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合集下载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二篇)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二篇)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一、可能发生事故地点:二、事故性质:瓦斯爆炸或燃烧事故。

三、预防瓦斯爆炸或燃烧的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1)、配备专职的瓦检员及安通队伍,加强通风管理,及时调节矿井风量,禁止无风或微风作业,防止瓦斯积聚。

(2)、加强瓦斯检测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3)、对废巷、停风的盲巷和采空区及时封闭,并挂警示牌。

(4)、掘进工作面实现风电闭锁,停工的工作面不得停风。

2、防止引燃瓦斯(1)、入井人员不得穿化纤工作服,禁止在井下或进风井20m以内吸烟或进行电、氧焊作业,禁止将易燃物品、点火用具带入井下。

(2)、禁止在井下打开矿灯,无闭锁的矿灯不准发放。

(3)、在井下需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第206条的规定。

(4)、井下放炮时,装药量、炮眼深度、雷管、炮泥充填长度等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的规定。

电器设备启动前对其附近20m内必须先进行瓦斯检测,证明无危险后方可启动电器。

(5)、所有电气设备在下井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其防爆性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否则不得下井使用。

(6)、井下不准放明炮、不准明火、明电照明、取暖。

(7)、井下放炮必须用起爆器起爆,严禁明电起爆。

3、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1)、实行分区通风。

各工作面、各采区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不得串联通风。

(2)、不用的废巷及时封闭。

(3)、主扇风机口设置防爆门,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摧毁扇风机,从而造成救灾和恢复生产的困难。

(4)、主扇有反风装置,能在10min内改变风流方向。

(5)、在巷道中设置水棚、水帘。

(6)、所有下井人员都必须佩带自救器。

四、可能发生透(突)水的地点:+630m水平45-1煤层、45-2煤层、43号煤层。

五、防止突(透)水的预防措施1、详细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构造,注意观察在开拓和回采期间的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2、对+630m水平43号煤层进行探水,详细掌握43号煤层火烧区底界标高和含水情况。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灾害始终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企业正常生产的重大隐患。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矿井灾害,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的类型及特点矿井灾害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水灾、顶板事故等。

瓦斯爆炸是煤矿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通常由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遇到火源引发。

其特点是破坏力极大,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煤尘爆炸与瓦斯爆炸类似,当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火源即可引发爆炸。

煤尘爆炸的危害不仅在于爆炸本身,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外因火灾多由明火、电气火花等引起,发展迅速。

水灾是由于地下水涌入矿井,超过排水能力所致。

其特点是来势凶猛,可能造成矿井淹没。

顶板事故则是由于顶板支护不当或地质条件变化导致顶板坍塌,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二、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一)瓦斯爆炸预防1、加强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内通风良好,使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安装瓦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瓦斯浓度,一旦超限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对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检查。

4、杜绝火源,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防止电气火花产生;严禁在井下明火作业。

(二)煤尘爆炸预防1、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如喷雾洒水、煤层注水等,降低煤尘浓度。

2、定期清扫巷道和设备上的煤尘,防止煤尘堆积。

3、加强通风,将煤尘排出矿井。

(三)火灾预防1、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严禁在井下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电气火灾。

3、对煤层自燃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四)水灾预防1、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掌握矿井周边的水文地质情况。

2、修筑防水堤坝和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3、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透水事故发生。

(五)顶板事故预防1、加强顶板支护,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材料。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1. 安全管理
a. 建立和完善矿井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b. 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c. 定期检查和维护矿井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2. 风险评估
a. 定期进行矿井灾害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b. 对矿井灾害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c. 加强对矿井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灾害发生的信号。

3. 紧急预案
a. 制定矿井灾害的紧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员工在不同情况下的应急职责和行动流程。

b. 定期组织矿井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

c.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4. 事故处理
a. 在发生矿井灾害之后,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确保人员的安全转移。

b. 启动紧急通讯和报警系统,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事故情况。

c. 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事故处置,并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和相关责任追究。

5. 事后处理
a. 对矿井灾害事故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

b. 完善矿井灾害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形成经验总结和教训,以便后续的改进工作。

c.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矿井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篇)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篇)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一、矿井各类灾害发生的预兆:1、顶板大面积冒落;由地质构造因素,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工程质量及支护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其预兆:(1)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有时采空区顶板发出闷雷一样的声音。

(2)在破碎顶板处掉渣,岩粉末下落,岩尘飞扬。

(3)煤帮受压高,煤质变软,片帮增多。

(4)冒顶前顶板急剧下沉,单体支柱漏液严重,支架扭、斜、前倾后仰,排距、柱距、位移、支柱变形。

(5)顶板裂缝扩大或发生脱层现象。

(6)在底板松软或底板为煤时,支柱会大量插入底板。

(7)木支柱发生扭转、劈裂、折断现象等。

(8)金属网假顶下唰唰漏煤。

(9)顶板的淋头水有明显的增加。

2、水灾:主要断层带水、奥灰水涌出等,其预兆:(1)巷道煤壁发潮发暗,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工作面温度降低,有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2)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鼓冒气渗水。

(3)煤层有水挤出,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时还可听到。

(4)煤层有水挤出,有酸性水出现,水质发涩,有____蛋味,ch4、h2s等有害气体增加。

(5)打钻时,发现有“顶钻”现象,钻底板软或钻孔有水流出等。

3、自然发火(在采空区)预兆(1)火区附近温度、温度增高,变化很快,出现雾气,煤壁有水珠;井口或巷道口出现水汽,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等。

(2)嗅见有煤焦油味;(3)人体感觉不舒服如。

头疼、闷热、恶心、憋气。

(4)使用仪器检查,发现co、co____等气体增加。

4、气体灾害。

{瓦斯喷出、煤(岩)与沼气(二氧化碳)突出}的预兆。

(1)瓦斯喷出的预兆,煤层顶底板岩石中有溶洞,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层,其中有大量瓦斯时,或在地质构造带内或断支,断裂区和褶区轴部附近,会发生瓦斯喷出现象,预兆为:瓦斯浓度变大,或忽大忽小,煤质变软、湿润,地层活动激烈,发生闷鼓声响等。

(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a、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层由硬变软,倾角和厚度变化,煤由湿变干,光泽暗淡,煤层顶底板出现断层、断裂、波状起伏,煤岩层严重破坏。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引言矿井作为采矿行业的核心设施,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场所,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点。

在矿井工作中,常常面临五大灾害,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矿井水灾、顶板事故和矿山火灾。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角度出发,提出一套矿井灾害的预防与处理计划。

瓦斯爆炸预防与处理措施1.做好瓦斯涌出的监测和控制,及时排除瓦斯积聚。

2.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保持矿井内的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引入先进的瓦斯检测和报警设备,及时发现瓦斯泄漏。

4.组织瓦斯抽放,避免瓦斯积聚到爆炸浓度。

5.在关键部位设置防爆设备和排放通道,降低爆炸的威力和影响范围。

煤尘爆炸预防与处理措施1.加强煤尘的控制与清除,定期进行煤尘清理。

2.建立煤尘检测系统,及时发现煤尘积聚的情况。

3.按照标准设置防尘设备和阻爆装置,降低爆炸风险。

4.定期进行煤尘爆炸风险评估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组织人员进行煤尘爆炸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矿井水灾预防与处理措施1.加强矿井水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水位异常。

2.建立排水系统和紧急排水措施,保持矿井内的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3.对可能导致水灾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4.配备应急排水设备和救援装备,提高水灾应急处理能力。

5.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顶板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1.做好顶板的稳定性预测和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加强顶板支护和加固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3.加大顶板管控工作,确保工作面下方不堆放杂物和矿石。

4.加强顶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定期组织顶板事故演练,加强员工的应急反应和危险判断能力。

矿山火灾预防与处理措施1.建立火灾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风险。

2.加强火源控制,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

3.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通道,防止火灾扩散。

4.配备灭火设备和救援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组织人员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1 矿井灾害预防工作目标的第一点是矿井灾害的预防。

灾害预防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评估:定期进行矿井整体风险评估,包括地质结构、水文地质、通风系统等方面,以及可能引发灾害的因素。

•规章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矿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作业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确保所有作业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技术措施: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井下监测系统、地质勘探技术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教育培训:对矿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1.2 矿井灾害处理工作目标的第二点是矿井灾害的处理。

灾害处理的目标是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措施如下:•快速响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

•救援措施:根据灾害的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通风换气、排水、灭火等。

•人员疏散:确保所有矿工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工作任务2.1 组织与管理工作任务的第一点是组织与管理。

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分工。

•人员配置:确保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对矿井安全生产进行全程监督。

2.2 技术与支持工作任务的第二点是技术与支持。

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包括:•技术研发:持续进行矿井安全生产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技术引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矿井安全生产技术,提升矿井安全生产能力。

•技术培训:定期对矿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

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 矿井灾害风险评估与分类针对矿井不同类型的灾害,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顶板事故、水害、火灾等,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分类。

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的严重程度、灾害的紧急程度等方面。

分类则需依据灾害的特点、发生概率、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 矿井灾害预警体系的构建构建一套完善的矿井灾害预警体系,旨在提前发现灾害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预警体系应包括灾害监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响应系统等。

其中,灾害监测系统需能实时监测矿井内的各项指标,如气体浓度、应力变化、水文地质情况等;信息传输系统需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输;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则需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短信、警示灯等,向矿井工作人员发布预警信息;预警响应系统则需根据预警信息发布相应的响应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灾害防治等。

3. 矿井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制定矿井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在发生灾害时的应急响应程序、任务分配、人员疏散路线、救援措施等。

同时,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矿井工作人员应对灾害的能力。

演练应包括模拟灾害发生、应急响应启动、救援行动实施等全过程,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第二、工作任务1.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加强对矿井工作人员的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矿井各类灾害的特点、成因、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

此外,还需定期进行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活动,通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使矿井工作人员对灾害防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矿井安全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对矿井安全监测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矿井灾害的预警能力。

研发的内容包括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处理速度、预警模型的准确性等方面。

同时,加大对现有监测技术的应用力度,确保各项技术在矿井安全监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一、引言矿井灾害是指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和灾害,包括瓦斯爆炸、矿井火灾、顶板坍塌等。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制定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矿井灾害预防措施1. 瓦斯爆炸预防措施瓦斯爆炸是矿井中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为了预防瓦斯爆炸,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瓦斯检测和监控,安装高灵敏度的瓦斯检测仪器;(2)定期进行瓦斯抽放,保持矿井内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3)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

2.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矿井火灾是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之一。

为了预防矿井火灾,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火源管理,禁止在易燃区域使用明火;(2)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3)配备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3. 顶板坍塌预防措施顶板坍塌是矿井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可能导致矿工被埋压和生命危(wei)险。

为了预防顶板坍塌,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顶板支护和巷道加固工作,确保矿井巷道的稳定性;(2)定期进行巷道检查和测量,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松动和变形情况;(3)加强矿井巷道的排水工作,防止水分对顶板的侵蚀。

三、矿井灾害处理计划1. 矿井灾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在矿井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矿工疏散和自救;(2)即将报警并通知相关救援部门;(3)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灾害现场的救援工作。

2. 矿井灾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在灾害事故处理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包括:(1)对灾害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2)总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四、总结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加强瓦斯爆炸、矿井火灾和顶板坍塌的预防措施,以及制定灾害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分析计划,可以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矿业有限公司 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概况 ***矿业有限公司位于***,西南距**区1.5Km,行政区划隶属***镇。 ***矿业有限公司平面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9′39〞,北纬36°49′21〞~36°49′52〞。该矿北距济青高速公路0.7Km,南距309国道1.5Km,距胶济铁路金岭站2.1 Km,金岭铁矿铁路支线从井田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边界及面积:***矿业有限公司与***矿业有限公司,两矿边界之间留有110m的保安煤柱,北邻已关闭的***煤矿与***矿业有限公司共用一条边界,两矿之间各留有50m的矿界保安煤柱。南、西两侧无煤矿。***矿业有限公司与***矿业有限公司均采煤10-3及以上各煤层。经对周边采矿权调查,采矿权不存在重叠关系,对***矿业有限公司开采无影响。井田面积1.175km2。 ***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经鲁煤生[1998]第27号文批复进行筹建,设计能力为年产6万t/a。2006年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接管该煤矿,与当年4月重新建设。2003年5月***矿务局设计处进行初步设计修改,经淄煤发[2005]19号文进行批复,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t/a。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为充分利 - 2 -

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生产量,我矿委托煤炭部济南设计院进行技术改造方案设计,设计生产能力12万t/a,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鲁煤规发[2008]16号文批准。2012年3月正式生产。截止2003年底,矿井地质储量***万吨,可采储量***万吨,核定生产能力12万吨/年。开采上线-150m,开采下线-250m。 矿井按标高划分为两个水平,即-150m 、-250m水平。 2009年8月25日,企业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为了更好地对各种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本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 1、水灾 1.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淄博盆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开阔,形成簸状地形,南部鲁山主峰海拔+1108.3m,北部南定井田标高+5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在盆地边缘自北东而南西,以明祖山(+354.4m)、青崖顶(+953.9m)、明石崖(+991.7m)、鲁山(+1108.3m) 、葫芦棚顶(+759.0m)、王鲁山(+599.0m)、燕子山(+531.0m) 、禹王山(+797.8m)为地表分水岭。上述分水岭所构成的淄博盆地汇水面积达2438km2,有两条主要河流:淄河和孝妇河。 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区东部流入临淄区,再向北到广饶县汇流入小清河。该河全长122km,流经淄川区境内33km,流经临淄区内42.5km,该河临淄境内河宽500~800m,局部宽1000m,最大洪水流量2030m3/s。 淄河在淄川区东南部口头乡建有太河水库一座,拦河坝长 - 3 -

1182m,库容1.23亿m3.,是淄博市水源地。该河远离淄博煤田含煤区,对煤田影响甚小。 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樵岭前以西的花岗片麻岩山区,除接受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外,上游有神头泉群、珠龙泉及沿河矿山排水补给;由南向北径流。河床宽度在煤田区80~100m,岸高10m左右。上游流量20.8~555m3/ min,中游流量8~510m3/min。最大洪水流量4712.4 m3/min(1957年7月19日,黄家庄南水文站),从源头至马尚水文站61.8km,流域面积1052 km2,多年平均流量4.77m3/s,每年四、五月份几近干涸。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用水过多,仅雨季有水,已变成季节性河流。孝妇河流经淄博煤田长度41.2km。 淄博矿区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形区。南部花岗片麻岩和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山地,多为陡峭之尖顶山,坡度20~40°,山脊长梁状,常见断层单面崖,多V型谷。中部多为圆顶缓坡之低山,坡度5~15°,往往有2.Om左右的残积盖层;在中低山丘之间是宽缓的剥蚀凹地,常有2.0m至2Om厚的黄土和砂砾层沉积。北部是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愈往北愈厚,张店以北大于40m,桓台县境内大于300m。 含水层主要有四大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煤系以上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煤系中的薄层石灰岩及砂岩含水层;煤系基底奥灰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河水的补给,在矿区南部是各基岩含水层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在矿区北部有些地段又接受基岩承压水补给。在河流 - 4 -

附近及矿区北部沉积厚度较大的地段,含水丰富。 煤系以上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侏罗系、三迭系及二迭系石盒子组的砂、砾岩裂隙含水层,大面积出露地表,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通过构造带接受碳酸盐岩强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含水较丰富,水质大都较好。矿区中煤系以上最主要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是上石盒子组的奎山段中、粗粒石英砂岩(通称奎山砂岩),厚度约50m,裂隙发育,含水丰富。 煤系中的石灰岩及砂岩含水层:煤系地层中的太原组薄层石灰岩含水层4~6层,一般单层厚度1.5~3m,本溪组徐家庄石灰岩,一般有2~3个分层,局部地段4~6个分层,个别地段只有1层,单层厚度0.14~18.29m,浅部以岩溶水为主,深部以裂隙水为主,徐灰因距奥灰较近(东部淄博向斜和岭子~明水斜地30m左右,西部埠村向斜8m左右),主要接受下伏的奥灰高承压岩溶水的补给,含水较丰富。在徐灰上、下,有些地段发育有砂岩(徐上砂岩或徐下砂岩),岩相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相变为砂质泥岩或粘土页岩。当徐上砂岩或徐下砂岩单层厚度达到10m左右时,一般富含裂隙水。因距徐灰、奥灰较近,大多与徐、奥灰发生水力联系。 煤系基底奥灰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厚层奥灰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奥陶系厚度约821m,奥灰下还有上寒武系灰岩,厚度约310m,奥陶系与上寒武系连续沉积,通过构造带和岩溶裂隙勾通,成为一个含水体。广阔的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非常大,经分析测算,一般降雨年份,补给量为148.65万m3/d。其中,淄博向斜盆地 - 5 -

105.6万m3/d,奥灰水位与地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目前矿区南部奥灰水位+200m左右,北部+50m左右。在奥陶系灰岩山下与煤系地层接触带及断层构造带,常以上升泉形式排泄,淄博向斜盆地区历史上上升泉流量曾达23.76~79.34万m3/d,岭子明水斜地曾达14.40 ~37.87万m3/d。矿井一次最大突水量达26580m3/h。所见奥灰岩溶不受层位限制,但与标高有明显的相关性,地表岩溶大致发育在四个高程上:+580~+510m,+370~+330m,+220~+200m,+70~+30m。钻探资料表明,深部岩溶裂隙有减弱的趋势,富水性变差,大多数钻孔揭露奥灰顶部10~20m不富水。 ***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淄博盆地北端,金岭穹窿与临淄向斜两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基本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西北1.5km处的铁山标高+254m,由奥灰出露。井田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51m~76m,由西向东倾斜,工业广场标高+53m。区内无水库、池溏、水坝等地表水系,地面流水畅通。历年最高洪水位+39.54m。 第四系含水砂砾层分布较广,为本区主要潜水带,大气降水是本区内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矿井充水的来源主要是第四系流沙层水,通过风氧化带、裂隙带及断层破碎带补给各含水层。随着矿井生产后的开采面积增大,矿井的涌水量也逐年有所增加。另外太原组的Ⅰ、Ⅱ、Ⅲ、Ⅳ、Ⅴ灰岩及徐家庄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层构成了北方型多含水层结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 1.1.2矿井充水条件 含水层和隔水层 1.含水层 (1)第四系含水砂砾层 - 6 -

第四纪大站组砂砾层:淄河冲积扇边缘的冲积物和金岭穹隆的坡积物,属矿井的间接充水层,大气降水通过它直接作用于煤系地层。由于补给不足,潜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含水不丰富。该含水层对10煤层开采无影响。 (2)太原组薄层灰岩 太原组中上部发育灰岩或泥灰岩5层,其中Ⅱ灰、Ⅳ灰、Ⅴ灰,发育稳定。据巷探及钻探揭露,裂隙均不甚发育且充填方解石脉。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均未发现漏水现象。据浅部开采资料,Ⅱ灰基本无水,Ⅳ灰、Ⅴ灰出水点较少,且水量不大。 各层灰岩在浅部接受第四系含水砂砾层补给,富水性较强,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裂隙发育程度及富水性均明显减弱。薄层灰岩埋深较大,动水补给循环条件较差,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富水性较弱,属富水性弱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正常情况下基本无水,仅在构造破碎带附近有少量淋水或涌水。对10煤层开采无影响。 (3)太原组徐家庄灰岩 太原组底部徐家庄灰岩:属间接充水层,灰岩厚度5~10m,上距10-3煤层10.8m左右,下距奥陶系灰岩含水层25.27m左右,两者有一定水力联系,含水性较强。但受附近金岭铁矿(开采-420m水平)、顺达铁矿(开采-41.35m水平)等十几处铁矿开采的影响,井下-200m以上水平基本干涸。 (4)奥陶系灰岩 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总厚821m,上部八陡段厚121.1m左右,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是该矿主要间接充水层。受附近铁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