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起源
陈姓的来源介绍_陈姓是怎么来的

陈姓的来源介绍_陈姓是怎么来的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的姓。
那么陈姓的来源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陈姓的来源,希望你喜欢。
陈姓来源1、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
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
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
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2、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
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少数民族陈姓。
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杨州陈氏,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
除梁山、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
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广东陈氏。
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4、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陈氏族谱

陈(Chén 陳)姓来源有五: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
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
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
避居阳武户牍乡。
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实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之陈氏。
4、齐国王子轸的后裔。
秦灭齐后,轸逃到楚国为相,被封为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侯,是颍川陈姓的开始。
5、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寻根溯源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
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
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
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
战国末年,齐被秦灭。
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
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迁徙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
陈姓的来源

陈姓的来源
陈姓起源于公元前2150年商朝时期,出自殷虞帝炎帝(今山东省
淄博市淄川县昆侗族墓)的后裔,是夏朝的四大姓之一。
陈姓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50年殷商之乱之后,炎帝被赐殷
墟昆侗谥号为古虞,建立古虞国,即殷虞帝炎帝,是夏朝主要开国元勋。
古虞国兴盛一时,代表着今天的陈姓氏族,以古虞为氏。
随着时代
更迭,古虞氏跟着西周灭掉之后融入楚国的楚国文明,延续至今。
至于西汉时期,漢武帝着意回顾两汉之黄河上下,把以前分散在各
个地区的古虞氏统称为“陈”,并被誉称为“皇族”陈氏。
从此,陈一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使用的姓氏之一,相传有七
百多个支系,人口总数位居世界第六。
古今著名陈氏有:唐代李白友人陈子昂,宋代马致远,明朝诸葛亮,近代林则徐,当今张爱玲,曹操,一代神农、巨变之父。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陈氏族群贡献良多,成为春秋后,中华民族基
本形成的重要力量,在历史上有贡献。
他们的传承,让中国的文化历
史发展起来,为世界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百家姓《陈(chén)》姓起源

百家姓《陈(chén)》姓起源10 陈(chén)10 陈(chén)【寻根溯源】陈姓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是来源于妫姓,始祖是舜帝的后裔妫满。
周武王建立周朝,追封先人圣王虞舜的后代妫满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为陈侯,称陈公满,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此为河南淮阳陈姓。
二是来源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三是出自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
隋初白永贵改姓陈,其裔也多改陈姓;南北朝的时候,鲜卑族中有一支姓侯莫陈氏的,实行汉化政策后,改为姓陈了。
【变迁分布】陈氏早期由中原向四处扩散。
西晋末期,进入福建,陈霸先在南朝时建立陈国,长期居住中原的颍川(今河南禹州)陈氏成为望族。
唐代初期,陈元光入闽为“开漳圣王”。
宋明时期,则重点在南方发展。
在当今尤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为最集中地区,形成粤闽和浙苏两个聚集中心。
【名人荟萃】陈胜:字涉,故又称陈涉,楚国阳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阳城乡)人。
秦末农民义军首领,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陈平:西汉谋略家、名相。
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年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
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
陈琳:东汉末着名文学家。
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
“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诗、文、赋皆能。
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
陈子昂:唐代着名诗人。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
代表性的作品有《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陈玉成:太平天国名将。
广西藤县人。
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
陈姓的传说故事

陈姓的传说故事摘要:一、陈姓的起源与发展二、陈姓的著名人物三、陈姓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四、陈姓的分布与族群特点五、陈姓的现代发展与成就正文:陈姓是中国百家姓中排名第5位的姓氏,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周朝。
陈姓的起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出自妫姓:妫姓是周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姓氏,陈国国君的陈胡公妫满被认为是陈姓的始祖。
陈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妫满在位期间,陈国发展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2.出自陈胡公之后:陈胡公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继承了陈国国君的地位,另一支则迁徙至其他国家。
陈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国君后代以国名为姓,成为了陈姓的一部分。
3.汉族与其他民族的通婚:随着历史的演变,陈姓与其他民族通婚,使得陈姓得以传播至各地。
如南北朝时期,陈朝建立,陈姓成为皇族姓氏,进一步扩大了陈姓的影响力。
陈姓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陈仲子、西汉名臣陈平、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明代画家陈洪绶等。
他们的成就为陈姓增添了光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陈姓传统文化与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陈氏家谱、陈氏祠堂、陈氏家族祭祀活动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了陈姓的家族历史,强化了家族凝聚力。
陈姓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广泛,尤其在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陈姓人口众多。
据统计,陈姓在我国人口中排名前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庞大族群的姓氏。
在现代社会,陈姓不仅在传统文化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还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陈毅、陈云等政治家,陈省身、陈丹阳等科学家,陈道明、陈坤等影视明星,他们都为陈姓争光添彩。
总之,陈姓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姓氏,在不断发展壮大。
其家族成员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氏起源

清代还有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文学家陈澧。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 陈作新、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延年、陈毅、陈赓、陈云以 及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国民党高级将 领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还有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著名学者陈 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去病,画家陈衡 恪,戏曲音乐家陈彦衡,剧作家陈墨香,电影艺术家陈波儿。此外还有许 多著名的华侨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陈宜禧、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孙中山的 密友陈友仁等。 三、陈姓名人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 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 “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 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 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 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 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 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 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 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 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 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 《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 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 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 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 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 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 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 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 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 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 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 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 “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 落发为僧,死时55岁。
陈姓的历史起源以及名人故事

陈姓的历史起源以及名人故事
一、陈姓氏的来源
1、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2、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
陈胡公满的子孙,除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陈愍公之长子陈衍。
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刘氏改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
历史发展:
历史上陈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唐朝诗人陈陶;南宋思想家陈亮;明朝画家陈洪绶;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历史学家陈寅恪、陈述、陈垣等等。
陈姓的来源是什么

陈姓的来源是什么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
那么陈姓的来源是什么?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陈姓的来源,希望大家喜欢!陈姓的来源陈姓为古帝舜的后裔的姓。
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
陈姓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齐国被秦国灭后,田轸逃到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
此后,陈姓在中原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
陈姓的大发展是在公元557年,陈霸先在江苏南京称帝,国号陈,此时,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姓子孙遍及长江和朱江之间。
唐朝初期,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经过几年的战争镇压了福建南部的叛乱,局势平定后,陈元光定居福建,成为南方陈姓最主要的一支。
南宋期间,因金兵南侵,中原姓氏大批迁入广东。
陈姓也由此迁入广东,明末,陈姓又迁入台湾。
陈姓迁如越南的时间较久远,宋代时人最多。
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
陈姓的郡望颍川郡秦时置郡。
以颖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
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
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
此支陈氏陈氏祠堂,陈姓宗祠,家族网陈氏祠堂,陈姓宗祠,家族网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西北。
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东海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
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后辖境历朝不同。
庐江郡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起源一、黄帝后裔,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
姓氏:陈祖籍:颍(yǐng)川祖宗:妫(guī)满郡望:颍(yǐng)川郡分类:以国为氏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
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
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
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lǐ)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
至他去世后,约33世传至胡公满,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建国第二年),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
封地在陈(伏羲在宛丘建都,炎帝继而在其原址建都,故称为陈,后称陈州),建都宛(wǎn)丘(中间低,四周高的土丘今河南淮阳),国号陈。
妫(guī)满根据胙(zuò)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得氏始祖,陈氏从此开始。
陈满(生于公元前1067年)在位60年,薨(hōng)谥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史称陈胡公。
王莽称帝建新朝,追封为陈胡王。
葬在今河南淮阳县柳湖旁(现称龙湖),因湖水侵蚀其址,以铁锢(gù)之,故俗称铁墓。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è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
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gu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
)陈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宛丘。
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匿迹。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
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今淮阳县)。
颛(zhuān)顼(xū)国有“陈州之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便是宛丘。
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
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
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
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
范氏曰:择高之地而荒乐焉。
”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xī)太皋(gāo)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
“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
”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gāo)氏陵即伏羲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
墓周产蓍(shī)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
号“伏羲墓”。
当然,这里有一些建筑是历代加修的。
但春秋以前太皋(gāo)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
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
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hāng)土层。
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转,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guī)满并受封于陈后,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东周初年,陈国原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
陈国的国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
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
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cí)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分布在东境,由北西南注入淮河。
淮河的另一条大支流颍(yǐng)水,和颍(yǐng)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贾鲁河、沙河,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
当然这些河流的名称,大多都是因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形成的。
不过颍(yǐng)水则是二三千年以来的老名称,只是其支流沙河,古代叫濮(仆)水。
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据周朝封建制度规定:四海之内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
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
九州总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还有这些诸侯的附庸国没有计算在内。
同时规定公爵和侯爵国家,方圆百里;伯爵国家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家,方圆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小国,则成为其邻国的附庸。
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而且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带,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
陈国的领土都在平原上,不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沟渠纵横,有灌溉之利,再加气候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区。
因此,陈国靠着天时、地利发展很快,到了东周初年,同蔡国、郑国等国都成了中原地区的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君荒于上,臣嬉于下,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
公元前479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缗(mǐn)公,陈国灭亡,在陈国故地臵县。
自妫(gu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68年。
二、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妫(guī)满根据胙(zuò)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始祖,陈氏从此开始。
陈国被楚并后,陈缗(mǐn)公之长子陈衍迁居阳武户牖(有),其后裔再迁颍(yǐng)川。
其二居固始者,出自陈缗(mǐn)公次子温之后陈琏(liǎn)。
再有陈完奔齐国改称田氏,建田氏齐国,齐末王田建之三子迁颍(yǐng)川,恢复陈姓。
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
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
三、少数民族陈姓。
北魏鲜卑族陈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哈尼族陈氏: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侗(dòng)族陈氏: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土家族陈氏: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布依族陈氏: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zhèn)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均有陈氏。
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京族陈氏: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即是京族陈氏。
羌族陈氏: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即是羌族陈氏。
回族陈氏: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
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苗族陈氏: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
此外,壮族、黎族、彝(yí)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畲(shē)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四、他姓改姓冒姓。
曹姓改为陈姓: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陈氏之女为妻,生了四个儿子,便销声匿迹了。
高姓改为陈姓:唐朝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取母亲陈氏之姓。
这一支到了宋代,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作了高官显宦,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陈姓成了海宁望族。
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他的后裔默默居住海宁,成了普通百姓。
传到第十四代高谅时,历史已进入了元朝,他因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只得入赘于陈氏之家,高姓也改为陈姓了。
西晋末年的陈元达,原来姓高,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他本来是河东猗(yī)姓人,却冒姓陈氏,并受封为伯爵。
白姓改为陈姓: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地区的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官至相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陈姓改为其他姓:西魏时,赐许昌公陈忻姓尉迟,不过,时间很短,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明朝末年,湖南湘潭陈氏,因遭家难,有一人冒姓郭,称为郭金台。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史称万年之陈氏。
唐朝初年,原丘兹王的后裔帛(bó)永贵人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也改姓汉族大姓陈,此后也以陈姓知名,史称陈永贵。
他有孙名令英,史书也称陈令英。
唐末,浙江宁海人曹宪来人赘陈家,生子4人,也冒姓陈。
元朝时,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14世孙高谅入赘陈家,子孙也改姓陈。
明初,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后来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广陵陈氏:西汉臵国,东汉改为郡。
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
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xū)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五、陈姓疍(dàn)民与堕民。
疍(dàn)民——陈姓水上居民。
“水上居民”旧称疍(dàn)民或者说疍(dàn)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是以船为家。
那么,陈姓疍(dàn)民是怎样形成的呢?据《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说:“疍(dàn)民常在水上,操舟为业,相传乃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
”关于堕民,白眉初《中国人文地理》解释道:“起源又二说,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
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
”陈友谅原本是渔家子,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参加红巾军,后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和朱元璋分庭抗礼;1360年,他杀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自称汉帝,更引起朱元璋的愤恨;1363年,他与朱元璋军在鄱(婆)阳湖一带决战,大败,八月,他从湖口突围出长江,中箭身亡,全军覆没,其子孙及部下受到朱元璋的残酷迫害。