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结合简易种植导板应用于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探讨

合集下载

锥形束CT在牙种植领域的临床应用

锥形束CT在牙种植领域的临床应用
t a r y a a aif h e d fc i i . 2 pai n s o a e r o r ae e a s f h n X—a nd c n s tsy t e n e s o ln c te t f3 c s s we e n tte t d b c u e o 8
Ab ta t sr c :Obe t e:A c mp r o td s c rid o tb t e e ut o o ueie o ・ j ci v o ai n s y wa ar u ewe n rs l fc mp tr d tmo s u e s z
g a h c n i g a d s r e y t v l a e t e ci i a aue o n d n a m p a t M eh ds:De tl r p y s a n n n u g r o e au t h ln c lv l fi e tl i ln . to na Co e b a CT wa s d i 8 c s swih 9 e tli l n sfo Au u t 0 o Au u t 01 n — e m s u e n 3 a e t 8 d n a mp a t r m g s ,2 08 t g s ,2 0.
te( or vlm n u ly o b n . h etw r rae codn otet a e tpa . h p o) ou e a d q ai f o e T ers eet t a crigt h r t n l t e d em n
究, 结 C C 总 B T对 术 前 诊 断 的 技 术 特 点 , 价 术 前 C C 评 B T检 查 对 手 术 风 险 评 估 与 控 制 的 临 床 价 值 。方 法 :运

锥形束CT下Invivo-dental软件辅助设计模拟种植上颌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锥形束CT下Invivo-dental软件辅助设计模拟种植上颌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2、结果
依据Invivo-dental软件来实行辅助设计,术后3~6月,患者种植中的X线片检查中会显示出全部种植体与抑制骨之间保持了良好的结合,没有出现种植体周炎症。同时依靠种植导航技术和导板,帮助明确种植位置与方向,保证种植术的安全性。修复种植固定义齿2月之后,其中1名患者的磨牙区域牙龈出现了异常的红肿疼痛,使用局部清洗抗炎后,炎症减轻,牙龈不再出现肿胀,颜色护肤健康状态,全部患者面貌对称,3月后可以完全适应,语言同吞咽功能实现了正常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术后半年进行观察,6名患者的种植体骨实现了良好的结合,术后种植支持固定义齿修复,达到了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对面型的恢复较为满意,1名患者磨牙区域中的牙龈出现了红肿疼痛,在采取局部清洗抗炎处理后,患者1周后炎症减轻,2周牙龈不再出现肿胀,颜色护肤健康状态,全部患者面貌对称,3月后可以完全适应,语言同吞咽功能实现了正常恢复。本次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5】,存在研究意义。
【关键词】:治疗;牙体种植;计算机辅助;上颌假体植入
【中图分类号】R2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67-02
种植义齿有着舒适和美观的特点,被人们称为是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法。在临床上一部分需要实行牙科种植的骨量不足情况,在实际的操作中,种植的植入体会在解剖结构和牙合的限制,怎样对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和方向进行控制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对通过三维重建肌注和模具加工软件的方式下设计和制作种植导板,并且通过种植导板的引导,实行临床牙种植,同时对植入体种植后的精确度进行评价。
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在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实行上后区牙列缺损的6名患者,共9个牙位。术前依据纳入标准讲术中无需翻瓣的上颌后牙区前列区孙患者中的第一磨牙损5颗,第二牙磨损失的2颗。所有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比较良好的,均无种植禁忌症,上后牙牙区牙列的缺损,缺牙区牙槽嵴顶和上颌窦底骨的高度大于等于13mm,牙槽嵴的宽度大于等于4mm,近远中长度大于等于9mm;张口度、开口型表现正常,第二磨损牙的缺失者中的导板就位表现为正常,扩孔钻石正常进入导板导向孔内。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摘要: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近年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照射剂量低,成像精度高是其主要优势。

本文就其在颌面外科运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锥形束CT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多辅助以根尖片、数字化曲面断层片等影像学手段,这些方法得到的是颌骨内的二维信息,且容易影像重叠、放大与失真。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二维影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1]。

锥形束CT是近年来口腔医学领域出现的影像学检查的新方法[2,3],可以了解颌骨的三维信息[4]。

与传统CT相比,其照射剂量低,扫描时间短,成像精度高,应用方便[5]。

本文将对CB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做一阐述。

1、CBCT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下牙槽神经损伤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4%~9.8%[6]。

术前对下颌神经管与第三磨牙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定位是避免术中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使用CBCT可较准确的定位此位置关系,为手术操作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7]。

2、CBCT在颌骨囊肿诊治中的应用颌骨囊肿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可累及邻牙和周围结构,通过二维信息反应的影像由于颊舌向影像重叠在一起,术前难以确定囊肿边缘的具体部位、牙齿真实受累情况和与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的毗邻关系[1]。

CBCT可以了解颌骨缺损的三维信息,可在各个方向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边界、骨质破坏情况[8]。

从CBCT影像可以了解囊肿附近牙齿的牙根周骨质、根尖孔神经血管束是否受累及受累情况;了解囊肿与颌骨骨壁的三维关系;了解囊肿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1]。

3、CBCT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在颌面部外伤中,下颌骨骨折发生率最高[9]。

对于下颌骨骨折,曲面断层往往是人们首先采用的影像学检查[10]。

但是,Wilson[11]等的研究显示,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骨折检查中的漏诊率为14%。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BCT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

锥形束CT结合简易种植导板应用于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探讨

锥形束CT结合简易种植导板应用于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探讨
过C B C T测 量数据 和 上颌 骨 三 维 重 建直 观 了解 自己
上 颌 牙 槽 骨 的情 况 后 , 都选 择 了风 险及 费 用 较低 的 种 植覆 盖义 齿设计 。 8例 患者 中 , 2例为 种 植 固定 义 齿 患者 , 按术 前
影像 变 形等 问题 影 响 影像 学诊 断 的 准 确性 J , 对 血 管 和神 经 束 定 位 也 不 准 确 , 不 能 4年 7月 第 2 2卷
第 7期
C B C T扫描 , 检查 骨 与种植 体 结合情 况 。
2 结 果
共植 入 7枚 A n k y l o s种植 体 ( 图1 f ) 。3个 月 后 二 期 手术 完成 上 部 固定 修 复 ( 图l g ) 。1 2个 月 C B C T检 查种 植 体 周 围 无 阴 影 , 患 者 感 觉 和 使 用 良 好
度 J 。螺 旋 C T可 以测 量 种植 区 域 骨质 骨 量 和 解 剖
设计方案分别植入 8 枚和 7 枚A n k y l o s 种植体 ; 6 例 种植 覆 盖义 齿患 者均 在骨 量充 足 的前 牙 区植 入 4枚 种植 体 , 包括 2 0枚 A n k y l o s种植 体 , 4枚 J D E v o l u .
t i o n种 植体 。 8例 患 者 骨 密 度 值 在 3 0 0~6 0 0 H U, 属 于 三 类 骨 。为保 证种 植 体 与骨 组 织 良好 的整 合 , 种 植 体 均 为潜 入式 设计 , 3个 月后 二期 手 术暴 露 种植 体 , 安 放 牙 龈成 型器 成 型牙 龈 , 完 成上 部修 复 。3—1 2个 月 行 C B C T检 查 , 示 种植 体 位 置 理 想 , 与 术 前 设 计 方 案 相 符, 种 植体 周 围无 阴影 。

锥形束CT联合简易种植导板对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效果分析

锥形束CT联合简易种植导板对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效果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Sep 29(18)[2]高振峰.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5):356 ̄359.[3]崔卫新,徐文,杨庆文,等.声带白斑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癌变的影响因素[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24):1926 ̄1931.[4]汪文斌,王琦,徐霖,等.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复发及癌变的预后研究[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2):131 ̄136.[5]汪涛,马俊,方国军,等.支撑喉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声带息肉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1):48 ̄50.[6]张楠楠,张庆丰,佘翠萍,等.内镜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治疗声带白斑[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9):742 ̄744.[7]徐岩,刘雪冰.内镜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会厌囊肿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5,17(3):266 ̄267.[8]郭洁,范崇盛,张杨,等.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2016,22(3):60 ̄62.收稿日期:2018 ̄05 ̄19随着口腔科种植体技术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愿意采取种植修复。

种植修复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无牙颌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同时还能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1]。

研究报道,由于老年人群其成骨细胞数、骨新陈代谢以及骨密度均出现退行性的改变,致使患者牙槽骨发生骨质疏松现象,这极大的增加了种植修复治疗的风险。

与下颌骨骨质相比,上颌骨骨质相对疏松,且存在上颌窦特殊解剖结构的存在,为种植植入手术带来了极大挑战[2]。

本研究对锥形束CT 联合简易种植导板对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案。

锥形束CT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临床应用体会

锥形束CT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临床应用体会

锥形束CT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临床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牙种植术前进行CBCT检查,辅助手术完成。

结果:100例患者,通过CBCT检查均存在种植骨高度不足问题,其中种植区上颌窦存在骨性分隔28例,术区上颌窦黏膜增厚40例,术区上颌窦存在真性囊肿14例,术区上颌窦无异常18例。

结论:CBCT应用于上后牙区种植,能够使手术更加安全,保证了牙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BCT 牙种植术临床应用现代牙种植已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口腔修复的主流技术,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而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存在上颌窦,常常伴随牙槽突高度不足,因此,上颌后牙区曾一度被视为牙种植的禁区[1]。

通过上颌窦提升技术增加骨量实现种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上颌窦区解剖结构复杂,为确保种植成功,术前充分了解种植区颌骨及上颌窦的解剖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发达国家已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将CT应用于口腔检查,近年出现的口腔科专用CBCT,为种植术前检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2]。

2008年10月引入CBCT对上颌后牙缺失的种植患者进行检查,保证了牙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上颌后牙缺失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进行种植术区CBCT检查;年龄20~78岁,平均35岁。

其中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32例,2颗及2颗以上牙缺失68例。

方法:常规口腔检查,制取研究模型,拍摄曲面断层片,并使用本院CBCT 机进行上颌模式CT检查。

CBCT机可视空间12cm×7cm,提供5种拍摄模式(上颌模式、下颌模式、咬合模式、左侧颞下颌关节模式、右侧颞下颌关节模式),CT影像使用专用分析软件EzImplant V 4.0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通过CBCT检查均存在种植区骨高度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上颌窦提升技术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完成种植。

锥束CT指导下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观察

锥束CT指导下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观察

锥束CT指导下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锥束CT指导下的上颌前牙区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10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病例,行锥束CT指导下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愈合4~6个月后永久修复,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的近远中牙龈乳头状况,根据Fühauser 的改良红色美学指数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与相邻天然牙唇侧龈缘位置的协调性。

结果10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

除2枚侧切牙区种植体外,种植修复体近远中PIS均为Ⅱ级以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均2 mm的2枚。

结论锥束CT对上颌前牙区不翻瓣种植体植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常规不翻瓣手术仍具有较高的外科手术风险,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应慎重采用。

关键词微创外科;上颌前牙;不翻瓣术;牙齿种植不翻瓣的种植体植入方法有诸多优点。

不翻瓣可以减少牙槽嵴骨吸收,避免手术瘢痕的形成,这对美学区的牙种植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不翻瓣手术的外科不确定性和风险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锥束CT对上颌前牙区不翻瓣种植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吉林油田总医院口腔科上颌前牙区锥束CT指导下的种植体植入患者10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

其中男4例,女6例,上颌中切牙区4例,上颌侧切牙区2例,上颌尖牙区4例,患牙缺失时间为3周~60个月。

1. 2 材料奥齿泰TS-Ⅲ种植系统(osstem公司,韩国);种植机(kavo公司,德国);奥齿泰种植工具(osstem公司,韩国),人工骨粉Bio-OSS系列(Geistlich公司,瑞士);锥束CT(Planmeca公司,芬兰)。

1. 3 术前准备患者无种植全身及局部禁忌证,术前牙齿洁治,拍全景X 线片及锥束CT检查,测量拟种植区域骨密度情况(参考HU值),牙槽骨的方向及骨宽度、骨高度,骨厚度情况,取牙颌石膏模型,根据模型及锥束CT 测量的结果制作简易种植导板指导手术操作。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在口腔临床医学研究中,锥形束CT(CBC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

在口腔疾病诊断中,影像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检查芽体或颅面疾病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疾病评估具有极大地帮助。

锥形束CT属于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发展的也较为迅速。

本文就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锥形束CT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标签:锥形束CT;口腔颌面外科;应用【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769-010.引言锥形束CT(CBCT)利用锥形X射线束头罩到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

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较低射线量围绕投照体环形DR,将围绕在投照体上的多次数字投照后,各数据交集所获得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重组,以此可以获得三维图像。

国际临床医学在检查口腔颌面部与组织病变的过程中也将锥形束CT应用于其中。

临床上应用这种影像技术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就锥形束CT 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1.锥形束CT与传统X线根尖片、曲面断层片以及螺旋CT的比较牙槽外科病原的确定与疾病诊治依赖于X线根尖片檢查的高分辨率,X根尖片具有操作简单、放射剂量较小等特点。

但是在口腔疾病中应用X线根尖片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牙齿牙周的三维信息,不能提供三维影像。

临床医师在操作中如果投照技术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图像失真。

在确定阻生牙位置、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治与牙直术前的评估,需要应用X 线曲面断层片(OPG)。

X线曲面断层片同样应用于种植体的位置以及种植体周围骨情况分析中[1]。

但是,在临床医学应用三维图像的过程中,该检查仍然停留于二维影像。

对于根尖区清晰度的效果方面不如根尖片。

在影像中容易出现重影与伪影,并不能准确显示颌骨横断面的影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16例分析[J].交通医学,2011,25(5):527-529.[2]马新亮,朱守莉,韩立显.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59-60.[3]赵健,余洪强,刘阿贵.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重建腮腺嚼肌筋膜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2011,30(6):356-358.[4]Govindaraj S,Cohen M,Genden EM,et al.The use of acellular dermis in the prevention of Frey’s syndrome[J].Laryngoscope,2001,111(11):1993-1998.[5]Cesteleyn L,Helman J,King S,et al.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aand superficial muscular oaponeurotic system placation in parotid sur-gery reduces Frey’s syndrome[J].J Oral Maxillofacil Sury,2002,60(11):1284-1297.[6]罗志军,黎洪棉,王和庚.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人脂肪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25(16):4616-4621.[7]董作青,张凡,魏奉才.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腮腺术后Frey 综合征[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8):801-803.(收稿日期:2014-01-28)(编辑刘曙光)·基础与应用研究·锥形束CT结合简易种植导板应用于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探讨许力强,范海东,彭宏,沈丽娟,翁汝涟*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广东深圳(518020)*通讯作者:翁汝涟E-mail:wrl6412@126.combone were accurate.The implan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placing position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simple guide tem-plate and the examination by using CBCT were more reliable,and the placing positions of implants were perfect.Thus the scheme in this paper is worthy of promotion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CBCT;Tooth implantation;Maxillary edentulous jaw【MeSH】Tomography,X-ray computed;Dental implantation;Denture,complete,upper种植牙修复技术能显著改善无牙颌患者咀嚼效率,提高生活质量,选择种植牙的无牙颌患者逐年增多。

但上下无牙颌颌骨在解剖形态和骨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1]。

与下颌骨相比,上颌骨结构疏松,拔牙后常发生明显骨量减少和骨质变化。

同时,由于牙槽骨萎缩、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常导致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为种植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和挑战。

为应对上述问题,笔者探讨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简易种植导板进行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种植科就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8例。

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8 62岁。

其中2例为上颌无牙颌长期戴用总义齿,牙槽骨低平,义齿固位差易脱落;2例为上颌不良修复体导致上颌全部天然牙龋坏松动无法保留需拔除;4例为上颌仅剩1 2颗天然牙,长期戴活动义齿,基牙松动无法保留需要拔除。

术前8例患者均戴过渡性活动义齿。

1.2CBCT扫描应用CBCT机扫描(VG型,NEWTOM,意大利),高频直流,管电压90 120kV,焦点大小0.3mm,灰阶12比特,最小像素尺寸0.16mm。

通过NNT软件进行前期数据处理和图像三维重建。

以Dicom3.0格式交换提供影像处理,得到上颌骨各层面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1.3种植方案确定结合得到的CBCT测量数据信息,对上颌无牙颌颌骨解剖结构以及骨质骨量根据下述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种植修复方案,确定种植部位及数量。

1.3.1上颌无牙颌骨重要解剖结构上颌无牙颌颌骨重要解剖结构包括上颌窦、鼻腔、鼻腭管等。

以本研究使用的Ankylos种植体最短长度8mm为标准,判定上颌窦底或鼻底骨量大于10mm为垂直骨量充足。

1.3.2上颌牙槽骨横断面宽度以Ankylos种植体最细直径3.5mm为标准,上颌牙槽骨适合的种植宽度应大于种植体直径2mm[3],判定上颌牙槽骨横断面宽度大于5.5mm为适合种植体常规植入。

如小于5.5mm则需要进行骨增量。

1.3.3骨质分类Norton等[4]以CT检查所得骨密度值为标准将上颌骨骨质分为4类:一类骨骨密度值大于1250HU;二类骨骨密度值800 1250HU;三类骨骨密度值350 800HU;四类骨骨密度值150 350HU。

Norton认为二类骨和三类骨骨质适合种植体植入和稳定。

一类骨过硬,钻孔易过热引起骨坏死。

四类骨骨密度低,不适合常规种植。

1.4手术方法应用CBCT三维成像系统模拟种植体植入部位、方向及确定种植体数量。

术前2d常规取模灌注石膏模型,修整石膏模型使患者的活动义齿在模型上完全就位,按咬合关系将石膏模型上颌架。

将CBCT测量结果结合活动义齿人工牙排列位置以及对应的下颌牙咬合关系在石膏模型上确定拟种植部位,用铅笔标明。

手术当天用3M注射型轻体硅胶推注到标记点上,形成直径1 2mm的圆点。

将患者的活动义齿戴入石膏模型并压紧。

4min后硅胶硬固取出活动义齿,在组织面形成清晰的硅胶标记点,对照标记点钻定位孔达直径5mm,允许扩孔钻自由通过即可,完成简易导板制作。

并用碘伏严格消毒。

术中局麻下手术翻瓣暴露牙槽骨,戴入简易种植导板,用先锋钻通过导板定位孔钻入牙槽骨,确定种植位点。

应用CBCT测量种植位点牙槽骨各层面、各方向骨质骨量的情况。

结合简易种植导板上人工牙排列位置和咬合关系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然后逐级扩孔植入种植体。

共植入Ankylos种植体(Dentsply implants,德国)35枚,JD Evolution种植体(J dental care,意大利)4枚。

术后将简易导板修补后仍可作为患者临时过渡义齿使用。

植入方式为潜入式,3个月后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安放牙龈成型器,完成上部修复体修复。

术后3 12个月进行CBCT扫描,检查骨与种植体结合情况。

2结果CBCT图像数据显示3例患者的上颌窦底、鼻底的骨量充足,可以设计常规植入6 8枚种植体完成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的种植修复。

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种植固定义齿和种植覆盖义齿的种植修复方法及费用,2例患者选择种植固定义齿设计,1例患者选择种植覆盖义齿设计。

CBCT图像数据显示另外5例患者的鼻底剩余骨量充足(大于10mm),但上颌窦底剩余骨量仅在3.5 6.0mm。

如果固定义齿种植修复需上颌窦外提升植入种植体,手术风险大,费用高。

5例患者通过CBCT测量数据和上颌骨三维重建直观了解自己上颌牙槽骨的情况后,都选择了风险及费用较低的种植覆盖义齿设计。

8例患者中,2例为种植固定义齿患者,按术前设计方案分别植入8枚和7枚Ankylos种植体;6例种植覆盖义齿患者均在骨量充足的前牙区植入4枚种植体,包括20枚Ankylos种植体,4枚JD Evolu-tion种植体。

8例患者骨密度值在300 600HU,属于三类骨。

为保证种植体与骨组织良好的整合,种植体均为潜入式设计,3个月后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安放牙龈成型器成型牙龈,完成上部修复。

3 12个月行CBCT检查,示种植体位置理想,与术前设计方案相符,种植体周围无阴影。

3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

因上颌可摘局部义齿松动不适来诊,要求种植修复。

检查上颌牙列缺损,仅剩余26作为可摘局部义齿基牙。

26Ⅲ度松动无法保留,上颌牙槽嵴丰满,无明显骨突骨刺,上下颌间距离在33、34位置小于6mm,咬合紧,其余位置均大于8mm(图1a)。

CBCT扫描图像数据显示上颌牙槽骨骨量充足,骨质为三类骨,设计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图1b、图1c)。

制作简易种植导板(图1d)。

术中局麻拔除26,翻瓣暴露牙槽骨,戴入简易种植导板,确定种植位点,应用CBCT测量种植位点牙槽骨各层面、各方向骨质骨量的情况,发现23种植位置颊向侧骨量不足(图1e),小于5.5mm,将23种植体植入方向调整偏向远中,避开骨缺损部位,避免种植体穿通牙槽骨。

术中检查简易种植导板人工牙咬合情况,33、34与23种植位置腭侧咬合紧,将23种植体植入方向调整偏向唇侧,避开咬合紧的位置。

上颌共植入7枚Ankylos种植体(图1f)。

3个月后二期手术完成上部固定修复(图1g)。

12个月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阴影,患者感觉和使用良好(图1h)。

4讨论相对而言,上颌无牙颌种植手术存在更大的风险和挑战[5],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要准确了解上颌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和骨质骨量,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手术计划,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临床上常规在种植手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上颌无牙颌牙槽骨的情况。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等,因局部区域放大率不同[2],容易造成图像失真。

上颌窦区的二维图像存在结构前后重叠、影像变形等问题影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6],对血管和神经束定位也不准确,不能准确评估骨质密度[7]。

螺旋CT可以测量种植区域骨质骨量和解剖结构以及三维重建,但对牙槽骨的微小变化常显示不清,且辐射剂量大,一次照射剂量为CBCT的近400倍。

此外高价格让患者常难以接受[8]。

CBCT 可以对扫描范围内的任何方向任意间隔层面的截面进行观察,准确测量长度和角度,无放大或者变形,图像空间分辨率高。

本研究中,通过CBCT对8例上颌无牙颌患者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清晰显示上颌牙槽骨解剖结构和骨质骨量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设计种植修复方案:2例患者设计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方案,5例患者设计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方案。

共植入39枚种植体,均完成上部修复,患者使用良好。

可见种植手术前应用CBCT检查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种植导板通常指应用CBCT等测量的精确数据信息,通过第三方软件转化为三维模型,采用相关技术制作静态导航导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