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21-2020年高中语文《华罗庚》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

《华罗庚》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华罗庚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其品格,知晓他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2、学习本传记灵活运用多种叙述方法来表现人物生命历程的手法,并学会分析各自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运用文中多种叙述方法的表达技巧。
2、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分析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抗战期间,他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传记的传主——华罗庚。
二、作者简介: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比如《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三、基本解读: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
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
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许多多的生活事实,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就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同时这篇传记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采用了明显的小标题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第一单元学习过王海桐《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它也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那么回忆一下小标题的写法有什么好处?(1)小标题写法的好处:突出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遵循了时间顺序,很好的统领了所辖部分内容,眉清目晰,一目了然。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习以时间为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注意本文选材的角度;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中的1、2点)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华罗庚;初读课文,理清文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顾迈南新华社资深女作家,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品有《华罗庚传》、《两弹元勋邓稼先》、《丁肇中)——故国情深》等。
2、介绍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速度,梳理思路。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1925年金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没毕业就失学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进入清华在数学系当助理员。
1936年夏留学英国1937年夏回国担任西南联大教授1941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945年下半年到苏联旅行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堆垒素数论》1946年秋访美1950年2月从美国回到新中国1950年3月16日到清华任教授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回国后培养青年学者陈景润、万哲先等人1958年将优选法送到工厂、农村1963年出版《典型群》1979年访英◎ 附课后练习三的表格:2、提问: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为华罗庚写传的?【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写传。
】(三)熟读全文,看看华罗庚在对待数学的态度上经历了几次认识上的变化。
【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即“为了生存——为了兴趣——为了祖国”。
第一部分,“华罗庚很有数学才能”,但他研究数学是因为“干别的工作要到处乱跑,或者要设备条件”,而数学“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此时完全是为了谋生存的需要。
高中语文 2.5华罗庚学案 粤教版必修1(5)

5.华罗庚一、重点、难点与对策本文是科学家传记,作者通过对华罗庚三部分的记叙,介绍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他执迷于数学事业,刻苦自学的顽强毅力,更表现了他献身祖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家民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
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
但是,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也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文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华罗庚的基本生命历程,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一种写作形式。
文章中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来。
作者有意识的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具有生动的可读性。
学习重点:1.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学习策略:三个小标题揭示了行文思路,揭示了华罗庚人生几个时段的主要学习、研究情况,眉清目晰,视之了然。
从小标题入手,列出人物简历表,突出典型事件。
学习华罗庚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品格。
二、基础与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含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戎马倥偬(cōng)B.怠(dài)慢吴筱(xiǎo)元蜚(fēi)声呱呱(gū)坠地C.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金瓯(ōu)聊以慰藉(jiè)D.追溯(sù)置若罔(wǎng)闻商榷(qùe)汪洋咨(zī)肆2.下面语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华罗庚对华林问题和哥德巴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教案4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案张锐明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提要或综述的方法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
2、加强对文章要点的深层理解,提高表述和概括水平。
3、结合单元要求,学习华罗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自强不息、艰苦拼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层次,把握关键,进行正确的概括。
2、体味传主一生中无数闪光点中的几个,把握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
教具准备出示华罗庚先生的照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罗斯福坐在轮椅上依然左右着当时世界的格局,布伦克特虽然看不见什么东西,但靠着导盲犬坐上了英国教育大臣的位置,海伦•凯勒眼前虽然一片黑暗,但用心灵的光明写出让世人为着震撼的《我的生命》┅┅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同样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伟人,他就是让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顾迈南所写的《华罗庚》这篇课文,全面认识华罗庚的不平凡人生历程与伟大人格魅力。
二、整体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1、课前预习。
问题布置:(1)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位同学最起码找出五处让你为之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段落,并加以阐述说明。
2、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准备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提示:大家可从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致力于中华的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三个方面中传主所体现的行为、精神面貌、学识、成就来开展讨论)3、问题展示:(1)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青年的华罗庚是如何走向成功的?试从文章中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点的相关句子或精彩片段。
学生明确:首先,先要讲的是华罗庚先生写过的一句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诗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正好阐明了华先生走向成功的经验总结。
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勒纳也说过“天才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一天要工作18小时。
”天才出自勤奋,华罗庚用他的一生演绎了这一点,正因为有他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换取功成名就,在数学这块领域上做出卓越贡献。
粤教版-语文-高一-2.5《华罗庚》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案一.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 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3.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2. 难点:(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四. 课时安排:2课时五.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二)教学过程1. 导入语: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板书:华罗庚)2.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4. 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5.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
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华罗庚》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文中的字词等基础知识。
二、继续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三、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材料的选择及华罗庚精神的体现。
教学设想: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列表填出华罗庚主要事迹,抄写文中应用的诗句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新华社女记者,既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
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及她的科普作品。
二、简介华罗庚: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三、词语过关:署(shǔ)名苏家驹(jū)惨淡扉(fēi)页勤能补拙莫名其妙怠(dài)慢吴筱(xiǎo)元瘟疫蔓延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追溯(sù)赞赏备至商榷(qùe)暴跳如雷如获至宝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运筹学从实以终※补充词解: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
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学生出示有关华罗庚事迹表格,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时间主要事迹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秋季进入清华大学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1957年获国家科学奖励一等奖,出版60万字的《数论导引》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农业生产五、研讨: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①倒叙,从华“出名”起笔,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华罗庚,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国际上“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数学科研成果均是以华氏命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华罗庚》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删繁为简,提取关键信息。
2、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3、了解传主诗词对表现传主思想性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语】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在黑板上板书画图,要求学生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熊庆来发现了华罗庚,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他们日后都成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三位数学家尤其是后两位数学家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说说看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成就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陈景润是算出了1+1为什么等于2?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
那么,华罗庚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迈南的《华罗庚》,了解一下华罗庚的主要成就。
【梳理课文:主要经历,主要成就】在了解他的成就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他一生的主要经历,课后练习的表格﹙要求,不要怕这篇课文长,先不要急着通读全文,只要先按上面的表格把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找出来就等于读懂了一半﹚。
主要成就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堆垒素数论》【华罗庚诗词】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成就都找出来了。
一篇看似很长很复杂的课文,只要掌握了方法,我们就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自如。
不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华罗庚除了是名伟大的数学家外,还是一名在诗歌方面深有造诣的人。
请同学们找出本文中引用的华罗庚诗句,并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在大量理性的、抽象的数字描述中,又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情趣来。
高中语文华罗庚教案粤教版必修

华罗庚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2.字词。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扉页fēi 拙zhuō叟sǒu 筱xiǎo 瘸què怜悯mǐn蜚声fēi 金瓯ōu 鹰鹯zhān 褒奖bāo 江畔pàn 矩形jǔ追溯sù商榷què兴奋xīng 怠慢dài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
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小标题二(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1-6)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小标题三(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⑴前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华罗庚》教案粤教版必修1
一、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
署(shǔ)名苏家驹(jū)惨淡扉(fēi)页勤能补拙
莫名其妙怠(dài)慢吴筱(xiǎo)元瘟疫蔓延
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
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追溯(sù)赞赏备至商榷(qùe)暴跳如雷如获至宝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运筹学从实以终
※补充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
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中途)。
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
(课堂练习)
——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按地点和时间。
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
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讨论)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