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台山顺层滑坡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

合集下载

滑坡产生原因

滑坡产生原因

滑坡产生原因及治理办法1.滑坡的类型及发育特征1.黄土滑坡指滑体物质由黄土类土组成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南部黄土台地区以及准格尔旗、和林格尔、清水河一带的黄土丘陵区。

此类滑坡多数规模较大,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均质滑坡或顺层滑坡。

滑坡后壁多呈陡壁或圈椅状,滑床面形态呈弧形,变形破坏方式为拉裂破坏,滑动速度较快。

2.堆积层滑坡指滑体由第四系坡残积含砾石砂土或粘性土组成的滑坡,此类滑坡主要分布在我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区,多见于中低山缓坡和沟谷陡壁处,规模普遍较小,多属中、小型浅层滑坡。

滑坡后壁呈现陡坎或裂缝,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顺层滑坡,滑床面形态为直线或折线形,变形破坏方式属拉裂、剪切破坏,滑动速度由慢到快。

3.按规模大小划分内蒙古地区滑坡按滑体体积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4种。

4. 巨型滑坡滑体体积大于1000×104m3的滑坡,我区巨型滑坡主要有元宝山露天矿西排土场滑坡,规模为1512 X 104rl'13,属黄土滑坡;元宝山西露天煤矿工作帮滑坡,规模为1258.44×104m3,属岩石滑坡,均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低山丘陵区。

5.大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0×104—1000×104m3之间的滑坡。

大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包头市石拐矿区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土台塬。

既有岩石滑坡又有黄土滑坡。

6. 中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104—100×104m3之间的滑坡。

中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元宝山区、包头石拐矿区的低山丘陵区和赤峰克什克腾旗芝瑞乡中低山区。

多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其次为堆积层滑坡。

7.小型滑坡滑体体积小于10×104m3的滑坡。

该类滑坡分布较广,类型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其次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

2.崩塌与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1.塌崩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2.1.1 地形地貌崩塌与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

滑坡的形成及演化

滑坡的形成及演化

滑坡的形成及演化 摘要:滑坡发育于加里东中期花岗岩,受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及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滑坡。

本文通过滑坡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继而阐述滑坡的形成过程。

该滑坡由三组陡倾结构相互切割的楔形块体组成,随着黄河的下切和磊崖沟的形成,在自重作用下沿楔形块体双滑面的交线方向运动,最终形成滑坡。

关键词:滑坡;楔形块体;外动力地质作用;黄河下切 1 工程地质环境滑坡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前震旦系尕让群上亚群(AnZgr2)黑云母角闪片岩、新近系上新统临夏组(N2l)红层、第四系堆积物和加里东中期花岗岩(γ32)。

滑坡位于炳灵水电站坝前左岸F3断层(磊崖沟)与F7断层之间,滑坡区结构面发育规律与断层基本一致,主要发育倾SE、NE和近W共3组结构面(图1)。

滑坡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重现期为475年,基岩地震水平加速度为0.11g[1]。

本区属高原半干旱高寒性气候区,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不丰富,但在磊崖沟有流量较小的常年水流。

图1 结构面空间组合示意图2 滑坡基本特征该滑坡为一在花岗岩内发育的岩质滑坡,滑体纵向长193~200m,横向宽70~130m,上宽下窄,前缘滑带高程1724~1725m,后壁高程1855m,高出河水面130m。

滑坡面积 2.21×104m2,滑体厚度30~40m,最大可达45.6m,总体积约7.2×105m3(图2)。

滑坡主滑方向SE125°,与河道夹角约20°。

滑坡总体呈上陡下缓、中部微凸的鼓肚形态,坡度30~40°,在磊崖沟侧坡度45~60°,局部近直立。

图2 滑坡区工程地质平面图3 滑坡形成机理。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

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0引言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

1949一2009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

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

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最近,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09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08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滑坡形成机理1.1基本条件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实用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实用版

YF-ED-J2503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

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0 引言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

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

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

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最近,20xx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1 滑坡成因1.1 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滑坡由折皱和断层引起,小滑坡由节理、小断层和局部剪切区所引起。

自然地质作用产生自然滑坡,如开挖山体引起工程滑坡。

滑坡常出现丘形地面、凹地、凸地、裂缝等。

新近的和活动的滑坡外观有陡峭的和裸露的崖坡,外貌清晰,断壁新鲜,张开裂缝。

老滑坡体上残留部分环谷、断壁擦痕。

1.2 水水是诱发滑坡或在滑坡出现之后滑坡加剧的主要原因:1)土壤水饱和或超饱和引起土体液化,抗剪强度降低,剪应变变小,产生位移,易造成同类土滑坡;2)地下水渗透至滑动面,滑动面阻止了地下水流过,界面土体液化,易产生顺层滑坡;3)大量的水从裂缝和深裂隙渗入滑坡破坏区,形成滑裂面,从而引起滑坡、坍塌和崩塌。

判别滑坡最直接的方法是具有透水性或可溶性的土层覆盖在相对不透水层上或与相对不透水层互层的情况。

滑坡改变地面水的排水情况及地下水的状况,滑坡开始迹象坡趾附近泉眼流量中断或减小,滑坡停止泉眼流量增加或移位。

1.3 气候和植被滑坡区的气候,包括降雨、温度、蒸发、风、降雪、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是影响滑坡的基本动力因素。

1)降雨、降雪当超过临界值时,伴随滑坡发生,引发山洪灾害;2)因气候影响,岩体风化加强(特别是软质岩石0MPa~30 MPa),岩体结构疏松,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3)人类活动负面效应引起滑坡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植被不能使土体表层干燥和通过根系固结、稳定土体,引发滑坡。

滑坡迹象有弯曲和变形的树木以及植被的变化。

2 滑坡治理措施2.1 非工程措施1)搬迁避让:由于地质作用产生大滑坡,对生命财产威胁较大,难于治理,采取安全、经济的搬迁避让措施;2)检测预警:滑坡虽有不稳定趋势,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不稳定迹象,且对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相对较小,可通过检测预警发出危险信号,快速撤离危险区;3)生态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水田为旱地,禁止私挖乱采等措施。

岩质平面顺层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

岩质平面顺层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

浅析岩质平面顺层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际,对于岩质平面顺层滑坡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进行浅析,并对工程施工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岩质平面顺层滑坡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2-0211-01地质灾害工程中,岩质平面顺层滑坡较为常见,了解其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对于该类滑坡工程施工安全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青海s101公路k362+140~250段滑坡工程实际,对于平面顺层滑坡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进行浅析,并对工程施工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几点看法。

1 滑坡区地质环境青海s101公路k362+140~250段滑坡为路线左上坡,地处果洛州玛沁县军功镇境内,路线通过高陡斜坡中部,滑塌体沿路线长约110米,高约90米,厚度2~3米,树木茂密,山坡自然坡面与岩层倾向一致。

1.1 气候该区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夏季雨量充沛,以短时暴雨居多,河谷地带天气变化无常,雨雪冰雹天气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5℃,年施工时间为5~10月。

1.2 地形地貌该滑坡位于黄河左岸,山区地貌,坡面植被覆盖,草木茂盛。

1.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该段路线经过一单斜地层坡面,岩层走向与路线走向基本一致,为250°~260°,岩层顺倾,岩体为白垩系砾岩夹薄层泥岩结构,砾岩层厚较薄,为40~50cm,岩层产状总体稳定,层面产状340~350°∠45~51°,岩层发育三组贯通节理,节理产状为165~170°∠42°、245°∠65°、130°∠60°。

1.4 地震活动本地区抗震烈度为8级。

2 滑坡特征滑塌体沿路线长约110米,高约90米,厚度2~3米,上部宽度8.7米,正面呈三角形,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滑移面与层面一致,为一岩质平面顺层滑坡,规模为浅层小型滑坡。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资料讲解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资料讲解

滑坡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滑坡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滑坡灾害地质培训

滑坡灾害地质培训

(1)影响滑坡的 时间规律 A同时性 B滞后性
(2)影响滑坡的 空间发育规律
3、影响滑坡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
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 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 坡出现。
滞后性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 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 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 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 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 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 雨量的大小有关。
岩性
地质构造
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 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诱发因素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 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 为大的高速滑坡。
开挖坡脚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 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 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 、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 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1、滑坡的类型
按体积划分 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 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 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 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 方米。
按滑动速度划分
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器 仪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 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灾害地质
——滑坡
一、滑坡的特点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与机制 三、滑坡的类型与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