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萼甲素的大孔吸附树脂工艺研究_张琇雯
大孔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_杨莹莹_张广晶_张舒媛_徐雅娟_徐暾海_刘铜华

[2]李晓杰,范圣此.黄芪研究与开发利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9-6450,6452.[3]宋强,张立伟,冯前进,等.黄芪蛋白类提取物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23-224.[4]章培军,郭敏芳,张丽红,等.黄芪糖蛋白抑制小鼠EAE的作用研收稿日期:2014-04-1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B33260);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1-CXTD-19)作者简介:杨莹莹(1998-),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工作。
通讯作者:徐暾海(1969-),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干预糖尿病及并发症活性成分研究。
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42-44.[5]闫巧娟.蒙古黄芪中多糖、皂甙及活性蛋白的提取分离[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6]Bradford,M.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binding[J].Anal.Biochem,1976,72:248-254.[7]刘明言,王帮臣.用于中药提取的新技术进展[J].中草药,2010,41(2):169-175.[8]万水昌,王志祥,乐龙,等.超声提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1):60-62.[9]翟庆洲,张晓霞,杨锡厅.蛋白质分析的进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2(1):165-169.[10]宿玮,常耀光,薛长湖,等.海地瓜多糖中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比较[J].食品科学,2011,32(2):201-204.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0.069大孔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杨莹莹1,张广晶1,张舒媛2,徐雅娟3,徐暾海4,5,6,刘铜华5,6(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2.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29;3.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4.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29;5.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6.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摘要:总结相关文献,对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以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化合物为样本,利用其吸附净化技术及特性展开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LX-20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维生素B12

和瑞士完成了 V 1的化学合成【。自然界中,腺苷钴胺素 ( B2 3 】 辅酶 B2 1 、甲基钴胺素和羟钴 ) 胺素是微生物合成的最终产物 。工业生产 中加入氰化物使各种天然形式的钴胺素转化为稳 定的氰钴胺素【。V 】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以辅酶形式参与各种代谢,促进 D A 4 B2 】 N 和蛋 白 的合成;缺乏 V 】时会发生恶性贫血、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贫 质 B2
随着 乙醇浓度 的提高, B 2 V l洗脱量反而降低 , 不利于 V 1 B2 洗脱。由 H L P C结果得知,用 乙 醇作洗脱剂会将大量杂质洗脱下来, 影响洗脱
效果。
9 0
,ri) ( n a
Fg 2 a rtdC re f eis i. S t ae uv s u oR n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6 " 3 9
了较 好 的效果 。大孔 吸 附树 脂 吸 附剂 具有 选择 性好 、解吸 容 易 、理化 性 质 稳定 、机 械 强度
高、可反复使用和流体吸力较小等优点【 。特别是可按照需要 ,选用合适 的孔隙大小、骨 1 ¨ 架结构和极性的树脂 。实验证 明【 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 V l 1 】 B2 ,饱和吸附量高 ,洗脱高峰集
以含氨水的 7 %甲醇为洗脱剂 ,进行动态洗脱,结果 V 1的洗脱量明显减少而杂质 5 B2 却被大量洗脱下来,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含冰醋酸的 7 %甲醇进行动态洗脱 ( 图 4,洗 5 见 ) 脱高峰更加集 中,回收率更高。所 以,加入醋酸后,有利于 V 1的洗脱。 B2
经大孔树脂 L .0 X 2 吸附, 含醋酸的 7 %甲醇洗脱 , 5 洗脱 高峰中 V 1的纯度接近 9 %, B2 0
弃 去沉 淀 ,取上 清液 ,备用 。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摘要: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
对其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中药;皂苷;有效部位;综述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提取分离与精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制约其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
因此,如何尽可能地提取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所需要的成分,分离出无效成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吸附剂,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有选择地吸附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精制的新工艺。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精制后,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
1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和分离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多为苯乙烯型或2-甲基丙烯酸配型,是一种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大孔结构的固体高分子物质。
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水、酸、碱及常用有机溶剂,显微形状为球形颗粒,颗粒内部有很多网状孔穴,因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吸附原理和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新的色谱方法,既能通过表面作用和形成氢键来产生吸附作用,同时其本身的多孔状结构又具有筛选作用。
吸附和过筛作用以及本身的极性使得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富集、分离不同母核结构化合物的功能;可根据所分离化合物的性质选择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和极性[1]。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中药皂苷类成分的可行性分析皂苷类成分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也是许多中草药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一些中药的总皂苷作为新药应用于临床,如地奥心血康、绞股蓝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种类众多,如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等,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理化性质:一为皂苷的苷元部分为憎水性,能以疏水机理被非极性树脂所吸附;二为皂苷元连接糖基成苷后具有较大的极性,一般能溶于水或醇。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近况

励 氏等“ 应 用大孔树 脂对 山楂总黄酮 的分离纯化 进行 了 研究, 得到的优化工艺简单可行, 于大生产。 氏等 以静态 适 张 饱和吸 附量 、动态 比吸附量 、比洗脱量为考察指标, 比较不 同 大孔树脂 富集纯化罗布麻叶总黄酮和总鞣质 的性 能。 并对最佳
大孔吸 附树脂 是 2 O世纪 6 O年代发展起来 的新 型吸 附剂 , 是继离子交换 树脂之后 的一新兴分 离介质, 具有 多孔网状结构 和 良好 的吸 附性能, 通常 分为非极 性和极性两 类, 已被广 泛 现 应用于工业脱色 、废 水处理、药物分析 、临床鉴 定、抗生素及 生化药物 的分离提纯等领域 。 大孔吸 附树脂 是提 取分 离中药中 水溶性成分 的一种 有效方法, 小分子糖和无机盐类在水洗 过程 中被除去, 并可用稀醇 除去中药中的蛋 白质等杂质, 因此, 大孔
刘 氏等 以 总 生 物 碱 的 吸 附 量 和 解 吸 率 为 考 察 指 标 , 8 对
得到有效成分的保 留率 为 9% 吕氏等 “ 根据 栀子苷的特点, 6。
运用 3 4种不 同型 号的大孔树脂 分离栀子苷, 通过试验发现, 仅 D 0R 中栀子 苷都集 中在醇洗脱 液 中, 31 水溶液 中无栀子 苷, 因 此 确定 D 0 R可用于分离栀子苷 。 氏等 …把 S 8 5 孔吸 附 31 丁 P2 大 树脂按 树脂 与药材质 量 比为 1: 2的 比例动态上样 2次, 0 乙 5% 醇洗脱 7 V为最佳 富集环烯醚萜苷, S 8 5 B 经 P 2 大孔树脂 富集后, 固型物 中两 苷含 量提 高 6倍多, 含量达 6 .8 。 9 6%
1 4 黄 酮 类 .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质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解析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质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提取液分离、纯化中的研究和应用日渐增多,显示出了独特的吸附和洗脱特性。
这一技术应用到中药质量分析领域中的样品供试液制备,既可提高样品供试液纯度,也可减少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将成为中药质量分析中的一项绿色技术。
本文就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谈一些浅见。
一、中药质量分析中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优点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是中药质量分析的主要内容,而制备纯度高的供试液是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的前提。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中药供试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除去干扰成分效果好。
大孔吸附树脂在水溶液中对水溶性多糖、粘液质、色素、树脂等大分子物质几乎不吸附或吸附力很弱,很容易被水洗除去;反之,有一些以多糖为有效部位的制剂,收集未被树脂吸附的流出液和水洗液则可除去极性中等和较小的有机物,便于多糖的测定。
如用AS-8树脂吸附桑叶提取液,收集流出液及水洗液部位用于桑叶多糖测定,回收率达98%(1);由于树脂对中药提取液中极性中等和较小的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强,用浓度递增的乙醇即可将这些有机物按极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洗脱出来,收集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液即可得到所要组分的供试液。
以此法制得的样品供试液中干扰成分少、薄层斑点清晰、色谱峰分离度好。
如应用D101树脂吸附复方天麻胶囊中的天麻素,收集10%乙醇洗脱液用于天麻素的含量测定,回收率达96.6%(2)。
应用D101树脂吸附菊花中的绿原酸,收集20%乙醇洗脱液,用于黄连上清胶囊中菊花的TLC鉴别(3)。
应用D101树脂吸附华海乙肝泡腾颗粒剂中的五味子乙素,以水洗、30%乙醇洗脱除去干扰成分,收集70%乙醇洗脱液用于HPLC测定,回收率均达98%(4)。
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的龟龄集、复方扶芳藤合剂、舒心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鉴别与薄层扫描测定法均应用了D101树脂制备样品供试液,与九五版药典应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制备供试液相比,黄芪甲苷的薄层斑点清晰,提高了薄层鉴别与薄层扫描测定的准确性。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中应用现存问题分析与探讨解析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附3・litesinmousebraintissue[J]1JBeijingUnivTraditChinMed(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6):641[4]ZhaoSZ1AntiepilepticeffectofΑ2asaroneandpossible mechanisms[J]1JChinIntegMed(中西医结合学报),1984,4(8):4901[5]NanjingPharmacenticalUniversity1Preliminaryresearchof volatileoilofAcorusgramineus[J]1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1978,9(6):11[6]HuJG,GuJ,WangZW1ExperimentalstudyonAcorus granmineusanditseffectivecomponentseffectedcentralner2voussystem[J]1PharmcolClin ChinMaterMed(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191[7]LiL,HeYP,JiangHL,etal1Researchonproportionsof AcourusTatarinowiiSchotlcombinedwithborneolanditsprotectiveeffectoncerebralneuron s[J]1TraditChinDrugResChinPharmcal(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5):192211 [8]ZhouDX1PromotingeffectofAcorusgranineusonstudyandmemoryofmice[J]1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1992,23(8):4171[9]ZengGS1Effectanalysison41casesofGansongTangtreatepilepsy[J]1ZhejiangJTraditChinMed(浙江中医杂志),1981,16(11):5211[10]ShanSJ,XuQP1EffectofYizhiJiaonangonlearningand memoryinmiceandpossiblemechanismsinvoledinitsac2tions[J]1PharmacolandClinChin MaterMed(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1):131[11]LiuJQ130CasesoftreatmentofAlzheimer’sdiseasebyJi2aweiSiqiTang[J]1ShaanxiJTraditChinMed(陕西中医),1996,17(3):1121[12]XieMC,ChuJJ,PengWH,etal1EffectsofDingzhiPills onthescopolancineinducedimpairmentofpassiveavoidanceinrats[J]1ChinaJChinMaterMe d(中国中药杂志),1996,21(8):4901[13]BelG1Chromosomedamageinhumanlymphocytesinduced2asarone[J]1PlantaMed,1987,53(3):2511byΒ刘鄂湖1,2,鄢丹1,1,1,2Ξ(11解放军3022,湖南长沙410007)大孔树脂是20,、化学工业、分析化学、[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

!"#$#%&&’$$食品科技(&&)*+,-!+-.!)/-+0!12134收稿日期:%&&%5&65$7基金项目:江西省%&&&年重点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郑功源($6865),男,江西上犹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食品技术&前言藜蒿9$,%:正名为蒌蒿,主要生长在江西鄱阳湖一带,我国其它地区也有分布,在南昌被誉为“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
对藜蒿的药理、保健作用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该植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人们发现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9’:。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冠脉和脑血管流量增加、降血糖和血脂等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活性97:,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利用的热点。
正因为黄酮类具有如此众多的生物活性及江西省丰富的藜蒿资源,本文以藜蒿黄酮提取物为研究对象,用操作条件温和、物化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好、易放大的精制树脂9;:进行了筛选,重点研究了.<5=型大孔树脂对黄酮纯化的工艺条件和参数。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设备藜蒿:市售;葛根素标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5=、!>.56大孔吸附树脂:南开大学化工厂;无水乙醇:.?级。
-?5$=&.电子分析天平:日本进口;@>5=%<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8&$&可见5紫外分光光度计: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0@5,,,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仪表集团公司;?-5;%.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实验方法$#%#$几种树脂的预处理过程相似,操作有如下几个步骤:($)将吸附树脂用无水乙醇浸泡%7A ,倾倒掉上层乙醇,然后加入吸附柱B $C ;&DE 玻璃柱F 中;(%)待树脂装好后,用乙醇以每小时%倍体积的流速通过树脂层,至流出液加水不呈白色浑浊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摘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藜蒿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黄酮纯度和得率,作为纯化效果的评价。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大孔树脂“一步法”纯化中药皂苷类成分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大孔树脂“一步法”纯化中药皂苷类成分项目简介皂苷类成分是中药中的一大类活性组分群,在中药中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它的分离纯化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溶剂萃取法)不仅工艺复杂、投资大、过多使用毒性有机溶剂也给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寻求一种简单、绿色的(工艺过程中不使用毒性有机溶剂)工艺成为了业界共同的目标。
针对皂苷类成分的结构特点,我们合成了多效用吸附树脂,该树脂在用于各类中药(三七、人参、绞股蓝、柴胡、甘草等)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时,均可通过“一步法”简单的生产工艺,得到高纯度的皂苷类提取物。
工艺简单、无三废排放。
本项目是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成熟技术,其中三七、人参的提取已经产业化生产,得到了完全符合要求的提取物产品。
用于皂苷提取时,一步即可得到以下规格的产品:人参总皂苷95%以上,三七总皂苷95%以上,绞股蓝皂苷90%以上,人参、三七茎叶总皂苷90%以上。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皂苷类中药在中药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皂苷类产品也多涉及到一些名贵的药材,因此对皂苷类的分离纯化也关系到中药现代化的未来。
研究表明,在中药的提取过程中,每增加一步工艺,所提取目标成分的损失大约在5%左右,每项目中的“一步法”提取,有效减少了工艺中的损耗,降低了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具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目前种植三七 5.4×104pm,每年采收三七茎叶大约1500吨,仅有5%的茎叶被利用,大部分的资源被丢弃,目前市场上三七茎叶的售价大约为1-2万元/吨。
目前市场上以三七茎叶为原料生产的药品七叶安神和七叶安神片均为三七叶甙的初提物,茶冲剂、化妆品、保健品均为技术层次较低的产品,因此进一步开展对三七叶甙的提取研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三七茎叶皂甙提取物的售价约在1500-2000元/公斤。
因此,该项目的产业化,将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5-3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0KJB350004);苏州大学“211工程”项目(14134907);苏州大学2011年度莙政学者项目;苏州大学第十三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琇雯(1991-),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通讯作者:张健(1975-),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与科研。
E-mail :jianzhang@suda.edu.cn 。
后48h ,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好转恢复[1]。
本研究采用其造模后,模型组代表肝脏功能的血清学指标ALT 、AST 、TBIL 、ALP 及TBA 在应用ANIT 24h 升高,48h 达高峰,72h下降,3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并与文献报道一致,表明模型建立成功。
目前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尚缺乏满意的方法。
近年来中药方剂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中医可将肝内胆汁淤积这一疾病归属于“黄疸”范畴。
“黄疸”作为病名始于岐黄,而善于仲景。
张仲景论黄疸,其病机为湿热、瘀阻多见:如“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后世对黄疸机制多在仲景辨证之基础上加以发展,认为黄疸病机多以湿热痹郁脾胃气机,气机失调,湿热瘀阻,水湿停滞不去,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为主[2]。
张锡纯认为黄疸乃“脾土受湿,升降不能自如以敷布其气化,而肝胆之气化遂因之湮瘀,胆囊所藏之汁亦因之湮瘀而蓄极妄行,不注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中而周身发黄。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疸之证,中说谓脾受湿热,西说谓胆汁滥行,究之二说原可沟通也。
”湿热、血瘀、肝郁为黄疸发病的主要环节。
因此,清热、化湿、疏肝、祛瘀是其最基本的治则。
本实验据此选用中药大黄、黄柏、栀子、白术、柴胡组成中药复方。
其中大黄功用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为君药。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大黄具有利胆退黄与保肝的双重作用[3],并能够有效地减轻由ANIT 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幼鼠的肝组织学损害,改善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NO 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细胞保护作用和提高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4]。
黄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栀子,性苦寒,入心肝肺胃经,能清热泻火,凉血,具有抗炎、解热、利胆和轻泻作用;白术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柴胡归肝、胆经,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保护肝细胞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受损肝细胞能量代谢紊乱、抑制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维持肝细胞内钙平衡,调节肝脏细胞免疫功能、清除内毒素、抗纤维化等多个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5]。
本研究中,应用中药复方干预后,在代表大鼠肝脏损害产生及加重过程的造模后24h 和48h ,复方组血清ALT 及AST 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说明该方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 )诱发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所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疗效不亚于熊去氧胆酸。
参考文献[1]周欣,黄志华,林汉华.大黄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治疗效应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S1):75-77.[2]肖莉,叶放.论清化湿热瘀毒法是基于张仲景黄疸理论的重要治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4):733-734.[3]章文,朱清静.大黄药理研究及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2):126-129.[4]黄延风,朱朝敏.大黄对幼鼠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3):1009-1011.[5]廖博懿,陈念平.柴胡皂苷对阻塞性黄疸肝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52-53.中华中医药学刊蓝萼甲素的大孔吸附树脂工艺研究张琇雯,徐乃玉,吴谦,沈晓丹,康杨坤,张健(苏州大学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目的:优选蓝萼甲素的工业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方法:以蓝萼甲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 9(34),优选蓝萼甲素的工业化提取工艺;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吸附法,考察大孔树脂的吸附、洗脱附性能和纯化效果。
结果:蓝萼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5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2h ,固/液比1ʒ15;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药材质量浓度为0.5 0.8g ·mL -1,以2.0BV ·h -1吸附速率进行吸附,最大上样量2.7g ·g -1树脂,吸附后用30.0BV 的60%乙醇以3.0BV ·h -1的速率进行洗脱。
结论:大孔树脂对蓝萼甲素纯化效果较好,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关键词:蓝萼甲素;大孔吸收树脂;工艺优化中图分类号:R222.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10-2253-05Study on Purification of Glaucocalyxin A from Ra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ZHANG Xiu-wen ,XU Nai-yu ,WU Qian ,SHEN Xiao-dan ,KANG Yang-kun ,ZHANG Jian(School of Pharmac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Jiangsu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tracting and purifying conditons of glaucocalyxin A from Ra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 by macroporous resin.Methods :L 9(34)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optimize ethanol reflux extraction3522中华中医药学刊time and extraction times,the content of glaucocalyxin A was determined by HPLC.Static adsorption and dynamic adsorp-tion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adsorption and elution process by macroporous resin.Results:The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extrac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with55%ethanol,each for2hours,reflux extraction was three times,S/L amount1ʒ15;the content of glaucocalyxin A was the highest.At the same time,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glaucocalyxin A by D101macroporous resi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B-8,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liquid concentration0.5 0.8g·mL-1,absorption velocity2.0BV·h-1,resin adsorption quantity2.7g·g-1,elution solvent60%ethanol,elution speed3.0BV·h-1,elution solvent volume30BV.Conclusion:The method is convenient and reproduced.Key words:glaucocalyxin A;macroporous resin;technology optimization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Var.glaucocalyx(Maxim.)Har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等活性,用于治疗胃炎,肝炎初期,感冒发热,乳腺炎等。
研究表明,蓝萼香茶菜中的蓝萼甲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2],我们实验中发现蓝萼甲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活性[3-4]。
为蓝萼甲素作为新药开发提供物质基础,笔者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蓝萼甲素的乙醇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对AB-8和D-101树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筛选实验,对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树脂纯化工艺为:药材质量浓度为0.5 0.8g·mL-1,以2.0BV·h-1吸附速率进行吸附,最大上样量2.7g·g-1树脂,吸附后用30.0BV的60%乙醇以3.0BV·h-1的速率进行洗脱。
采用该工艺纯化后,HPLC测定蓝萼甲素平均回收率为83.08%,平均纯度为15.35%,可用于进一步结晶法制备高纯度的蓝萼甲素。
此制备方法简单,稳定,且污染性小,可推广应用于生产。
1仪器与试药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A循环水式真空泵(河南省巩义市英峪予华仪仪器厂);DLSB-5L低温冷却循环泵(河南省巩义市英峪予华仪仪器厂);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KQ-C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500mL、1000mL调温电热器(上海电理仪器厂);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EL303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酒精计(上海长城仪表厂)。
蓝萼甲素对照品为实验室自制,纯度为98.02%;药材采自黑龙江省黑河市,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振月教授鉴定为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Max-in.)Hara)。
微孔滤膜(0.45μm)(上海摩速器材有限公司);HPLC级甲醇(国药集团);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AB-8大孔树脂和D-101大孔树脂:河北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2.1乙醇提取工艺研究2.1.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瑞典Kromasil C18(4.6mmˑ250mm,5μm);流动相:甲醇ʒ0.1%磷酸(70ʒ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1nm;进样量:20μL;柱温:30ħ,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