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_智能电网_战略的若干看法

合集下载

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思考

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思考

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思考摘要:从建设智能电网将给电力系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入手,在简单介绍国内外智能电网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了电力系统建设智能电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逐步建设智能电网的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智能电网;优势和存在问题;思考引言:近年来,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电网公司已提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雏形和基本策略,但是建成智能化电网的过程会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智能化电网的概念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利用自身优势,依托现代科技,走创新之路,不仅能给电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新能源的利用,还能为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市场利益。

1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特点智能电网是在金融危机和新能源逐步被重视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概念由美国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积极的响应,各国根据自身电网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其目的是使电网更加智能和友好,更能适应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并可以通过新一轮的电网发展和建设拉动需求、刺激经济。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多处在饱和或缓慢增长阶段,电网发展基本成熟,但电网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老旧问题。

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侧重于新能源友好接人的市场化的电网,它更像是一个电力广域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各种用户和电源的方便接人、自由买卖电力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的智能化电网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电网建设发展迅速,中国将形成特高压、特大型的统一电网,电网装备水平正在向特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迈进。

由于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电网也将形成具有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多种电源的电网,这就使电网的运行、控制有迫切的智能化需求。

事实上,中国在世纪年代就提出了数字电网的概念,本质上讲就是智能电网的含义。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电网将会在电网控制与管理、用电管理、新能源应用和节能等多环节全面推进智能化,电网控制从人工调整向自动调整发展异常和事故从被动处理向主动预测发展,并进一步实现自动处理信息技术从专业管理系统向综合自动化管理发展。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与创新战略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与创新战略
*所有部门和地区建 立有效的市场体系
*为公共服务提供充 足的政府补贴
*州政府建立可操作 的电力管制、计量、 定价机制
输电 *美国一半的电力通过智能 电网传输
*安装长距离超导电缆,“电 力中心”在若干负荷中心运 行
*平均网损降低 50%
第二阶段:到 2020 年
配电
设备都具有智
- 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电工业是典型的高碳产业,是与现在的环 保趋势相悖逆的,煤炭资源也是一个有限的资源,煤炭生产与煤电配送都是与环境保护资源利 用相矛盾的。
- 我国现有电网抵抗恶 劣气候的能力差,2008 年雪灾表明我国电网 的脆弱,这就是我们要 建设坚强电网的一个 基本原因。
3. 全球智能电网功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创新模式与特点:(戚正梅/游德勤)
智能电网的概念并不是突然在某一天某位专家的头脑中诞生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对现 代各国新的现代化数字化的电网的总结。由于每个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差异,这就导致目前不 同国家之间出现没有标准,或者没有国内的统一标准,更没有国际统一标准的状况。就连这个 智能电网的英文名称都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基本叫法,IntelliGrid, Smart Grid, Interactive Smart Grid…
- 我国电网接口规格的 统一标准性不够强:这 个统一性差的问题将
导致我们电网建设的成本剧增,电网维护的费用也将因此上升。
综上所述,我国电网的现实告诉我们,发展一种新的电能网络系统,智能化的电能网络系统, 已经是一项非常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这个新的智能电网系统不仅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根 本利益,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个居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有一个稳定可靠的,清洁的, 可再生的电能系统供应,国家的稳定发展无从谈起,我们的生活安定无法持续。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综述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综述

浅谈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摘要:智能电网是21 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我国也开始进入智能电网高速发展时代。

建造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带动整个电力行业的优化,构成电网的发、输、配、送、用等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向智能化方向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坚强智能电网的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电网发展背景,阐述了对智能电网的认识,综述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和“三步走”、“一特四大”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以及对电网关键技术的要求,最后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智能电网能源三步走一特四大正文:我国能源消费是以煤为主, 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的70%左右, 清洁能源的比重相对较低, 面临着环保问题的严峻挑战,故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

根据规划, 我国将在甘肃酒泉、江苏沿海和内蒙古等地建设若干个千万kW 级的风电基地, 打造“风电三峡工程”;在西北部地区发展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继续加快中东部地区核电开发和西部大型水电开发。

我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集中的特点, 需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的发展道路。

同时,风电、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征, 水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客观上要求电网大幅提高安全稳定水平,适应各类电源接入和送出的需要,发展核电同样也需要坚强电网的有力支撑。

要满足以上需求,传统电网将面临极大挑战, 技术升级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 2009 年1月,国家电网自主创新投产的特高压线路已经试运行成功, 这为下一步发展智能电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高压实践,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

在如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坚强智能电网,就要求以特高压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 以智能控制为手段, 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 覆盖所有电压等级, 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

智能电网的论文

智能电网的论文

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电网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快速增长,给电网建设和运营带来巨大压力。

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测管理手段、措施和国内供电公司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方案的确立。

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能够全面采集用电系统的基础数据,可满足智能电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要求,实现对所有变电站表计、配变表计、高压客户表计、供电线路联络开关表计的自动采集,有效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并对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有显著效果,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利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背景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信息监控,系统设计,发展前景Smart grid research and discussion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Smart gri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grid at home and abroad.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mart grid its concept featur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IT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 logie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uid is becoming an imp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t first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mart grid is demo nstrated ,then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of smart grid are introduce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includ ing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telligent lines, intelligent protection system, etc. Finally fro m the power grid performance, econo 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of the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and sums up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 words: Smart grid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智能电网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1.1.1国内外需求侧实施情况 (3)1.1.2美国主要电力公司 (3)1.1.3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 (4)1.1.4北京地区开展DSM的情况 (4)1.1.5其它地区开展DSM的情况 (5)1.2本章主要内容 (5)第2章智能电网与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 (6)2.1智能电网的目标及特点 (6)2.1.1智能电网的目标 (6)2.1.2智能电网的特点 (6)2.2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定义及目标 (8)2.2.1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定义 (8)2.2.2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目标 (8)2.3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具体介绍 (8)2.3.1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管理对象 (8)2.3.2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管理资源 (8)2.3.3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的特点及内容 (9)2.4电力需求侧监控系统对智能电网的的影响 (9)2.5本章小结 (9)第3章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的理论分析 (11)3.1需求侧信息监控内容 (11)3.2需求侧信息监控管理的技术手段 (13)3.3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模型构建 (13)3.3.1数据模型 (13)3.3.2计算模型 (14)3.3.3流程模型 (15)3.3.4系统模型 (15)3.4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管理的典型应用 (15)第4章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的设计 (17)4.1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研究背景 (17)4.2现状分析 (17)4.2.1需求侧电力负荷分析 (18)4.2.2电力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21)4.2.3列举供电公司现状情况 (21)4.3系统目标及原则 (22)4.3.1 系统建设目标 (22)4.3.2 系统建设原则 (23)4.4 系统建设需求 (25)4.5 应用功能 (28)4.6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不足 (29)结论 (31)谢辞 (32)参考文献 (33)外文资料翻译 (35)前言电能已在人类能源利用方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随着电力交通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大幅提高。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共65页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共65页
形成联结晋陕蒙煤电基地、四川水电基地和东中部负荷 中心的“三华”同步电网。建成向家坝~上海、锦屏~ 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形成特高压交直流并列运行的格 局。
在锡盟~北京东特高压线路开展特高压串联补偿技 术试点,建成智能配电网示范性工程,建设双向互动服 务及分布式电源接入试点,完成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开发并投入运行,建成四个通信枢纽中心。
能够有效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 水平,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有效 抵御各类严重故障及外力破坏的能力;
能够适应各类电源与用户便捷接入、退出的 需要,实现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协调运 行,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运营效率;
能够精确高效集成、共享与利用各类信息, 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及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电网 优化调度;
(二)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 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集约化开发、大规模、
远距离输送和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
(三)适应发用电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各类集中/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
和用电设施并网接入标准化和电网运行控制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资 产的运营效益和全社会的能源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9年~2019年)
到2019年,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超过100万公里、变电容量47 亿千伏安,其中特高压交流线路3.9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超过2.4亿千瓦,其中特高压电网超过1.5 亿千瓦;电网接入风电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光伏发电480万千瓦、 抽水蓄能2900万千瓦;电动汽车充电站超过4000座;智能电表覆 盖率超过80%,用户超过1.4亿户,500千伏及以上厂站的相量测量 覆盖率达到100%;建成规范、统一、全覆盖的输配电通信网络。

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几点阐述

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几点阐述

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几点阐述从能源这一热门话题说起,阐述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悉听工业化融合信息化的足音。

以水口发电公司为例,回顾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展望数字化水电厂创新之路。

1能源、新能源、绿色能源当前,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报载:全球协力向绿色能源领域进发。

诸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洪堡湾即将兴建全美首个大型海浪发电站;苏格兰计划开发潮汐发电为数据中心供电;以色列开发高效低价碟式太阳能系统;韩国建设最大生物气体发电设施;而英国宣布新建燃煤电厂须“填埋二氧化碳”。

基于全球能源短缺及人类对环保的渴望,各国政府对绿色电力的开发给予大规模的投资支持,科学家们更是绞尽脑汁,设想了许多非同寻常的发电招数。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的第二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比世界水平低10个百分点。

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近35000亿千瓦时,输电、配电和用户端损耗约9%,每年线路损耗约3000亿千瓦时,折合1.5亿吨原煤,相当7000万千瓦装机容量、3000亿元的电源投资和3000亿元的电网投资。

实现电网信息化之后,每年在输、配、用电等环节即可节约5%-10%的电力资源,节省价值近2000亿元。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我国也启动了多项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如: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等项目。

新一轮能源产业革命的号角业已吹响,可持续能源已经进入产业化竞争阶段。

其中,智能电网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支点。

2智能电网,蓄势待发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通信等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智能化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化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信息化家电和储能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

无疑,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准备。

3美国的研究及实践鉴于发展智能电网对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国家已将其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有的将其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智能电网读后感[最新]

智能电网读后感[最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的开发利用、电网的协调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

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电力工业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显著标志的能源产业革命,电网是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智能电网”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智能电网?中国的智能电网有什么样的特色?从世界能源的最新发展趋势出发,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出发,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布局和能源特点,中国的智能电网必须是一个坚强的电网。

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结构不均衡,能源供给能力和电力安全水平也有待提高。

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提高电网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有助于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并能够推动电工制造业技术创新,为相关产业占领战略制高点提供重大机遇。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的电力工业发展尤其是电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集中接入,要求电网结构更加坚强合理,控制管理更加灵活便利。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电网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着重提升其运行效率和灵活管理能力。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网企业不断改善供电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使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成为世界各国获得国际话语权、彰显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电网作为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必然会在节能减排领域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

一、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

谈谈对智能电网的认识

谈谈对智能电网的认识

谈谈对智能电网的认识 引言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 在电力系统各业务环节, 实现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促进智能水平的提高, 其覆盖范围包括从需求侧设施到广泛分散的分布式发电再到电力市场的整个电力系统和所有相关环节。 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而后,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了“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2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及智能电网的性能要求 1.1概述 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现代化的电网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体现电网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适应能源结构变化和体制改革要求。因此,在电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提高科技投入,早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性能特征体现了它与传统电网的区别,可以总结为以下6个方面:自治和自愈能力、防御能力、电网兼容性、高效运营和管理、优质和友好性、电力交易的方便性。 1.2自治和自愈能力 自治和自愈能力是指电网维持自身稳定运行、评估薄弱环节和应对紧急状态的能力[25-27]。目前电网的安全稳定计算和紧急预案制定仍以离线分析为主,其分析结果往往偏于保守,且无法在任何时刻都符合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智能电网中,电网将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恢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电网能够自动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协调国家、大区、省级、地县各级电网,根据潮流、负荷、气象条件等情况确定运行参数;2)电网具有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能力,能快速对自身状态进行评估,明确电网安全稳定的薄弱环节并自动提出解决方案;3)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力保电力系统三道防线;4)能针对实际情况修改或制定黑启动方案。 3 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及实现技术 智能电网的性能特征是区分它与其他形式电网建设方案的关键点,埃森哲公司通过分析比较欧美关于智能电网的定义,总结了智能电网所具有的5 个关键特征: 1)自愈: 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自我评估, 并采取预防性的控制手段, 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 故障发生时, 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 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2)互动: 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 支持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 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3)优化: 实现资产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环节的优化, 合理地安排设备的运行与检修, 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有效地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 减少电网损耗。 4)兼容: 电网能够同时适应集中发电与分散发电模式, 实现与负荷侧的交互, 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扩大系统运行调节的可选资源范围, 满足电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5)集成: 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 信息整合, 实现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调度自动化与电力市场管理业务的集成, 形成全面的辅助决策支持体系, 支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 4 智能电网的功能实现 各种先进的技术最终需要与具体的业务环节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此类技术的作用, 还需要对业务相关的其他要素, 如组织、流程、人员等,进行调整或提升。智能电网涉及到的业务非常多, 为了帮助理解,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然后分析不同划分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与智能电网技术之间的关联。4.1 业务功能分类 与智能电网相关的业务功能分类有业务流、信息流。业务流是电力企业常见的业务组成模块, 主要有交易、调度、生产和管理等4 种。按照业务信息的流转过程,可以将一项业务的实现过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集成、分析仿真、信息展现、决策应用等6 个阶段。其中, 业务培训也可以视为决策应用的一种方式。 4.2 业务功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关联 4.2.1智能电网的基础构件。 如新型发电、分布式能源和电网类技术等一次电力设备, 电力系统相关的规则模式设计等, 它们决定了业务的实施对象和基本原则, 因此是开展各项运营工作的基础。 4.2.2 智能电网运营业务的功能实现。 以智能电网中的调度业务为例, 在数据采集环节, 可能需要用到数字传感器等先进的量测设备; 在进行数据传输时, 发达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标准非常重要; 建立强大的分析能力更是调度业务的核心方面, 而这离不开快速仿真建模( FSM) 之类分析方法的支持, 更需要功能庞大的应用系统为工具。 可见,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与电力业务实现良好匹配, 并在实际运行中体现智能电网的优越性, 促进其绩效目标的实现。 5 智能电网的实施收益 智能电网并不是一种时尚, 它可以给电力公用事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正是其受到普遍重视的主要原因。国外的电网企业通过实施智能电网, 已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价值回报。具体来说, 智能电网的收益可以分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与节能环保三类。按照电力企业类型与所在区域不同, 实施智能电网的详细收益计算方式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我国电力工业也面临着类似于欧美国家的情况: 在宏观政策层面, 电力行业需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适应气候变化; 在市场化改革层面, 交易手段与定价方式正在发展, 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说明智能电网建设也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另外, 我国电网企业已树立了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 电网规模正在快速扩张, 用户的用电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建设智能电网为抓手, 借助电网扩张的机遇, 能够比较方便地建成满足未来需要的下一代电力网络, 直接占领电网技术的最高点。我国电网企业还面临着一些特殊问题, 如国家电网尚未建成坚强骨干网架, 电网抵御多重故障的能力较弱; 各区域电网主干网架较为薄弱, 电网稳定水平偏低, 电网运行灵活性不强; 现有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偏低,线路走廊利用率不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 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信息技术在重大决策和现代化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对于上述问题, 建设智能电网无疑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5 结语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可选择或可不选择的。其预期效益也相当可观。在全球资源逐渐稀缺的今天,下一代智能电网的出现可能带来一场令人欣喜的革命,它也是信息化与传统工业化融合的崭新产物。 参考文献: [1]丁民丞 王靖 朱治中.方兴未艾的智能电网[J].视野,2008,5. [2]谢开 刘永奇 朱治中 于尔铿.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41(6). [3]帅军庆.瞄准世界前沿 建设智能电网[J].视点,200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的若干看法

原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 吕伟业

1 前言在世界《绿色产业革命》的大环境下,20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政府主导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先期重点在发电方面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如美国先后提出了CCT《清洁煤发展计划》、CCPI《清洁煤创新发展计划》、FUTUREGEN重大示范项目计划等等。2003年美国政府在《电网—2030》规划中首先较完整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战略构思,其后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业示范、社会试点直至局部商业化运营,现己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国策。2005年欧盟将《智能电网》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世界能源、电力变革的必然性、紧迫性以及中国电力变革的必要性、可能性。提出了中国《智能电网》建立的重点环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是基础,供用电系统变革是重点,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难点,传统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决策科学化、全面主导、有效组织、政策支持是关键。呼吁在提高认识、实事求是、积极慎重、科学论证基础上,提出中国《智能电网》战略架构是当务之急。关键词:智能电网;中国战略;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9)11-0009-07doi:10.3969/ j.issn.1003-2355.2009.11.002Abstract: The article states the inevitability and urgency to reform today’s energy and electric powerstatus and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to change China’s electric power sector.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keysegments in constructing “smart grid” in China: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power system is the base; thechanges in power supply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system is the emphasis; th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energy and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is the difficult point; the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traditional energy is indispensible; the crucial factors are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 scientific approach indecision-making, to play a leading role all-around, to organize effectively and to give policy supports. Thearticle proposes that it is of top priority to put forward a “smart grid” strategy framework in China by raisingthe public awarenes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cting positively and prudently and giving scientific proof.Key words: Smart Grid; China Strategy; Proposal收稿日期:2009-09-28作者简介:吕伟业,教授级高工,曾任山东省电力设计院院长,山东省电力调度中心主任,山东省电力局付局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现任香港中华电力(中国)公司高级顾问。 Expert Forum 专家论坛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开展研究。美国能源部关于《智能电网》定义表述为:《智能电网》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来保证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地发电、输电和供电的现代电网,它集成了从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用电设备领域的大量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技术和手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需求。因国情和各国电力发展阶段不同,《智能电网》定义、内含、重点会有所区别,但其“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变革宗旨、核心应是相同的,采用先进传感、通信、控制技术,数

Vol. 31 No. 11 Nov 2009第31卷 第11期 2009年11月9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等技术管理措施特点是相同的,可以认为当今《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应包括发、输、供、用四个方面变革、创新、发展,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要考虑在其中。这四方面变革、创新、发展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需要协调有序的推进,任何方面过度超前或滞后,都会影响中国电力发展进程。当今中国《智能电网》战略正确制定和今后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程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世界能源、电力变革的必然性、紧迫性能源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影响和改变着人类和世界的命运。由于世界上所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地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地球气候变化对化石能源利用的限制性,这些矛盾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挑战,从而酝酿并实际已经展开着世界《绿色产业革命》,其核心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低碳能源结构。世界能源变革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变革、能源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们已认识到地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2007年国际气候变化政府间组织(IPCC)的报告是科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严谨的科学结论:气候变暖的现象确实在发生,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有关,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来源于过去100多年来工业革命的化石能源的消耗。2008年地球大气CO2含量己达386ppm,离科学家认为地球将发生不可逆转灾难性后果的CO2含量450ppm已不远了,世界工业革命前只有280ppm。全球近百年来平均温升0.74℃,特别近30年来全球气温急速上升,20世纪后50年北半球平均温度是近1300年中最高,中国近50年平均温升己达1.1℃,全球近10年是自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地球己处于毁灭性气候混乱状态的边缘。2007年全球CO2排放276亿t,而90%的CO2排放来自能源生产和消耗。地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深刻指出了能源变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中国2008年GDP占世界6%,一次能源消耗占世界18%,中国电力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40%,中国现今己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2020年中国人均GDP预计可达5000美元,一次能源需求45亿tce,煤炭占总能源需求60%左右的格局不可能转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可能超过60%,虽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可能下降50%,但排放总量还要增加约60%。中国未来的经济总量、一次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决定了地球只能承载一个正确能源战略的中国。世界能源变革的最终目标是无碳低碳能源,没有无碳低碳能源就没有低碳经济,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核心。能源变革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围绕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二大方面,涉及到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世界电力耗用一次能源占世界消费总量40%以上,其中化石能源近90%,但电力化石一次能源转换的终端效率仅30%水平,电力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排放总量的40%以上,世界能源变革中最应该变革、最有潜力的是电力,中国同样如此。世界各国如不实施深层次能源变革,不实施电力变革,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将力不从心,《绿色产业革命》的进程将会受挫,低碳经济无法实现,中国同样如此。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同样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实施总体的、深层次能源变革,传统电力变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然,形势将越来越严峻,除影响国际形象和面临巨大政治压力外,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将受重挫,中国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挑战。3 中国《智能电网》国家战略、国家行为现代社会,电力始终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电能供应如同粮食和水,一旦发生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将引发社会的混乱甚至动荡,当今还要考虑在战争环境、防恐形势下电力构架对国家经济社会安全不构成过于薄弱的环节,加之电力变革己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美、欧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战略己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是在政府统一主导和支持下,集国家之相关力量来制定和推动的,发达国家《智能电网》也是为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中国《智能电网》也必须是国家战略、国家行为,从国家角度审视电力变革包括电网的未来,要符合国家利益、全民利益的最大化,在政府主导下集国家相关之力量来制定和推动。实际上,这是一次国与国战略、策略制定,综合实

  专家论坛 Expert Forum

Vol. 31 No. 11 Nov 2009第31卷 第11期 2009年11月10力和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较量,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重大措施。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表面看似乎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步,实质不然,以往中国电力战略研究重点除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外,主要还是解决供需矛盾,中国在一次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电源结构优化调整、分布式能源系统、传统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基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还有中国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长期存在、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未来二、三十年仍要以较快电力发展满足需求增长等具体国情,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要比发达国家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中国当前对其宗旨、核心和基本原则、框架还存在不少争议,要承认这种滞后状况,提高认识、实事求是、科学论证是必要原则。《智能电网》战略制定要坚持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国家责任、国家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智能电网》战略制定要有足够前瞻性和客观现实性,要符合基本国情、符合中国电力发展的现阶段,同时体现未来发展方向和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的目标。《智能电网》战略制定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遵循电力的基本规律,保证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充分应用当代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取得战略主动权。《智能电网》战略制定要注重系统性的总体充分论证和多方案优选,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超现有条件许可的盲目超前,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智能电网》战略要进行动态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补充、深化、完善。中国电力已有良好基础,只要能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电力变革方向、目标的《智能电网》战略,在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组织下,集国家之力量,在实施中能将有限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化电力管理体制建立条件下,中国电力变革实效在未来二、三十年中达到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是完全可能的。4 中国《智能电网》核心和重点环节中国《智能电网》以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为核心。中国《智能电网》基本形态:发送供用储、信息和电力流双向互动系统,集中统一与分散分布相结合的电源结构,统一协调调度。《智能电网》的核心和基本形态是在传统电网基础上的扩展和变革,但不论如何变革,统一协调调度是不变的,只是《智能电网》的调度更重要,难度更大,技术支撑要更完善,理念、体制、管理更新更迫切。中国《智能电网》建立要应用或研发的关键技术:电力储能、电力电子、智能电表、高温超导、特和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灵活交流输电和潮流控制、低碳排放清洁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先进电力技术;现代传感测量、通信、集成、控制等先进数字电子技术。关键技术是手段,非核心与宗旨。中国《智能电网》建立的重点环节如下:4.1 中国《智能电网》建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是基础无论传统电网还是《智能电网》,保证安全稳定是第一位的。交流同步电网有其电压和功角安全稳定的特殊规律,世界上由于电网失稳而造成巨大社会、经济损失的恶性事故并不少见。交流同步电网中任何扰动都会引起全系统的响应,甚至造成不稳定,并通过链锁效应扩展到全系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取决于诸多因素而非一、二个因素:合理电压等级配置分层,适当交流同步网规模的分区,区域主干网架结构形式,区域联网强弱,远距离输电电压、回路数和交直流输电方案的优化选择,电源结构和分布的优化,电力系统包括电源、电网的合理充裕度,电力系统合理的运行方式选择。断路器开断性能的提高,灵活交流输电装置和潮流控制器的有效配置,未来超导限流器和储能器的应用等。安全稳定三道防线的二次技术措施即通信、保护和自动装置、系统稳定器等正确配置和技术升级。交流同步网合理分区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世界上所有重大恶性安全稳定交流同步电网事故都是无法预测的多重复合故障事故,这种多重复合故障都不是按稳定导则规定的条件去发生的,如要用电力一、二次系统安全设防去防止概率很低的无从预测的多重复合故障,在技术上无可能、经济上也无法承受。因此,交流同步网合理分区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这一方面中国的大区电网划分己有较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