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6
一、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
• 污染源 1、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 土壤中丰富的营养; – 土壤具有有较好的持水性 – 土壤的酸碱度多数接近中性,渗透压在适中。 – 土壤的团粒结构能调节空气和水份的含量。 – 土壤表土以下的温度一般介于10-30℃之间。 – 土壤覆盖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杀害
11
检验方法:
12
4、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1)
食品被细菌污染后会引起食源性疾病:
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 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 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 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美国每年约发生 7600万例食源性疾病,其中32%的人住院治疗, 5000例 死亡。
• 英国每年有237万食源性疾病病人,占英国人口的1/3。 • 据调查工业化国家每年有30%以上的人患食源性疾病,
近年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目前被确认和获得报告的食源性疾病只占实际发生的
预防: 不吃生的或未煮透的鸡蛋,生肉 应与蔬菜、熟肉分开存放。
16
• 2)、金黄色葡萄球菌
• 常见的被污染食品主要是营养丰富的含水食品,如剩饭、糕点、凉 糕、冰淇淋、乳及乳制品,其次是熟肉类,偶见于鱼类及其制品、 蛋制品等。近年,由熟鸡、鸭制品引起的中毒现象有增多的趋势。 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 毒,出现有恶心、呕吐,中上腹部痉挛性疼痛,腹泻等症状。 89年 美国一个大学因食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蘑菇罐头引 起了集体食物中毒事例

食品微生物学完整版PPT

食品微生物学完整版PPT

物 学
形三种基本形态。
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在胞

四 内增殖,凡导致寄主细胞裂解者叫
章 烈性噬菌体或毒性噬菌体,这类
如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和柑橘裂皮病的病原,是最小RNA病毒,只是最小病毒的l/10左右,由246~600个核苷酸组成,不具有蛋白质外壳 。
食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第五节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章 细胞释放。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微 因此,病毒仅在活细胞内才能表
生 现其生命活性。

学 一.细菌病毒(噬菌体)复制梗概
能侵入细菌体中,并能在菌体

四 中增殖,最终将菌体裂解的病毒叫
章 做噬菌体(phaee)。放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微 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等都有噬菌体
生 侵染。噬菌体有蝌蚪状、球形、线
生 菌体中,一个人的细胞可容纳5亿个脊 病毒的生物合成实际上是病毒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溶原性细菌的检测一般用敏感的非溶原性菌株作为指示菌。
物培养动物细胞的营养液需含有特殊营养物质和精确的配比,以利于细胞的生长。
髓灰质炎病毒。所有病毒的结构都是蛋 和中性菌株的细胞均含有V1和V2;
学也可将滤液加到指示菌的液体培养物中,观察菌液能否变清。
学类病毒和拟病毒只感染植物,朊病毒只在脊椎动物存在,可引致人和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体,这类寄主细胞称为溶原性细胞。 病毒在胚胎中发育可引起肉眼可见变化或变化不明显,其
②具有抗同源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 第五节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第这个酶可附着在正链RNA上,形成互补的负链RNA,然后以此作为模板,进一步合成多个互补的正链RNA。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强化食品包装材料卫生管理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对包 装材料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储存。
加强食品销售环节卫生管理
保持销售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销 售场所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食品在销 售过程中受到污染。
06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
Chapter发酵食品的源自作发酵原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食品 原料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 转化为醇、酸、酯等风味物质。
食品微生物ppt课件
目录
• 食品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食品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01
食品微生物概述
Chapter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 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 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保障食品的 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检测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和风味品质。
发酵食品种类
包括面包、啤酒、葡萄酒、酱油、 醋等。
发酵工艺控制
需要控制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和代谢。
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
酶制剂种类
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够加速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 种化学反应。
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用于改善食品质地、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降低食品加工成本等。
销售环节污染

食品微生物 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 PPT课件

美国康奈尔大学早在 70年代初期就分离到能分解 DDT 的微生物,日本也发现了分解聚氯联苯的红酵母。
微生物这个特点有利于我们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样,农村中的农副产品可以进一 步加工,如秸杆发酵后作为家畜的饲料;纤维素分解 成单糖,进行酒精发酵等都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 率;污水处理、制造堆肥等等能将有害物质化为无害, 把不能利用的物质变成了植物能吸收的肥料,又减少 了环境污染。这些都是有利的一面。然而,对我们人 类有用的食品和原材料,由于保管不当,也会被微生 物占为己有,加以利用而造成浪费。这一方面也应引 起我们的注意。再有传染病的发生。
3、食谱杂
微生物利用物质的能力很强。凡是能被动物、植物利 用的物质,例如:蛋白质、糖类及无机盐等,微生物 都能利用。有些不能被动植物利用的物质,也能找到 能利用它们的微生物。例如纤维素、石油、塑料等, 不少微生物能将它们分解。另外,还有一些对动植物有 毒的物质,例如:氰、酚、聚氯联苯等,也有一些微生 物能对义了。综合起来讲 , 微生 物的定义就是——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 镜,放大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倍才能观察到的,有一 定的结构、形态,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 现在,我们知道了微生物的定义,那么,微生物到底在那 些地方存在 ? 它们吃什么东西 ,与我们人类以及其它动 植物有什么关系等等许多问题成了人们亟待解决的问 题。这样一来,微生物学就应用而生了。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分类以及它们与生 物界、非生物界的相互作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害 关系的科学。
二、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与动植物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
种类:据统计,已发现的微生物种类达十万种以上,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分为三 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极微小,能通过滤菌器,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就属于这一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的核,无核膜和 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这类微生物如细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酶制剂在肉类加工中的应 用:提高嫩度和风味。
06
未来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趋势与挑战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基 因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 生态和进化。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蛋白 质表达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新的食品微生物学应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食品微生物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 ,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微生物与 食品腐败和变质的关系。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微生 物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 足的进展,为食品安全和质量控 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支持。
未来展望
未来食品微生物学将继续深入研 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机制,探索新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人类健 康水平。
员工卫生管理
加强员工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 确保员工不携带病原体进入生产区域。
05
食品微生物的应用
食品发酵与微生物
01
食品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食品加 工的过程。
酵母菌
用于面包、酒类等发酵食品的制作 。
03
02
乳酸菌
在酸奶、乳酪等发酵乳制品中广泛 应用的微生物。
霉菌
在酱油、豆豉等传统食品发酵中发 挥作用。
长和繁殖。
添加防腐剂
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可 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04
食品微生物安全性与质量 控制
食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
01
微生物种类鉴定
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进行 准确鉴定,了解其特性,为安全 性评估提供依据。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3.食源性寄生虫病
经粪-口途径感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 越来越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农家肥和不良卫生习惯,常常会 经蔬菜引起蛔虫等寄生虫病;
生食动物性、尤其是鱼贝类食品非常容易引起肝吸虫病(又称 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和肺吸虫病,吃狗肉易得旋 毛虫等;近年来由于生食河鱼、蟹而感染寄生虫病的情况有增 长趋势。
具有细胞结构
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霉菌)• • • • • • • • • 真菌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 • • • • • • • • • • • •原生生物界
无细胞结构病毒(病毒、噬菌体) • • • • • • • • • • • • • • • • 病毒界
图1 微生物包括的四个界(按王大六界学说分)
染的场所,也因为如此,食源性传染病更难于预防和控制 。
由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可以人传人,常在一个潜伏期内 出现多个流行高峰。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食物中毒:是指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确实含有致病 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 以急性经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可以统称为食物中毒。
寄生虫侵入人体,在移行、发育、繁殖和寄生过程中,可对人 体组织、器官造成三方面损害:一是夺取人摄入的营养物质、 二是机械性损伤、三是毒素作用和免疫损伤。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4.食源性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
的疾病。如家畜感染了李斯特菌、肠杆菌科 细菌、炭疽、结核、布氏杆菌病后,人吃了 病畜的肉或奶而致病;禽类感染了空肠弯曲 菌和沙门菌后,人吃了病禽的肉或蛋,也可 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
生物材料名称 固氮菌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课件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课件
无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无菌 环境,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
01
02
03
04
形态学鉴定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排列、染色反应等特征进行
初步鉴定。
生化鉴定
利用微生物对不同底物的代谢 反应进行鉴定,如氧化酶试验
、糖发酵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鉴定
利用基因序列分析、DNA指 纹图谱等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高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ppt课 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CONTENTS
•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简介 •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基础知识 •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实验技术 •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案例分析 •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前沿动态
01 食品微生物第八章简介
CHAPTER
课程目标
掌握食品微生物第八 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 物第八章的兴趣和探 究精神。
菌落计数
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来计数菌落数量 ,评估微生物的数量和密度。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发酵实验
通过观察微生物对不同糖类的发酵情 况,了解其代谢特性。
酶活性测定
通过测定微生物产生的酶的活性,了 解其生理功能和代谢状态。
生物发光实验
利用某些细菌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 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
生物膜实验
微生物生长周期
01
微生物生长分为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不同
生长阶段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和代谢活动不同。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02
温度、湿度、pH值、氧气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
重要影响。
微生物繁殖方式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 特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 科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微生物风险评估体 系,保障公众健康。
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
促进食品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食品科技的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食品安全挑战。
THANK YOU
物质,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 吸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 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 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 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
,供植物和动物利用。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
生长曲线
影响生长速率的因素
立克次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 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 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等,可寄生于食品中,通 过食品传播疾病。
03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 代谢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一般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
嗜热菌。
品保质期。
干燥保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在类似的实验条件下用粗甘油得到的海藻糖的滴度, 突变株与亲本株相比高3.6倍。
亲本株为361± 11mg/l(表1) 突变株为1303±22 mg/l(表2)
10
表3 P. shermanii NCIM5137的突变株和亲本 株用粗甘油(20克/升)在 需氧和厌氧条件下),比 较海藻糖相对于生物量的 产于糖量底滴(物定消度Ytx耗()(全,部Y海ts海藻)藻糖和糖相海)对藻
7
表1在用P. shermanii亲 本株条件下比较用纯甘 油与粗甘油得到的的海 藻糖滴度,丙酸和乳酸 酸产量(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halose titre and propionic acid and lactic acid yields in parent strain of P. shermanii with pure and crude glycerol)
因此,本研究表明,在有氧条件下,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这导致海藻糖 相对于生物量,有一个较低的产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海藻糖 相对于生物量的产量(YTx)减少了两倍(表3) ,但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导 致最终的生物量浓度高20倍,整体海藻糖滴定度增加2.3倍(表1) 。不 幸的是,获得的海藻糖滴度并不理想,因此努力在有氧条件下使用已开 发的渗透敏感的突变体,以提高海藻糖的滴度。
海藻糖滴度:粗甘油为
2.3倍纯甘油
8
2)利用渗透敏感突变体P. shermanii NCIM513在摇瓶中使 用纯甘油和粗甘油生产海藻糖
图2用P. shermanii NCIM5137渗透敏感 突变体在纯甘油和粗 甘油介质中的生物量 的产量和海藻糖滴度 Fig.2 Trehalose titre and biomass growth in media with pure and crude glycerol in osmotically sensitive mutant of P. shermanii NCIM 5137(在摇瓶培养条 件下,有氧条件下)
图1用P. shermanii NCIM5137 在纯甘油和粗甘油介质中的生 物量的产量和海藻糖滴度 (Fig. 1 Trehalose titre and biomass production in media with pure and crude glycerol in P. shermanii NCIM 5137)(在摇瓶培养条件 下,有氧条件下)
海藻糖结构式:
3
它也可以在食用的食物中用来作为食品添加剂。海藻糖也
被报告还有保健品价值。它的甜度为蔗糖的一半,提供持 续的能量。另据报道海藻糖在乳酸乳球菌中作为压力保护 剂起作用。
如果海藻糖能够实现经济化,它在食品领域和其他领域中
的新兴应用也能够实现。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产海藻糖的常规方法具有相对低的产量,
5
材料和方法
• 微生物和培养基成分 • 突变体的化学诱变,筛选和分离 • 摇瓶实验 • 批式反应器实验 • 粗甘油或着制备及预处理生物柴油废物 • 海藻糖的提取和分析 • 有机酸的HPLC分析 • 生物量定量 • 底物分析
6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果与讨论
1)在P. shermanii NCIM5137摇瓶实验中利用纯甘油和 粗甘油生产海藻糖
生物柴油废物利用费氏丙酸杆菌亚种.薛氏 (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subsp. Shermanii)亲本株和其渗透敏感突变体在有氧 条件下提高海藻糖产量
From: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39:1153–1160
翻译者:赵静 学号:Z1318026
已经被酶转化过程取代 。与酶的方法相比,各种微生物 为基础的过程在利用农业或工业的废弃物为底物用于生产
有价值的代谢产物具有优势 。因此,利用像粗甘油的生
物柴油废物,微生物替代目前使用酶法工艺生产海藻糖滴 度较高,在经济上和环境保护方面有优势。生物柴油制造 行业生产的大量的生物柴油废物带来了主要的环境风险。 同样,粗甘油通过微生物转化成增值产品是对废弃物的另 一种利用,这似乎是在经济上更可行。
1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2
引言
海藻糖是一种非还原性,非常稳定的包含由a,a-1,1葡萄糖苷键链接的两个a-葡萄糖单位的二聚糖。海藻糖有 温和的甜味,高溶解度和低吸湿性。在一些食品加工和储 存中它也很稳定,从而能防止美拉德反应;因此,它被应 用于干燥食品(奶粉,果汁) ,冷冻食品,糖果(蛋糕, 烤糖果,果酱,奶油,甜果酱),饮料,发酵食品(面包, 酸奶),冰淇淋,酱油,甜味剂和调味品。
在本研究中,其中费氏丙酸杆菌亚种.薛氏
(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subsp. Shermanii)
NCIM5137的渗透敏感突变体和亲本株用纯甘油和粗甘 油作为碳源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在摇瓶中以200rpm 转速和生物反应器中30%空气饱和度)海藻糖含量和生 物量增长曲线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被测定。丙酸和乳酸 等有机酸的最终产率也被估计。
4
丙酸杆菌是革兰氏阳性,非芽胞,不能运动的多形性 杆菌。它们在30℃和中性pH值条件下生长最佳 。众所 周知的是它具有多种益生菌特性,被视为安全的食品微 生物。丙酸杆菌被称为是厌氧的,但据报道,他们对有 氧条件也不是很敏感 。另据报道,费氏丙酸杆菌在有 氧条件下生长会导致生物量的增加和有机酸的形成物曲 线的变化 。
9
表2在用P. shermanii渗 透敏感突变株条件下比 较用纯甘油与粗甘油得 到的的海藻糖滴度,丙 酸和乳酸酸产量 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halose titre and propionic acid and lactic acid yields in mutant strain of P. shermanii with pure and crude glycer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