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我国历史地理学学术传统的传承创新
山东省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山东省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d1f6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f.png)
山东省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潮,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她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己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她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她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中国的地理学科水平

中国的地理学科水平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地位不断提升,学科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地理学科水平。
一、地理学科发展历程1.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山海经》、《水经注》等古籍为代表,对我国地理环境、地貌、水系、生物、气候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记载。
2.近现代地理学近现代地理学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地理学传入我国。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以借鉴西方地理学为主,逐渐形成了我国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3.当代地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地理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地理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
二、地理学科水平国际比较1.学术影响力在学术影响力方面,我国地理学科在国际地理学界具有一定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地理学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2.教育水平我国地理教育水平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国地理学科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培养了一大批地理学专业人才。
3.科研实力在科研实力方面,我国地理学科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领域,我国地理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三、地理学科水平国内评价1.学术成果近年来,我国地理学者在地理学科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均有重要研究成果问世。
2.教育质量我国地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此外,我国地理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地理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学科体系建设我国地理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体系。
这为我国地理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地理学科发展挑战与对策1.面临挑战(1)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地理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一、有关历史地理科学理论的探讨对于现代地理学的分支之一的历史地理学,侯仁之最早在《历史地理学刍议》①一文中,从其理论及方法论上提出探讨,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其后黄盛璋又先后发表《论历史地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②、《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③及《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④,《复旦学报》为介绍“谭其骧教授和他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特点” 而撰写的《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⑤等文的发表,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侯仁之在《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⑥一文中,并就现代地理学已经形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个基本分支,对今后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是否也要相应地划为三个基本分支的问题,提出了商榷。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理论通过不断地探索,已逐①侯仁之:《“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新建设》1950 年7 期。
①《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 年 1 期。
②《地理集刊》1964 年7 期。
③《湘潭大学学报》1982 年 2 期。
④《史学月刊》1983 年 1 期。
⑤《复旦学报》社科版,1980 年 2 期。
⑥《地理学报》38 卷 2 期。
步完备起来,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
二、紧密联系古地理学的研究,加深对地理环境诸要素演变规律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逐渐打破了过去对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多局限于有文字记载时期的旧传统,把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上限提前到史前时期,即上溯到地质时代的最新阶段“第四纪”,与古地理学的研究直接衔接起来。
从而为历史地理环境的演变,提供更充分的科学论据。
从我国的一些主要湖泊来看,大多是开始于地质时期由于新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断陷湖,必须首先从地质时期进行考察。
如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就是在中更新世一次强烈的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中,由外泄湖变为闭塞湖的①。
至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则是由于湖口——星子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下陷后逐渐扩展而成的。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山东)及答案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 1 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 6 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空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2021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1卷)山东卷「含文言文译文、参考答案」

2021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1卷)山东卷「含文言文译文、参考答案」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空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保存情况

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
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包括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的优势。
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已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项目,将使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是地理学的分支。
但由于历史地理的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必须运用历史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学所用,也被看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具有历史地理学的共性,而且具有中国的个性。
这是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过程,也拥有举世无双的优越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学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于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距今也有二千多却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而且由于其中的内容来源不一,并不排除一部分记载来自战国后期以前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人注意并记录以往的地理现象,开始于战国以前。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时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专著,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并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
尽管作者班固并不以地理学见长,但由于他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所以还是开创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雏形。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内容提要建国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前景广阔。
本文在侯仁之教授《历史地理学四论》的启迪下,对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接轨意识、综合系统性、时间特性以及促进学科发展的内外动力等几个方面,从有助于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健康发展的角度,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四论》理论与实践国际接轨意识综合系统性时间特性历史地理研究在中国有着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的悠久传统,但现代历史地理学首先是在西方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形成的。
40年代,侯仁之教授就学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在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奠基人之一H·C·达比教授的指导下,系统、正规地接受了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的薰陶。
学成归国之后,侯仁之即结合教学科研实践,于五、六十年代不懈努力地在中国大力倡导现代历史地理学。
然而,正当中国历史地理学刚刚迈上现代科学轨道之时,十年“文革”阻止了它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与西方本已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1979年,“文革”结束不久,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即开始取得新的突破,并逐步走上现代科学的正轨,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①]一书,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主要的理论研究成果。
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和历史地理专题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探索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大发展,对实践的指导还没有新的突破。
正是在这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俳徊前进之时,侯仁之将他先后发表的四篇理论探讨论文及“附录”四篇、“资料”两篇共十篇论文结集成册并题为《历史地理学四论》[②]出版,既显示了他个人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认识历程,又从理论思维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展现和强调了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新旧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漫长的“神”本位观念主宰下的古代历史时期,历史地理研究只是为治史提供疆域政区变迁的地理沿革背景资料,以及在这些治史资料基础上编绘的读史地图。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九(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 学 等 4个 二 级 学 科 , 共 同 组 建 为 中 国 历 史 学 。这 充 分 表 明历 史 地 理 学作 为 一 门现 代 新 兴 学科 , 经 过 数 十年 发展 , 已成 为 在 现代 学 术 园地 里 扎 牢 了根 基 , 在 其 众 多 分 支 领 域 均 取 得 显 著 成果 , 并 对 多 门相 关 学 科 产 生 了促 进 作 用 , 还 在 国家 经 济建 设 与 文 化 建 设 中发 挥 了积 极效 应 的
作者简介 : 朱士光( 1 9 3 9 - ) , 教授 , 博 国现 代 学 科 之 一 的 历 史 地 理 学 , 一 般均认为肇始于上世纪 3 O年代 中期 , 伴 随 顾 颉 刚、 谭 其 骧 二 位 先 生 共 同发 起 创 建 禹 贡 学 会 而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o 1 . 3 4 1 , 20 1 3
初论 我 国历 史地 理学 学 术传 统 的传 承创 新
朱 士 光
(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 作为一 门现代学科的我国历史地理 学肇始于 2 0世 纪 3 0年代 中期, 建 立于 5 0年代初 , 勃 兴发 展于 8 0 年代后 。其所 以能持续地茁壮成长 , 既是 时代风 云际会所使 然 , 也得 力于 学科 开创者 顾颉 刚、 谭其骧 以及侯仁 之 、 史念海 等前辈 学者倡 导并践行 的, 对我 国舆地学优秀学术传统—— 经 世致用的 治学理念 、 考据 式治学方 法和征 实
一
开其端 , 正式 建 立 于上 世 纪 5 0年 代 初 共 和 国建
立后不久 , 而勃 兴 发 展 于 上 世 纪 8 0年 代 后 之 改 革 开 放 时 期 。至 今 已在 国 内形 成 了复 旦 大 学 历 史地理研究 中心 、 北 京 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 学 院 历
门显学。
对 经 世 致 用 治 学 理 念 的传 承 创 新
面 。在 2 0 1 1年 之 历史 学 学 科 体 系调 整 中 , 在 世
界 史 与 考 古 学 由原 历 史 学 之二 级学 科 升 格 为 各
我 国古代 圣 贤 研 治 学 问著 书 立 说 多 是从 探
究 前 代 与 当 世 之 因革 得 失 人 手 , 以达 到 匡 时 救 弊 经 世致 用 的 目的 。此 一 治 学 理 念 也 常 为古 代
并 践 行 的对 我 国 自最 早 成 书 的舆 地 学 典籍 — —
《 禹贡 》 问世 以来 , 在 两 千 多 年 漫 长 历 史 时 期 形
成 的 舆 地 学优 秀学 术 传 统 的认 真 传 承 与 锐 意创 新 。现仅 就其 主要 的几 个 方 面 进 行 初 步论 析 。
、
研 究 队伍 , 形 成 了群 星 闪烁 众 花 争 艳 的 繁 荣 局
自独 立 自成 体 系 的 一 级 学 科 后 , 原 历 史 学 留 下
的 6个 二 级 学 科 合 并 精 减 为 史 学 理 论 与 史 学
治舆 地 学之 学 者 所 奉 行 。如 我 国 现存 最 古 的 典 籍《 尚书 》 中 的《 禹贡》 篇, 尽 管对其成书年代 目
史、 中 国古 代 史 与 专 门 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历 史
性 治 学精 神 的认 真传 承 与锐 意 创 新 。 关键词 : 历 史地 理 学 ; 学术 传 统 ; 传 承创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K 9 0 1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8 4 4 4 ( 2 0 1 3 ) 0 l - 0 0 7 4 - 0 5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06 -
一
一
回顾 作 为一 门现 代 学 科 的 历 史 地 理学 不 到
个 世纪的学科发展 历程 , 可 以 明 显 地 感 受 到 其 所 以 能持 续 地 茁 壮 成 长 , 既是 时代风 云际会 所使 然 , 也 得 力 于 这 门新 兴 学 科 的 开 创 者 顾 颉
刚、 谭 其 骧 以及侯 仁 之 、 史 念 海 等 前 辈学 者 倡 导
7 4
6 l l 3 = 。 竺 ? 、 . 苎 禾 ! . 要 1 3 书 ■ ? 9 1 等 学 也 是 我 国 现 代 历 史 地 理 学 开 创 者 之 一 的 史 念 海 《 史 先生合著的《 中 国疆 域 沿 革 史 苎 篡 书 菇 二 ; 兰 : 兰 差 根 据 中 : : 于 今 ‘ 深 而 均 带 有 明 确 的 “ 经 世 致 用 ” 的 理 念② 因 一 一_ , , 『 葺 …… 。 ■… 一 一. 一 . . 。 . … … … ~
史 地 理 研 究 中心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西 北 历 史 环 境 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研 究 院史 念海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中
心 三 大 历 史 地 理 学 术 重镇 ; 同时 在 武汉 大学 、 华 中师 范 大 学 、 浙江大学 、 西南 大 学 、 暨南 大学 、 东 北师范大学 、 西 北师 范大学 、 天津 师范 大学 、 中 国人 民大 学 、 太 原师 范学 院、 西北 大学 、 西 安 文 理学 院 、 郑 州大学 、 厦 门大学 、 云 南 大 学 以 及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历 史 研 究 所 、 北 京 市 社 会 科 学 院 历 史 研 究 所 等 高 等 院 校 与人 文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院 所 建 立 了研 究 机 构 , 或 拥 有 了 颇 具 实 力 的 专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