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2课时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练习。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具体的实例,如购买水果、玩具等,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计算法则。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具体的实例,评价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细节关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六单元第2课时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三年级数学《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连续进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连续进位)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15页信息窗2 第4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同时,体会知识的迁移规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板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走进快乐的大课间,观赏了艺术体操表演和扇子舞表演。
并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先来思考两个问题:(1)8是怎么得来的?(2)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整理,将提前写好的问题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主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生:8是2×9=18的个位上的8;积的十位上是2×2=4,4+1=5,所以得来的5.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想考考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思考59×7是不是和刚才算式一样?2.学生尝试解决。
3.小组合作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小组讨论要求:(1) 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小组成员有序地说说自己的计算想法,当小组成员发言结束,可以相互补充或质疑。
(2)小组长负责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计算方法。
(3)议一议: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深入小组学习内部倾听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与大家分享以下(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想法,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5 9×46 74 1 33.相互质疑:3怎么得来的?( 9个一乘7等于63个一,个位满6个十向十位进6,把3写在个位上)十位的1表示什么意思?( 5个十乘7等于35个十再加上进的6个十等于41个十,1表示一个十,所以十位上写1)百位上的4怎么来的?(十位上又满4个十向百位进4,表示4个百,所以4写在百位上)。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3、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3、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并能正确书写乘法竖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书写乘法竖式。
2. 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在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时,可能会出现混淆。
2. 学生在书写乘法竖式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3.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用于展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书写乘法竖式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
2. 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具体的计算例题,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书写乘法竖式。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2. 板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竖式的书写步骤、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目。
2. 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用文字描述出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乘法竖式。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两位数乘一位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解决乘法运算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一位数,应该怎么做呢?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例题:23 ×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
2. 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a. 将两位数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
b. 分别将十位数和个位数与一位数相乘。
c. 将得到的两个乘积相加。
3. 示范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三、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和规则,特别是进位问题。
3. 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批改并讨论答案。
2.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应该怎么做呢?2. 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强调运算的顺序和规则,特别是进位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进位问题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出示:2×4=10×4=12×4=3×2=20×2=23×2=教师:这些算式同学们会算吗?把你会算的算式计算出来?学生计算后汇报,学生普遍会计算的算式有2×4=8,10×4=40,3×2=6,20×2=40。
教师:其他的题同学们会做吗?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引导学生说出12×4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种计算以前还没有学过。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将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起出现,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初步感受这些知识的相互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认知方面的准备。
]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茶杯图。
教师: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回答:用12×4。
教师: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有4堆茶杯,每堆有12个,一共有4个12,所以用12×4。
教师:估计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引导学生这样想:每堆有十多个,4堆一共有40多个。
教师:通过估算,我们知道这道题结果的大致范围,但是要知道这道题的准确答案,还要用到笔算。
我们具体来算一算。
教师用纸块盖住十位上的“1”,现出2×4。
要求学生算出2×4=8。
教师:你能指出这8个茶杯在图上是哪8个茶杯吗?学生会指出,是盒子外的8个茶杯。
教师:还有哪些茶杯没有算?学生:盒子里的茶杯。
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

一、概述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开始接触乘法运算。
其中,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们在乘法运算中的第一步。
通过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而且可以为接下来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概念1. 两位数:指的是由两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如10、23、56等。
2. 一位数:指的是由一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如1、3、9等。
3. 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指的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过程。
4. 乘法表:指的是包含了各种乘法算式及其结果的表格。
三、计算步骤为了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学生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被乘数和乘数:先确定哪个数是被乘数,哪个数是乘数。
2. 个位数相乘:将被乘数的个位数与乘数相乘,得到第一部分的积。
3. 十位数相乘:将被乘数的十位数与乘数相乘,得到第二部分的积。
4. 求和: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四、举例说明以下举例说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例1:23 × 5步骤1:确定被乘数为23,乘数为5。
步骤2:3×5=15。
步骤3:2×5=10。
步骤4:15+10=25。
23×5=25。
例2:45 × 7步骤1:确定被乘数为45,乘数为7。
步骤2:5×7=35。
步骤3:4×7=28。
步骤4:35+28=63。
45×7=63。
五、练习题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技能,以下是一些练习题目:1. 36 × 4 = ?2. 57 × 3 = ?3. 84 × 6 = ?4. 69 × 2 = ?5. 72 × 8 = ?6. 93 × 5 = ?7. 48 × 9 = ?8. 65 × 7 = ?9. 79 × 3 = ?10. 51 × 6 = ?六、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进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乘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4页第3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通过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6捆。
学生准备:小棒6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复习(1)口算:5×3= 2×9= 9×8= 4×7=20×2= 50×7= 20×8= 80×5=(2)笔算(指名板演):24×2= 12×4=2.出示情景图(1)课间十分钟到了,操场上热闹非凡。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操场去看看,同学们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的情景图。
)(2)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表演扇子舞的有2组,每组29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2)表演艺术体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表演艺术体操的一共有多少人?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同学们真棒,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从第一题开始吧!求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29×2=2.找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的?并说一说算式代表的意思。
3.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引导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班内交流哪组同学愿意将你们小组的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板书。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口算乘法》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具体情境,能说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类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2.经历口算方法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口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口算方法的抽象概括。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质疑引新1.自主探究,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活动指导:(1)看图,收集并汇报信息。
(2)组内讨论并汇报: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预设生1:同学们去游乐园,旋转木马5元,激流勇进10元,过山车12元,登月火箭8元,碰碰车20元。
生2: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生3:坐旋转木马每人5元,4人需要多少钱?2.引入课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口算乘法。
操作指导:本板块引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游乐园主题图,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板块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活动1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1.探究算法,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例1。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2)组内讨论,尝试列式,然后汇报。
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③这个60是怎样得到的?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课件展示学生摆小棒图,组长汇报。
板书:20×3=60(元)。
(4)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组讨论、交流)生1:把20×3看成20+20+20来计算。
生2:把20看成2个十,因为2个十×3=6个十,所以2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