Ben are my friends. James has _____. He has a _______. Ann has _____. She has an _____. Kate is _____. She is _____, too. She has _____. Ben is _______. He has _______. He is near the _______. 扩展(Extension) : ______is my friend. He/She is _____and_____. He/She has_____. 在最初开始训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孩子们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事先搭好框架,然后让学生提炼出主题词和关键词填充。
这样训练几次后,学生逐渐就摸索出了窍门,并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常用的几种方式。
慢慢上手之后,教师再增大难度,让学生自己搭建框架并找出关键信息填补,画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和见解的思维导图。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不仅避免了“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等模式,还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深度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文本内容,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输入输出质量,锻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所给信息复述和拓展阅读文本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把思想或信息以
图形化方式表示的工具。
一张思维导图往往是由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开始,以放射状的分
支和关键词组成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信息以一种形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1.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觉得单调枯燥,很难保持兴趣。
而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这
一视觉化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2.促进英语学习的深入思考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理解课程内容。
将重点内容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现,使得
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英语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思维导图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
的思维,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3.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直观化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思维导图还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获取课程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需要将课程知识转化为一个整体,并从中抽取出最重要的
要素。
这种能力的发展也不仅是在语言方面,更是涵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归
纳能力的全面发展。
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增强对英语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表形式表示思维的工具。
它以中心词为核心,通过放射状的分支连接其他相关词语,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的思维结构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组织信息,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在学生阅读前先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设计预测性任务: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给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关键词,让学生根据问题或关键词预测文章的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提高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关注度。
3. 使用思维导图整理信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组织阅读中的关键信息。
学生可以以中心词为核心,通过放射状的分支来记录文章中的关键词、主题句和细节。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还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进行课堂讨论: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
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进行趣味游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趣味游戏,如填词、连线、猜谜等。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乐趣。
6.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总结阅读内容。
1. 阅读前,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想法和知识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问题。
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252020年09期总第501期ENGLISH ON CAMPUS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文/赵胜娟文本阅读不能做到较好的理解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中心主题写出来,再仔细罗列每段的主旨大意,这样的思维导图式阅读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有利于理解英语文本,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应用的教学实例分析案例一:陕旅版英语四年级Unit 1的题目是《What is youfather?》,首先要明白这个单元的核心是职业,通过父亲与职业进行思维发散并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知道单元的主旨要求,通过讲解让学生从职业(professional)发散思考,想出他们知道的所有职业并根据自己实际掌握和查阅写出所有职业的英语单词,比如nures,doctor,worker等。
根据自己写的所有职业单词,找出自己父亲的职位,并且发散性地想象父亲职业的作用。
横向扩展思考,引导学生去思考mother’s job,让学生不断联想自己所知人的工作,在增加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同时,也在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二:陕旅版六年级的英语基础有所提高,更应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例如针对六年级上册Unit 7 《Had a God Time》中,可以建议学生以事件核心,以课本为参考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写出来,paly beach vollerball,visit the museum,make a cake等,不仅复习了课本重要短语,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表达出来,并着重标出自己玩得开心的事件,解释出原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并对其他事件,无论是最近发生还是以前经历过的均写出当时的内心感受,例如unhappy,pity,excited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不断提高英语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结语综上所示,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导言英语绘本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教材之一,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如何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英语绘本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思维导图的理论知识和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赖恩于19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以中心词为核心,通过分支词和关联线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层次的非线性思维网络,用于表达和组织个人的思维。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1. 图形化表达: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的方式,将概念、观点、信息等可视化地呈现出来,便于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2. 非线性结构:思维导图采用分支的方式展示信息,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思维结构,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激发联想和创新。
3. 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导图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和延伸,更加全面地呈现信息。
4. 灵活性和可变性: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可以根据思考的进行进行不断地修改和调整,适应各种复杂的思维需求。
1. 帮助理解故事情节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事件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以经典英语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毛毛虫的成长历程、吃的食物种类、故事的时间顺序等信息清晰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2. 激发联想和创作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作能力。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关联性延伸,拓展故事情节或者衍生相关的创作内容。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一、引言二、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1.绘本的特点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具有形象性强,情节简单,图文并茂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绘本成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绘本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绘本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还能帮助学生感受到外语环境中的情境语言。
通过绘本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外语的韵律、语调、语音等,有利于学生的语感培养。
绘本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1.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式思维工具,通过将各种观点、信息、概念等用线条、颜色、文字等方式在纸上或电脑屏幕上进行绘制,以便更清晰、更系统地表达和展示出来。
它是以中心思想为中心,分支思想为分支的一种逻辑图形。
(1)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绘本中的内容,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层次分明的思维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2)促进学生思维深入绘本中的情节和内容有时会比较复杂,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将其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培养学生阅读策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如何在思维导图上记录、整理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
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绘本。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绘本,确保绘本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设计合理的思维导图在选取了合适的绘本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设计一份合理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设计应该以绘本的中心思想为中心,分支思想为分支,确保内容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浅谈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浅谈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
像化的思维技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以
下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一些方法:
一、概念梳理
概念梳理是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应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
让学生梳理和整理单元内的词汇和知识点。
如在学习单元“动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动
物分类”为主题制作思维导图。
把所有的动物分类整理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概念,形成“知识树”。
二、语法记忆
语法记忆是小学英语学习中比较难的一个点,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比如在学习时态时,可以制作一个时间轴思维导图,将常用的时态和词汇整合在上面,学
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这个时间轴,说出给定时间发生的事情。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时态,深刻理解每一个时间段内的事情变化。
三、阅读理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
帮助学生快速阅读并记忆文章内容。
在小学阶段,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思维导图,将文章的
主题、人物、事件、时间等元素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四、口语表达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可以制作一个
以某个话题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将常用的表达方式与句型整合在一起,再通过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英语语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2020年18期总第510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文/邵臻丽一、研究背景语篇是教材的核心板块。
语篇教学,融合了篇章结构的分析、阅读策略的指导、思维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的引导,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大部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依然是常态,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冷冻期”,无法积极主动思考。
因此,我们必须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上,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适时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对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语篇结构和文本信息能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
思维导图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使用图形颜色和代码的基本特征,能够将文本以直观的图文结合方式展现给学生,指引学生围绕中心词对语篇进行深度加工。
二、教学案例本文将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 n i t8A t Christmas 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语篇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语篇学习能力。
本单元主话题是谈论圣诞节相关活动,第一课时通过Mike一家庆祝节日的情境,整体感知文本,重点学习有条理地运用序列词讲述做某事的经过。
1. 聚焦语篇核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绘图背景。
读前环节,教师通过歌曲和头脑风暴,引入语篇主题,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追问Do you enjoy this song? What’s this song about? 引出主题Christmas,并板书。
【分析】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运用多种活动的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提升。
课前歌曲的播放,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堂主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圣诞节日的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例谈作者:沈启妮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9期
一、问题提出
本文尝试将新时代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引入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通过思维导图这种模式不断优化和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建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上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1)课前教师利用PPT课件初次呈现思维导图,通过(Brain Storm Game)头脑风暴活动,复习之前学过的有关交通方式的名词。
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兴趣,引导谈话,着重围绕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已储备的语言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等,学生对文章主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学习兴趣就越高。
(2)教师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日常口语对话,在PPT上呈现出关键词,在对话中巧妙的找到与课文相关联的切合点,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3)教师从问题中悄然过渡到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寻找答案,并把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板书黑板,建立本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第一层次。
(4)教师组织学生初步观看课文视频动画,直观感知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合作,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分析重难点。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泛读课文、寻找关键词、细节推理等一系列阅读方法训练,通过实物呈现、问题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6)教师组织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学习,听音跟读等一系列阅读训练。
(7)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城市和孩子们上学的交通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乘坐不同的交通方式应该注意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反馈,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8)组织学生结合平时上学的方式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以读促写,把给朋友的安全建议写下来,通过思维导图巩固知识拓展能力。
(9)以暑假为话题,为平时上学用不到的交通方式提供安全建议,并能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交通安全海报的设计,根据时间而定,也可作为课后布置的作业完成,这样既强化巩固了所学文章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动手、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学生兴趣盎然。
(10)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
总之,根据阅读课不同阶段的特点,教师应合理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句、图像和网络结构,帮助学生提取文本精髓,并把预习、略读、泛读、精读等相关活动按其特点和目的穿插到思维导图不同的分支中。
课前导入思维导图,激活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意思。
课后利用思维导图,巩固知识拓展能力。
四、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Read and write.阅读课为例
(1)课前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以Weekend Plan为话题进行日常对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将Weekend Plan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最后组织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借助关键词,谈论自己的 Weekend Plan,从中让学生体会思维导图在理解、分析及记忆课文等方面的辅助作用。
(2)教师呈现Weekend Plan的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效仿并尝试绘制 Mid-Autumn Festival的思维导图,将自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初步理解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
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构思绘图时,教师巡堂并对个别特殊学生给予指导。
为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保留了Weekend Plan思维导图的大体框架,并鼓励学生创新或改进。
由于班里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对内容理解及结构分析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准确借助关键词顺利完成初次绘图体验。
(3)扫清语言障碍,为下节复述活动课作准备,教师必须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生词,解决学生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内容理解方面的困惑。
(4)对第一节的授课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步骤做了适当调整。
布置学生参考课文习题,同时引导学生从课后习题中提炼出Mid-Autumn Festival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主干框架,从而更好地进行绘制思维导图。
(5)让学生拿出上节课自己在家里绘制的Mid-Autumn Festival思维导图,自愿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并参考思维导图介绍课文相关内容
(6)以男生A的作品为例,讲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以问答的形式剖析全文,同时呈现本课思维导图的框架,尤其是改进了课文中人物活动部分。
(7)再以女生B的作品为例,进行讲解引导。
(8)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课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并尝试复述课文或者片段。
(9)教师展示若干学生作品后,点评大家在提炼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主干框架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10)思维导图的绘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裨益。
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更好地紧扣主题,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展开充分的联想和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具有“温故知新,建构创造”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整体上把握阅读教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思维导图还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和策略,熟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出兴趣、学成能力。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认真钻研、反复探索,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有益于英语教学的切入点,使我们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