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优秀课件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一般程序
• 检验前准备 •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样品的送检与检验 • 检验 • 结果报告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的内容
• 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道致病
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
• 霉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及产毒霉菌的
鉴别等等
第二节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GB4789.2—2010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
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为什么要进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国家经 济(特别是工业、贸易和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是世界关注 的热点问题
• 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突出,细菌性、真菌 性食物中毒占各种食物中毒之首,每年的 发生数量、受害人数、死亡人数和造成的 经济损失都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如此,先 进的发达国家同样深受其害
1.感官指标 2.理化指标 3.微生物指标
(1)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 (3)霉菌和酵母 (4)致病菌 (5)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 (6)抗生素残留、商业无菌
如膨化食品中微生物学指标
项目
菌落总数/(CFU/g) ≤
大肠菌群/(MPN/100g)≤
致病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指标
四、思考题
• 初发酵(LST)试验后,产气的管怎 么做
• 初发酵(LST)试验后,没有产气的 管能否报告为未检出大肠菌群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PPT

和安全性。
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食品 微生物检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部分。
结果沟通与反馈
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企业,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 提供依据和建议。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结词
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案例,涉及乳制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细菌
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如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物
中毒。
霉菌
部分霉菌可产生霉菌毒 素,影响食品安全和人
体健康。
酵母菌
部分酵母菌可引起食品 发酵和变质。
病毒
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 等,可通过食品传播,
引发疾病。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乳制品中滋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免 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乳制品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实验室处理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总结词
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又一重要案例,强调食品安全和蔬菜加工过程的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环境要求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确保 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备校准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食品 微生物检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部分。
结果沟通与反馈
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企业,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 提供依据和建议。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结词
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案例,涉及乳制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细菌
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如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物
中毒。
霉菌
部分霉菌可产生霉菌毒 素,影响食品安全和人
体健康。
酵母菌
部分酵母菌可引起食品 发酵和变质。
病毒
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 等,可通过食品传播,
引发疾病。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乳制品中滋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免 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乳制品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实验室处理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总结词
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又一重要案例,强调食品安全和蔬菜加工过程的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环境要求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确保 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备校准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

动物
饲养人员、动物 防疫、检疫人员
合格的 动物及 动物产品
食品检验人员
食品加工 及销售人员
优质安全食品
食品微生物检验
1
绪论
主要学习内容: •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概念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内容和任务 •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发展历史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新进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
本系统用于细菌的快速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30
检测项目
(一) 自动细菌鉴定 1. 18—24小时细菌鉴定 (1)肠杆菌 ID 32 E (2)革兰氏阴性杆菌 ID 32 GN (3)酵母菌及念珠菌 ID 32 C (4)葡萄球菌及微球菌 ID 32 STAPH 2. 4小时细菌鉴定 (1) 葡萄球菌及相关菌 RAPID ID 32 STAPH (2) 厌氧菌 RAPID ID 32 A (3) 肠杆菌 RAPID ID 32 E
三、检测项目 1. 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GNI+) 102种 2. 革兰氏阳性菌鉴定(GPI) 47种 3. 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鉴定(NFC) 42种 4. 厌氧菌鉴定(ANI) 85种 5. 酵母菌鉴定(YBC) 38种 6. 需氧芽胞杆菌鉴定(BAC) 17种 7. 奈瑟菌、嗜血杆菌鉴定(NHI) 28种 8. 液体中细菌计数(BIO) 9. 抗生素抑菌性能研究、维生素研究、抑菌实验(ASSAY) 10. 肠道菌细菌推测性鉴定(EPS)
3.从面向食品的对象看,分别描述了各种食品的常见微生物,样品 的采集、处理、检验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有关材料和用品;
4.从学科的逻辑结构看,食品微生物检验分为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 识、微生物学基础实验、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检验、常见食品的微生物 学检验四部分;
饲养人员、动物 防疫、检疫人员
合格的 动物及 动物产品
食品检验人员
食品加工 及销售人员
优质安全食品
食品微生物检验
1
绪论
主要学习内容: •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概念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内容和任务 •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发展历史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新进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
本系统用于细菌的快速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30
检测项目
(一) 自动细菌鉴定 1. 18—24小时细菌鉴定 (1)肠杆菌 ID 32 E (2)革兰氏阴性杆菌 ID 32 GN (3)酵母菌及念珠菌 ID 32 C (4)葡萄球菌及微球菌 ID 32 STAPH 2. 4小时细菌鉴定 (1) 葡萄球菌及相关菌 RAPID ID 32 STAPH (2) 厌氧菌 RAPID ID 32 A (3) 肠杆菌 RAPID ID 32 E
三、检测项目 1. 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GNI+) 102种 2. 革兰氏阳性菌鉴定(GPI) 47种 3. 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鉴定(NFC) 42种 4. 厌氧菌鉴定(ANI) 85种 5. 酵母菌鉴定(YBC) 38种 6. 需氧芽胞杆菌鉴定(BAC) 17种 7. 奈瑟菌、嗜血杆菌鉴定(NHI) 28种 8. 液体中细菌计数(BIO) 9. 抗生素抑菌性能研究、维生素研究、抑菌实验(ASSAY) 10. 肠道菌细菌推测性鉴定(EPS)
3.从面向食品的对象看,分别描述了各种食品的常见微生物,样品 的采集、处理、检验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有关材料和用品;
4.从学科的逻辑结构看,食品微生物检验分为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 识、微生物学基础实验、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检验、常见食品的微生物 学检验四部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甲 乙甲 乙
4
5
丙 丁丙 丁
甲 乙甲 乙
9
10
丙 丁丙 丁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一 实验准备
❖ 培养基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 ❖ 器材预算 ❖ 刻度吸管的无菌操作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3
培养基的制备(40人份)
组号
1+2 +3+4
5
培养基
乳糖胆盐 发酵培养基
营养琼脂
称量g 水量ml
❖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 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 用语, 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 而是指具有某 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是评价食品卫 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肠菌群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 为: 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 肠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等四个属的细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
器材准备
❖ 1.冰箱: 0~4℃ ❖ 2.恒温培养箱: 35~37℃ ❖ 3.恒温水浴箱: 45~47℃ ❖ 4.灭菌1ml刻度吸管: 3支×10组×2倍 ❖ 5.灭菌10ml刻度吸管: 2支×10组×2倍 ❖ 6.灭菌90mm平皿: 7个×10组×2倍 ❖ 7.灭菌70mm平皿: 4个×2×10组×2倍 ❖ 8.灭菌中试管: 2支×10组×2倍
条包住吸管向前转动几圈, 将吸管尖退入纸筒内约3~4 厘米, 把纸筒起始端压平, 打折180度 (折3~4 厘米长、纸筒壁厚度约三层纸, 不容易被管尖扎破), 转动并压住起始端打折部分, 继 续转动。转动时, 右手将纸条向前推平, 左手将吸管向后拉紧, 同时向前转动, 吸管就能够包得 很紧。纸筒形成以后, 把末端空心纸筒压平固定, 打折, 系牢, 多余的纸撕掉。 ❖ 每10支用1/2版(宽 20cm)的报纸包成1包。 ❖ 高压蒸汽灭菌, 烤干备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PPT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核酸探针、PCR等分 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 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 生物。
0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方法
培养法
总结词
培养法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最传统的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 长情况以确定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详细描述
培养法具有简单易行、直观可靠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 计数。但该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要点二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食 品中特定微生物的数量,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验结果的准确性。
国内食品微生物检验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规定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要求、抽样、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判定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人员要求
规定了从事我国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培训和考核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
规定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发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如全基因组测序,能够 更精确地鉴定微生物种类,提高检测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免疫学方法
新型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等,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等优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快速筛选。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肉类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
总结词
肉类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主要关注沙门氏菌、弯曲菌、志贺氏菌等常见致病菌,以确保 肉类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常识与方法(1).ppt

食品学院
(三)采样的步骤
采样前调查→现场观察→确定采样方案→采 样 →样品封存 →开具采样证明
食品学院
(四)采样的要求
1、严格遵守样品采集的操作规程。 2、所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3、采样操作要防止污染,防止变质、损坏、丢失。 4、不得加入防腐剂、固定剂等。 5、样品采集和现场测定必须有二人以上参加 。
包括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 的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 这些细菌是寄居于人及温 血动物肠道内的常居菌, 它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食 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 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 度越大。
食品学院
意义: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卫 生指标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具有广泛的意 义。
食品学院
3.致病菌
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选择一定的参考菌 群进行检验。例如: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 考菌群,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 胞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罐头食 品以耐热性芽胞菌作为参考菌群等等。
食品学院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步骤
样 品
样 品
菌落总数
样 品
保 存
处 理
大肠菌群
结果报告
采
集
选检 择验 参前 考的 菌准 群备
致 病 菌
分离培养 增 分离 菌 培养
纯 化
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食品学院
二. 检验前的准备
1.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 2. 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
6、显微镜及实验室常用的工具、药品应设有存放橱
柜。
食品学院
食品学院
(三)采样的步骤
采样前调查→现场观察→确定采样方案→采 样 →样品封存 →开具采样证明
食品学院
(四)采样的要求
1、严格遵守样品采集的操作规程。 2、所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3、采样操作要防止污染,防止变质、损坏、丢失。 4、不得加入防腐剂、固定剂等。 5、样品采集和现场测定必须有二人以上参加 。
包括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 的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 这些细菌是寄居于人及温 血动物肠道内的常居菌, 它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食 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 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 度越大。
食品学院
意义: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卫 生指标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具有广泛的意 义。
食品学院
3.致病菌
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选择一定的参考菌 群进行检验。例如: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 考菌群,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 胞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罐头食 品以耐热性芽胞菌作为参考菌群等等。
食品学院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步骤
样 品
样 品
菌落总数
样 品
保 存
处 理
大肠菌群
结果报告
采
集
选检 择验 参前 考的 菌准 群备
致 病 菌
分离培养 增 分离 菌 培养
纯 化
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食品学院
二. 检验前的准备
1.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 2. 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
6、显微镜及实验室常用的工具、药品应设有存放橱
柜。
食品学院
食品学院
食品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第58页/共151页
四、 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2、试验方法
(1)奥梅拉(O’Meara)法 (2)贝立脱(Barritt)氏法 (3)快速法
第15页/共151页
(1)奥梅拉法:
将试验菌接种于磷酸盐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于36±1 ℃培养48h, 每1ml培养液加奥梅拉 O’Meara试剂0.1ml,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 37℃恒温箱4h ,或在48~50 ℃水浴放置2h后判定 结果。
3、结果观察与记录
呈现玫瑰红色,为阳性反应,记+ 无红色者,为阴性反应,记-
第37页/共151页
(二) 硫化氢(H2S)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
或含硫化合物,产生硫化氢,硫化氢遇铅 盐或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PbS或FeS, 以此鉴别细菌。
第38页/共151页
2、试验方法:
1、待检菌应是新鲜培养物。培养18~24h。 2、待检菌应是纯种培养物。 3、遵守观察反应的时间。观察结果的时间,多为24或48小时。 4、应做必要的对照试验。 5、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挑取2~3待检的疑似菌落分别进行试验。
第4页/共151页
二、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 (三)V-P试验 (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MR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甘油品红试验
3、结果观察与记录
培养基变呈粉红色,为阳性,记 + 培养基颜色不变,为阴性,记 -
第44页/共151页
(四)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能产生氨基酸脱羧酶, 可使赖
氨酸、鸟氨酸生产脱羧作用, 生成胺 类物质和CO2。胺类物质使培养基呈 碱性变紫色,为阳性, 如呈黄色为阴 性,以此鉴别细菌。
四、 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2、试验方法
(1)奥梅拉(O’Meara)法 (2)贝立脱(Barritt)氏法 (3)快速法
第15页/共151页
(1)奥梅拉法:
将试验菌接种于磷酸盐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于36±1 ℃培养48h, 每1ml培养液加奥梅拉 O’Meara试剂0.1ml,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 37℃恒温箱4h ,或在48~50 ℃水浴放置2h后判定 结果。
3、结果观察与记录
呈现玫瑰红色,为阳性反应,记+ 无红色者,为阴性反应,记-
第37页/共151页
(二) 硫化氢(H2S)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
或含硫化合物,产生硫化氢,硫化氢遇铅 盐或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PbS或FeS, 以此鉴别细菌。
第38页/共151页
2、试验方法:
1、待检菌应是新鲜培养物。培养18~24h。 2、待检菌应是纯种培养物。 3、遵守观察反应的时间。观察结果的时间,多为24或48小时。 4、应做必要的对照试验。 5、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挑取2~3待检的疑似菌落分别进行试验。
第4页/共151页
二、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 (三)V-P试验 (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MR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甘油品红试验
3、结果观察与记录
培养基变呈粉红色,为阳性,记 + 培养基颜色不变,为阴性,记 -
第44页/共151页
(四)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能产生氨基酸脱羧酶, 可使赖
氨酸、鸟氨酸生产脱羧作用, 生成胺 类物质和CO2。胺类物质使培养基呈 碱性变紫色,为阳性, 如呈黄色为阴 性,以此鉴别细菌。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新华网东京4月6日专电日本最近再度发生病原性大肠 杆菌O157集体感染事件,到5日为止,东京、千叶、埼 玉、神奈川、茨木、群马等地已有125人受到感染。
这次集体感染于3月12日首先在千叶县柏市被发现。 诊断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一些工厂生产的不 洁净的食品而被感染的。
日本曾于5、6年前首次发生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 集体感染事件。患者有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操作步骤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 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 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 乳糖胆盐发酵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 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按下列程 序进行。
操作步骤
(二)分离培养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存放的时间 越长。如: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牛肉,可存 放7d;菌落数为102cfu/cm2时, 可存放 18d。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鱼可存放6d, 菌落数为103cfu/cm2时, 可存放12d。
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 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 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 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 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计数和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
总数测定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大肠菌群与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 动物源性食品。
本菌对热、消毒药及 外界环境的的抵抗力 不强。60℃,20-30min
这次集体感染于3月12日首先在千叶县柏市被发现。 诊断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一些工厂生产的不 洁净的食品而被感染的。
日本曾于5、6年前首次发生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 集体感染事件。患者有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操作步骤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 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 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 乳糖胆盐发酵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 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按下列程 序进行。
操作步骤
(二)分离培养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存放的时间 越长。如: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牛肉,可存 放7d;菌落数为102cfu/cm2时, 可存放 18d。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鱼可存放6d, 菌落数为103cfu/cm2时, 可存放12d。
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 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 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 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 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计数和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
总数测定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大肠菌群与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 动物源性食品。
本菌对热、消毒药及 外界环境的的抵抗力 不强。60℃,20-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美国沙门氏菌病疫情由东向西蔓延 至少94人染病 2010年12月30日13:33 国际在线
新华网洛杉矶12月29日电(记者 高原)近来在美国东海 岸多个州蔓延的沙门氏菌病疫情目前已蔓延至西海岸。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卫生部门29日证实该州已陆续发现沙门氏菌病
1
到此,并未结束
还有,,,,
有奖问答
患者,但没有透露具体染病人数。 卫生部门称,目前发现的患者均因进食染有沙门氏菌的 食品而染病。
1
案例分析
美国沙门氏菌病疫情由东向西蔓延 至少94人染病 2010年12月30日13:33 国际在线
另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新通报,加州是受新一轮 沙门氏菌病疫情波及的第十六个州,这表明始于美国东部的
沙门氏菌病疫情正向西部蔓延。通报说,此次疫情已至少造
成94人染病,但目前没有接到死亡病例报告。 调查显示,导致此次疫情的原因是美国“吉米· 约翰”三明 治快餐连锁店出售的紫花苜蓿芽染有沙门氏菌,该连锁店已 将可能染有沙门氏菌的食品紧急下架。
1
案例分析
网上视频分享:
/watch/01690386917681433690.html?page=video MultiNeed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General guidelines
目录
检索方法
法规发展 具体内容 案例分析
目录检索方法 Step 1:检索【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了 解相关的微生物学标准的国标号——GB4679。 法规发展 Step 2:了解最新的有关检测方法——2015年更新
具体内容 Step 3:上国家标准网,根据国标号去检索下载最 新的法律法规——【GB4789 食品微生物学检 验汇总(2015 年1月更新)】 案例分析
具体内容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在1984年开始修订 经由1994、2003、2008、2015年等多次修改 目前是2014年版本,在2015年1月1日正式生 效
本标准与GB/T 4789.1-2008 相比,主要修改 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 ——修改了检验方法的选择。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Hale Waihona Puke on: Salmonella1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