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学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是药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我国执业药师考试中指定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品质量标准及其制订和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和新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药物分析学是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解决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因此,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分析学科和药物分析工作者的任务,除了药品的常规理化检验以及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外,尚需深入到生物体内过程并进行综合评价的动态分析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该更加准确、灵敏、专属和快速,并力求向自动化、最优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一、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法定标准和非法定标准;临时性标准和正式标准;内部标准和公开标准等。

其中,法定标准又可分为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三级药品标准。

(一)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我国现行的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人们习称为“三级标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为中国药典。

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编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

中国药典是我国记载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技术标准。

凡生产、销售和使用质量不符合药典标准规定的药品均为违法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简称局颁标准),系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厅(局)〕批准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属于地方性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主要收载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药品标准。

药物分析学(讲义)

药物分析学(讲义)

取样 要考虑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基本原则是 均匀、合理。 性状检查 包括药物的外观(聚集态)、色泽、气味、 晶形、物理常数等。 鉴别试验 就是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 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光谱或色谱特征。用来判断药物 的真伪。 限度检查 主要是对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可能引起或产 生的杂质,按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以判断 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限量规定要求,也可称为纯度检查。 用来判定药物的优劣。 含量测定 一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或生物测定方 法来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是否符合规定的含量标准。也用 来判定药物的优劣。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ChP 现行版本为2010年版,第九版(1953, 1963,1977,1985,1990,1995, 2000,2005,2010) 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 和单味制剂等 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以及药用辅料等 三部:生物制品
化学药物制剂检验程序
取样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紫外光谱,色谱
一般检查
特殊检查
剂型与辅料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化药物制剂检验程序 中药制剂检验程序 中 药 制 剂 的 分 析
鉴别
生 化 药物 的分 析
检查 常用定量 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检验程序中药制剂检验程序纯化提取供试液的制备色谱鉴别化学鉴别显微鉴别鉴别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杂质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分光光度法化学法常用定量分析方法中药制剂的分析生化药物制剂检验程序生化药物制剂检验程序生物法电泳法紫外光谱法化学鉴别鉴别特殊杂质蛋白质类一般杂质杂质检查无菌微生物污染降压物质组胺类组胺过敏异性蛋白异常毒性急毒杂质蛋白大分子安全性检查检查理化法生物检定法电泳法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生化药物的分析pdf文件使用试用版本创建www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药物分析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药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1. 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等分析方法的研究。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质量、纯度、稳定性等关键参数,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的样品处理在药物分析过程中,样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提取、稀释、过滤等。

提取是将药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

稀释是指调整样品浓度,以适应后续分析的要求。

过滤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的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GC)则是利用气体载气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色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领域。

4.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用于鉴定和定量药物。

质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

常用的质谱仪器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气相质谱(GC-MS)等。

5. 荧光分析技术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荧光分析技术利用化合物在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6.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7.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药物定量分析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的浓度。

8.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原理1.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利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分离、鉴定及定量测定。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2. 药物分析的基本步骤药物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分离、检测和定量。

样品处理主要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分离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开;检测主要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对分离的成分进行检测;定量主要是确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

3.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包括标准品的制备、设备的校准、方法的验证和误差的修正等。

二、药物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

光谱分析能够对药物的结构、纯度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2.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固体或液相中的分布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和测定的一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色谱分析能够对药物中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分子或原子离子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质子质谱、电子离子化质谱、质谱成像等。

质谱分析能够对药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学原理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极谱分析、电导分析、电化学计量分析等。

电化学分析能够对药物的含量、离子浓度等进行测定。

5. 其他分析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分析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如热分析、微生物分析、放射性分析等,这些方法能够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三、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和设备1.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用来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的仪器,能够对药物的结构、纯度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用来对气态或挥发性样品进行分析的仪器,能够对药物中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质量分析、成分分析和药效评价实验。

1. 质量分析:目的是确定药物中的杂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含量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物中的有机杂质、无机杂质等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

同时,还可以对药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成分分析:目的是确定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方法有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物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包括活性成分、辅助成分、助剂等。

3. 药效评价实验:目的是评价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方法有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通过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果来评价
药物的药效。

体外实验包括细胞实验、酶活性实验等,在体外条件下评价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分析实验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考虑伦理和相关法规要求,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参与者权益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药物化学、化学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药物分析中,首先要对药物的成分、性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

2.药物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原理、仪器分析原理和定量分析原理。

其中,物理化学分析原理主要是基于药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原理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进行药物分析;定量分析原理是根据药物的组成和含量来进行定量分析。

二、方法1.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分析、极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度法、滴定法、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2.药物分析的方法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分析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

三、常用仪器和技术1.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仪器主要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这些仪器在药物分析中起着核心作用,能够对药物的成分、结构和含量等进行准确测定。

2.在药物分析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术,如质谱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是药物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能够对药物的成分和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四、质量控制1.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的质量及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系列措施。

它包括对原料药、药品制剂、药物包装材料等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等。

只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的用药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希期能够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11--药物分析学

11--药物分析学

性状---溶解度 性状---溶解度 --• 2.2 溶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 溶解度:
了药品的纯度。 了药品的纯度。药品在不同溶 剂中的溶解性能用“ 剂中的溶解性能用“极易溶解 易溶、溶解、略溶、微溶、 、易溶、溶解、略溶、微溶、 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来描述。 来描述。
化学鉴别法
呈色反应鉴别法 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 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 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 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 (1)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用于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 异羟肟酸铁反应: (2)异羟肟酸铁反应: 多用于芳酸及其酯类、 多用于芳酸及其酯类、酰胺类 茚三酮呈色反应: (3)茚三酮呈色反应: 用于结构中含有脂肪氨基药物 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 (4)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 用于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 (5)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及其它颜色反应
药学基础---药学基础----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王红兵 生命科学与来自术学院“梅花K”中毒事件
2001年 2001年,湖南株洲发生一起百余人因 服用一种含有不合格四环素成分的名 梅花K 为“梅花K”的黄柏胶囊而导致的中毒 事件。 事件。
“梅花K”中毒事件
• “梅花K”: 梅花K • 广西半宙制药集团公司第三制药厂生产 • “梅花K”是中药制剂,主要药物是黄 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 按照规定,梅花K黄柏胶囊只能含有中 药黄柏一种成分 • 违法添加了四环素成分 • 过期失效的四环素
(三)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2.性状 2.性状 • 定义: 定义: • 反映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如外 反映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 观、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

药物分析基本知识

药物分析基本知识

药物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化学分析
利用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学原 理,对药物中的成分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
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如色谱、光 谱、质谱等,对药物中的成分进 行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
生物学分析
利用生物学方法,如生物检定、免 疫分析等,对药物活性成分或其代 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微生物学分析
05
药物分析的未来发展
高通量药物分析技术
总结词
高通量药物分析技术能够快速、高效 地检测大量化合物,为药物发现和开 发提供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高通量药物分析技术采用自动化、高 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方法,对大量化 合物进行快速筛选和鉴定,有助于发 现新的药物候选物,缩短药物研发周 期。
微纳药物分析技术
通过物理、化学和色谱技术,对药物的纯度进行分析,以确定药物中是否存在杂 质以及杂质的含量。这些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
药物含量测定
总结词
药物含量测定是确定药物中有效成分 含量的过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一 致性。
详细描述
通过滴定法、光谱法、色谱法等技术 ,对药物的含量进行测定。这些方法 可以确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准确含量 ,从而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不同药物 和不同分析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生物化学方法是指利用药物的生物学 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如酶法、免疫 分析法等。
03
药物分析的实验技术
药物纯度分析
总结词
药物纯度分析是评估药物中杂质含量的过程,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药物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和规律,为药物研发和 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预测模型,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预 测和评估,加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学Pharmaceutical Analysis(专业代码100704)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分析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方法、仪器和实验技能;3. 了解现代药物分析学的进展与动向,掌握有关药物质量信息的获取途径、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能独立从事药物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有关质量的控制、评价和分析研究,并提出科学结论;4.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5.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或其他相应的产业部门的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

第一学期进行有关学科及本专业的理论课学习,修满学分。

从第二学期开始除参加教学实践外,主要从事学位论文课题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三、研究方向针对药物分离分析新技术和药物质量分析控制进行创新研究探索。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 药物体内过程及临床药学运用现代光谱、色谱技术分析药物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相互作用,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为创新药物的筛选、设计与开发提供思路,同时为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 中药复杂体系分析利用现代药物分析技术手段及方法、现代药理学技术手段及方法建立了药物分析色谱技术及中药药理研究平台,并将色谱技术、药理学技术、血清药物化学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配伍机理、药效物质基础及新产品开发,在药物质量分析、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及药物体内分析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3. 药物质量控制研究利用先进的HPLC、GC-MS、LC-MS/MS等技术,对药物自身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如手性药物的安全性,药物中所含杂质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工艺、技术条件的差别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等;以及与药物安全性相关的体内质量研究,如药物复杂体系体内经时过程研究、毒代动力学研究与体内外毒性评价、遗传多态性研究等问题。

4. 药物现代仪器分析利用HPLC和HPCE拆分方法进行手性药物对映异构体的研究,探究手性识别机理,研制开发新型手性选择剂;开展新型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研制,通过分子自组装手段标记脂质体,借助凝胶色谱等分离和检测手段,研究脂质体的存在状态,建立载药脂质体体外稳定性研究的新方法,考察脂质体体内稳定性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课程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至少修满30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13.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其余学分在导师指导下从“选修课”中选修。

必修课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

选修课课程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三)必读著作与期刊参考书目:1.安登魁等,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马广慈等,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03.洪海山,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14.李发美等,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孙毓庆,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达世禄,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7.汪正范等,色谱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 C. F. 辛普森著,许征帆译,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筑出版社,19819.魏觉珍等,药物热分析图谱(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011.谢晶曦等,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修订版),科学出版社,200112.姚新生等,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3.郭玉生,赵永魁,有机物的原子光谱分析,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Monfaster, D. W. Golighty主编,邵友彬等译,感耦等离子体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5.F. W. 麦克拉弗蒂著,王光辉等译,质谱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16.M. E. Rose and R. A. Johnson, Mass spectrometry for chemists and biochemis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8217.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199318.孟宪舒,中成药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分析,科学出版社,197720.王北婴,中药新药研制与申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1.符雄等,医学文献检索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22.秦惠基等,医药信息学,科学出版社,200023.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期刊: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分析化学、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草药、中成药、中药材、色谱、中国中药杂志、光谱与光谱分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药学进展、中国科学(B)。

Nature, Sci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Joura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B,Analytica Chimica Acta,Talanta,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Analytical Letters,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Pharmaceutical Journal,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pplied Spectroscopy, The Analyst,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四)外语要求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为标准,要求达到2500字符/小时,无重大错漏;3.英语需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五)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并且能够使研究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拓展思路,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会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参加省、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

2.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要求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参加本学科组织的预答辩。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学位论文是检查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能力和成果的最基本材料。

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以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 文献阅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文献调研,写出综述报告,为选题提供参考性意见。

2. 选题和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所选课题应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预期对本学科的发展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写出正式的“开题报告”,提交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在预实验中取得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开题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

开题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导师组及参加者应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提出相应意见获得通过后填写《研究生科研设计审议表》,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设计书》一式二份,分别报教研室(研究所)、研究生学院学位办。

硕士研究生应于中期筛选时提交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计划,并以专业为单位(或与相近专业联合)组织开题报告会,经指导小组或学科专家组批准后正式立题。

3. 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研究生应定期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研究工作进展,接受指导。

导师及学指导小组或学科成员听取汇报,以及时就硕士生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给予指导,保证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中期检查硕士生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

由导师和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5人以上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第一学年的学位课程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不合格者采取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延期毕业等方式,警告无效者终止学习,中期淘汰。

5.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1)预答辩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一般在答辩前20天左右进行,为学位论文答辩做充足的准备。

成立由学位点导师、导师组成员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预答辩评定小组,提出推荐答辩意见,并记录于《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

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向学院研究生工作管理部门正式提出答辩申请。

药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答辩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符合培养计划要求者进入答辩工作程序。

(2)论文初审论文定稿后,学校组织三位同行专家(副高职称及以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评议。

三位同行专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位,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

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不能给自己的研究生作学位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被审阅论文的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

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硕士生完成论文工作,按培养方案修满学分,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课题设计,通过预答辩并完成教学、教学与生产实践工作,同事提交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1篇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