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设计的范畴和形态
第四章 设计的领域与分类

第四章设计的领域与分类对于设计范畴的界定,一向并不很明确,因为设计涉及的面非常广泛。
从复杂的航天器、飞机、火车、汽车、武器装备,到产品的包装和电视广告;从口红、剃须刀到摩天大楼,无一不与设计相关;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几乎没有不经过设计处理的。
这里有一个中心议题是: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区别是什么?设计与美术的区别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弄不清,就很难对设计范畴做出界定。
任何一种纯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性化的,是艺术家的个人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人服务的活动,它是生产过程的第一步。
而设计师是整个群体环节中的一个方面,他的设计不单是个人表现。
前者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审美活动,主要是在精神范畴;后者是面向社会和物质生活,主要是物质范畴,这样两者关系就显而易见了。
工程技术设计是解决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汽车的气缸与活塞之间的关系、建筑的结构、材料与施工技术的关系;而设计则是要解决产品与使用人之间的关系,如计算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软硬件的界面样式;汽车的安全、舒适、便利、美观性等问题;建筑的空间感、形式美、最适性、最优化等等。
总而言之,设计是体现“人一机(界面)一环境”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把设计归纳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类。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由英文ViSual COmmunicaUon Design直译而来的。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工科大学的教授琪·克宾斯出版的《视觉语言》一书。
他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分析和探讨视觉元素与视觉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视觉传达的实质是借助视觉语言的信息传达,借助含有不同信息量的空间、形态、光色、肌理以及相互间的组织关系,采用最佳的视觉程序把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出去,并使接受对象能够通过自己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认识和理解视觉语言,将表达的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良好地接受下来,从而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设计概论

产品的形态一般分为功能态、符号形态(或装饰形态)、色彩形态三类。
1)所谓功能形态,既产品的物质性结构,这种结构是因一定的功能而生成的,是由材料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2)产品的所有的外部特征都是为产品的符号形态,产品只有通过其外部形式才能成为人的使用对象和认识对象。3)色彩形态是产品的色彩外观,是色相和色度的表现。色彩形态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第一章
1.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
设计的范畴: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 2)产品设计 3)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织品与服饰设计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设计的需求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产品和文化思潮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80年代以来的20年,是20世纪艺术设计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设计界奠定新时期发展基础、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不同的设计门类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其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是主题,在发展中必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必然随着发展而得到解决。
产品的结构决定了产品的外部形态。
第四章
1.如何理解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设计即创新。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设计是新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新知识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艺术设计中的新知识,既来自科学技术,又与艺术的创新联系在一起。从本质上看,艺术性的创造是新知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所创造的艺术性的一种知识构成。一般而言,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艺术设计工作者艺术智慧的集中体现。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一直处于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使设计真正成为新知识的载体。
设计概论重点

第六章
一、设计与视知觉
设计与视知觉的选择性:受简约性原则与主体的主观因素制约 ①简约性原则:人总是对观察到的复杂物体有着强烈的改变,并进 行简化的愿望。通过这种改变来形成一种审美愉悦。 ②主观因素:选择性受人的兴趣、爱好、情绪等主观意识的影响。
*视觉质感:通过质感产生的一种视觉上的感觉。
二、优秀的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
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 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is设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三、空间艺术设计
分类: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第五章
一、设计思维的类型
1.程序性设计思维(如:工业产品)
是一种理性思维,具有系统观念,整体与部分都是有用的。 具有实用性。 ①机械程序设计方法②形象程序设计方法 2.典范性设计思维(如:环境设计) 是一种风格思维和历史思维,在社会文化的规范下,通过对 实质及观念的继承与改变,表达特有的精神内涵。 ①典范的寻找②典范的模仿与突破 3.叙事性设计思维(如:平面设计、视觉传达) 是一种感性思维和说服思维,设计重点不在于实用,而是通 过强有力的感染方式,来突出某种效果
第五章
二、设计过程
以目的,结构及条件的协调为基础,形成多种方案,通过“满意原 则”检验而完成。
设计过程的本质
1.设计问题-定义不完善的问题 (问题的多方面性,既需要发现,又需要解答) 2.设计过程-动态的非确定性过程 (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可以同步,也可以先后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3.设计的探究性与创造性 (对于多种方案的探索可以更全面的去看待,是世界更具创造性) 4.从需要向叙述的转变 (将需要的信息转变为详细说明的信息,来满足全体需要)
特点:1.可视性(功能显而易见,正确传达信息) 2.匹配原则(两事物之间具有一致的联系) 3.反馈(向用户提供因操作而产生的结果信息) 4.概念模型(关于产品工作原理的详细功能)
第四章 产品功能设计原理

现代优秀艺术设计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的物质功能要求, 还要切实考虑精神功能的体现,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和谐统一。(如
图4-20 会拥抱的调味瓶
图4-19/4-20:新兴的韩国设计以其趣致和情感特征著称)
第四章 产品功能设计原理
4.3.1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划分
按照功能的这种重要程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事物的功能分 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指的就是设计对象最主要的功 能,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功能。无论产品的附加功能怎样扩充,都 不能替代其基本功能。否则此物即彼物了。
图4-3 具有手电功能的闹钟,表明 了现代产品设计从单一功能 向多功能的转化。
产品设计。)于是,造物功能需求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图
4-4)
例如,音讯产品功能方面的发展,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人们对 产品功能的需求。从单一的播放或通话功能,逐步发展为多元化 功能的互补与互动。
图4-4 功能需求的未来发展方向
段来,可以把功能划分为硬功能和软功能。硬功能指真实存在 的实体功能。而软功能是一种没有固定体态的软件功能,其存 在方式不是现实存在的直观的事物,而是虚拟化的、数据化的 预先设定。(图4-21,火车虚拟建模图形)
第四章 产品功能设计原理
4.4 4.4.1 4.4.2 4.4.3
功能设计方法——功能系统设计 功能系统分析的涵义 功能系统分析的作用 功能创新的基础——功能定义
图4-2 早期具备单一目的性的陶制品
功能需求的实践,人类在对自然事物的了解和实际运用(例如 土、水、火的特性)的基础上,制成各种各样的器具(图4-2, 早期具备单一功能的陶制品)。这些由早期人类创造的“人工 物”极具目的性和功能性。
第四章 产品功能设计原理
4.1.2
功能需求的发展
世界近现代设计简史

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一节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 (2)第二节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3)第三节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 (5)第四节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 (5)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7)第一节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 (7)第二节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7)第三节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7)第三章现代设计的肇始时期——“新艺术运动” (9)第一节新艺术运动的源流及主要表现 (9)第二节“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表现 (10)第三节新艺术运动在美国 (11)第四节自成体系的北欧设计 (12)第四章现代设计的演进时期——现代主义设计 (12)第一节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形式及特征 (12)第二节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 (13)第三节荷兰风格派运动 (14)第四节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15)第五节现代主义设计在欧美其它国家的表现 (17)第五章现代设计演进中的装饰艺术运动 (22)第一节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渊源与风格特征 (22)第二节装饰艺术在法国的表现 (23)第三节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表现 (25)第四节装饰艺术运动在其它国家的表现 (27)第六章现代主义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包豪斯 (27)第一节包豪斯的历史 (27)第二节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29)第三节包豪斯的设计成就 (31)第四节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31)第七章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设计 (32)第一节德国30-50年代的工业设计 (32)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的设计 (35)第三节意大利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 (38)第四节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 (39)第五节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41)第六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 (42)第八章现代主义设计的持续与反叛时期——20世纪60、70年代的设计 (45)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45)第二节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 (45)第三节后来居上的日本设计 (47)第四节反思和发展中的美国设计 (48)第九章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50)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50)第二节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53)第三节后代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 (55)第四节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的平面设计 (59)第一章绪论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全面梗概:这段设计史,是同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意识及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该时期设计艺术种类的变化、设计范畴的扩大、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学习者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概述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 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 来, 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 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 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 计》 1994年版)
第三,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系统地应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应 用技术,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 这表现为教学设计对教学问题的表征和分析,都建立在反 映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科学规律之上,而且对教学系统的设 计安排都将以相应的教学理论为依据。在这些基础理论的 支持下,最终实现以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总目标的系统 功能。
3.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技术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 计划、实施、评价、修改五个环节。在这个技术过程中, 这五部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线型的结构。从分析到 修改,这五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效的教学设计是 这五部分的合理运用和整合的结果。
4.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教学中问题 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 层次,即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 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到目前为止,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 归纳为三个层次。 (一)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 论与模式;
第四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方法

thanks
(二)累积构造
把硬线材一层层堆积起来,且可以任意改变的构造称累积构造。与框架构造不同的是, 其节点是松动的滑节,材料之间只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维持形体。累积构造能承受上面的 压力,若横向受力则很容易倒塌。
(三)线层结构
线层结构是指将硬线材按一定方向、层次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具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 空间立体形态。在线层结构中,线材可以在大小、方向、位置上进行渐变,其造型变 化多端。
(二)软线材
软线材构成的立体看似轻巧却有较强的紧张感,如自然界中典型的软线材形态— 蜘蛛网。
二、线材的构成形式
(一)连续构成
(二)累积构造
(三)线层结构
(四)框架结构
(五)拉伸结构
(六)线织面结构
(七)编结结构
(一)连续构成
线材的连续构成分为限定构成和自由构成两种形式。限定构成是由控制点运动的 范围来确定其形态;自由构成是不限定范围,以连续的线做自由构成,使其产生连续 的空间效果。表现对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五)拉伸结构
拉伸结构是指利用线材产生强反抗力的原理来制作立体造型的。使用拉伸结构时, 支架和底座要牢固,能承受拉伸的力量,不会变形和晃动。拉伸结构具有较强的视觉 力度感和形态美感。
(六)线织面结构
线织面是指由直线构成的曲面,如圆锥体面、圆柱体面、螺旋体面等。其中,构成 曲面的直线称为母线。以基本线织面为基础,加上连接位置差异、运动方向变化等可 得到变化无穷的线织面。
2.几何多面体的变异加工 在几何多面体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加工方法对多面体的表面进行处理,如对多面体 进行顶角加工、凹凸加工、表面切割和边缘处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形态。
第四节 块材立体构成
一、单体构造 二、块体的积聚构成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 结构设计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结构设计原理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对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的准确审视。
掌握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其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吻合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熟悉结构线的各种画法。
教学要求:1.能准确审视服装效果图,掌握服装各部位的吻合、各部件的组合关系。
2.明确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掌握结构线在结构制图中的正确使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装效果图的审视与结构分解一、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审视:服装设计效果图也有人称为服装画,是设计者对服装造型款式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是设计者的创造构思语言,是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效果图的伸视包括对效果图的类别、(工艺型、具实型、夸张型、艺术型)款式的功能属性、(实用型、表演型、广告服装)平视与透视结构、(外部造型、部件之间相连、穿脱形式、各部位舒适量)结构的可分解性、(重点)材料性质与组成、(面、里、辅料的种类、纹样、色彩、毛向、布纹、可烫性、可缝性))工艺处理形式(装饰线、开口、开衩、辑明线及各种材料的组合)等内容。
(一)结构的可分解性:效果图所显示的服装能够通过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方式,图解成基本衣片的特征称结构的可分解性。
设计合理的服装都具有良好的可分解性,如果服装某部位不能图解成衣片,则称该部位不可分解。
审视服装效果图时,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服装外形轮廓:即服装结构必须适合人体穿着需要,不能阻碍人体活动规律。
其服装是紧身型还是宽松型的。
常需特别注意的部位有领口、下摆、袖口、腰围等部位,要分析其大小能否通过人体头部、肩部、臀部等部位,如不能则需观察该部位附近是否有开口、折裥、装松紧带等工艺形式,这些工艺形式所提供的宽松量加上原来部位的大小能否使穿脱方便和美观。
2.分析衣缝线条的结构性:款式造型图分解成平面的结构图后衣片相关的部位结构图之间是否存在着重叠部分,即使两者分离的结构形式(如省道、分割线)使两者在重叠部分消失的同时仍能保持衣片形状的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学就是一个多元、灵活和开放的学科体系,与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都有交叉。如对设
计功能而言,与之相关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等;对设计
美学而言,相关学科有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等;对设计史学而言, 相关学科有中国设计史、民间工艺美术史、世界设计史、现代设计史、广告设计史等;对设计 市场学而言,相关学科有消费心理学、设计经济学、设计营销学、设计伦理学等,其他还有人 机工程学、材料学、工艺学、工程学等分支学科,都要研究它们与设计的关系。
(4)纤维艺术 指经纬交织而成的纺织物,可分为平面与立体两种,从最早期的挂毯发展而来,随后扩展成用纤维制成的具象 或抽象的装饰艺术品。现代纤维艺术沿用了毛、丝、棉、麻、棕、藤等天然材料,以及化学纤维、金属、塑料、皮
革等人工材料,并运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拼贴等技巧,以绘、染、喷、引等手法,结合新颖的构思,创造
(5)企业形象设计(CI) 企业整体形象设计,即CI设计,又称企业识别设计,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 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CI发源于 德国,发展于美国,成熟于日本,有三个主要的层面: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指CI的“想法”, 即企业的经营理念,侧重精神方向;行为识别,BI(Behaviour Identity)—— 指CI的“做法”,即企业的执 行准则,侧重行为规范的制订;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指CI的“看法”,即企业的的形象概念 转化为具体可见的识别展现,侧重概念的“创造”。
将得到不断得扩展与完善。
(4)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指对书籍的整体以及局部、材料与工艺、思想与艺术、表面与内部等诸因素的设计装潢方案。书 护封、书籍、环衬、扉页、正文、插图、印刷和装订等环节构成了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籍是知识的载体,社会变迁的见证物,因此书籍装帧设计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和审美价值。通过设计,书籍的开本、
第三节 设计的门类(中)
1. 公共艺术设计 指以人为核心,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为主要对象,运用综合艺术手段, 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的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 其前身就是工艺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复合性应用型学科,涉猎的材料 极其广泛,总体包括两类:一是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天然纤维、陶土、天然漆、矿物颜料
第二节 设计的门类(上)
设计永远是一个发展动态的体系,由于科技和人的需求不断发展,设计门类也随之更加细化和专业化。 1.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指凭借视觉符号和要素,通过人的视知觉器官传达特点的信息, 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设计门类。
(1)印刷设计
第四节 设计的门类(下)
1.服装设计 《辞海》解释服装,泛指供人类穿着,起保健和装饰作用的物品,多指衣、裤,也包括帽、鞋。作为物态的 服装,具有用的社会属性,它可以作为保暖、遮羞、保护、审美和特殊寓意来使用。服装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交叉 性学科,体现出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相融合的特性。俗说服装是人的第二层皮肤,对服装的查研究当然离不开 对人的调查研究,包括自然人、社会人,自然人又有不年龄阶段之分,而社会人又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士,因此人群 的细分导致了服装在审美、功能上的细分,以及风格、个性和功能的发展。 服装设计与消费市场结合紧密,有了市场和潮流作为导向,服装设计才会有方向,设计观念才会明确。一个
(3)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指以商品的保护、使用、促销为目的,将科学、社会、艺术和心理等诸要素综合起来的专业技术和 能力。在国家《包装通用术语》中,包装被定义为:“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 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 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包装作为商业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其内涵也
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和多用性,
依据墙面的结构和天花板及地面 的限制而设计。
(2)装饰雕塑 装饰雕塑是通常被固定在建筑物或特定的建筑环 境之中,从属性较强,其尺度、材料与形态受到环境空 间的限制。装饰雕塑按照材质划分,可分为石材装饰雕 刻、金属材料装饰雕塑、玻璃钢雕塑、混凝土雕塑、木 雕、砖雕以及其他雕塑类型。装饰雕塑具有“次艺术” 特征,其主要功能是装饰,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强调 的是情调、形态、色彩、肌理、空间、节奏、光影等设 计元素与建筑环境的配合,装饰、丰富和充实所属的环
第四章 设计的范畴和形态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现状
设计学是一门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综合性学科,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功能。对 于设计定义非常众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完成某一项工作所做的计划和准备,而在艺 术领域引用得较多的有:柳冠中的“以系统的方法,以合理的使用需求、健康的消费,以启发人 人参与的主动行为来创造新的生存方式——工作、生活方式。”尹定邦的“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 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或者用更为简单的话来说设 计就是一种文明。”李砚祖的“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 性活动。国际上关于“Design”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莫衷一是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能够 达成一致的,即设计的形式特征——用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去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7)装饰陈设品 装饰陈设品是以装饰环境为目的公共艺术品,其使用的材料包括木质、金属、泥质、纸质、纤维和玻璃等。这些 材料因其性质、肌理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设计分类。设计时,设计师不仅要对特性有深入的了解,还应掌握其加工 工艺。
2.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这一概念由Industrial Design 直译而来,指凭借技术条件、经济知识及视觉感受,而赋予工业产品 在材料、结构、造型、色彩及表面装饰等方面全新品质和风格的设计门类,一门将工业产品美化和功能化的学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产品的质量不再是工业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抢占市场,赢得商机,促使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是竞争获胜的关键,这就需要在工业设计上的突破和创新。
(6)装饰屏风
装饰屏风是典型的东方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划分室内空间和装点环境的功能,可固定,可活动,中式屏风一
般可分为两扇屏、四扇屏、六扇屏、八扇屏,其高度一般在1.5米至2米之间,以四扇屏居多。现代的装饰屏风材料 织物屏风、纸屏风等,使古老的装饰艺术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由原来的纸本、绢本逐渐扩展到纤维等其他材料,在传统绘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在的绘画技法,设计出漆屏风、
(4)家具设计 家具设计是一种针对生活用品的专门性的设计活动,其宗旨要与公共环境统一协调,起到适用与美观的综合 效应,需要考虑其款式、材料、颜色等方面的问题。家具的陈设可以丰富室内的空间变化,错落有致的家具可 使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5)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21世纪一个充满生机和前景广阔的设计门类,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居环境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与舒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规划和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其内 容包括城市景观风貌设计、滨水区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以及新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交通道路景观 设计、旅游度假区设计等等。
印刷机械
(2)广告设计 现代广告的概念是20世纪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不是“广而告之”的广义的广告概念,也不是一种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信息传播的狭义概念。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通过一 定的媒介,向一定的人,传达一定的信息,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的活动。”另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定义是美国市场学会的:“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倡议者用公开付费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或某项行为的设想所进行的非 人性的介绍,”这个定义被许多国家广告界所接受。
境Hale Waihona Puke 间。(3)装饰壁挂壁挂始于欧洲,由于气候寒冷的缘故,北欧的瑞典和芬 兰等国壁挂最负盛名,其装饰风格影响着世界的壁挂艺术。 现代装饰壁挂与建筑和环境关系紧密,被使用于多种场所, 其柔和温暖的材质和质朴的手工编织方式,可以减弱和消除
现代建筑中硬制材料造成的冷漠和生硬感,从而加强人与建
筑之间的情感联系。
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的设计。建筑设计的类
型多样,有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宗教建筑设计、陵墓建筑设计等,依照 不同的类型实施相应的设计。
(2)室内设计
指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它满足了人们生存空间的最基本的需要,除了空间保护等安全作用,还 包括心理情感的满足。室内设计的设计手法综合考虑到比例、色彩、符号的构成和重组。空间设计、装修设计、 陈设设计和物理环境设计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另外,室内设计的分类在大体上,还可分为住 宅室内设计、集体性公共室内设计(医院、商场、学校等)、开放性公共室内设计(商场、歌剧院等)和专业 性室内设计(火车、船舶等)。
(6)展示设计 展示(display) 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展示设计指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 间与平面的精确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包含解释展品和宣传主题的设计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化 的展示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简称为环境艺术,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一种设计活动和行为。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 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它是一种重实效的、且凝聚人类智慧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 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 (1)建筑艺术设计
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必须真正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真正掌握市场流行元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服装潮流
出千姿百态的纤维艺术品。纤维艺术以装饰为目的,形式美感为中心,立体的纤维艺术还可用于建筑空间的装饰, 即“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