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综述

合集下载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又叫草大青、大青叶、靛根、蓝靛根、蓝靛、青靛、菘蓝。

来源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根。

二年生草本植物。

是国家重点发展保护的中草药品种。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河北安国、安徽毫州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

以根入药称为板蓝根,以叶人药称为大青叶。

根含靛甙、靛蓝等,叶含大青叶素B 和靛甙等。

药理实验证明有很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杆菌和病毒病有很好疗效。

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消斑等功能。

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症。

植物特征及品种植物特征二年生草本。

株高40 ~120 厘米。

茎直立,多有棱,上部多分枝。

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 ~30cm ,宽 3 ~7cm ,全缘或波状;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3 ~5cm ,宽0.5 ~ 3.5cm ,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全缘。

复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 4 ;花瓣 4 ,倒卵形;雄蕊6 ,四强;子房上位,1 室。

长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翅状,成熟时黑紫色。

花期 4 ~ 5 月,果期 6 月。

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淡黄色。

品种简介目前各地生产使用的品种,都是从原始种中选出的,比较好的有 3 个。

河北种株高21.8厘米,叶长27厘米,叶宽5.6厘米,种子长宽 3.3 × 1.1 毫米,种子千粒重 6 克。

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浙江种株高23.3 厘米,叶长25.2 厘米,叶宽8.2 厘米,种子长宽 3.8 × 1.4 毫米,种子千粒重 3.8 克。

适应性广,耐脊、抗病性较强。

四倍体种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系,利用板蓝根四倍子新育成的一个优良品种。

适应性广,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根产量和抗内毒素作用都比普通种强。

现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板蓝根野生终年四季均可生长。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题目名称:题目类别:论文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板蓝根介绍(共9张PPT)

板蓝根介绍(共9张PPT)

从中医角度来看,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属清
热解毒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病毒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
第7页,共9页。
正确认识板蓝根
1.板蓝根≠百科灵药
由于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作用,毒副作用很小,流感时服用板蓝根, 经打听,原来是瘟可疫以流行在造成一的。定程度上加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所以,并不是板蓝根就是甲 健于康是专 ,家人指间出无,论板男型蓝女h根老虽少1然,n防都1治把流风青热金感性龙的感和冒紫克具银有龙星一奉定若,作神用灵它,,但待只对若是风上寒宾能等。其够他类提型感高冒则、不加一定强适合人。 体的免疫力。
健北康板专 蓝家根指出,板蓝根一虽然些防南治病板风蓝毒热根性(感包冒具括有痢一定疾作用杆,但菌对、风寒沙等其门他类菌型、感冒溶则不血一定性适链合。球菌)与细胞的结合,还可以抑制
内毒素的活性,一定程度上起到 等作用。 消炎、止痛、退热 叔侄俩深受感动,决定永留人间,专心防治瘟疫。
由于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作用,毒副作用很小,流感时服用板蓝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青这金种龙 神和药紫居银然龙具辞有别奇龙效王,,患扮者作一健郎个中个康模迅样速专,康来复家到。指人间出。 ,板蓝根虽然防治风热性感冒具有一定作用,但对风寒等 青南金板龙 蓝和根紫为银爵龙床辞科其别植他龙物王马类,蓝扮(型作Ba郎p感h中ic模a冒c样an,则th来us不到cu人s一i间a (。N定ees适) Br合em.。如果体质偏虚寒的人多喝板蓝根冲剂,就会因其苦 这晚种上神 ,药叔居侄然俩具来有到寒奇海伤效边,,胃患双者膝,一跪个地带个,迅叩来速谢康龙一复王系。的养列育之胃恩,肠然后道变成反了应两种,特别以茁壮至的药于苗。感冒没治好,反而引起胃痛、畏寒、食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板蓝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效而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草本植物在中医领域以及民间一直被用来治疗感冒和发热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抗炎作用板蓝根的主要功效之一是其出色的抗炎效果。

它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对病原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多糖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并促进愈合过程。

二、抗病毒作用另一个板蓝根的重要功效是其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直接干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从而阻止病毒复制和传播。

科学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缩短病程并减轻症状。

三、增强免疫力板蓝根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自身防御能力。

此外,板蓝根还能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四、清热解毒板蓝根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对于热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如感冒、咽喉炎等。

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清除体内有害物质,排除病毒和细菌,从而缓解发热和炎症相关症状。

五、保护肝脏最后,板蓝根还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肝脏疾病的威胁,如肝炎、脂肪肝等。

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减少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功能。

此外,板蓝根还能调节胆固醇和脂肪代谢,对肝脏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草本植物,拥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清热解毒和保护肝脏等功效。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有办法理解板蓝根背后的科学原理。

然而,在使用板蓝根时,仍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和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使其成为许多人选择治疗感冒和相关疾病的良好选择。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疾病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板蓝根的综述

板蓝根的综述

板蓝根的综述目录摘要 (1)基本概要 (2)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3)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 (4)板蓝根的提取 (5)板蓝根注射液的研究 (7)板蓝根的质量分析 (8)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9)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10)实验设计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板蓝根的研究摘要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

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

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

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中草药——板蓝根

中草药——板蓝根

中草药——板蓝根在疫病时期,人人自危,人们总会第一个想起板蓝根,官方颁布的防流感文件中有它,中医专家会提到它,人们会奔向药店购买它。

H7N9流行期间,不少城市的药店甚至出现板蓝根卖断货的情况,在无锡、潍坊等地,甚至出现了针对板蓝根的“限购令”。

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板蓝根是永远的精神领袖。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根,其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

传说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在从天宫返回龙宫的路上,看见人间尸首遍野,又惊又疑。

经打听,原来是瘟疫流行造成的。

如果不控制,还会蔓延到海里去。

两位龙王着急了,连忙商量对策。

宅心仁厚的南海青金龙主动请命,发誓不除掉瘟疫,决不回龙宫。

龙王十分高兴,便派他去与东海龙子协力同心,除灭瘟疫。

东海龙王的小龙孙紫银龙得知消息,便蹦蹦跳跳来到老龙王面前,硬要龙王爷答应他随青金龙叔叔到人间去。

龙王爷正愁找不到龙子去人间(因为龙子正忙于修建海底乐园),便一口答应了。

青金龙和紫银龙辞别龙王,扮作郎中模样,来到人间。

两叔侄先到药王菩萨那里取了药种子,遍地撒播,又教人们细心理药苗。

不久,药苗发育茁壮,长得像湖边芦苇一样茂盛。

两叔侄教人们用这种药苗的根煎水给患者服用。

这种神药居然具有奇效,患者一个个迅速康复。

于是,人间无论男女老少,都把青金龙和紫银龙奉若神灵,待若上宾。

叔侄俩深受感动,决定永留人间,专心防治瘟疫。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

晚上,叔侄俩来到海边,双膝跪地,叩谢龙王的养育之恩。

然后,携手没人海边的神药丛里,变成了两种特别茁壮的药苗。

人们知道这药苗是龙子龙孙两叔侄变的,便把它叫做“龙根”。

后世医家们著书时把它改称为“板蓝根”。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对医药也很精通,其所著《传信方》两卷,曾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在《传信方》中,刘禹锡特别记载了一种名叫“大蓝”中药的神奇疗效:大蓝汁加雄黄、麝香治疗蜘蛛咬伤。

药学毕业论文--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药学毕业论文--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板蓝根研究进展

板蓝根研究进展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温毒发斑、大头瘟疫、烂喉丹痧、痄腮、丹毒等症的治疗。

菘蓝在国内栽培历史悠久,产地广泛,古籍记载的产地有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其他省零星分布。

文献对板蓝根的道地产区地域记载并不明确,部分文献记载河北为道地产区。

但近几十年来,菘蓝种植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献记载的传统大产区种植量明显减少,山西和安徽以生产板蓝根种子为主,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变成了新型种植区,产量较大。

1历史沿袭板蓝根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首见于《尔雅·释草》,作为药材使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之“蓝实”,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但“蓝实”究竟来源于何种植物,从古至今说法不尽相同。

《新修本草》中记载“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1]。

《本草衍义》认为蓝实“即大蓝实也”。

关于板蓝根入药的记载,在唐代更是有增无减。

在《千金方》中就记录了几个含“蓝”中药材不同部位的成方。

在《新修本草》中,第一次记录了“蓝”有3种,即菘蓝、木蓝、蓼蓝。

这进一步表明,从唐代初期板蓝根研究进展付照羽冯治朋韩颜超姚振林陈文雪杨树林吴相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板蓝根是中药抗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板蓝根及其复方制剂在一些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目前板蓝根供不应求,加大板蓝根研究力度对促进板蓝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览近年来全球关于板蓝根研究的文献了解到,其化学成分复杂,内在活性物质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阻碍了板蓝根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本文主要从板蓝根的历史沿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板蓝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4-0041-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4.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Radix isatidisFU Zhaoyu FENG Zhipeng HAN Yanchao YAO Zhenlin CHEN Wenxue YANG Shulin WU Xiangzhou*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Ltd.,Shijiazhuang Hebei050035) Abstract Radix isatidis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virus,Radix isatidis and its polypill has remarkabl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At present,the supply of Radix isatidis is in short supply,and increasing its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adix isatidis industry.Based on the recent global literature of Radix isatidis,it has been found tha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complex,its intrinsic active substances are unclear,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unclear,which hinders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adix isatidis industry.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history,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status of Radix isatidi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isatidis.Keywords Radix isatidi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clinical application;cultivation status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1700);石家庄市科技研发计划项目(161200343A);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19226433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蓝根的综述目录摘要 (1)基本概要 (2)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3)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 (4)板蓝根的提取 (5)板蓝根注射液的研究 (7)板蓝根的质量分析 (8)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9)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10)实验设计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板蓝根的研究摘要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

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

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

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3性状鉴别、北板蓝根:横截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80微米,有木纤维素,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南板蓝根:横断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皮部宽广,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石细胞;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较多。

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4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广,髓部细胞类圆或多角形,偶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椭圆形钟乳体。

3、用量 9~15克4、性状差异板蓝根南板蓝根根形圆柱形类圆形表面浅灰黄色、浅棕色、有纵皱波灰棕色,具细纵纹质地质略软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木部灰蓝色至浅黄褐色,中央又髓性味气微,味微甜后苦涩气微,味淡5、用途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中医上,一般用来它治疗咽喉肿痛、上火、痄腮、风热感冒。

现对板蓝根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质量分析及提取方法等的研究进行如下综述:1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板蓝根研究在早期实验中发现,对体内抗病毒及体外抗病毒研究板蓝根药材提取物都显示出抗流感病毒、抗腺病毒活性。

经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方法,对抗病毒活性部位进行了提取分离,从中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1.1 成分化学1.1 有机酸类化合物有吡啶三羧酸,顺丁烯二酸,2-羟基-1,4-苯二甲酸和羟甲基糠酸。

1.2 生物碱类化合物1.2.1 吲哚类生物碱2,5-羟基吲哚,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碃和(E)-二氧羟苄吲哚酮。

1.2.2 喹唑类生物碱1.2.3 其他生物碱依靛蓝双酮。

1.3 微量元素K,Ca,Mg,Zn,Fe,Cu,Mn,Pb,Hg,Ce,Co,Ni,Cd,和As,其中Ca,Mn,Zn,Fe含量较丰富。

1.4 其他化学成分板蓝根中还含(+)异落叶松脂醇、2-羟基-3-丁烯基-硫氢酸酯、1-硫氰酸-2-羟基-3-丁烯、5-羟甲基糖醛、正丁基-β-D吡喃型果糖。

2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2.1 抗内毒素作用板蓝根内毒素作用在1982年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石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7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初步确认F02007成分为活性指标成分[1],并且证实F022部位对于内毒素诱生炎性介质(T N F-α,IL-6)有抑制作用[2]。

吴晓石等从板蓝根中分离出31个化合物,其中3-(2,-羟基苯酸)-4(3H)-喹唑酮、丁香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苯甲酸具有体外抗内毒素活性,丁香酸有半体内抗内毒素作用。

其中,水杨酸(10u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HL-60细胞释放IL-8,抑制率达82.67%[3]。

据报道,分别采用LPS预刺激、LPS后刺激、LPS与板蓝根多糖同时刺激J744 a 1小鼠巨噬细胞株,分离核蛋白,等量分析N F-kB与DNA结合活性,发现板蓝根许多糖在上述3种情况均可抑制LPS刺激引起的N F-kB与DNA结合活性的升高[4]。

2.2 抗病毒作用无国学者孙广莲等自崧蓝中得色胺酮,经研究表明其对羊毛状小胞子菌、短发癣菌等七种皮肤病真菌的最低抑制菌浓度为5lg/ml。

对柯萨奇B3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孙广莲等以MTT法检测50%中药板蓝根煎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抗病毒效应,发现板蓝根煎剂在1:200稀释度时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HCMV中药[5]。

此外采用血凝滴法证明板蓝根对流感病毒在直接作用、治疗作用及预防作用上的有效率分别为100%,60%,70%。

2.3 抗肿瘤作用梁永红等采用MTT法测定板蓝根二酮 B 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及卵巢癌A2780细胞及卵巢癌A2780细胞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板蓝根二酮可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及卵巢癌A 2780 细胞的增殖,并且有诱导分化、降解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和逆转肿瘤细胞向正常转化的能力。

2.4 免疫调节作用徐益明等已证实ip板蓝根多糖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属板蓝根多糖)可与细胞表明糖蛋白结合促进小鼠胸腺的发育和胸腺细胞的增殖,间接地维持胸腺微环境,促进T淋巴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细胞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秦菁等还发现从板蓝根二氯甲烷-甲醇(1:1)提取物中分离出的A,B,C,D,E,5个流分及其相应的亚流分对人多形核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既有增强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提示有可能从板蓝根中获得免疫调节类药物。

2.5 抗炎作用板蓝根70%提取液经试验证实有抗炎作用,表现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人鼠足石肿、人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及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

新近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依靛蓝双酮经试验证明有清除次黄嘌呤与黄嘌呤氯化酶系统产生的过氧化物、刺激噬中性粒细胞、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细胞分泌百三烯B (4)水平的作用。

秦菁在对板蓝根的抗氧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时还发现极性较大的D 流分较粗提取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更高;从流分D中分离得到的流分D1,D2在各浓度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都比流分D低,而极性较大的流分D3,D4,D5,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流分D相当,说明板蓝根高极性流分及其亚流分含有抗氧自由基的活性物质。

2.6 活血化瘀作用游松从欧洲崧蓝中分离得到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水杨酸等对AD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

在0.21mg/ml最终浓度抑制率分别为18.2%、24.2%、10.8%、20%。

3 优化板蓝根的提取工艺研究3.1 仪器、试药及材料3.1.1 仪器:岛津LC-10AT泵;SPD-10A紫外检测器;LC-C18柱;分析天平3.1.2 试药:靛玉红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717-200903);甲醇、乙碃为色谱纯,其他为分析纯;中药材均于哈尔滨世一堂(产地为黑龙江省大庆市)。

3.2 方法3.2.1 总氮含量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凯氏定氮法测定药材和浸膏中的含氮量。

3.2.2 靛玉红含量测定3.2.2.1 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pack CLC- ODS;Alltech预柱;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80:20)(0.1的二乙氮,用醋酸调中性);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90nm。

3.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及标准曲线: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至恒重靛玉红对照品10.58mg,置250ml容量瓶中,用100ml氯仿溶解,并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容量瓶中,滴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0.5ml、1.0ml、2.0ml、4.0ml、8.0ml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氯仿-甲醇(20:80)的溶液至刻度,摇匀,可得浓度为1.058、2.116、4.232、8.464、16.92ug.ml-1的对照品溶液,20ul定量环满刻度进样,根据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靛玉红对照品进样量(u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9853.86+58931.63x(r=0.99998),表明靛玉红进样量在1.058~16.928u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2.2.3 供试品制备及测定:精密称取药材粉末5g(60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氯仿60ml,回流提取8h,提取液置蒸发皿中,放至在通风橱内,40℃水浴挥发干,用适量氯仿:甲醇(20:80)分四次溶洗,定容量10ml容量瓶中,摇匀,用0.45u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得药材供试品溶液。

称取浸膏粉(相当于70g药材)溶于150ml水中,转移置350ml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每次40ml萃取6次,合并萃取液,在通风橱中自然挥干后,用氯仿:甲醇(20:80)的混合溶剂分4次溶洗,定溶置25ml容量瓶中,可得浸膏供试品溶液。

20ul定量环满刻度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药材和浸膏中靛玉红的含量。

3.3 结论板蓝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将板蓝根药材切成薄片,用9倍量60%的因为板蓝根中主要成分吲哚苷类及氨基酸类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靛玉红及总氮含量最高。

这两类成分中均含有氮元素,其中靛玉红是板蓝根所含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升华性,在浓缩时大量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