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单增李斯特菌
(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DBS22 DBS22/019—2012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检测2013年发布 2013年实施吉林省卫生厅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
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分为两种检测方法:第一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第二法:MPN计数法。
其中第一法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食品,第二法适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含量较低而杂菌含量较高的食品。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负责起草人:刘桂华、龚云伟、李月婷、赵薇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检测1 范围本操作程序规定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定量检验方法.本操作程序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验。
2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无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
1 冰箱:2℃~5℃和—18℃.2.2 恒温培养箱:30℃±1℃、36℃±1℃.2.3 均质器。
2.4 显微镜:10×~100×.2。
5 电子天平:感量0。
1 g。
2.6 锥形瓶:100 mL、500 mL。
2。
7 无菌吸管:1 mL(具0。
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
2.8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2。
9 无菌试管:16 mm×160 mm.。
2。
10 离心管:30 mm×100 mm.2。
11 无菌注射器:1 mL。
2。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2.13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
2。
14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3。
1 含0。
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TSB-YE):见附录A中A。
1.3。
2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见附录A中A.2。
8.单增李斯特检测

血平板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ATCC 33090
36h,35℃培养
血平板
绵羊李斯特氏菌 ATCC 19119
24h,35℃培养
血平板
单增李斯特氏菌 ATCC 19117
36h,35℃培养
API Listeria
VITEK
结果报告
❖ 报告: 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 斯特氏菌。
步骤3---初筛试验
❖ 分别挑取5个以上的可疑菌落;初筛
木糖
阴性(-)
鼠李糖 阳性(+)
注意:①在接种糖发酵管的同事时,接种一个
TSA-YE平板用于生化试验,
②选择上述结果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步骤4—鉴定
❖ 传统生化 ❖ 生化鉴定系统 如API 10300 ❖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动 力 试
30℃±1 ℃24h
木糖—、鼠李糖+
鉴定
结果报告
❖ 步骤1 ❖ 步骤2 ❖ 步骤3 ❖ 步骤4
检验步骤
增菌 分离培养 初筛 鉴定
步骤1---增菌
1、称取样品25 g(mL)于225 mL LB1中,均质, 30±1℃ 24h培养
2、吸取LB1培养物 0.1 mL,转种于10 mL LB2 内,30 ℃±1 ℃ 18 - 24h
通常只有单增李斯特氏菌和人类的李斯特氏菌 症相关。因此,李斯特氏菌中最有检测意义的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概况
❖ 1981年加拿大由卷心菜引起的一次单增李 斯特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流行后,首 次明确了该菌是食源性病源菌
❖ 1981以后发生了多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 ❖ 2001年后我国检测机构多次从美国、加拿
❖ PALCAM培养基,分离原理主要是基于李斯特菌具 有β-D-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水解培养基中的七 叶灵,产生并七叶苷并与铁离子产生颜色反应,使 菌落为棕褐色,并带有褐色晕圈。但所有的李斯特 氏菌都能发生这种反应
单增李斯特菌

市场情况
1999年底,美国发生了历史上因食用带有李斯特菌的食 品而引发的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防 治中心资料显示,在美国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该菌污 染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在另外22个州97人患此病,6 名妇女流产。1992~1995年法国出产的奶酪及猪肉中发现 李斯特菌。2001—2009年以来,我国质检部门多次从美国、 加拿大、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丹麦等20多家肉类加工 厂进口的猪腰、猪肚、猪耳、小排等30多批近千吨猪副产 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为了解北京 市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2004—2005 年间,崔京辉等从北京市几个市场及宾馆饭店共采集了270 份熟食、生肉制品、水产品等8类食品进行检测LM。
(4) PCR试剂盒
1)北京吉诺思科贸公司:美国伯乐iQ-Check单增李斯特 菌的检测:iQ-Check系统采用了所有的实时荧光PCR方法 的优点为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提供快速和可靠地检测解决方 案。iQ-Check试剂盒为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定性检测试剂盒。 2)陆桥: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荧 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报价:1680 48T 3)索奥: 单增李斯特菌(LM)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报价:2800 40T
在美国LM被列为7种主要的食源性致死病菌之一,已经被 WHO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列为重点检测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
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检验 (2010年最新)平板培养法
2007年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国 家标准检验方法实验 室验证及结果分析:用不同浓度的沙门菌菌悬液人 工染菌二类食品各40份,用增菌液两步增菌,两种 分离培养基分离,对比检出率及分离效果。检出率 62.5%,最低检出限为0.5cfu/25g-13cfu/25g。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

血清学分型:
Lm是根据O抗原和H抗原的差异进行血清 学分型.虽然Lm有16种血清型,1/2a、1/2b 、1/2c、3a、3b、3c、4a、4ab、4b、4c、 4d、4e、5、6a、6b和7,但只有3种血清型 <1/2a、1/2b、4b>可引起疾病.从食品和患 者中分离的菌株95%以上是1/2a,1/2b,1/2c 和4b等血清型,而3a、3b、3c、4a、4c、4e 、4d和7等血清型在食品中非常少见,也没 有引起李斯特菌病的报道.
溶血反应 + - + - + -
协同溶血
葡萄糖
麦芽糖
MR-VP
甘露醇
鼠李糖
木糖
七叶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V
-
+
动力试验
将TSA-YE平板上的疑似菌落穿刺接种到SIM培 养基中,于30℃培养24h-48h,李斯特菌有动力, 呈伞状生长.
PCR检测方法:〔1取1ml被检样李斯特氏 菌增菌肉汤用于提取DNA的,模板DNA的 制备,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PCR反 应体系:20μl .
H2O<二馏灭菌水>12.8μl,
10×buffer2.0μl,
Mg2+<25mol/l> 2.0μl,4×dNTP<10mmol/ml> 1.6μl,Primer<30pmol/μl>各0.25μl,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实验目的1)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2)熟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基本原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归属于李斯特菌属(Listeria)。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对人致病的病菌。
李斯特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它不仅可能存在于肉类产品中,也可能存在于乳制品、蔬菜、沙拉及海产品等日常食物里面。
此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土壤、排污下水、地表水、青贮饲料、烂菜中均可分离到。
人也可作为无症状携带者。
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该菌的携带率为0.6%~16%,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制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
李斯特菌能在1~45℃的温度下生存,能在家用电冰箱的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有的菌体略弯曲,两端钝圆,大小约为0.4~0.5μm ′0.5~2.0μm。
多单在,有时是V字型排列。
无芽孢,不产生荚膜。
在陈旧培养物中或粗糙型菌落的菌体长度可达6~20μm 或更长的丝状。
在20~25℃培养时可产生2~4根鞭毛而运动,但在37℃培养时鞭毛发育不良,无运动性。
本菌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温度为1~45℃,最适温度为30~37℃。
对营养要求不高,可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生长,但在血琼脂培养基或胰酪胴琼脂上生长更好。
加入0.2%~1%(W/V)的葡萄糖及2%~3%(V/V)的甘油生长更佳。
在含1%(W/V)NaCl的复合培养基中能生长。
在4℃可缓慢增殖,形成菌落约需7d。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8~24h后,肉汤呈轻度均匀混浊,数天后形成粘稠沉淀附着于管底,摇动时沉淀呈螺旋状,继续培养可形成颗粒状沉淀。
不形成菌环、菌膜。
在营养琼脂上,光滑(S)型可形成直径0.5~1.5mm、圆形、露滴状半透明、低隆起、边缘整齐、表面有细致纹理的蓝灰色菌落,斜射光照射时,菌落呈特征性蓝绿光泽。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404单增李斯特氏菌检验—结果报告-5-微测试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微测试一、单选题1、综合生化实验和溶血试验结果,报告()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A. 20B. 25C. 30D. 40参考答案:B难度:中2、根据GB4789.1总则要求,检出致病菌的样品要经过()处理。
A. 无害化B.洗掉C. 丢弃D.不用参考答案:A难度:低3、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常规检验可不进行这些试验。
A. 生化B.分子生物学C. 溶血D. 血清学参考答案:D难度:中二、多选题1、可判定为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结果报告为25 g样品检出,最后填写()。
A. 原始记录单;B. 检验报告;C. 注意事项;D. 检验报告。
参考答案:AB难度:中三、判断题1、单增李斯特标准菌株在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端溶血增强。
参考答案:T难度:低2、单增李斯特标准菌株菌落刺种点周围产生长长的透明溶血环。
参考答案:F难度:中四、填空题1、在糖发酵试验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葡萄糖、麦芽糖中呈性、在甘露醇、木糖中呈性。
参考答案:阳阴难度:中2、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试验中,将羊血琼脂平板底面划分为个小格。
参考答案:20个-25难度:中五、简答题1、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结果报告如何进行。
参考答案:综合以上生化实验和溶血试验结果,报告25 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本实验在PALCAM和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典型,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生化试验符合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化现象,即可判定为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结果报告为25 g样品检出。
填写原始记录单和报告。
另外,根据GB4789.1总则要求,检出致病菌的样品要经过无害化处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石红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目的:分析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结果,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严格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对某市2021年1—12月定期采样的10类常用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
结果:897份10类常用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6份,阳性检出率为4.01%,结论: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风险,其中以凉拌菜及冷藏食品的污染风险最高,应加强该方面的防控,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安全;检测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FoodSHI Hongxia(Ulanqab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ner Mongolia, Ulanqab 01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food, find the hidden dangers of food safety in time, and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Methods: Th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the national manual for the monitoring of foodborne pathogens shall be strictly follow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standard, 10 kinds of common foods regularly sampled in a c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tested for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analyzed. Conclusion: There is a risk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contamination in foods, among which cold dishes and refrigerated foods have the highest risk of contamin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is regar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nsure food safety.Keywords:listeria monocytogenes; food safety; testing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粪便及多数食品中,该病菌对低温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5℃时可大量繁殖,当该病菌进入生物表层后会形成生物膜,并能提高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通过粪便或食物进行传播。
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引言: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以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并引发李斯特菌感染。
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食品中的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非常重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分离鉴定方法:1. 样本采集:从怀疑被污染的食品中,选择不同部位的样本进行采集,如肉类、奶制品、蔬菜等。
2. 李斯特菌分离:将样本加入到富营养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下(37℃),培养16-24小时。
然后将培养液进行测定,寻找典型的李斯特菌菌落。
3. 形态特点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4. 生化性质检测:经过形态观察后,选取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菌落用于进一步的生化测试,如靶心李斯特菌鉴定板、鲁埃斯鸟氏培养基等。
5. PCR检测:利用李斯特菌特异性基因进行PCR鉴定,以确认是否为李斯特菌。
耐药性检测方法:1. 选择抗生素:选择常见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同时也选择一些非常见的抗生素,以探索其耐药性情况。
2. 可兰霉素敏感测试:可通过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可兰霉素,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3. 扩散法:将李斯特菌涂布在富营养培养基上,然后将不同抗生素药片放置在不同区域,观察菌落生长与否。
4. PCR检测:利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进一步确定李斯特菌的耐药性。
讨论:通过以上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样本中的李斯特菌,并了解其耐药性情况。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及早发现李斯特菌的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生。
此外,这些方法也可为食品监测部门提供参考,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结论:李斯特菌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病原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检测技术
李斯特氏菌属包括七个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绵羊李斯特氏菌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威尔斯李斯特氏菌
西尔李斯特氏菌
格氏李斯特氏菌
默氏李斯特氏菌
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人类致病性强,绵羊李斯特氏菌对人类也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余李斯特氏菌无致病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5μmх 1.0-2.0μm,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常呈V字型排列,偶有球状、双球状。
兼性厌氧、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可形成荚膜,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
该菌有4根周毛和1根端毛,但周毛易脱落。
该菌营养要求不高,在20--25℃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
该菌的生长范围为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在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氧分压略低、二氧化碳张力略高的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在pH3.8-4.4能缓慢生长,在6.5% NaCl 肉汤中生长良好。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
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
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 Bride(MMA)琼脂上,用45度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
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如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鼠李糖、七叶苷、蔗糖(迟发酵)、山梨醇、海藻糖、果糖。
不发酵木糖、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棉子糖、卫矛醇和纤维二糖。
不利用枸橼酸盐,40%胆汁不溶解。
吲哚、硫化氢、尿素、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赖氨酸、鸟氨酸均阴性。
VP、甲基红试验和精氨酸水解阳性。
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在土壤、粪便、青储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
对碱和盐抵抗力强,60-70℃经5-20min可杀死,70%酒精5min、2.5%石炭酸、2.5%氢氧化钠、2.5%福尔马林20min 可杀死此菌。
该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均敏感。
李斯特氏菌(Listeria)是条件致病菌,大多为散发病例,也可因污染食品而爆发。
本菌能产生一种溶血素性质的外毒素。
能引起人和牛、绵羊等动物的脑膜炎,可使家兔豚鼠等实验动物感染引起血中单核细胞增高。
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死亡率可达70%。
子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可导致新生儿李斯特氏菌病、流产、死胎或习惯性流产。
SN 0184-93 出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
样品:冷冻样品,2-5℃解冻,不超过18h
若不能及时检验,应置于-15 ℃保存。
非冷冻易腐样品应尽可能及时检验。
若不能及时检验,应置于4 ℃冰箱保存,在24h之内检验。
两次增菌:
巴氏消毒乳、乳制品、冷冻水产品、冻肉及其它加工食品应该前增菌。
25g+225ml改良缓冲蛋白胨水,均质。
30 ℃培养18-24h,移取1ml接种于100ml增菌培养液(EB)中,30 ℃培养24、48h,分别进行分离。
直接增菌:
生乳、鲜肉以及未经加工处理过的样品。
25g+225ml 增菌培养液,30 ℃培养24和48h,分别进行分离。
分离:
划线接种于MMA或者OXA平板,35 ℃培养24-48h。
斜射光镜检。
MMA平板:
蓝色或者兰灰色,扁平圆润,稍有凸起,边缘整齐
菌落较小,约为0.5mm左右
OXA平板:
菌落呈黑色,直径1mm,
在其周围形成一个黑色环。
从MMA或OXA上挑取5个可疑菌落,接种TSA-YE平板,进行纯培养。
纯化菌落再转接到TSB-YE肉汤,35℃培养24h。
进行生化试验。
典型运动镜检:
从TSA-YE平板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于洁净载玻片上。
用0.85%灭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浮液。
在显微镜下用油镜观察。
短棒状杆菌,显微镜下可见轻微旋转和翻滚。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菌落-平板-1滴3%的过氧化氢。
阳性。
过氧化氢酶实验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
革兰氏染色镜检:革兰氏阳性
溶血试验:
7%羊血琼脂平板,划分小格,刺种菌落。
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35 ℃培养24-48h,于明亮处观察。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刺种点产生窄小的透明β溶血环
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
穿刺接种尿素酶琼脂斜面,35℃培养5天,逐日观察,阴性。
硝酸盐还原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把培养基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与乙酸反应生成亚硝酸。
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作用,形成偶氮苯磺酸。
偶氮苯磺酸与α萘氨结合,形成红色的N-α苯氨偶氮苯磺酸
接种硝酸盐肉汤,35℃培养5天,
加入0.2ml试剂A,再加入 0.2ml试剂B,轻摇混合。
红色:阳性
没有颜色变化:加入少量锌粉
-变红-阴性(硝酸盐未被还原)
-不变-阳性(亚硝酸盐已经分解成氨和氮)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某些细菌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有些细菌产酸量少,培养基的pH保持在6.2以上,指示剂呈现黄色
V-P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操作:
接种MR-VP肉汤,35℃培养48h。
移取1ml于洁净试管,加入5%α-萘酚溶液6ml,
再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0.2ml,轻摇1min,静置20min
VP-阳性反应:红色
剩余培养液继续培养2d,
加入甲基红指示剂5滴。
MR-阳性反应:红色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变黑)。
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
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
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三糖铁试验:
接种三糖铁琼脂,35℃培养5天。
斜面和底层产酸,不产生硫化氢。
(发酵葡萄糖和蔗糖)
糖酵解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接种0.5%糖类发酵管。
35℃培养24-48h,阴性继续培养到5天。
李斯特氏菌不产气。
葡萄糖:阳性
麦芽糖:阳性
七叶苷:阳性
甘露醇:阴性
鼠李糖:阳性
木糖:阴性
动力观察:
穿刺接种半固体动力培养基,
室温(20-25℃)培养2-5天,逐日观察。
有动力。
自穿刺线向四周蔓延生长,
呈典型伞状生长,底部为弯月牙状
协同凝血试验:企业可不做。
血清学检验:企业可不做。
小鼠毒力试验:企业可不做。
结果报告:
阳性结果: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阴性结果: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这是李斯特的协同溶血实验。
(cAMP)
两条竖线,左面是马红球菌,右面是金葡。
三条横线,上面是单增,中间是一种非溶血李斯特,下面是绵羊李斯特。
结果:单增在靠近金葡处溶血增强。
绵羊在靠近马红处溶血增强。
溶血实验:
从左向右依次是:
单增,窄小的贝塔溶血环。
绵羊,大的透明贝塔溶血环。
无溶血环的李斯特。
溶血实验局部放大照片。
从左向右依次是:
单增,窄小的贝塔溶血环。
绵羊,大的透明贝塔溶血环。
无溶血环的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